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雙蒸博物館

九江雙蒸博物館

九江雙蒸博物館是由廣東省九江酒廠有限公司主持建設的企業文化博物館,位於素有南國酒鎮美稱的南海九江鎮,規劃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九江雙蒸博物館 九江雙蒸博物館

九江雙蒸博物館主要用於對九江雙蒸釀造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是國內首個米酒博物館,對廣大市民免費開放,預約還能提供免費導遊服務。2008年開始籌建,2009年9月一期工程建成並對外開放,是對有著悠久歷史的九江酒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現已成為九江酒廠和九江鎮的一張精美的企業名片和文化名片。

九江雙蒸博物館的展示風格與展品陳列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館內有古代的酒鋪、戲台、米坊、酒坊以及碼頭等歷史場景的逼真模擬,同時設有九江鎮歷史文化長廊,現代九江酒廠企業、九江雙蒸釀造傳統工藝等展示區。 博物館展示了九江酒廠與時俱進,開拓向前,鍥而不捨的企業精神,傳統的九江酒文化與現代的企業管理精神在九江雙蒸博物館裡面得到了完美的體現,是九江酒廠深厚的企業文化的美好縮影。

博物館的建設工程規劃龐大,除已經完成得古代館區外,在建包括酒飲美食、生產體驗、科技研發、美酒銀行等館區將會逐步開放。

百年品牌 聞名遐邇

九江雙蒸酒始創於清朝道光初年,距今已有近200年歷史。 九江是廣東省著名古鎮之一,在近代史上曾繁榮一時,小廣州之稱眾口皆碑。九江的酒非常有名,俗話說:“無需杏黃招客至,九江自古是酒鄉。”其時九江釀酒業發達,酒鋪林立,酒香遍巷。

九江雙蒸博物館 九江雙蒸博物館

九江在清代已是著名的酒鄉,據九江鄉志記載,當時的九江鎮釀酒業盛況空前,達到巷巷有酒坊,街街有酒店,人人論酒經的興旺景象。清道光年間(1821—1850),九江鎮的酒業發達,以“友隆興酒莊”所釀的酒為最佳,知名度大為提高。其酒因要用兩次發酵、重蒸而得。清代詩人曾恕品罷“九江雙蒸酒”,詩興勃發,揮筆寫下“垂竿布網閒中事,慶舉雙蒸醉月明”的千古佳句。康有為先生的老師——九江儒林學者朱九江先生對家鄉酒更是愛不釋手,稱道“喜得儒林陳佳釀,助吾茅舍款嘉賓”。1952年,以永德興為代表,利農、大德、公源等12間釀酒作坊共同組成“九江酒業聯營社”,逐步發展成今日的九江酒廠。

九江雙蒸酒內銷、出口歷史悠久,民間流傳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九江雙蒸酒,九江雙蒸酒被國外用戶喻為故鄉水、家鄉酒,充分體現了消費者對九江雙蒸酒品質的認同和喜愛。九江酒廠也是中華老字號,得到酒客的充分肯定。

獨特工藝 代代相傳

九江雙蒸酒能以自己特有名稱流傳久遠,而不是統稱的廣東米酒,是由於其獨特的工藝。據傳說中較為可靠的說法是,友隆興酒莊當時也是家庭作坊,夫妻檔生意,妻子在作坊拿著一個剛剛蒸出來的酒準備搬走的時候,由於地面濕滑不小心把整埕酒倒在一桶還沒有蒸的酵飯里。無計可施,只能把這桶酵飯連酒再一起蒸餾,使用了兩倍材料兩次蒸餾蒸出了一個份量的酒。就是這個不小心,創造了一個粵酒的神話。一直以來粵酒的單次蒸餾由於設備工藝的原因度數難於提升,香型的香味也不夠濃烈的缺點一下子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原來這種看似成本大幅增加的做法,卻能把平均酒度大幅提高,而且把兩倍香味物質濃縮在一起,使得酒質遠遠高出其他米酒。也是這個原因,友隆興的生意也興旺不已。

兩個世紀以來,承集數代九江先輩的辛勞和智慧,九江雙蒸酒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釀造技藝。它採用秘傳曲種、兩次蒸餾、陳肉醞浸、陶缸老熟的方法釀造而成,具有“玉潔、冰清、豉香純正、醇滑綿甜、餘味甘爽”的獨特風格。九江雙蒸酒釀造技藝更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奠定了其珍貴的歷史、科學、人文、民俗、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得天獨厚 人傑地靈

