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鎮

九江鎮

九江鎮於2005年1月10日由原九江、沙頭兩鎮整合而成。合併後,新九江位於佛山市南海區,緊鄰西樵鎮、順德區、高明區、鶴山市、新會區等市鎮,面積94.7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2萬人,外來人口8.4萬人,下設5個社區居委會,23個行政村,是珠江三角洲為數不多的典型水鄉,也是南海著名的僑鄉。全鎮有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15萬,足跡遍布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九江的龍舟文化名揚天下,九江隊曾代表中國出戰亞運。九江雙蒸酒、九江煎堆也是海內外文明的特產。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海市九江鎮位於南海市南端。地理坐標為北緯22°48′11″~22°53′3″,東經112°49′54″~113°3′46″,總面積75.89平方公里。東部與順德市交界,南部與新會、鶴山,西部與高明、西岸隔西江相望,北部與南海市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和沙頭鎮接壤。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九江隸屬南海縣。南宋祥興元年(1278年),九江地為翔龍府南海縣屬。明洪武元年(1368年),九江隸屬廣州府南海縣。清,九江仍隸屬廣州府南海縣。

民國元年(1912年),九江在廣東省南海縣轄內。15年3月16日,九江堡從南海縣析出籌設為省轄市。17年9月17日,九江回歸西區善後管理委員會南海縣轄。21年,九江歸廣東省中區綏靖公署南海縣轄。25年,九江歸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29~34年抗日戰爭時改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南海縣轄。1949年,九江屬廣東省南海縣。

1950年後,九江依次為珠江專員公署、粵中行政公署、佛山專員公署、廣州專員公署、佛山專員公署、佛山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佛山專區(後改為佛山地區)革命委員會和佛山地區行政公署下屬的南海縣轄。1983年6月,九江為廣東省佛山市南海縣隸之。1992年9月,九江歸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市管轄,至2002年不變。2002年底,九江鎮轄1個城區、16個行政村,20129戶70571人。

地理氣候

九江鎮位於南海西南部,由原九江、沙頭兩鎮在2005年合併而成,緊鄰西樵、順德、高明、鶴山、新會等市鎮,面積94.75平方公里,下設5個社區居委會,23個行政村,戶籍人口約10.2萬人,外來人口8.4萬人,有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16萬人,足跡遍布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珠江三角洲的典型水鄉、僑鄉。

九江是佛山境內江河資源最豐富的鎮之一,華南最大的兩條江河——西、北兩江分別流經鎮域南北,江岸線總長達27.5公里。路網四通八達,兼備國道、高速公路、城際快速幹線、鐵路、港口等重要水陸交通設施。以九江為中心,車程1小時內,可達廣、佛、肇、江、中、珠六市,水陸交通條件在全區較為突出。

九江鎮位於南海市南端。地理坐標為北緯22°48′11″~22°53′3″,東經112°49′54″~113°3′46″,總面積75.89平方公里。東部與順德市交界,南部與新會、鶴山,西部與高明、西岸隔西江相望,北部與南海市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和沙頭鎮接壤。

鎮境大部分地區海拔5米以下,南部象崗至上游魚崗一帶,海拔標高一般在20米以上。33個殘丘主要分布於鎮境南部。其中大望山海拔高度52.8米,是鎮境海拔最高點。鎮境水網屬西江、北江下游水系,西江幹流於鎮境西南部過境,境內全長18.36公里,江面淨寬900~3090米。北江順德水道於鎮境北面流過。境內南北運河、東西運河長12.23公里,九江涌長7.3公里。8個水網內的110餘條小河涌,總長174.37公里。河流、河涌貫通西江、北江。九江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季長,冬季短,春比秋短。1957~2002年的年均氣溫22.0℃,年均降水量1626.6毫米,年均蒸發量1523.3毫米,年均日照1793.8小時。每年4~10月為洪水季節,5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颱風活動頻繁季節。風災、水災是對九江威脅較大的自然災害。

基本情況

九江鎮九江鎮

現九江鎮於2005年1月10日由原九江、沙頭兩鎮整合而成。合併後,新九江位於南海區西南部,緊鄰西樵、順德、高明、鶴山、新會等市鎮,面積94.75平 方公里,戶籍人口9.9萬多人,外來人口5.5萬多人,下設5個社區居委會,23個行政村,是珠江三角洲為數不多的典型水鄉,也是南海區著名的僑鄉。全鎮有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15萬,足跡遍布世界60 多個國家和地區。

航拍九江航拍九江

九江是一個典型的“魚米之鄉”,境內河涌縱橫、魚塘密布,農業以淡水養殖業為主。全鎮有各類農業用地58507畝,其中魚塘34290畝,大小魚苗 場63個,養有四大家魚(鱅、鰱、鯇、鯪)、桂花魚、加洲鱸、艮鯽、豐鯉、鯰魚等十多個品種,魚花、魚苗每年產量為800多億尾,占全國魚苗產銷量 的50%。

