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齊梁時期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群。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境內蕭梁河沿岸。從陵口至水經山南北長約16公里。丹陽南朝陵墓的位置及其石刻,自唐以來《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等書多有記載。20世紀30年代朱希祖和朱父子曾多次進行調查,1949年以來,江蘇省文管會多次組織人進行調查、測繪。石刻造型優美生動,刻工精細逼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集中代表了南朝雕刻藝術的突出成就。是南朝石刻中的代表作。金王陳村陵墓,曾於1968年進行過發掘,墓室內出土有羽人戲龍、羽人戲虎、竹林七賢等畫像磚,其畫像線條精練,人物造型十分傳神,是南朝畫像磚中的精品。水經山村的陵墓已平,墓前有一對石刻獅子,均作蹀躞狀,體長而頸短,兩翼短小,通身無紋飾,體態渾圓,雄勁有力,體現了南朝石刻造型的另一特色。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簡介

中國南朝齊梁時期帝王陵墓神道石刻群。位於江蘇省丹陽市境內蕭梁河沿岸。從陵口至水經山南北長約16公里。丹陽南朝陵墓的位置及其石刻,自唐以來《元和郡縣圖志》、《太平寰宇記》等書多有記載。20世紀30年代朱希祖和朱父子曾多次進行調查,1949年以來,江蘇省文管會多次組織人進行調查、測繪。石刻造型優美生動,刻工精細逼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集中代表了南朝雕刻藝術的突出成就。丹陽南朝陵墓墓前石獸丹陽是南朝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丹陽南朝陵墓墓前石獸
齊梁帝王死後大多舊葬丹陽。他們的陵墓多選擇在背依山岡,面臨開闊平地的地方。現丹陽境內有齊高帝、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丹陽南朝陵墓石刻
梁武帝等十多處陵墓,墓前石獸20多隻,至今保存完好,已有1500多年歷史,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丹陽南朝陵墓石刻現已發現的主要地點有陵口鎮蕭梁河兩岸獅子仙塘前艾廟金王陳村爛石壠三城巷水經山村等八地十處,這十處陵墓主要是南朝時的齊、梁兩代的帝王、帝後陵墓,其中有齊宣帝蕭承之的永安陵、齊景帝蕭道生的修安陵、齊武帝蕭賾的景安陵、齊明帝蕭鸞的興安陵、梁文帝蕭順之的建陵、梁武帝蕭衍的修陵以及金王陳村、爛石壠、水經山村已經無從考證而失名的陵墓。這些陵墓的前都有神道石刻,石刻的造型十分生動,氣魄雄偉,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

齊宣帝永安陵石刻

坐落在丹陽市胡家橋北2里獅子灣的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坐南向北,已平,陵前現存石刻二件,東為天祿,保存完好,身長齊宣帝永安陵石刻2.95米,高2.75米,頸高1.40米,體圍2.75米,昂首挺胸,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齊宣帝永安陵石刻
張口垂身,騰超如躍,有雙角,今已殘斷,頷下卷鬚垂於胸際;有翼,翼面前作捲雲紋,中有細鱗,後為長翅;身上長毛捲曲如流蘇,尾長曳地;足有四爪,左足前攫一小獸。;西獸傾倒於土中,頭已不存,其餘部分保存完整,身長2.90米,體圍2.40米,通高2.42米,頸高1.38米。石獸的整體造型精巧,氣勢雄偉栩栩如生

齊武帝景安陵石刻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位於丹陽縣建山鄉田家村附近,陵坐北向南,已平,陵前僅存有一對石獸,東為天祿,西為麒麟。天祿身長3.15米,高2.80米,頸高1.55米,體圍3米,其造型、雕飾以及精神形態,均與蕭承之永安陵前的天祿相仿,因其體長,高頸斜出,雙目平視,顯得窈窕秀美。西麒麟四足已失,身長2.70米,殘高1.40米,體圍2.51米,風化剝落嚴重,通體紋飾漫漶不清,兩翼僅有其大體形貌,雖然形體略小於天祿,但其造型極為矯捷靈動,體態十分優美。

