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之道的精髓不過區區十餘字,“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和於術數,不妄勞作……”其實又何須多言呢,十幾個字早已把人體五臟、六腑、精氣神的調理通通概括了。但縱使如此淺顯易懂,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對現代人而言,中醫養生之道更像是井中月、鏡中花……

成語解釋

cmnh.bingbaihe.netcmnh.bingbaihe.net

名稱:養生之道

English:Regimen

拼音:yǎng shēng zhī dào

解釋:指修養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出處:《中國氣功四大經典·總序》:“它不僅是養生之道,長壽之星,而且是探討與研究生命奧秘。”

簡介

中醫

養生之道的精髓不過區區十餘字,“食飲有節,起居有常,和於術數,不妄勞作……”其實又何須多言呢,十幾個字早已把人體

五臟

六腑

、精氣神的調理通通概括了。但縱使如此淺顯易懂,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對現代人而言,中醫養生之道更像是井中月、鏡中花……

現代醫學指出,青少年睡眠時間應不少於8小時,成年人與老年人也都應在7-8小時為宜。這個睡眠控制量適應了現代生活節奏快、求效率的特徵,普遍為人所接受。但縱使如此也有相當一部分群體得不到每日7小時睡眠時間的保證,從而進入亞健康狀態,

抑鬱症

心臟病

等誘發機率大大增加。

“起居有常”,僅此中醫養生之道一條,不知已難倒多少英雄好漢了……我們自然無法對現代人工作環境、生活習慣等做出評判。白天工作壓力大,晚上夜生活解放自己;肥甘厚味、觥籌交錯是對還是錯,能選擇嗎?有退路嗎?正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效法莊周、老聃又談何容易!至此不免令人深深嘆息,中醫養生之道竟是一個極奢侈的詞語……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悉去。如果人沒有非分的欲望,不貪圖、不虛榮,則正氣自在、真氣從之。拋開生命的純潔,再侃侃而談中醫養生之道,豈非本末倒置、貽笑大方?中醫養生之道,說到底是一個修煉自己、駕馭自己的過程。生死不過是一場輪迴,養生者並非執著於生,而應在情感上超脫於死。

養生之道

中醫是天人相應學說,把人放在地球,宇宙一起來觀察他,氣候、環境、致病物質和人體。他是教人如何長壽的,所以你幾點睡幾點吃都是有定點的。

1、子時(23:00—1:00)此時膽經最旺。我們要平躺在床上睡覺。

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匯於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由此可見膽的重要性。有些人隨便切掉膽是輕率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

凡在子時前1—2小時入睡者,晨醒後腦清晰,氣色紅潤。反之,經常子時前不入睡者則氣色清白,特別是膽汁無法正常新陳代謝而變濃結晶,猶如海水中水份蒸發後鹽份濃而曬成鹽一般,開成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而“膽怯”。

子時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陽氣開始生髮。《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於膽”。取決於膽的生髮,膽氣生髮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子時把睡眠養住了,對一天至關重要。

奇怪的現象,我們晚上吃完飯以後,8、9點鐘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點就清醒了,所以現在很多人習慣11點以後開始工作。還有的人到了夜裡11點總想吃點東西,在屋子裡找點食,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個時候恰恰是陽氣開始生髮了,所以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最好在11點前睡覺,這樣才能慢慢的把這點生機給養起來,人的睡眠與人的壽命有很大關係,所以睡覺就是在養陽氣。

2、丑時(1:00--3:00)此時肝經最旺。我們要在熟睡的狀態下。

“肝藏血”是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中醫理論認為:“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沒有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3、寅時(3:00—5:00)此時肺經最旺。這是養肺的好時機。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的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病的人反應尤為強烈。一般咳嗽總是在這個時間,最好不要管他,來充分咳出肺之廢氣。

4、卯時(5:00—7:00)此時大腸經最旺。這時早起活動一下方便排便。肺氣足了才有大便。

“肺與大腸相表里。”肺將充分的新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

5、辰時(7:00—9:00)

此時胃經最旺。人在早七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這時候吃早飯,就是要補充營養。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說吃早飯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早飯吃多了是不會發胖的。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飯就如同“春雨貴如油”一樣金貴。

6、巳時(9:00—11:00)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紅潤。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誌寒入脾經。

脾是什麼呢?脾字的右邊是一個卑,就像古代的一個燒火的丫頭,在旁邊加點柴,扇點風什麼的。在五臟六腑里,脾就像個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們五臟六腑這個大宅門就都不舒服了,就會得所謂的富貴病,比如說糖尿病什麼的。如果人體出現消瘦、流口水、濕腫等問題,都屬於脾病。