2005年南海區區劃調整後,原九江鎮和沙頭鎮合併為新的九江鎮。合併後的九江鎮位於南海西南部,緊鄰西樵、順德、高明、鶴山、新會等市鎮,面積94.75平方公里,下設5個社區居委會,23個行政村,戶籍人口約10.2萬人,外來人口8.4萬人,有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16萬人,足跡遍布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珠江三角洲的典型水鄉、僑鄉,也是南海西南部重要的物流和製造業基地。

全鎮轄22個村:南方村、上東村、下東村、大谷村、新龍村、梅圳村、敦根村、沙咀村、上西村、下西村、下北村、海壽村、河清村、磺磯村、煙南村、鎮南村、西橋村、石江村、水南村、南金村、北村村、朗星村、英明村。

組團式發展組團式發展

九江境內水陸交通便利,自古就有“五市通衢”之說。鋪開地圖,九江北靠廣佛肇,南鄰江(門)中(山)珠(海),被華南最大的江河大動脈西江和北江相擁,水運航道資源得天獨厚,現有商業碼頭7個,其中包括兩個5000噸級碼頭——南鯤碼頭和中外運(南豐)碼頭。陸路交通方面,九江路網四通八達,佛開高速、珠二環高速、325國道、龍高公路以及正在籌建的佛山一環延長線(南九公路)、廣珠鐵路、捷運六號線均途經九江。以九江為中心,通過水陸運輸線,半個小時內可達20個鎮(街),一個小時內可達佛山、廣州、肇慶、江門、中山、珠海六市,輻射範圍復蓋整個珠江三角洲。

九江是一個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商埠,曾享有“小廣州”的美譽。古往今來,善商精商的九江人,沿西、北江順流而下飄洋過海,把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改革開放後,九江辦起了當時南海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提出了“五個經濟層次一起上”、“六個輪子一起轉”的發展策略,成為佛山最早推動外資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的鎮。全鎮形成了港口物流、金屬製品、服裝家紡、塑膠製品、電子銅材、特種車加工以及釀酒等支柱行業,擁有九江雙蒸、粵海汽車、必得福無紡布、NO.1服裝、承安銅材、雄塑集團等數十種享譽中外的品牌。

沿著“物流帶動、工貿並進”的發展思路,我鎮以“打造大港口、開發大市場、推動大發展”為目標,致力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抓緊重點項目招商。期間,先後引入和啟動了中國外運、南鯤“兩大碼頭”,九江金屬材料、大轉灣魚珠(國際)木材夾板“兩大市場”,珠銀(鋼鐵)電子交易中心、金融服務中心“兩大中心”,佛山首鋼中金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廣東九江鋼材城和中鐵物資廣東鋼材交易中心等多個重點物流項目的開發建設和招商。歷經五年多的培育,現代港口物流業作為九江新興主導產業的產業框架已逐步成型,招商和經營亦漸入佳境,曙光初現。

社會經濟

九江第一高樓——輝利大廈九江第一高樓——輝利大廈

智慧,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開拓進取,一馬當先,民營經濟遍地開花。經過近25年的發展,形成了金屬製品、服裝、床上用品、包裝印刷、裝飾板材等支柱行業。其中,金屬製品和服裝行業更是碩果纍纍。全鎮金屬製品企業數已達到200多家,產值達到20多億元;服裝類企業200多家,年產值超20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制罐王國”、“皮衣(服裝)之都”。湧現出no.1、雅諾仕、“名人”、帝豪、果皇等知名服裝和床上用品品牌。此外,釀酒、特種車改裝、印刷包裝等行業亦有聲有色,九江粵海汽車有限公司,2004年的清障車生產突破1000輛,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成為名副其實的“清障車生產基地”。九江酒廠年產量達4.3噸,名列全國白酒行業第七、米酒行業第一,創稅1億多元,成為南海名副其實的納稅大戶。2010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0.69億元,同比增長14%。農業總產值8.82億元,增長10%;工業總產值241.66億元,增長27.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1億元,增長4.7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82億元,增長48.06 %。

農業

九江鎮的大片魚塘九江鎮的大片魚塘

九江鎮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位於西江和北江之間,鎮內魚塘密布,是傳統淡水魚養殖基地,鎮內魚塘面積34000多畝。過去九江鎮以放養草魚、鱅魚、鰱魚、鯪魚等四大家魚為主。大力改造養殖環境,推動規範化無公害養殖,建有“海壽通威魚無公害養殖基地”,養殖水平不斷提高。桂花魚、加洲鱸魚、生魚、鰻魚、西江鉗等高值品種成為替代傳統品種的主產品。

