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曜

九曜

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九曜指北斗七星及輔佐二星。亦稱“九執”,指梵歷中的九星。在道教語中是“日”的別稱。在北方民間指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及計都和羅睺等九位星君,他們主宰人間的吉凶禍福。

基本信息

詞典中的九曜

注音:jiǔ yào

釋義

⒈指北斗七星及輔佐二星。
⒉亦稱"九執"。指梵歷中的九星。梵歷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為:一、日曜(太陽),二、月曜(太陰),三、火曜(熒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歲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鎮星),八、羅睺黃幡星),九、計都(豹尾星)。九星與日時相隨劐逐而不離,故又稱"九執"。唐開元年間傳入中國,稱"九執歷"。九星配日法曾為中國曆法所採用,後刪棄
(西域一帶稱日曜為密,月曜為莫,火曜為雲漢,水曜為咥,木曜為鶻勿,金曜為那歇,土曜為積院)
道教語。日的別稱。
封神榜》中隨斗部九曜星官名諱
崇應彪 高系平 韓鵬李濟王封 劉禁 王儲 彭九元 李三益
日、月、星都叫曜,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稱七曜,舊時分別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其餘依次類推。
九曜殿
位於山西綿山風景區-大羅宮
九曜是指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及計都和羅睺等九位星君。他們主宰人間的吉凶禍福。所以百姓中流傳著“男怕計都,女怕羅睺“的說法,北方民間有正月初八祭九曜的習俗。神象背後牆壁上均繪著各位星君的星象。人們夜間可以根據牆上的星圖位置,在天上找出九曜各星的具體方位。
⒋九曜星君
計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陰星君、土德星君、羅睺星君、太陽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
⒌男女值年星辰屬命一覓(以虛歲計)
十一歲:男土星,女火星。十二歲:男水星,女木星。
十三歲;男金星,女太陰。十四歲:男太陽,女土星。
十五歲:男火星,女羅睺。十六歲:男計都,女太陽。
十七歲:男太陰,女金星。十八歲:男木星,女水星。
十九歲:男羅睺,女計都。二十歲:男土星,女火星。
二十一歲;男水星,女木星。二十二歲:男金星,女太陰。
二十三歲: 男太陽,女土星。二十四歲:男火星,女羅睺。
二十五歲:男計都,女太陽。二十六歲:男太陰,女金星。
二十七歲:男木星,女水星。二十八歲:男羅睺,女計都。
二十九歲:男士星,女火星。三十歲:男水星,女木星。
三十一歲:男金星,女太陰。三十二歲:男太陽,女士星。
三十三歲:男火星,女羅睺。三十四歲:男計都,女太陽。
三十五歲:男太陰,女金星。三十六歲:男木星,女水星。
三十七歲:男羅睺,女計都。三十八歲:男士星,女火星。
三十九歲:男水星,女木星。四十歲:男金星,步太陰。
四十一歲:男太陽,女土星。四十二歲:男火星,女羅睺。
四十三歲:男計都,女太陽。四十四歲:男太陰,女金星。
四十五歲:男木星,女水星。四十六歲:男羅睺,女計都。
四十七歲:男士星,女火星。四十八歲:男水星,女木星。
四十九歲:男金星,女太陽。五十歲:男太陽,女土星
五十一歲:男火星,女羅睺。五十二歲:男計都,女太陽。
五十三歲:男太陰,女金星。五十四歲:男木星,女水星。
五十五歲:男羅睺,女計都。五十六歲:男士星,女火星。
五十七歲:男水星,女木星。五十八歲:男金星,女太陰。
五十九歲:男太陽,女土星。六十歲:男火星,女羅睺。
六十一歲:男計都,女太陽。六十二歲:男太陽,女金星。
六十三歲:男木星,女水星。六十四歲:男羅睺,女計都。
六十五歲:男士星,女火星。六十六歲:男水星,女木星。
六十七歲:男金星,女太陰。六十八歲:男太陽,女土星。
六十九歲;男火星,女羅睺。七十歲:男計都,女太陽。
七十一歲:男太陰,女金星。七十二歲:男木星,女水星。
七十三歲:男羅睺,文計都。七十四歲:男土星,女火星。
七十五歲:男水星,女木星。七十六歲:男金星,女太陰。
七十七歲:男太陽,女土星。七十八歲:男火星,女羅睺。
七十九歲:男計都,女太陽。八十歲:男太陰,女金星。
八十一歲:男木星,女水星。八十二歲:男羅睺,女計都。
八十三歲:男土星,女火星。八十四歲:男水星,女木星。
八十五歲:男金星,女太陰。八十六歲:男太陽,女土星。
八十七歲:男火星,女羅睺。八十八歲:男計都,女太陽。
八十九歲:男太陰,女金星。九十歲:男木星, 女水星。
九十一歲:男羅睺,女計都。九十二歲:男士星,女火星。
九十三歲:男水星,女木星。九十四歲:男金星,女太陰。
九十五歲:男太陽,女土星。九十六歲:男火星,女羅睺。
九十七歲:男計都,女太陽。九十八歲:男太陰,女金星。
九十九歲:男木星,女水星
詩曰:
此星人命喜燃燈,保汝平安福壽增。男女行年宜解祭,九星下降要虔誠。
凡人生命行年,值某位星君,按其下界日期,虔誠齋戒,燃燈祭之,士人加官進祿,商賈利增百倍。婦人遇吉星祭之,求子得子;遇凶星祭之,可免災厄也。鶴按此法乃古人認為天體之磁場會牽動人體磁場導致吉凶的觀點,後多加雜些迷信觀點,我們應辯證看待。

