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權機構。它是後來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雛形,首都為江西瑞金。中央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是我們黨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嘗試,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各根據地、各部分紅軍的中樞指揮作用。

簡介

1930年9月9日中央總行委主席團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臨時中央政府。周恩來在會上作蘇區軍事報告:蘇區將劃分為若干軍區及游擊隊。組織系統為:中央局指導臨時中央政府,臨時中央政府指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局也可指導;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指揮各軍區。12日,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央準備臨時常委會在上海召開全體會議,把全國十幾塊蘇區劃分為:湘鄂贛、贛西南、湘鄂西、湘南、粵閩、廣西、贛東北、鄂豫皖、瓊崖等9個特區。

中華蘇維埃中央劇社第一團團旗
在該政權運作期間,其中央政府頒布了憲法,發行了貨幣,設計有國旗,同時將其所屬控制區域稱為“蘇區”。因第五次反中華民國圍剿戰爭的失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被迫於1934年10月撤離江西蘇區,1935年10月轉移至陝甘蘇區,首都由江西瑞金遷至陝西延安。12月瓦窯堡會議後改國號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國徽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徽:圓形圖案,中間圖示是“斧頭”與“鐮刀”。

國歌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歌:《國際歌
《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原文(法語)的歌詞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為其譜曲。這首歌被翻譯成世界上的許多種語言。它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上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國歌后,則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1920年中國首次出現由瞿秋白譯成中文的《國際歌》。1923年由肖三在莫斯科根據俄文轉譯、由陳喬年配歌的《國際歌》開始在中國傳唱。1962年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中文版歌詞(完整)
第一段:起來,饑寒交迫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鬥爭!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第二段: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衝破牢籠!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趁熱打鐵才會成功!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第三段:壓迫的國家、空洞的法律,苛捐雜稅榨窮苦;富人無務獨逍遙。窮人的權利只是空話,受夠了護佑下的沉淪。平等需要新的法律,沒有無義務的權利,平等!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第四段:礦井和鐵路的帝王,在神壇上奇醜無比。他們除了勞動,還搶奪過什麼呢?在他們的保險箱里,勞動的創造一無所有!從剝削者的手裡,他們只是討回血債。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第五段:國王用煙霧來迷惑我們,我們要聯合向暴君開戰。讓戰士們在軍隊里罷工,停止鎮壓,離開暴力機器。如果他們堅持護衛敵人,讓我們英勇犧牲;他們將會知道我們的子彈,會射向我們自己的將軍。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第六段: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民眾!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一旦它們消滅乾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貨幣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行了獨立的貨幣,名字是蘇維埃幣,簡稱蘇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的貨幣,發行獨立貨幣。不使用孫中山的頭像,而是將蘇聯領袖列寧印在貨幣上. 並同時發行背景為地球圖案的“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一員幣值的銀幣。

首都

瑞金地處江西福建兩省的交界之處,山勢險要,離中心城市較遠,沒有國軍重兵,國軍集聚往返不易,有利於新生共和國的鞏固。 在當時縣委書記鄧小平的精心經營下,瑞金局勢穩定,紅色政權鞏固,基礎堅實可靠。

開國

1931年12月1日,中央執行委員會發布第一號《布告》,莊嚴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中華蘇維埃政權體制是由全國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中華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人民委員會、最高法院、審計委員會等部分組成。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政權機關。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執行委員會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最高政權機關。中央執行委員會閉會期間,選舉主席團為最高權力機關。人民委員會則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的行政機關,最高法院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司法機關

歷史

初期成立的臨時中央政府以謝氏祠堂為辦公地點,並用木板將大廳隔成15個小房間,用作為各個部委的辦公室,其中大部分房間僅有一幅桌椅和一張床。大會除了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還通過了土地法令、勞動法和關於經濟政策的決定等法律檔案。11月19日,大會進行選舉,產生以毛澤東等63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所組成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作為本屆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閉會後的最高政權機關。11月25日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
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王明稱“只有蘇維埃政府是唯一的廉潔政府,這種廉潔政府是中國人民有史以來時時刻刻的希望出現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已經完全具備有現代國家的一切條件和成份,它完全有資格稱作文明的人民共和國。”
在蘇區內,一切土地歸蘇維埃所有,由蘇維埃統一分配給廣大農民耕作。此外,還在中國首次建立起民主選舉制度,從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到1934年初,共進行過三次選舉。鄉市為基層組織,用直接選舉的辦法產生蘇維埃代表。選舉實行了候選人名單公布制度、鄉蘇維埃市蘇維埃向選民做工作報告、提案提前公布等方式。