從古至今,九江鎮都是著名的魚苗養殖地。眾多魚苗養殖基地在九江鎮遍地開花。育種優良,省內外養魚人多數在九江鎮購買魚苗。

花鰻等新品種開始試養推廣,向優質高值方向發展。2006年,水產養殖收入達到5-6億元。

工業

經過20多年的發展,九江已從一個純農業鎮轉變成一個新興的工業城鎮。全鎮工業企業有1353家,初步形成了以金屬製品、服裝家紡、裝飾板材、家具製造、包裝印刷、特種作業車生產、釀酒等為主的行業發展格局,其中,又以金屬製品、服裝家紡兩大行業為鎮的主導行業。兩大主導行業企業共有605家,占全鎮工企業的44.7%,2007年產值達69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3.9%。 金屬製品業方面,作為九江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九江就有“制罐王國”的美譽。20多年來,隨著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不斷多樣化,金屬製品企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和壯大,湧現出承安銅材,興發、蘭昌、聯發制罐等多家大型金屬製品企業。據統計,全鎮現有金屬製品企業364家,占全鎮工業企業總數的25.4%,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9家,占全鎮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22.2%。主要分為四大類:一是金屬材料加工銷售企業;二是工業原材料生產企業,如不鏽鋼、不銹鐵、鍍鋅板、鋁鉑、鋼管等壓延加工,電子銅材生產等;三是金屬製品、電器、機械生產企業,如日用五金、家用電器、燈具、醫療器械、閥門、機械、模具等;四是金屬包裝罐、不鏽鋼保溫器皿生產企業。金屬製品業總產值35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27.3%。同年12月,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正式批准我鎮為“金屬製品技術創新專業鎮”。

九江鎮某製衣廠九江鎮某製衣廠

服裝家紡業同樣是九江一個發展較早、行業基礎較厚實的行業。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中期,就曾贏得“皮衣(服裝)之都”的美譽,湧現出No.1、雅諾仕、名人、帝豪、夢莎、富仕、穩德福、果皇等知名服裝和床上用品品牌。全鎮有各類服裝家紡企業241家,主要包括製衣、皮衣、織布、床上用品、化纖等生產企業,占全鎮工業企業總數的16.8%,產值達34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26.6%。 此外,其他行業方面,裝飾板材業作為九江曾經鼎盛一時的行業,隨著華光裝飾板材廠的停業,發展勢頭逐步趨緩。全鎮有板材廠9家,2007年產值5億元。而家具製造業作為九江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已集聚了217家企業的規模,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3家,占全鎮規模以上企業總數的14.9%,產值約11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8.6%。釀酒、特種作業車生產、印刷包裝等行業發展亦不斷加快,並形成一定的基礎。其中,九江粵海汽車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特種作業車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以上,產品遠銷日韓、港澳等國家地區,市場前景良好;九江酒廠生產的“遠航”牌雙蒸米酒享譽海內外,在國內米酒業界具一定的影響力,成為南海的納稅大戶;印刷包裝業發展平穩,全鎮145家印刷包裝企業的產值約8億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6.3%。

第三產業

九江匯龍城商業步行街九江匯龍城商業步行街

九江商風濃厚,史上有“小廣州”的美譽,聚合萬商雲集。《九江儒林鄉志》載道:“上自長磡頭,下至顯步橋。逾橋,迤南東福里,迤南船欄街。東西兩岸為街二十六,為鋪肆一千五百有奇,萬賈叢集,百工填委,洵邑中圩市大者。”商風之盛孕育出九江人善商、精商的思維特質。2005年區劃調整後,新一屆黨委政府積極推行“商貿旺鎮”策略,以調整全鎮商業發展布局、重點發展和培育鎮內商貿中心和集貿點為突破口,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等措施,先後引入了好萬家購物廣場、九江商業步行街、洛明時代廣場、沙頭沙龍明軒、保捷廣場、鉑思廣場等一系列大型商貿項目,鎮內商貿、集貿點逐漸形成,商貿發展形勢喜人。

物流

九江鎮九江鎮

區域調整後的新九江區位優勢異常明顯:鄰近西樵、順德、高明、鶴山、新會等市鎮;境內公路網線遍布,325國道、佛開高速、龍高公路等省、國道縱橫交錯,近鄰“佛山一環”快速幹線,建設中的“珠二環”高速公路穿越九江,西、北江幹流更成環抱狀流經鎮的南北兩部,江岸線總長達27.5公里。鎮內共建有大小碼頭7個,配備有完善的海關、口岸、檢驗等功能,為現代物流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006年初引入國內物流業領軍企業中國外運集團,啟動了對南豐貨運碼頭的升級改造工程。改造工程預計首期投資達3.5億元,計畫在今後3-5年內,把南豐碼頭擴建升級成為碼頭岸線長400米,貨運吞吐能力達300萬噸以上,國際標箱達30-40萬箱的珠三角內河航運最重要的碼頭之一。同時,經過招商,鎮內另一重要碼頭南鯤碼頭現已簽訂協定進行股權重組。依水而立,逐水而興,九江物流業前景一片大好。