7、午時(11:00—13:00)

此時心經最旺。“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時(13:00—15:00)

此時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送至脾。小腸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

心和小腸相表里。表就是陽,里就是陰。陽出了問題,陰也會出問題,反之同樣。心臟病在最初很可能會表現在小腸經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兩點多鐘就會胸悶心慌,可到醫院又查不出心臟有什麼問題。因為小腸屬於陽,是外邊。外邊敏感的地方出了問題,裡邊的心臟肯定也會出現問題。

9、申時(15:00—17:00)

此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遺尿。膀胱經從足後跟沿著後小腿、後脊柱正中間的兩旁,一直上到腦部,是一條大的經脈。

比如說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經的問題,而且是陽虛,是太陽經虛的相。後腦疼也是膀胱經的問題,而且記憶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經有關的,主要是陽氣上不來,上面的氣血不夠,所以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如果這個時候特別犯困,就是陽虛的毛病。

10、酉時(17:00—19:00)

此時腎經最旺。“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

腎主藏精。什麼是精?人的精,就像家裡的“錢”,什麼都可以買,什麼都可以變現。人體細胞組織哪裡出現問題,“精”就會變成它或幫助它。精是人體中最具有創造力的一個原始力量。當你需要什麼的時候,把精調出來就可以得到這個東西。比如你缺紅細胞,精就會變現出紅細胞。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元氣藏於腎,元氣是我們天生帶來的,也就是所謂“人活一口氣”。這個元氣藏在哪裡?它藏於腎。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齡階段都講究補腎,而身體自有一套系統,經脈要是不通暢的話,吃多少補品都沒用,補不進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11、戍時(19:00—21:00)

此時心包經最旺。“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戍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誰來受邪呢?心包來受邪。很多人出現心臟的毛病都可以歸納為心包經的病。如果你心臟跳得特別厲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後毛病就沿著心包經一直走下去。中醫治病的原則就是從髒走到腑,所以當你懂得經脈就可以治療這類病。心包經又主喜樂。所以人體在這個時候應該有些娛樂。

12、亥時(21:00—23:00)

此時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能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即亥時睡覺。可惜現代人很少能做到,所以在街上見到面色紅潤的人越來越少,女孩子塗脂抹粉的越來越多。

亥時的屬相是豬,豬吃飽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時我們就要休息了,讓身體和靈魂都沉浸在溫暖的黑暗中,讓生命和身體在休息中得以輪迴。

養生睡眠之十不宜

古人云:“一夜不睡,三日不醒”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加夜班的時候,加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算你睡一天身體也會不舒服,這就是睡覺不合法的後果,保持良好的睡眠,對於養生健身、延年益壽非常重要。

下面陳金柱老師給大家講講睡覺有哪些忌諱?

第一、過飢過飽

吃的太多睡覺不利於我們的脾胃消化,化濕成痰,大傷陽氣。飢餓狀態入睡總是睡不著難以入眠因為腸道空慮。有的人都躺在床上了還吃點零食,這更是不利於健康的。

第二、大量飲水

睡覺不要喝太多的水,特別是涼水,水濕內停,夜尿增多,涼水太多還有可能傷腎。

第三、不宜掩面

蒙頭睡覺既容易導致呼吸不暢,又會吸入大量二氧化碳,對身體健康有害。所以睡覺時要保持呼吸暢通,唐代孫思邈的“冬夜勿復頭,得長壽”,可見睡覺不能蒙頭。

中醫養生之道中醫養生之道

第四、不宜當風

人進入睡眠後,對環境適應能力降低,最易受風邪侵襲。所以睡覺前最好是關上視窗即使是炎熱的季節,也不要貪圖涼意,臥處當風,要避風而睡。

第五、心平氣和

睡覺前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情志的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的紊亂,所以睡覺前的情緒過於波動會導致失眠,甚至疾病。