九耀星君值男女命限圖

太陽星

太陽星
行年值太陽,終歲得安康。
男子重重喜,女人有災殃。
名日太陽星。光輝天下,無處不明朗。主遠行有財,大人見喜。添人進口,萬事和合。惟女子不喜此星,宜禳解方吉。
每月二十七日下界。用黃紙牌位寫“日宮太陽帝子星君”,燈十二盞。正西祭之,大吉。

太陰星

太陰星
行年值太陰,諸事遂其心。求名並求利,前程宜遠行。
名曰注陽星。宜見官,有理,男子出入,凡事遂心。女人有疾厄、產患之危。
每月二十六日下界。用黃紙牌位寫“月宮太陰皇后星君”,燈七盞。正西祭之,大吉。

木星

行年值木星,不利是陰人。雖見微小疾,未為歲月迍。
名曰朝元星。其年男子有眼目之疾,陰人有血光之災。不妨婚姻和合,人口平安。
每月二十五日下界。用青紙牌位寫“東方甲乙木德星君”,燈二十盞。正西祭之,大吉。

火星

行年值火星,守舊且潛身。女人多災厄,男命不離刑。
名曰災星。主瘡疾,女人產難,血光。男從官災不利,人口不安,六畜不旺,自宜謹慎可也。
每月二十九日下界。用紅紙牌位寫“南方丙丁火德星君”,燈十五盞。正西祭之,大吉。

土星

行年值土星,官事來相侵。出入多不順,提防小人驚。
名曰厄星。此年見災不安,家宅啾唧,夜多怪夢,六畜不利,不宜遠行,防小人暗害。
每月十九日下界。宜用黃紙牌位寫“中央戊己土德星君”,燈五盞。正西祭之,大吉。

水星

行年值水星,財喜主重興。男子福祿至,女子口舌侵。
名曰福祿星。大人見喜,遠行有財,添人進口;女人不利,無災難,不宜渡河。
每月二十一日下界。用皂紙牌位寫“北方壬癸水德星君”,燈七盞。正西祭之,大吉。

金星

行年值金星,凡事不遂心,男子憂還可,大忌是女人
名曰朝陽星.貴人見喜,添人進口,婚姻娶嫁,總有肚腹之災,出入提防小人不是.
每月十五下界,用白紙牌位"西方庚薪金德星君"燈八盞,正西祭之,大吉。

羅睺星

行年值羅睺,主人百事憂。男子官災至,女人也悶愁。
名曰口舌星。主見官非、口舌、眼目之疾,女人見血光、產鬼之厄。
每月初八日下界。用黃紙牌位寫“天宮神首羅喉星君”,燈九盞。正北祭之,大吉。

計都星

行年值計都,災害不時無。陰人防口舌,猶可是丈夫。
名曰凶星。大人不喜,六畜不利.陰人主口舌是非。宜出人.遠行有財,在家亦有暗味不明之事。
每月十八日下界。用黃紙牌位寫“天尾官分計都星君”,燈二十盞。正西祭之,大吉。

天道運行

天道運行,有七政之星輝映於天,天道循環,星辰輪轉。此為天道。地球之晝夜寒暑、年月日時、風候節氣皆為天道所致。《堯典》曰:“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四餘為紫炁,月孛,羅候,計都。此四者為木、水、火、土星之餘氣,俗稱衛星,天星以北極紫微垣為尊,眾星環繞,七政為文臣,四餘乃武將。
俗說之九曜乃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七政配以四餘之羅睺計都。此原為古印度之天文曆法說法,在唐代傳入中國。
太陽乃金烏,為天之君,為諸吉之首,其體至健,至剛!恩光普照!眾星皆借其光而輝映星空。太陰乃天后,有盈虧之象。其體至柔至順,主發財富。光華蓋照!木星為歲星,性和溫柔,仁壽之星,吉則文星發貴凶則災吝。公轉期12年為黃道十二周,故稱為歲星,與土星20年相會一次,在庚辰、庚申、庚子三年我們稱為一運。三次會合便為三運六十年為一花甲子。俗以“太歲”稱之。火星性極熱燥,為熒惑。主疾病火災死亡凶禍。應朱雀之位。土星為鎮星,性微寒,吉則生意興隆,凶則瘟黃病疫。應勾陳之位。金星為太白,又名長庚,主凶。在黃昏的太陽落下之西方及早晨日出之東方方能見之,黎明為“啟明”,黃昏為“長庚”其位為白虎。水星為辰星,性無定,吉。主科甲。其性黑,其色智,主玄武之位。羅候為天首,又名龍頭,乃火之餘氣,多凶為禍。計都為豹尾,乃土之餘氣,主孤寡。同羅睺皆為虛星,實乃月亮軌道處入黃赤道之交會點。自清代後羅候與計都互調,故今之羅候乃古之計都,今之計都乃古之羅候,學者不可不知此點。
九曜九年循環,古人多以人命吉凶視之,認為其會影響人生禍福。自宋代後逐漸形成以燈祭禳之法,在民間流傳。《許真君增補玉匣記》收錄此法。