九江鎮九江鎮

經過兩年的發展,該鎮的物流行業建設已經初顯成效,鎮內港口貨物吞吐量和國際標箱吞吐量與2005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0.41%和74。70%,而得到中國外運集團注資擴建的南豐碼頭貨物和標箱吞吐量更是分別同比增長達84.49%和90.94%。同時,為向碼頭物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該鎮著重建立市場對鎮內傳統行業和周邊兄弟鎮(街)的產業依託承接,其中規劃面積逾萬畝的金屬材料市場一期3000畝中已有兩千畝已完成認租;成功啟動了服裝家紡工業城,規劃面積約1000畝,首期開發的500畝招商形式良好;此外,夾板市場的招商洽談也正在緊密進行中。

幾年來,九江按照“物流帶動、工貿並進”的發展戰略,以“兩大碼頭”為基礎,立足華南,以“兩大市場”為支撐,面向全國,憑藉便捷的水陸交通運輸條件、紮實的工業基礎和周邊產業集群集聚的優勢,致力構建以港口物流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引導經濟核心從依賴第二產業為主向三大產業協調發展轉變,打造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性配置中心,建設華南經濟特別功能區。如今“兩個碼頭”、“兩個市場”的建設和經營均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港區吞吐能力節節攀升,首鋼中金、中鐵物資、福建商團等重點項目佳音頻傳,國家級綜合保稅區的申報密鑼緊鼓,電子交易中心漸入佳境,商貿房地產以及傳統骨幹企業的整體形勢全面向好。2009年,全鎮常住人口超過10萬,GDP突破百億大關,並被省經貿委授予“省市共建現代物流重點鎮”光榮稱號,《佛山市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9—2020)>2009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表》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動九江鎮成為廣東現代物流試點鎮,建設南方物流信息交換重要樞紐城市”。

下階段,九江鎮委、鎮政府將繼續圍繞“儒林水鄉,江濱新城”的發展定位,緊抓《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契機,繼續堅持“物流帶動,工貿並進”的發展戰略,審時度勢,勇敢創新,順勢而為,堅定執行《九江鎮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努力打造“物流重鎮、水產大鎮、文化名鎮”,爭取把九江建設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民眾素質不斷提高的,以內河港口為依託集物流商貿、居住、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傳統嶺南水鄉風貌和深厚僑鄉文化底韻的江濱新城。

科教文衛

教育

九江中學九江中學

九江鎮擁有中國小校(幼稚園)40所。其中:高中學校2所(九江中學)沙頭(南海中學分校)、成人學校2所、初級中學3所(九江鎮初級中學<曾鐵和紀念國中>、儒林中學、華光中學)、職業技術學校1所(九江職業技術學校<曾鐵和紀念高中>)、國小11所、幼稚園23所,另有1所民辦國小和1所九年制民辦學校;全鎮共有7所學校獲“廣東省一級學校”,3所學校獲“佛山市一級學校”,2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均為“廣東省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所有學校的辦學條件均達到區一級以上。等級學校占學校總數的88.2%,其中優質學校占學校總數的70%。

九江鎮初級中學〈曾鐵和紀念國中〉九江鎮初級中學〈曾鐵和紀念國中〉

九江鎮在校(幼稚園)學生共有24204人,其中:高中學生2054人,國中學生6846人,小學生11977人(含2所民辦學校),幼稚園學生3327人。由於對教育的重視,我鎮全部國小均從一年級起開設英語課,三年級起開設信息技術課,中心國小以上的學校均有64台的計算機室2個以上,並有1個以上的語音室,其他各國小都至少有1個56台以上的計算機室。全鎮生機比例為7.2:1。同時,該鎮非常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鼓勵在職教師參加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現階段,我鎮幼稚園教師大專率達44.5%,國小教師大專率達81%,國中教師本科率達75.1%,高中教師本科率達97.3%,成人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達78.9%,每年新招收教師學歷合格率達100%。

九江職業技術學校〈曾鐵和紀念高中〉九江職業技術學校〈曾鐵和紀念高中〉

自2005年南海區區劃調整以來,九江鎮教育系統強強聯合,教學教研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績,特別是2008年的教學成績,創造了三個“南海之最”:一是九江中學分校開創了體藝類高考特招的先例,2008年高考有7名考生被天津工業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等院校特招,列全區之最;二是九江鎮中小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共有1472人次獲得佛山市級以上的獎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獎項的有1125人次,獲獎人數之多、層次之高,列全區之最;三是今年中考成績,九江鎮共有644人達到564分以上,平均上線率30.2%,列全區之最,實現了區劃調整後中考成績的“兩連冠”。

衛生

九江鎮某機構技術設備九江鎮某機構技術設備

九江鎮的醫療衛生設施不斷完善,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全鎮擁有衛生機構20家,其中中心醫院1家,分所2家,衛生站17家;衛生人員214人,其中醫技人員197人,占92%,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36人:床位160張,農村醫療復蓋面100%。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沙頭分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預防保健、社區衛生服務於一體的全民所有制的國家一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07年1月與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佛山市南海區中醫院)進行資源整合,成為其分院。