還有一些小的注意就是:睡時不要對著燈,睡覺前不要說太多的話,睡覺時不要張著嘴,不要爬著身子等等。

鑫柱商城專家告訴大家最好的睡眠姿勢是右側成弓形,最佳睡眠時間是晚上9點至早上5點

通過以上的總結希望對大家提高睡眠的質量有所幫助。

飲食養生

吃好每餐,才是健康飲食養生之道,為你整理九條每天應遵循的合理飲食之道。

1、每餐儘量做到品種多、數量少

花樣繁多的各種菜餚、羹湯和主食都用小碟、小碗盛裝,以吸引食慾,確保每頓都攝入多種營養成分。

2、菜餚應講究葷素搭配

魚、肉類食品和菜蔬、豆製品及五穀雜糧各占一半,確保纖維素和維生素的同時吸收。

3、每日午餐和晚餐必有一道海藻菜或紫菜湯

日本人普遍愛吃海帶、紫菜和石花菜。

4、做菜少放食鹽

適量添加醋、蒜、芥末、辣椒和香辛料等調料,使菜的味道更佳。日本許多菜餚都要加芥末油。

5、每日至少吃一次豆腐之類的大豆食品

豆製品富含植物蛋白、纖維素、胺基酸和維生素,而且易消化,是防老抗病的佳品。

6、每日都吃魚

而且吃魚應多於其他家禽。魚中富含使細胞新生的核酸和稀釋血液的EPA,可預防心肌梗死,使人更好地吸收動物蛋白質。

7、每日不忘喝牛奶吃乳製品

女性比男性多吃一倍。牛奶、優酪乳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維生素A和維生素B等成分。

8、肉食每人每日至少吃50克

但不超過100克,老人宜多喝肉湯。

9、每日吃一個雞蛋,同米飯一起吃

雞蛋里含有人體不可少的8種胺基酸和豐富的維生素,而米中正好缺少胺基酸。二者同時吃,會讓人更好地吸收大米中的蛋白質,還能控制飲食的熱量。

辟穀養生

中西醫:便秘是萬病之源。《千金要方》:“便難之人,其面多晦”。 《論衡》:“欲要長生,腸中常清;欲要不死,腸無渣滓。”道家:“若要不死,腸中無屎;若要長生,小便常清”。中醫說:“欲無病,腸無渣;欲長生,腸常清”。從中藥歸經分析,中醫美容方劑入肺經和大腸經者高達85%, 我國清代著名醫學家周學海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觀點:“凡治病,總宜使 邪有出路。” 現代中醫專家申永彪也堅持“ 腸胃潔,氣血流,玄府開,營衛昌 ”這樣 的治病破積大法,創立了自成一體的申氏醫學。 美國一位著名專家說:“清潔腸道是自然療法參加者最先考慮的事,腸道是人體的排污系統,所以必須保持乾淨。”古埃及文獻資料對清腸、肺和清理腸道都有詳細的記載。古希臘著名醫師希波克拉底曾用結腸灌洗來治療發熱的病人。作為中醫養生的一部分,人體在辟穀狀態下能排除宿便,清除體內毒素,在現代的社會裡對中醫健康養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辟穀養生減肥排毒,對於現代人的亞健康等虛胖人群的減肥排毒,其作用對現代亞健康人群的調理尋找到了一門獨特有效的方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現在辟穀減肥也是百家爭鳴,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各家都使出百般解數。

運動養生

《運動養生》講述了: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運動養生是指:用活動身體的方式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中華民族的運動養生特色是:以中醫的陰陽、臟腑、氣血、經絡等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運動的基本特點,強調意念、呼吸和軀體運動相配合的保健活動。傳統的運動養生,經過歷代養生家的不斷總結和補充,逐漸形成了運動肢體、自我按摩以練形,呼吸吐納、調整鼻息以練氣,寧靜思想、排除雜念以練意的保健方法。

人類初始,狩獵以取犧牲,採摘而得天賜。運動是人類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會發展,私有制出現,而後才有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現象。運動養生先是迎合了社會上層的需求,如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就是現今發現的最早記錄。醫學的發展,為運動養生提供了理論依據、指導原則、發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運動養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發展。流通氣血、長養精神、強筋壯骨、滑利關節、堅膚壯肌、聰耳明目、充髒暢腑,從而達到精力旺盛,氣血充足,思維敏捷,反應快速,耐力持久,老而不衰。達到養生的目的。

四季養生

春季養生

春天五行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屬是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把肝這個解毒工廠建設好、經營好,人才不會得病,這裡特別推薦三個腳上的肝經大藥:大敦、行間和太沖。

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它具有調節氣血,幫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以及調暢情志、疏理氣機的作用。因此,春季養肝得法,將帶來整年的健康安壽。那么,春季應當怎樣養肝呢?在飲食方面,應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芥末等。研究表明,大蒜不僅有很強的殺菌作用,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慾,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甚至還有補腦的功效。99健康網提醒:大蔥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同時還可預防呼吸道、腸道傳染病。此外,飲食中應少吃性寒食品,如:黃瓜、茭白、蓮藕等,以免阻止陽氣生髮。

春季多風,而風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發各種傳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紅熱、麻疹、流腦、水痘、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謹防流行病。

