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靜脈壓

中心靜脈壓

中心靜脈壓(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上、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處的壓力,通過上、下腔靜脈或右心房內置管測得,它反映右房壓,是臨床觀察血液動力學的主要指標之一,它受右心泵血功能、循環血容量及體循環靜脈系統血管緊張度3個因素影響。測定中心靜脈壓對了解有效循環血容量和右心功能有重要意義。正常值為0.49-1.18Kpa(6-10cmH2O)。中心靜脈壓測定適應於各類重症休克、脫水、失血和容量不足,心肺功能不全,各類心血管手術及其他大而複雜手術,大量輸血和換血療法,長期靜脈輸液、給藥和靜脈高營養療法。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
中心靜脈壓正常值為4到12毫米汞柱。中心靜脈壓的大小取決於心臟射血能力和靜脈回心血量之間的相互關係。若心臟射血能力強,能將回心的血液及時射到動脈內,中心靜脈壓則低。反之由於心力衰竭等原因造成的射血能力下降則會導致中心靜脈壓變高。

中心靜脈壓的大小取決於心臟射血能力和靜脈回心血量之間的相互關係。若心臟射血能力強,能將回心的血液及時射到動脈內,中心靜脈壓則低。反之由於心力衰竭等原因造成的射血能力下降則會導致中心靜脈壓變高。中心靜脈壓提示靜脈血回流到中心靜脈和右心房的情況,但不直接反映血容量,若因為病因不能取得CVP,也可測膈肌下的下腔靜脈代替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變化一般較動脈壓變化早。

若中心靜脈壓小於0.49kPa,為右心房充盈不足或血容量不足;中心靜脈壓大於1.47kPa(15cmH2O)時,提示心功能不全、靜脈血管床過度收縮或肺循環阻力增高;若CVP超過1.96kPa(20cmH2O)時,則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組成部分

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
CVP由四部分組成

1.右心室充盈壓;

2.靜脈內壁壓;

3.靜脈收縮壓和張力;

4.靜脈毛細血管壓。

臨床意義

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監測
中心靜脈壓可作為臨床上作為補液速度和補液量的指標。 

容量負荷試驗-可作為對CVP較高,但仍有心排出量不足臨床表現的病人的治療參考

如果在20min內快速輸入500ml液體,CVP升高不明顯,甚至有所下降;

同時血壓有所上升、心率下降,即表明病人有絕對或相對的容量不足,並且心臟有繼續接受大量輸液的潛力;反之,輸液必須慎重。

適應症

1.嚴重創傷、各類休克及急性循環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

2.各類大、中手術,尤其是心血管、顱腦和腹部的大手術;

3.需長期輸液或接受完全腸外營養的病人;

4.需接受大量、快速輸血補液的病人。

禁忌症

1、血小板減少或其他凝血機制嚴重障礙者避免行頸內及鎖骨下靜脈穿刺,以免操作中誤傷動脈引起局部巨大血腫;確有必要進行穿刺,可嘗試從頸外靜脈穿刺。

2、局部皮膚感染者應另選穿刺部位;

測壓途徑

1.右頸內靜脈;

2.鎖骨下靜脈;

3.頸外靜脈;

4.股靜脈。

測定

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操作

CVP正常值為0.49—1.18kPa(6一12mmH2O),降低與增高均有重要臨床意義。如休克病人CVP<0.49kPa表示血容量不足,應迅速補充血容量。而CVP>0.98kPa,則表示容量血管過度收縮或有心力衰竭的可能,應控制輸液速度或採取其他相應措施。

若CVP>1.47一1.96kPa表示有明顯心力衰竭,且有發生肺水腫的危險,應暫停輸液或嚴格控制輸液速度,並給予速效洋地黃製劑和利尿藥或血管擴張劑。 

如有明顯腹脹、腸梗阻、腹內巨大腫瘤或腹部大手術時,利用股靜脈插管測量的CVP可高達2.45kPa以上,但不能代表真正的CVP。

少數重症感染患者雖CVP<0.98kPa,也有發生肺水腫者,應予注意。

注意事項

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
1、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2、測壓管的零點必須與右心房在同一水平面,體位變動時應注意調整。

3、保持靜脈導管通暢,每次測壓所流入導管的血液應沖洗乾淨。

4、血管收縮藥物可導致假性靜脈壓升高,因此,測壓前暫停使用。

5、若壓力波形不能順出時,可以變動導管的位置。

6、拔管時,套用注射器抽吸,以防尖端有附著的血栓脫落形成栓塞。

影響因素

中心靜脈壓中心靜脈壓
CVP降低:

⒈血容量不足⒉套用血管擴張藥物

CVP升高:

⒈血容量超負荷

⒉胸腔壓力增加

⒊腹腔壓力增加

⒋使用血管升壓藥物

⒌輸液治療時靜脈壓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靜脈與右心房的距離、體位、呼吸運動、肌肉運動等都可使靜脈壓增高或降低。測量靜脈血壓可以協助診斷某些疾病,以及在治療嚴重休克病人時,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併發症

1.感染:皮膚嚴格消毒、嚴格無菌操作

2.心律失常:導管插入過深,其頂端會進入右房或右室,對心肌造成機械性刺激而誘發心律失常。

3.血管損傷:導管的硬度、導管頂端在血管腔內的位置及穿刺部位是影響血管損傷的重要因素。左頸內靜脈和頸外靜脈內的導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 

4.空氣拴塞:導管連線不緊密或導管撤除後造成空氣拴塞的主要原因。可讓病人左側臥位,用導管將氣泡從右室抽出。

5.血栓形成:僅占3%血栓的發生率與導管留置的時間有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