九江醫院於1991年被評為國家一級甲等醫院,1995年通過“愛嬰醫院”的評審;共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購置了先進的醫療設備共66台(套),促進了醫療業務科學化、系統化、規範化、電腦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012年,九江醫院改稱佛山市第九人民醫院,新建門診大樓和住院部大樓,購進大量設備,以及完善各種設施

文化特產

歷史淵源

一、由於早期九江境內有九條河涌流入西江而得名。

二、九江境內有多條河涌。古人以“九”概“多”,而取鄉名為九江。

三、嶺外湞江水、湟川、武溪、貪泉皆名川,匯眾流入于海,若潯陽之九派然,越人名之為九江。

四、《南海九江鄉志》《九江儒林鄉志》記載,九江之名,取自西江下游九江大洋河段,古“九江大洋灣”即今偶山(俗稱“擔擔沙”)上、下游附近一帶河段。

註:九江並沒有“儒”一簡稱,只是個別人在九江論壇或口頭上流傳,官方並沒有承認!

方言

九江話(九江鎮方言)是九江鎮獨有的語言,有自己獨特的辭彙和語法、讀音也與粵語有所不同,是九江不可或缺的文化。

九江話是上幾代留給我們寶貴的特有粵語方言,它有別於純正的粵語,有一種獨特的風情,正所謂鄉音不改,鄉情不變。九江方言的正統讀音被許多九江人忘卻,作為我們九江人嘴邊的文化,我們需要行動起來,保護九江方言文化。

龍舟

九江龍舟平時沉於水底,以泥埋藏防木質腐朽。每年舉行龍舟活動前夕都會“起龍”,把龍舟從水下的泥土中挖出,然後清潔龍頭、龍尾,上漆翻新,準備工具、飾品。舉行活動當天天未亮時要裝上龍頭龍尾,然後進行“采青”。天亮後,龍舟盛裝打扮,在九江圩涌段來回遊弋表演,稱為“游龍”。翌日,結契的龍舟相聚競渡,爭奪高標,互贈彩旗,互到村里拜訪,請吃龍舟飯。晚餐後,結契龍舟在河涌里划行,互相送別,俗稱“送契”,有鬧至深夜方休。活動一般持續2-3天,也有連續幾天。結束後,復將龍舟沉埋於水底。

九江龍舟九江龍舟

九江划龍舟並不是在端午節,而是在國慶節。(五一勞動節在沙頭舉行龍舟賽)在九江、沙頭,明、清兩代已經很盛行在端午划龍舟了。民國時期,划龍舟活動改在秋涼初屆、農事稍歇的八九月間舉行。抗日戰爭勝利後,定位10月10日划龍舟;新中國成立後,則在10月1日游龍、賽龍舟慶祝國慶,端午不再划龍舟。

煎堆

九江煎堆九江煎堆

九江煎堆的製作方法是一門藝術,在色香味形等方面都要求完美,是製法獨特的年宵食品之一。其特點是色澤金黃,形狀扁圓,較油。九江煎堆是南海九江鎮的傳統特產。“煎堆”曾被成為“碌堆”,唐朝時期就已被作為宮廷中的食品。清朝時,九江人鄒便南改革煎堆製作工藝,改良而成的“九江酥皮大煎堆”非常受歡迎,並在民間普及製作。20世紀30年代初期,九江煎堆已出口至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和美洲各地,同九江雙蒸、魚花一道被譽為“九江三件寶”。1986年,九江煎堆被編入我國第一部介紹中國土特名產的大型辭書《中國名土特產辭典》。與龍江煎堆一起一直是年宵食品的名角,在廣州和珠三角,名聲比盲公餅還要響。近幾年九江煎堆在九江以及附近地區甚至海外都很受歡迎,每年的產品除了在廣州、佛山等地區外,還遠銷港、澳、英、美等地。

雙蒸酒

九江雙蒸酒——香港的廣告唱到街知巷聞,是酒類中的萬寶路。

九江雙蒸酒始創於清朝道光初年,距今已經有差不多200年的歷史。兩個世紀以來,承集數代九江先輩的辛勞與智慧,九江雙蒸酒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釀造技藝。它主要以大米為原料,用大米、黃豆製成酒麴,採用續添蒸飯、再度發酵、冷卻餾酒、齋酒貯存、陳肉醞浸、精心勾兌、過濾包裝的方法釀造而成,具有“玉潔冰清、豉香純正、醇滑綿甜、餘味甘爽”的獨特風格。

九江雙蒸酒九江雙蒸酒

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是在南海九江獨特的生態環境和人文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藉助西江河畔適宜的局部氣候、清冽的水質和獨特的釀造工藝,九江人民釀造出適合嶺南氣候條件下飲用的優質米酒。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的發展史,既是一部明清以來南海九江酒業的專業發展史,又是一部南海手工業、商貿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嶺南文化發展史的一部分,更見證了華人海外圖存的艱難歷程。