春季是冬夏轉換交替的季節,冷暖氣流互相交爭,時寒時暖,乍陰乍晴,天氣變化無常。氣候的不穩定,使對氣候敏感的人有諸多不適應,對此,敏感之人要注意起居調攝。

春氣內應肝,陽氣升發,肝氣、肝火易隨春氣上升,而肝陽旺盛,易導致高血壓、眩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也使得人的精神情緒隨之高昂亢進,使原有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患的人易因天氣的變化而出現激憤、騷動、暴怒、吵鬧等狀態。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有顯著影響:如天寒時氣血凝滯沉澀,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春天,氣候變暖,氣血活動也隨之加強,人體新陳代謝活躍起來。對此變化,健康的人能夠很快適應,體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則易產生不適應症,使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準備。

冬季養生

冬季養生在抵禦寒氣的同時,也要注意,散寒助陽的溫性食物往往含熱量偏高,食用後體內容易積熱,常吃會導致肺火旺盛,表現為口乾、舌燥等。如何才能壓住“燥氣”呢?中醫認為,最好選擇一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屬性偏涼的食物來制約。

在冬天,可選擇的“甘寒”食物比較多。比如,可在進補的熱性食物中添加點甘草、茯苓等涼性藥材來減少熱性,避免進補後體質過於燥熱。平時的飲食中,也可以選用涼性食物,如龜、鱉、兔肉、鴨肉、鵝肉、雞肉、雞蛋、海帶、海參、蜂蜜、芝麻、銀耳、蓮子、百合、白蘿蔔、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生梨、蘋果等。冬季很多人喜歡燉牛肉,最好在其中加點蘿蔔。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這是因為,蘿蔔味辛甘、性平,有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溫燥”可以調劑平衡,不僅補氣,還能消食。

涼性食物雖然有鎮靜和清涼消炎的作用,但它並不適用於所有的人。據湖北省中醫院甘愛萍教授介紹,平常有燥熱、手腳心發熱、盜汗等陰虛症狀的人,可以適當選擇“甘寒”食物。比如,鴨肉性涼,可以補虛、除熱、和臟腑、利水道,對於伴有虛弱、食少、低熱、便乾、水腫的心血管病人更為適宜。一般來說,胃脾虛寒的人不宜進食寒性食品和涼性補藥,反而可以吃一些常人不宜過食的熱性火鍋,如狗肉、羊肉火鍋等。但也要注意不要補過量,熱量攝入太多會聚在體內,容易上火,導致陽氣外泄,對人體營養平衡造成破壞。

夏季養生

精神調養:夏季烈日酷暑,腠理開泄,汗液外泄,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夏季要做到神清氣和,快樂歡暢,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多參與一些文娛活動或外出旅遊消夏避暑等,這樣即使人心曠神怡,又可鍛鍊身體。

起居調養:由於夏天氣溫特別高,晚上睡眠時間較短,因此應適當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

飲食養生:夏季,人的消化功能較弱,飲食宜選清淡爽口,少油膩易消化的食物。酷暑盛夏,出汗較多,應及時補充水分、鹽類和維生素,多吃西瓜、綠豆湯等,但切忌因食涼而暴吃冷飲引起胃腸疾病。

運動調養:夏天氣候炎熱,運動時,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到公園、河岸、湖邊等,選擇合適的項目鍛鍊,如太極拳、廣播操、慢跑、散步等,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鍛鍊而引起中暑。

防病保健:夏令天暑地熱,若人體正氣不足,濕熱之邪常乘虛而入,容易引起暑病。因此,在夏季要科學安排工作和生活,做到勞逸結合。注意室內降溫,使居室環境儘量做到通風涼爽。

秋季養生

秋季,指我國農曆7、8、9 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 個節氣。秋季,暑夏的高溫已降低,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此時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視了養生。許多因素往往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您的健康,且夏季過多的耗損也應在此時及時補充,所以秋季您亦應特別重視養生保健。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泄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健康養生

人們的口味千差萬別,酸、苦、甘、辛、鹹,各不相同。中醫養生認為,為了健康,各種味道的食物都應該均衡進食。

甘:中醫認為,甘入脾,又甜。食甘味可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

心血管等患者宜少食。

酸:中醫講“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吃不僅可以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為主的西紅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

苦:古有良藥苦口之說。中醫認為“苦生心”,“苦味入心”。苦味具有除濕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療水腫病。

辛:中醫認為,辛入肺。有發汗、理氣之功效。人們常吃的蔥、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辣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護血管、又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因屬陽,所以熱證患者慎食。如患有痔瘡便秘、神經衰弱者不宜食用。