日的別稱

道教神話著作《封神榜》中隨斗部九曜星官名諱
崇應彪高系平韓鵬李濟王封劉禁王儲彭九元李三益
日、月、星都叫曜,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稱七曜,舊時分別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其餘依次類推。

宗教名詞

我國古天文學上,所指的“九曜”,即在“七曜”之外,再引入“羅睺”、“計都”兩“隱曜”,是為“九曜”。“羅睺”及“計都”均為梵語的音譯,傳說“羅睺”本為統領眾魔的龍,曾與天神們聯合對抗惡魔,但在高奏凱歌之際,他卻趁大家不備,偷喝了聖液,不料其罪行被太陽和月亮看見,就向眾神告發,於是天神趕去奮力將“羅睺”的頭切下,然而此時聖液已在“羅睺”的體內發生作用,令其得以如同星體般永恆不滅,自此“羅睺”的頭以及他的身體——“計都”,即成為日、月兩曜永不妥協的敵人,只要環境許可,他們即試圖吞噬太陽和月亮,造成日、月食的現象,而計都的尾巴有時亦會以彗星的行貌出現在世人之前。
另一個傳說為:“羅睺”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惡魔,相傳為“達耶提耶王毗婆羅吉提”與“達剎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稱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護神;他長有四隻手,下半身為蛇尾,好為非作歹。“天神”與“阿修羅”攪乳海之時,“羅睺”喬裝改扮,混在天神隊伍里偷喝甘露,結果被“日神”和“月神”發現,向“毗濕奴”打了小報告,“毗濕奴”當即用神盤砍下了“羅睺”的頭和手臂。但因為“羅睺”已經喝了甘露,所以他的頭長生不死,為了報仇,就經常吞噬太陽和月亮,從而引起日食和月食,此為日、月食的由來。“羅睺”星為一黑暗星,死掉的身體則化為“計都”星,皆為不祥之星。這就是古印度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現威脅著每個人的星稱為“計都”;搶奪太陽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食的星稱為“羅睺”。
《幽城幻劍錄》里的“羅睺神”的設定與傳說極為相似。另外,《幽城幻劍錄》的“天軌儀刻”中所寫:“日曜”也者,又名“太陽”,乃“羅睺”對星……“月曜”也者,又名“太陰”,乃“計都”對星……即可能由上述傳說所來。西天竺的《七曜攘災決》,是在公元九百年左右被翻譯傳入中國的,此書中具體介紹了“羅睺”、“計都”兩隱曜為:“羅睺,遏羅師者,一名黃幡,一名蝕神頭,一名復,一名太陽首。常隱行不見,逢日月則蝕,朔望逢之必蝕,與日月相對亦蝕……計都,遏邏師,一名豹尾,一名蝕神尾,一名月勃力,一名太陽首,常隱行不見。”在中國,“羅睺”之名普遍認為最早出現於公元七百一十八年所譯的《九執歷》中,所謂“九執”即是指“九曜”。“羅睺”、“計都”在唐末、以至五代時已漸為我國天文學家所重視。本身九曜在陰陽學中是暗語。陰陽學認為中了凶煞的人,皮膚出現大塊血斑,皮疹。肌肉跳動,關節離奇作響及疼痛,肌肉有不尋常的蟲爬感及疼痛,腸胃脹氣及腹瀉睡覺抽搐,舌頭兩側有明顯的牙齒痕跡,化解需要佩戴黑色的“赤鱬牙”憑藉生日添加結印:農曆3到5月出生的需添加“木靈御幣結印,伯耆若狹結押,浮世仏紫結押”。農曆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出羽常陸結押,故實除蝗結印,吉備丹波結押”。農曆9到11月出生的需添加“但馬土佐結押,八重冰梅結印,菊御影氼結押”。農曆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明神鳥居結印,浮世仏紫結押,夢窗疏石結押”3個結印。

九曜星君

九曜星君
計都星君、火德星君、木德星君、太陰星君、土德星君、羅睺星君、太陽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