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與中國其他傳統技藝一樣,都體現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獨創精神。這種精神隨著九江雙蒸酒從未間斷的內銷與出口,建立起跨越時空的文化影響力,這奠定了九江雙蒸酒傳統釀造技藝具有珍貴的歷史、科學、人文、民俗、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1952年,九江鎮12個酒坊組成聯營社,成為九江酒廠的前身,並成為九江雙蒸釀造技藝的唯一傳承單位。發展至今,九江雙蒸酒年產量4萬多噸,暢銷於省港澳、廣西、海南甚至歐美唐人街。

旅遊資源

蘭桂坊

九江鎮蘭桂坊九江鎮蘭桂坊

蘭桂坊就在九江煙橋村,這其實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古建築群,歲月洗禮過後,只剩下2間房屋和一個門樓,頹垣敗瓦處長出的幾株榕樹已參天蔽日,仿似是忠實的守護神,等候著主人的回來。駐足門樓前,探頭舉望,橫額石上“蘭桂坊”三字赫然入目,向過客訴說著一段塵封的歷史,檐下的牆頭四周繪有傳統的中國壁畫,壁畫上“光緒二十年”的題款揭示著此屋已經歷了人間百多年的風雨了。眼前的建築是典型的清末民初嶺南建築風格,青磚牆上的磚雕、灰雕保存良好,而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該屋面向大路一邊而開的一列窗戶,窗框是用麻石砌成,傳統的中式建築,而窗蓬卻帶有明顯的西洋建築風格,雖經風雨侵蝕,其花紋圖案的雕刻仍顯得十分精緻,色彩艷麗,即使不經任何修補,時至今日,仍不失其建築藝術上的光華。

海心島度假村

九江鎮海心島度假村九江鎮海心島度假村

海心島度假村位於佛山市九江鎮西江流域中心的海心島(當地居民將其稱為“海心沙”)上,全島總占地1700畝,共分為兩大板塊,其中位於西江下游的地域是香蕉種植園,而位於上游的地域則屬於度假村規劃建設用地,占地約400畝。島上植被茂盛,果木成蔭,環境優美,水路交通便利,生態觀光旅遊資源豐實。

度假村離佛開高速公路九江出口處幾公里,距九江鎮、龍江鎮中心約5公里,與高明市、鶴山市隔江相望,距南海、佛山、順德、鶴山市區均在30分鐘車程之內,水陸交通十分便利,不僅是佛山地區海島生態旅遊度假最理想的區位,更對周邊地區客源市場以及珠三角地區客源市場來講均有較強的輻射能力;在1小時車程內輻射地區則擁有國內最發達消費城市群,擁有3000萬以上的境內外客源市場。

度假村獨有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是開發特色產業不可多得的稀有資源。

磺璣鷺鳥天堂

九江磺璣鶴巢自然保護區九江磺璣鶴巢自然保護區

九江鎮璜磯村風水、學堂兩村村前,有一處可以媲美新會“小鳥天堂”的名勝-九江磺璣鶴巢自然保護區。這裡地處九江水鄉之腹,河涌交錯,環境幽靜,於河堤塘基上,長著一片連綿茂密、銳刺橫生的勒竹林,面積有0.6公頃,自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勒竹林中棲息著樹萬隻會、白兩色的鷺鳥,頗為壯觀。每當晨曙初現之時和傍晚時分,各種白鷺、灰鷺甘草鷺因晝伏夜出或晝出夜伏的習性而交相往返,群鷺上下翻飛,百鳥齊鳴,與霞光類景輝映,構成一幅幅世間奇景。

何氏大宗祠

何氏大宗祠位於九江鎮煙橋村大巷口。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十九年(1814)重建,光緒十八年(1892)重修。題額為清同治六年(1867)順天舉人順德梁騮藻所書。二進三間、抬梁式木構架、鑊耳山牆硬山頂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木雕、磚調及灰嗍精巧,手工精細,人物、花鳥等栩栩如生。祠內有鹹豐九年(1859)探花順德李文田題匾“惇敘堂”。

崔氏大宗祠

崔氏大宗祠又稱山南祠、崔氏始祖祠,位於南海區九江鎮沙頭城區內。宗祠坐北向南,面闊五間、縱深五進,有108個門口,現存有牌樓式的頭進、牌坊及廂房。

崔氏宗祠前後經過了多次維修。1985年的維修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完全按“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進行修繕,破壞了原建築的形制與原貌。為恢復“山南祠”以前的原貌,南海區政府特撥款30萬元再次全面維修,完全按照文物修繕“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保留瓦面和瓦脊,頭進后座的混凝土梁架、混凝土柱則更換成木樑架、石柱,後加的4條混凝土柱予以拆除,梁架和額枋按原貌直接支撐在磚牆上,剔除地面復蓋紅色水磨石米,以恢復其歷史原貌和形制。日前,崔氏大宗祠修繕工作已經完畢,將於2004年底與曹氏大宗祠一起驗收。

崔氏乃沙頭本鎮第一大姓

150多年前,朱九江開設“禮山草堂”,開一代儒雅書香之風,培育了康有為等棟樑之材。昨日,九江鎮舉行了朱九江先生紀念公園的奠基儀式。據悉,該公園建成後將免費向市民開放,並舉行各類公益性文化交流活動。