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入腎”,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嘔吐、腹瀉、大汗之後宜喝適量淡鹽水,以保持正常代謝。

養生飲食寶典

大蒜和洋蔥

大蒜和洋蔥能夠使人精神暢快,增強人體免疫力。大蒜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能,常吃大蒜和洋蔥會還可使人體呼吸順暢。姜姜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能夠鎮咳、退燒、減輕疼痛,還能有效抑制疾病。姜是一種很好的抗毒物質,能殺菌和抗黴菌,是治療風寒和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食品。

養生飲食海藻

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海苔更是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藻糖酸,可以保護人體免受放射線的傷害。

秋梨

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甘蔗

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乾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但是,由於梨、甘蔗性寒,對脾胃虛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食用。

秋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其中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適於秋冬季吃的水果還有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飲食養生之道簡介

生薑是我們生活十分常見的調味食材,同時它也是養生保健的藥材。如薑黃炒飯可以有效地促進食慾,蜂蜜生薑茶可以減少動脈硬化,吃薑不僅能抗衰老,去老人斑,還能防暑降溫,殺菌解毒等等。生薑是夏季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生薑既有營養價值,又有醫療作用,成為多功能的食療佳品,其用途之大,藥食兩用堪稱無與倫比。民間流傳的“飯不香,吃生薑。”,“上床蘿蔔,下床姜。”,“冬吃蘿蔔,夏吃薑。”,“嘔家聖藥”,“早上三片姜,賽過喝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等,這些都是對生薑功能形象而精闢的概括。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生薑化學組成複雜,如含有姜醇、姜烯、水芹烯、姜酮、檸檬醛、芳香油、辣椒素、二苯基庚烷等多種物質,使其生物活性功能多樣。

抗氧化,抑制腫瘤

生薑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的結構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腫瘤作用;吃薑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薑可除“老人斑”。

開胃健脾,促進食慾

在炎熱的夏天,因為人體唾液、胃液分泌會減少,因而影響食慾,如果飯前吃幾片生薑,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冬吃蘿蔔,夏吃薑”,“飯不香,吃生薑”的道理。

夏季開胃--薑黃炒飯

氣溫越高,你的胃口是不是呈反比呢?那么,快來嘗嘗令人食指大動的薑黃炒飯吧。誰說夏日沒胃口,這道簡單又美味的炒飯,就能讓你一口接一口吃。

材料:白飯兩碗、青豆、紅蘿蔔丁、香菇丁、木耳丁、青椒丁、紅椒丁各2湯匙、薑末半湯匙、薑黃粉1茶匙、生抽1茶匙、鹽少許。

做法:熱鍋放適量油,下所有蔬菜拌炒,下醬油和少許鹽;下白飯,中火翻炒至飯粒分明,再下薑黃粉炒至均勻即可關火品嘗。

小貼士:薑黃粉可在超市購買,若一時沒有,也可用咖喱粉代替。

養生飲食原則

對於紛繁蕪雜的飲食、營養、養生信息,曾晶列出三個黃金原則:

第一,注意食品衛生安全。在購買食物時要儘量選擇無公害的、有機方式生產的食物,選擇順應自然規律成長的食物;烹飪食物前一定要清洗乾淨,確保衛生安全。

第二,注意飲食結構要多樣適量。人體每天需要的營養素達幾十種,現在還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夠完全滿足人體的需要,所以食物品種要儘量多樣化。她指出,營養素之間有相互促進或抑制的作用,只有品種多樣化,才能均衡地攝入營養。同時,無論吃何種食物都要有“度”,營養價值再高的食物盲目過多進食也必然對人體產生程度不一的不利影響,甚至危及健康。

第三,注意飲食因人而異。曾晶指出,不同的地域、不同時令季節、不同體質、不同年齡、性別,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也不一樣,所吃食物應體現這種差異。“最好是以當時當季當地的食物為主,如果身體沒有特殊禁忌,不用太受健康信息‘轟炸’影響;如果有特殊禁忌,比如身患某種慢性疾病,首先必須是嚴格按照醫生和營養師處方進食,少吃限制食物,不吃嚴禁食物。其次才是參考各類信息。”她說。

曾晶介紹,目前廣州市內多家醫院均有開展健康講座,其中不少是針對各類體質、疾病人群的飲食、健康指導。除此之外,大醫院均設有營養科或臨床營養中心,完全可到營養門診諮詢營養醫師,媒體的健康信息也可用作日常摘用參考依據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