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南海九江獨特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藉助得天獨厚的西江河畔適宜的局部氣候、清冽的水質和獨特的釀造工藝,九江人民釀造出適合嶺南氣候條件下飲用的優質米酒。九江地理條件優越,水陸交通便利。它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西部,地處南海、順德、高明、鶴山、新會五區(市)交匯處,西江和北江穿流而過,水深港多,陸路交通四通八達。

西江是九江最主要的水源。西江流經廣西、粵西地區,水質清洌純正,在珠江水系幾大支流中水質污染最輕。近年廣州市投入巨資的飲用水改善工程,就是引西江水以取代原來水源。九江酒廠位處西江拐彎位置的內側,成為“九江彎道”,在該處取水的好處是所含水量雜質和泥沙最少。因此,九江酒廠的水處理能儘量減少化學處理劑、化學消費劑的使用。這不但為微生物的發酵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而且能較好地保留來自江水的微量元素成份,大大有利於制曲、發酵中微生物的正常活動,並有助於香味物質的形成。

西江河道寬闊,常年水量豐富,西江兩側分別為大雁山和西樵山,這兩山一江形成一定範圍的局部性氣候。河畔區域的溫差小,夏季江邊的氣溫比內陸要低,而冬季要高。東南季候風為該地區帶來溫和潮暖氣候,為緊靠河岸的九江酒廠提供了良好的微生物生態環境。適宜的局部氣候,加之幾十年的積累,使得九江酒廠的廠區環境中有益微生物越來越豐富,形成了不可多得的釀酒環境,有利於酒體獨特風格的突現。就目前調查的眾多豉香型廠家而言,九江酒廠的微生物生態環境是最為獨特的。

南粵文化 枝繁葉茂

酒與地緣關係密切,更與地域文化緊密相連,九江雙蒸植根於南粵大地,與粵港的飲食、藝術文化都相互關聯。比如粵菜、粵劇、詩詞、習俗中均出現有“九江雙蒸”,從而證實了九江雙蒸與南粵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其從未間斷的內銷與出口,建立起跨越時空的文化影響力。

喜劇劇本《陳夢吉》是描寫陳夢吉和方真真新婚之夜鬧洞房的場景,其中有這樣的台詞:“請阿姑爺飲左呢杯九江雙蒸啦,祝阿姑爺嘅事業蒸蒸日上。”陳夢吉是明末狀師,是個專門抱打不平的俠義人物,其名聲傳遍千家萬戶,深入人心。此處提及讓陳夢吉飲杯九江雙蒸,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另外,從這個運用上,可以看出九江雙蒸在民間被賦予美好的象徵,在吉慶的日子裡作為祝願的話語使用。這可以算是一筆豐富的品牌文化資產。

根據《南海縣誌》記載:晚清至民國時期,九江著名的酒莊友隆興,以良鄉雙蒸酒最為馳名。二十世紀20-30年代間,粵港等地便有一首十分流行的粵曲(源自粵劇《契爺艷史》紅線女、梁醒波主演),描述一個人因年紀問題有福難享的無奈,名叫《十字歌》:“一晚辛苦唔挨得,兩個老婆唔享得,三碗大飯唔食得,四層高樓唔上得,五更醒左唔訓得,六里遠路唔行得,七味白朮唔離得,八大八小唔嘆得,九江雙蒸唔飲得,十分細聲唔聽得。”說明此時九江雙蒸已成為粵港澳民間普遍通行的米酒。

參觀信息

如何到達

到九江雙蒸博物館位於九江酒廠內,可以有以下方法:

一、鎮內公車,在公交站找到有經過九江酒廠的路線,輕鬆到達。

二、自駕遊走325國道,經過九江路段漁具市場開始會看到旅遊路牌指示,跟著走就可以。

門票及開放時間

門票全免,並提供免費講解服務及試飲。

開放時間為周一到周五早上8:30到下午4:30,周六日為早上9:00到下午4:30。

旅遊團特殊需求可以聯繫預約,節假日一般先預約對講解接待服務較為保障,否則可能不能及時安排講解人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