據了解,朱九江位於下西村的故居以及其學生為紀念老師而建造的京卿第,均為清朝末年的嶺南建築。為了恢復原貌,紀念公園興建在故居原址旁,面積達11.4畝,項目投資約1000萬元。

朱九江紀念公園朱九江紀念公園

吳家大院

九江鎮吳家大院九江鎮吳家大院

吳家大院是古時吳家大宅,後來改作鎮政府,這裡曾經是九江鎮中心。隨著經濟發展,九江鎮政府遷到西江邊的江濱新區,吳家大院有一段時間沒有人打理。吳家大院環境幽雅,一派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九江政府把吳家大院翻新,現已完工,並免費開放。

吳家大院吳家大院

三元橋

年代:清代

地點:九江鎮上東村船欄街內

三元橋座落於南海區九江鎮儒林社區船欄街旁,建於清道光年間,橋向東西,橫跨九曲十三灣,東端接在船欄街,西端接在現九江文化中心。橋長17.67米,寬2.44米,橋面行人道寬2.1米,橋欄高0.8米,橋高2.3米。全橋以花崗岩石砌成,是壁拱式拱橋,橋孔寬5.37米。橋欄兩旁中間原有石刻“三元橋”與“道光年建”的文字。在文革期間,橋上石刻文字被判作四舊而被剷除,現字樣痕跡尚存。一九五五年,旅港鄉賢關志顯先生捐資對該橋進行修葺。該橋整體保存完好。

據說,九江人為鼓勵讀書的士子,爭取連中三元而建該橋,凡是赴試的舉子,都先走過該橋才去考試的。

九江鎮三元橋九江鎮三元橋

良二千石

良二千石牌坊良二千石牌坊

良二千石牌坊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四柱三間樓閣式牌坊,高七米,長11.94米,深2米。以獅子以及花鳥圖案石雕裝飾。正上方刻著“恩榮”,下方為“良二千石”,右側刻有“兩廣軍務巡撫廣東地方左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正”。左側刻有“萬里二年甲戍科進士朱讓”。該牌坊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

海壽

海壽海壽

海壽島是一個扁長的江心島。雖然兩邊都是林立的高樓,位於江心的海壽島卻是“雞鳴深樹、牛臥草坡”的一派田園牧歌的風光。

海壽並沒有被開發,沒有太多娛樂設施。島上居民與世無爭的生活如田園詩一樣悠閒、像田園畫一樣明快。正因為這樣,人們喜歡來到海壽,脫離喧囂,無憂無慮。島上有腳踏車出租,海壽沿岸有許多餐廳。的確是悠閒消遣的好地方。

未來發展

面對九江鎮進一步被南海、佛山邊緣化嚴重,為了彌補邊緣化的不足,九江鎮提出了西聯西樵,組團脫離南海區,獨立成為樵山區,共同組團構建新市區,區級領導不重視九江鎮,意味著九江要出路得自己找,然而找到的出路牽涉到很多不關事的南海區他鎮人民的所謂利益:南海區一定要完整,即使九江鎮窮,也不允許九江獨立出南海區發展,生要做南海區的人,死要做南海區的鬼,為此,已有九江鎮民通過佛山市長信箱向市領導提出九江西樵抱團地理髮展的計畫。九江能否遏制住邊緣化的局面,唯有靠能否設區一搏,引導人才、勞動力來九江發展。

政治經濟

行政區劃

轄:南方村、上東村、下東村、大谷村、新龍村、梅圳村、敦根村、沙咀村、上西村、下西村、下北村、海壽村、河清村、磺磯村、煙南村、鎮南村、西橋村、石江村、水南村、南金村、北村村、朗星村、英明村

經濟狀況

九江是一個具有800多年歷史的古商。埠目前,全鎮金屬製品企業數已達到200多家,產值達到20多億元;服裝類企業200多家,年產值超20億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制罐王國”、“皮衣(服裝)之都”。湧現出no.1、雅諾仕、“名人”、帝豪、果皇等知名服裝和床上用品品牌。此外,釀酒、特種車改裝、印刷包裝等行業亦有聲有色,九江粵海汽車有限公司,2004年的清障車生產突破1000輛,占國內市場份額的70%,成為名副其實的“清障車生產基地”。九江酒廠年產量達4.3噸,名列全國白酒行業第七、米酒行業第一,創稅1億多元,成為南海名副其實的納稅大戶。2005年上半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74.1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8.6%;工農業總產值63.5億元,增長23.8%。其中,工業總產值60.98,同比增長28%,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8.72億元,增長50%。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3.2億元,增長20.2%;全鎮總用電量20059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15263,增長8%;工商稅收24677萬元,固定資產投資8.3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工業投資5.5億元,增長21.2%。

