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成功之道

《中興通訊成功之道》是2012年6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中國企業成功之道”中興通訊案例研究組。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中興通訊成功之道中興通訊成功之道
本叢書是“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的成果。該項目是國務院領導批示、財政部支持的項目,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清華大學於2005年聯合發起,通過對中國式企業管理背景、成功企業案例、管理專題和理論等的研究,總結概括中國企業發展的基本模式和經驗,並將中國模式概括到理論高度。

中興通訊是全球領先的綜合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為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運營商提供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本書通過對中興通訊的發展戰略與歷程的調查與研究,向讀者呈現了一個民族通信企業的輝煌崛起之路。

“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

中國式企業管理研究叢書編委會

“中國企業成功之道”中興通訊案例研究組成員

目錄

總序

中興通訊簡介

第1章引言

中興通訊發展的歷史沿革及入選原因

對中興通訊已有的研究綜述

第2章戰略決策與實施

中興通訊的戰略演變過程

中興通訊的戰略決策過程

中興通訊的戰略實施方法及企業管理能力

中興通訊的支撐性戰略

中興通訊戰略決策與實施方面的經驗總結

第3章適應企業發展的組織體制變革

1998年以前的直線職能制結構

1998年後的組織結構:準事業部制

事業部的內部結構及事業部間的大矩陣運作

中興通訊組織體制的經驗總結

.第4章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簡況

公司治理髮展階段及影響因素

經驗總結

第5章自主創新與研發管理

中興通訊自主創新的發展歷程

中興通訊自主創新的典型策略

標準競爭和智慧財產權戰略

第6章供應鏈與運作管理

中興通訊供應鏈管理的戰略思想

建立在最佳生產系統平台上的供應鏈體系:現狀與

特點

中興通訊供應鏈的全球服務能力

中興通訊的採購與庫存管理

中興通訊供應鏈合作夥伴的選擇

中興通訊供應鏈管理的信息技術支撐體系

中興通訊供應鏈管理績效的考核

中興通訊供應鏈管理的經驗總結

第7章中興通訊的品牌建設與市場行銷

中興通訊品牌戰略的歷史沿革

順應市場變化的行銷組織變革

中興通訊品牌建設的現狀及特點

中興通訊的行銷策略及其對品牌提升的意義

中興通訊品牌國際化經驗總結

中興通訊品牌戰略與行銷管理的經驗總結

第8章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管理

中興企業文化的演化歷史

中興通訊的“性格”

人力資源管理

經驗與啟示

第9章管理特色與成功之道

管理特色

成功之道

第10章中興通訊發展動態(2007~2011年)

附錄a中興通訊調研組織的說明

前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這個西方世界眼中的“龐然大物”,高舉改革、開放、穩定、發展的大旗,以不可思議的姿態和速度和平崛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現象”,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現象,引起了中外學界的高度關注,其中,最廣泛、最直接的研究集中在經濟領域。這是因為,在20世紀中葉以前,大國是以軍事力量為手段,以地域征服、資源掠奪為標誌的;而歷史走進20世紀下半葉之後,大國則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技術引領、市場認同為標誌了。

研究經濟,離不開對企業的關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眾多企業的成功崛起密不可分。如何詮釋中國企業成功的“神話”?答案頗多:政策的支持、環境的改善、廣闊的國內市場、廉價的勞動成本,等等。這些都是,但又不止這些。因為這些一般的經濟因素,難以對中國很多產業中出現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甚至成為新興領先者企業的現象做出較為全面、深入、具有足夠說服力的解釋。如果說在20世紀初,支撐美國工業化成功的是泰勒的科學管理和福特的標準化及流水線生產;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崛起的過程中,扮演主要角色的企業則得益於豐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產方式。那么,推動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中國企業,其擔此大任的管理因素又是什麼呢?

2005年春節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清華大學的有關同志共同商討,提出了挖掘中國企業成功奧秘的動議,提出從實證研究入手,系統總結提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管理的成功經驗,進而創建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以指導企業提高競爭力。