政治

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
副主席:項英 張國燾
委 員:
毛澤東 項 英 張國燾 周恩來 盧福坦 朱 德 瞿秋白 張鼎丞 鄧 發 王稼祥 徐錫根 范樂春 陳紹禹 彭德懷 關向應 孔荷寵 方誌敏 任弼時 賀 龍 沈澤民 譚震林 黃 平 曾 山 林 彪 陳 郁 羅登賢 夏 曦 鄧子恢 劉少奇 劉大朝 陳正人 袁德生 崔 棋 屈登高 段德昌 葛耀山 彭 軌 陳福元 古大存 韋拔群 張華先 何叔衡 黃 蘇 胡 海 滕代遠 蕭恆太 羅炳輝 陳 毅 張雲逸 周以栗 盧德光 胡均鶴 徐特立 邵式平 洪紫清 劉光萬 余漢朝 吳致民 劉建中 李宗白 劉生元 王永盛 阮嘯仙
第一屆中央人民委員會
主 席:毛澤東
副主席:項 英 張國燾
第一屆內閣名單
外交人民委員——王稼祥;
軍事人民委員——朱德
勞動人民委員——項英;
土地人民委員——張鼎丞;
財政人民委員——鄧子恢;
內務人民委員——周以栗;
工農檢查人民委員——何叔衡;
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
司法人民委員張國燾不能到職視事,中央執行委員會任命梁柏台暫時主持法務部工作,
教育人民委員瞿秋白不能到職視事,中央執行委員會任命徐特立為代理教育人民委員,主持教育部工作
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
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毛澤東
副主席:項 英 張國燾
委員:
博古 王明 凱豐 劉少奇 毛澤東 項英 吳亮平 瞿秋白 周月林 金維映 黃髮桂 謝玉欽 李富春 謝名仁 蕭世榜 林國宋 黃長嬌 蔡暢 鍾葆妃 婁夢俠 張績之 徐達志 曾山 鍾昌桃劉啟耀 鍾循仁 李卓然 劉廣臣 謝光朱德 周恩來 王稼祥 劉伯承 賀昌 何長工 滕代遠彭德懷 楊尚昆 林彪 聶榮臻 董振堂 劉伯堅 黃蘇 蔡樹藩 聶洪鈞 王如痴 萬永誠 陳光尋淮洲 羅瑞卿 張純清 周建屏 周昆 樂少華 陳阿金 袁國平 葉劍英 陳毅 畢士悌陳洪時蕭克 孔荷寵 朱瑞 劉疇西 徐彥剛 陳昌浩 徐向前 張國燾 張琴秋 賀龍 關向應 夏曦 宋盤民 王維舟 羅炳輝 洪水 張然和 余宏文 王世泰 潘士忠 姜阿三 張冠一 古大存鄭振芬 朱琪 高俊亭 詹以錦 鄭位三 王鳳鳴 成仿吾 郭述申 張德三 祝維垣 顧作霖 邵式平黃道 朱兆詳 孔書安 劉曉 鍾世斌 傅才秀 周義開 劉明輝 熊仙壁 劉國珠 鍾桂新 李維漢 陳祥生 林伯渠 劉群先 胡海 范樂春 曾洪易 巫子元 張太和 黃宜章 張鼎丞 李見珍 吳蘭甫吳必先 邱先英 張聞天 陳雲 王盛榮 鄧發 陳潭秋 潘漢年 黃加高 張雲仙 張金樓 周少文 何振吾 陳壽昌 黃光保 譚余保 劉士傑 王震 曠彪 彭仁昌 任弼時 吳德峰 王秀章 熊國炳 余烘遠 李維海 何畏 李先念 曾廣瀾 周光坤 李成甲 陳子謙 方誌敏 余漢朝 黃萬生 汪金祥關英 塗振農 關春香 吳玉章 朱地元 楊其鑫 鄭振詢 何叔衡 高自立 梁柏台 徐特立 阮嘯仙鄧穎超 董必武 趙雲 王賢選 羅梓銘 楊世珠 賴美玉
候補委員
楊炳龍 謝振富 邱時鳳 鄧堯盛 董長勝 劉毅 李美群 鄒中才 徐順恆 徐明富 葉德貴 鄧子恢朱榮生 賈元 馮雪峰 李一氓 李克農 張愛萍 羅榮桓 李賜凡 顏立記 尹仁桂 劉燕玉 方敬和 謝炳煌 鍾義謹 黃富武 方振華 鄒敦厚 廖漢華 龍春山 華新湘 周桂香 曠朱權 鄧 萍 康克清
中央工農檢查委員會委員
農鈿 朱克盛 李生保 滕代遠 羅榮桓 蔡暢 黃長嬌 羅元傑 謝學連 劉列珠 范樂春 黎蓮秀 賴榮光 王孚善 曾昭明 胡美水 冷儀 張炳如 鄒芳禧 董必武 王秀 康保貴 呂廣運 鄧先釗 劉傳家 王漢章 殷松瑞 葉勝芳 張標 劉進文 廬同好 張振芳 項英 吳秀英 丘榮光
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成員
毛澤東 項 英 張國燾 朱 德 張聞天 博 古 周恩來 瞿秋白 劉少奇 陳 雲 林伯渠 鄧振詢 朱地元 鄧 發 方誌敏 羅邁 周月林
第二屆中央人民委員會
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張聞天
第二屆內閣名單
外交人民委員:王稼祥
軍事人民委員:朱 德
勞動人民委員:鄧振詢
土地人民委員:高自立
財政人民委員:林伯渠
糧食人民委員:陳潭秋
司法人民委員:梁柏台
內務人民委員:曾 山
教育人民委員:瞿秋白
國民經濟人民委員:吳亮平
工農監察人民委員:項 英
謝覺哉為中央政府秘書長
鄧發為國家保衛局局長
董必武為臨時最高法庭主席
阮嘯仙為中央審計委員會主任
瞿秋白為蘇維埃大學校長
沙可夫為《紅色中華》主筆
毛澤民為國家銀行行長
錢之光為對外貿易局局長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主 席:
朱 德(1931.11.25-1936.12.7)
毛澤東(1936.12.7-1937.8.22)
副主席:周恩來 王稼祥
註:
1934年10月10日,臨時中央政府撤離瑞金,在原中央蘇區成立中央政府辦事處,以陳毅為主任。
1935年10月,中央抵達陝北後,臨時中央政府遷至陝西保全,1937年1月遷至延安
1935年11月,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以博古為主席,人民委員會不再出現。
1937年8月2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改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