齊景帝修安陵石刻

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位於丹陽市東北十七公里的水徑山南面的仙塘灣附近,陵坐北朝南,於1965年發掘,墓室內有磚畫。陵前510米處現存石刻兩件,保存尚完好,東為天祿,西為麒麟。天祿身長3.00米,高2.75米,頸高1.54米,體圍2.52米,雙角殘斷;麒麟身長2.90米,高2.42米,頸高1.83米,體圍2.40米,獨角,其上滿綴鱗紋。兩獸均胸突腰聳,噴目張口,其狀如趺。天祿頭略向左,麒麟頭略向右;天祿左足在前,麒麟右足在前;足趾四爪,踏下均有一小獸;兩獸長尾均垂於趾間,內收後,天祿尾回折向左,麒麟尾則回折向右,兩獸的姿態協調對稱,給人以整體造型協調、優美之感。

其他帝陵石刻

三城巷有齊明帝蕭鸞興安陵、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和梁武帝蕭衍修陵三座陵墓。興安陵坐西向東,已平,陵前現存有石刻二件,北為天祿,肢體殘斷,半身湮沒於土中,僅存部分前驅;南為麒麟,四足全失,身長3.02米,殘高2.70米,頭上昂,獨角已殘,口角有齒狀茸毛,頷下有垂胸的長須,頸項短、肥,形狀別致的雙翼由四個小翼組成,造型別致,與胸前長毛渾然一體,秀美多姿,脊隆起,由頭至尾雕飾如同連珠一般,顯得富麗多姿。梁文帝建陵神道石柱建陵坐西向東,已平,陵前神道進口依次陳列有石獸、方形石礎、神道石柱、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梁文帝建陵石刻

石龜趺座各一對。石獸為天祿、麒麟,兩獸昂梁文帝建陵石刻首突胸,造型雄偉,兩翼微翹,細鱗中飾有五瓣小花,獸脊作通貫首尾連珠狀裝飾。神道柱作瓦楞紋,柱上的石額上有文字“太祖文皇帝之神道”,隸書。柱礎上圓下方,是一對環狀的螭龍,口內銜珠,

丹陽南朝陵墓石刻梁文帝建陵神道石柱

頭有雙角,四足、修尾。石龜趺座二,龜趺狀如巨龜,後人解釋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喜文好負重的龍的長子的形象,現在豐碑已失,僅存趺座,雕刻簡樸有力。梁武帝蕭衍修陵,坐西向東,已平,陵前石刻僅存一天祿。天祿位於神道北側,南向,身長3.10米,高2.80米,頸高1.45米,體圍2.35米,昂首挺胸,欲進不前,雄武有神韻;雙角,角順顱項後伏,兩角中部起節;有雙翼,翼面雕飾,前為螺紋,後為浮雕的翎羽;通體如蔓,足五爪,皤左前足下有一小獸。陵口鎮東蕭梁河兩岸,建山鎮金王陳村、爛石壠,埤城鎮水經山村各有一座陵墓,因為無從考證,均佚其名。這四座陵墓前都有石刻,或天祿麒麟,或麒麟、石獅,其造型均為南朝時的特點,尤以蕭梁河兩岸的麒麟琢工最為精細,通體飾紋極為華美,兩翼造型極為精巧,是南朝石刻中的代表作。金王陳村陵墓,曾於1968年進行過發掘,墓室內出土有羽人戲龍、羽人戲虎、竹林七賢等畫像磚,其畫像線條精練,人物造型十分傳神,是南朝畫像磚中的精品。水經山村的陵墓已平,墓前有一對石刻獅子,均作蹀躞狀,體長而頸短,兩翼短小,通身無紋飾,體態渾圓,雄勁有力,體現了南朝石刻造型的另一特色。

參考資料:

1.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sort0525/js/2007/200712191025567.html
2.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wwbhdw/txt/2006-12/05/content_7460947.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