大家達成上述共識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

一是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必須同時有一批具有較高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改革開放以來,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國外企業的強勢衝擊,造就了寶鋼、華為、中遠、海爾、聯想、振華重工、萬向等一批企業,它們汲取國際經驗,結合國情和企業實際不斷創新,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有不少企業輝煌一時,曇花一現。而我們對中國的企業管理,在微觀層面系統的、較長時間的實證數據和綜合研究嚴重不足,缺乏對優秀企業成功奧妙、基本經驗和管理模式的挖掘與剖析。基於案例研究的中國式管理課題,通過深入探究成功企業的成功之道,對它們的管理實踐進行梳理、總結和理論提升,使之惠及眾多企業,有助於衝破目前存在的“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還不適應企業的規模和經營模式,企業管理理論還落後於企業管理實踐”的“瓶頸”,對普遍提高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中國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路徑與國外企業有很大差異,照搬國外的一套不能解決中國企業管理的全部問題。提出“中國式企業管理”這一命題,旨在探求國外先進的科學管理理論在資源配置和合理組織生產力方面的普適性,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經濟體制的特殊性在實踐中怎樣實現有效的融合,詮釋企業成功的管理內涵,在此基礎上研究建立中國式企業管理理論。可以說,這是歷史賦予中國管理學界的特殊任務,也是不容推卸的責任。偉大的時代應當產生創新的理論,“中國式企業管理”的研究成果,不僅應體現中國國情和特色,能在理論上概括中國式管理的基本構架和特點,反映中國企業成功的經驗;而且要用國際通用的學術語言進行描述和概括,以期最終能得到國際理解和認可。

這一創意提出後,很快得到國務院領導的支持,並由發改委、財政部通過國資委立項實施,名稱確定為“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2006年開始啟動,研究內容包括:中國式企業管理背景研究、中國企業成功之道之企業案例研究、企業管理專題研究、中國式企業管理理論研究等,最終目標是提出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和崛起的“中國式企業管理”模式和理論,形成旨在促進和提高中國企業管理水平的綱要性的企業管理指導政策。

研究工作已歷時四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中企聯管理現代化工作委員會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三家機構組織了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山東大學、長江商學院等多所院校的上百位專家學者參與了研究。項目開展了歷史傳承、管理輸入、改革開放等三個背景專題研究,寶鋼、中興通訊、新希望、振華重工、用友、大慶油田、青島港、五糧液、聯想、萬向、招商銀行、神華、雲南白藥等30多家國內成功企業的案例研究以及戰略管理、創業管理、技術進步與研發管理、組織管理與企業制度、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市場行銷與品牌、人力資源、生產與供應鏈管理等九個專題研究,為課題總報告的理論總結打下實證研究的基礎。

截至目前,研究取得的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合理的研究架構及內容,為我們提供了大量、寶貴的

第一手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的研究架構及內容,確定為管理背景、企業案例、管理專題及中國式企業管理理論研究等四個方面,四方面相輔相成、相互印證,組成一體。

背景研究著重分析中國企業生存發展的環境,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體制和市場環境變化對企業管理的衝擊、啟迪和提升,深入探求產生中國式管理理念的歷史文化根基以及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對我國企業管理的廣泛影響。背景認知是形成成功案例和管理研究的重要基礎,本身亦有獨立的價值。案例研究主要是選擇有代表性的樣本企業進行全景式案例研究。樣本企業的選取原則是:業績業內領先,長期穩定增長;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有相對較大的資產規模和較強的實力;管理水平較高;注重社會責任。通過一批個案研究,挖掘企業成功之道,對成功原因、機理以及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既獨立形成研究成果,也為管理專題研究提供重要依據。管理專題研究的任務是歸納比較案例研究結論的共性及特點,在九個不同領域內總結出相應的管理經驗。理論研究則是在上述三項研究的基礎上,對企業成功之道及若干專題進行綜合的、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總結、提煉,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提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總結出中國企業在管理實踐中創新地使用各種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一般規律,初步創建體現中國企業管理特色的、具有豐富內涵的管理理論體系。

上述研究成果將以“中國式企業管理研究”叢書為載體,陸續與讀者見面,大家共同分享經驗,共同探求管理奧秘。

2?基於管理二重性的“中國式企業管理”

管理與技術和資本不同,管理不僅具有生產力的性質,還體現為一定的生產關係,因此具有明顯的二重性。涉及生產要素合理配置和生產經營組織的部分,理論科學的意義比較強,具有普適性;涉及生產關係,如在經濟制度、所有制結構以及法律、民族、文化、道德等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方面,卻體現出強烈的特殊性。因此,管理存在著明顯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的差異。歷史上,理性的官僚科層組織產生於德國,創新的變革理論產生於美國,強調精神力量的企業文化和嚴格精細的管理風格則產生於日本。這不是一種偶然,其中包含著地域、歷史與民族特色的必然。

已開發國家工業化期間積累的管理科學是全人類的財富,中國企業正不遺餘力地從中汲取營養。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發展的路徑與國外企業有很大的不同,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困惑以及破解的辦法,幾乎全部標註了明顯的中國特色,無不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情的現實規定性。

管理的二重性決定了“中國式企業管理”的存在。它存在於將管理的一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而取得成功的企業之中,企業管理理論、方法的普適性與理念的特殊性有機融合,往往是企業競爭力和成功的關鍵所在。

3?改革開放後中國的企業管理是沿著“以我為主、博採眾長、

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軌跡前進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