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

乙狀結腸

乙狀結腸指的是位於左下腹骼窩內,在左髂骨附近,呈乙字彎曲,上接降結腸,向下進入盆腔與直腸相接。空腹時,其前面常被小腸遮蓋,當充盈擴張時,在左髂窩可觸及。乙狀結腸全部被腹膜包被,並借乙狀結腸系膜連於左髂窩和小骨盆後壁,其活動性也大。至第三骶椎平面續於直腸,位於左腹下部及小骨盆內。

基本信息

部位

空腹時,其前面常被小腸 遮蓋,當充盈擴張時,在左髂窩可觸及。乙狀結腸全部被腹膜包被,並借乙狀結腸系膜連於左髂窩和小骨盆後壁,其活動性也大。至第三骶椎平面續於直腸,位於左腹下部及小骨盆內。

概念

乙狀結腸是位於降結腸與直腸之間的一段結腸,在盆腔內,起於降結腸下端,向下行於第三骶椎前方,中線兩側,止於直
腸道結構圖腸道結構圖
腸。乙狀結腸的長度變化很大,短的13—15cm,長的超過60cm,平均約25~40cm。過長的乙狀結腸,特別是系膜的根部較窄時,易發生腸扭轉。乙狀結腸腸脂垂多而明顯,腹膜包繞全部乙狀結腸,並形成乙狀結腸系膜,系膜在腸中部活動範圍較大,向兩端逐漸變短消失,故乙狀結腸與降結腸和直腸相連處固定移動,中部活動範圍較大,可降入盆腔,或高至肝下,也可移至右髂部。乙狀結腸系膜呈扇形,系膜根附著於盆壁,呈“人”字形,由腰大肌內側緣橫過左側輸尿管及左髂外動脈,向上向內至正中線,然後在骶骨前方垂直向下,止於第三骶椎前面

形態

乙狀結腸sigmoid colon
乙狀結腸 長約40-45cm,平左髂嵴處接續降結腸,呈“乙”字形彎曲或“S”形彎曲,至第3骶椎前面移行為於直腸,正常人除腹壁過厚者外,在左下腹可以觸及,呈光滑、稍硬的圓桶狀,粗細如蠟燭,小兒因年齡的不同而粗細不等,無壓痛。乙狀結腸可發生炎症和腫瘤,小兒少見。不能觸診時,可做乙狀結腸鏡檢查

常見病症

“直腸乙狀結腸炎什麼症狀”
⒈起病緩慢,多呈慢性,遷延性,反覆發作性,少數突發起病,呈持續進展或暴發性過程.
⒉消化系統表現:腹痛和腹瀉最為常見,腹痛位於左下腹,隱痛,絞痛,便後緩解.腹瀉以粘液膿血便最常見,每日數次至10次不等,常伴里急後重.尚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
腹痛表現

⒊全身症狀:貧血,消瘦,低蛋白血症,水電解質紊亂,精神焦慮.
⒋腸外表現:常有關節炎,結節性紅斑,慢性活動性肝炎,口腔潰瘍等.
⒌左下腹壓痛,部分患者可觸及條索狀增厚或痙攣的腸管.
⒍如有併發症則有相應表現.
“病變確診後每天要去做灌腸,然後又會變出血.怎么回事呢?會不會是做灌腸或腸鏡時把腸子弄破了呢?還是有些什麼病?”--首先講腸鏡造成腸穿孔的幾率非常低,如若真的穿孔破裂了,患者都有非常明顯的症狀的,您不屬於這種情況的.出血原因考慮由於結腸存在病損,腸鏡操作時有可能引起局部的病損出血或者為痔瘡的出血.不明白為什麼以後每天都去灌腸,是在治療嗎?

治療方案

治療措施

一 藥物治療:
柳氮磺胺吡啶,1.0g,口服,4次/d,思密達,3.0g,口服,3次/d,比特諾爾165mg,口服,3次/d,部位低者可用上述口服藥物加氫化可的松50-100mg,保留灌腸,1-2次/d,出血嚴重者可加用止血藥物.中重型者可口服潑尼松40mg/d,或靜滴氫化可的松琥珀酸鈉300mg/d,症狀好轉後逐步減量.有時需加用廣譜抗生素以控制繼發感染.
保留灌腸示意圖

二 外科治療:
出現嚴重出血,腸梗阻,癌變,多發性息肉,中毒性巨結腸,結腸周圍膿腫或瘺管形成可手術治療.
三 中藥治療: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中醫的辨證分型治療,也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四 飲食原則及要求:
因本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因此營養與飲食的調配很重要.總的原則是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油少渣膳食.

飲食注意事項

⒈高熱能,高蛋白質以補償長期腹瀉而導致的營養消耗,可根據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況循序漸進地提高供給量.一般熱能按每日每公斤體重40千卡供給.蛋白質每日每公斤體重1.5克,其中優質蛋白占50%為好.
⒉維生素無機鹽要充足以補償腹瀉引起的營養丟失.
⒊限制脂肪和膳食纖維:腹瀉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嚴重者伴有脂肪瀉.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採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對伴有脂肪瀉者,可採用中鏈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纖維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蘿蔔,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帶刺激性的蔥,姜,蒜和粗雜糧,乾豆類等.
飲食搭配

⒋少食多餐:為減輕腸道負擔,以少食多餐方式補充營養攝入量.
⒌膳食安排:
1).急性發作或手術前後採用流食或少渣半流食,食物內容:米湯,蒸蛋,藉粉,牛奶一般不主張採用.必須禁用蔬菜水果.可將之製成菜水,菜泥,果汁,果泥,果凍等食用.少渣半流可選用含優質蛋白的魚肉,瘦肉,蛋類製成軟而少油的食物,如氽魚丸,芙蓉粥,雞絲龍鬚麵及麵包類;
2).對病情嚴重不能口服者可用管飼要素膳或靜脈營養支持,待營養狀況改善後逐漸增加口服自然食物.
3),供給足量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儘可能避免出現營養不良性低蛋白血症以增強體質,利於病情緩解.
4),應避免食用刺激性和纖維多的食物,如辣椒,芥茉等辛辣食物,以及白薯,心裡美蘿蔔,芹菜等多渣食物,疾病發作時應忌食生蔬菜,水果及帶刺激性的蔥,姜,蒜等調味品.刀工要細,不要用大塊肉烹調,要經常用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儘量限制食物纖維如韭菜,蘿蔔,芹菜等.
5),不宜吃多油食品及油炸食品,烹調各種菜餚應儘量少油並經常採用蒸,煮,氽,燉,水滑等方法,可用紅茶,焦米粥湯等收斂飲料.加餐宜少量多餐,增加營養.
在飲食調養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病性,注意食物對您的影響,如哪些食物食後感到不適或有過敏反應,應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摸索適合病人的飲食.在疾病發作時固不能食用蔬菜,水果,應注意適量補充維生素製劑,以保證機體對維生素的需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