乳根

乳根

乳根是足陽明胃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布有第5肋間神經分支及肋間動、靜脈分支。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少乳,乳癰,及肋間神經痛,乳腺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經屬

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衝擊心臟,休克易亡。

〖名解〗

1)乳根。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為乳房發育充實的根本。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經脈氣血下行而來,由於氣血物質中的經水部分不斷氣化,加之膺窗穴外傳體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氣血物質實際上已無地部經水,而是火生之土。由於本穴中的脾土微粒乾硬結實,對乳上部的肌肉物質(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根本,故名。

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為停駐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在此停駐,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運行規律〗

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內外,氣化之氣循胃經疏散。

〖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定位

該穴位於人體的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位於第五肋間隙,胸大肌下部,深層有肋間內、外肌;有肋間動脈,胸壁淺靜脈;有第五肋間神經外側皮支,深層為肋間神經乾。

主治

胸下滿悶,食不下咽,胸痛乳痛,霍亂轉筋,寒痛咳逆,臂腫痛。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臨床運用

1、豐胸、緩解治療乳癰、乳汁少、乳腺炎等;

2、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呃逆、胸痛、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胸膜炎等。

配伍

配少澤穴、膻中穴治乳癰;

配少澤穴、足三里穴治乳少。

附註

1.庫房與乳根為調節乳肌的二個重要穴道,若單純為胃氣不足所致的乳房扁平細小或乳房下墜,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療有奇效。

2.擊中乳根穴後,很容易衝擊心臟,休克易亡。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胸乳下滿痛,膺腫,乳根主之。”

《醫宗金鑒》:“小兒龜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