社會事業

九江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南海的傳統教育強鎮。一直以來,九江鎮委、鎮政府堅持崇文重教傳統,緊緊圍繞“辦一流教育、創教育強鎮”的總體目標,以“均衡、優質、特色”的發展格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師待遇,落實“名師工程”,實行校長競崗,推進素質教育,全鎮教育水平穩步提升,“升中優質教育”、“科技創新教育”、“龍獅特色教育”等三塊教育品牌逐漸凸顯,2003年、2007被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

目前,鎮內有公立中國小校16所、民辦學校3所、幼稚園22所,其中“省一級學校”6所、“省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2所,省一級幼稚園1所。全鎮有中國小教師850人、民辦學校教師82人、幼師238人,中小學生18464人、在園幼兒3000多人。2009—2010學年度,我鎮師生參加各級比賽成績突出,其中獲國家級獎勵的675人次,獲省級獎勵的947人次,獲市級獎勵的765人次,獲區級獎勵的879人次,居全區前列。

佛山行政區劃百科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愛國村
安富村
白洞村
白石村
布心社區
版村
布練村
白坭鎮
寶月村
保全村
保全社區
白燕社區
北約村
弼唐村
北江社區
百東村
百西村
碧桂園社區
北區社區
扁滘社區
北滘鎮
北水村
弼教村
禪城區
長安居委會
崇步村
朝山村
村頭村
純陽社區
村尾村
朝安東社區
崇北村
崇南村
朝東村
城北社區
垂虹社區
翠頤社區
赤花社區
沖鶴村
朝陽社區
常教社區
槎涌社區
倉門社區
陳涌社區
昌教村
陳村鎮
大塘村
董營村
大塘社區
鄧崗村
大塘鎮
東和社區
疊二社區
敦根村
大觀社區
東平社區
東便社區
大圩社區
丹灶鎮
東碧社區
大岸村
大德社區
東升村
大富村
東城社區
大福基社區
德勝社區
德和社區
大門社區
東風社區
東涌社區
大墩村
東海村
大晚社區
東頭村
大良街道
伏戶村
范湖村
富景社區
佛山監獄
范洲村
范湖社區
福華社區
福賢社區
佛平北社區
佛平社區
扶西村
富景居委
富裕村
扶閭村
逢沙村
府又社區
逢簡村高明區
高明監獄
更樓居委會
高豐村
崗頭村
官山村
歌樂村
崗水村
更合鎮
桂一社區
桂二社區
桂園社區
桂城街道
高基社區
古灶村
高海村
桂雅社區
桂三社區
高黎社區
桂洲社區
古鑒村
廣教社區
合水居委會
黃塘村
禾生社區
華布村
荷城街道
河東居委會
河口社區
橫涌村
河西居委會
橫江社區
湖景社區
賀豐村
花園社區
海壽村
湖沖村
紅棉社區
惠景社區
紅衛社區
花苑社區
后街社區
和平社區
環湖社區
海逸居委會
黃連社區
華口社區
紅崗社區
紅旗社區
紅星社區
鶴峰社區
花城社區
海凌村
江南名居社區
季華社區
紀綱社區
金沙社區
街邊村
金子苑社區
金寧社區
金瀾社區
吉利村
九江鎮|
建設社區
近良社區
均安社區
均安鎮
金榜社區
錦龍社區
蘆苞鎮
樂平鎮
聯合居委會
勞動社區
羅村街道
羅行社區
麗豪社區
麗銀社區
黎沖村
里水村
龍津村
瀾石社區
燎東社區
蓮峰社區
蘭桂社區
榴苑社區
綠景社區
勒竹社區
呂地社區
林頭社區
倫教街道
樂從社區
龍涌口村
勒流社區
龍山社區
龍江鎮
明城鎮
漫江社區
玫瑰社區
媽廟社區
馬崗社區
馬齊社區
南桂社區
南區社區
南沙社區
南華社區
南江社區
培德社區
普西社區
普東社區
普南社區
平遠社區
橋頭社區
樵樂社區
樵泰社區
樵園社區
樵華社區
齊杏社區
容新社區
容邊社區
容里社區
沙塘社區
石灣鎮街道
昇平社區
三友社區
市東社區
上沙社區
世埠社區
蘇溪社區
順江社區
順峰社區
蘇崗社區
上佳市社區
同福社區
塔坡社區
鐵軍社區
同安社區
同濟社區
唐園社區
同華社區
體育社區
天湖社區
坦西社區
萬安社區
文東社區
文華社區
文北社區
衛國社區
文南社區
衛紅社區
文秀社區
西南街道
旭日社區
新城社區
細滘社區
杏壇社區
新松社區
新華社區
幸福社區
西溪社區
西北村
熹涌村
新桂社區
小黃圃社區
新華西村
杏壇鎮園林社區
育才居委會
雲東海街道
育才社區
月桂社區
雲秀社區
英明村
怡翠玫瑰社區
怡景社區
永安社區
鶯崗社區
洲邊村
擇善社區
鑽石社區
祖廟街道
張槎村
忠義社區
張槎街道
忠信社區
振華社區
中區社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