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

Chinglish,即“中式英語”。學習者在寫作中往往先用漢語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綱,再把漢語一句句機械地轉換成英語,帶有明顯的漢語痕跡,因而不能被以英語為母語者所接受。中式英語指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辭彙特色的英語,是一種洋涇浜語言。中式英語在英語被稱為“Chinglish”,是漢語及英語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體字。

基本信息

背景

中式英語中式英語例子一

在使用英語時,因受漢語思維方式或文化的影響而生搬硬套、拼造出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具有中國特徵的不規範的或畸形的英語。

由於對英語句法規則、語義語用限制、文化附加義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入,這是中國人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普遍出現的,儘管暫時、卻是必然的一種語言現象。

隨著英語在中國已經成了一個流行的話題,許多新鮮事也跟著出來了。

發展

中式英語中式英語例子二

最早期的中式英語應該在香港出現。當時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島,在貨物起卸區,有不少經常與洋人打交道的人慢慢從洋人口中學得幾個簡單的英文詞語,就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剛學會的英語組成字句。這些字句,有不少甚至已經溶入英語之內。(例如:打照呼時說的“Long time no see!”)
後來英國在上海的租界發展,中式英語亦在當地興起,並以英租界邊界洋涇浜的名字命名為“洋涇浜英語”。
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辭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至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

當中國人自嘲被中式英語雷得“里嫩外焦”時,說英語的外國人卻開始發起了“拯救中式英語”的活動,在這些擁護中式英語的外國人眼中,英語字典邂逅中國語法,中式英語錯得“韻味十足”。

2009年,網際網路上曾展開了一項“票選十大中式英語”調查,結果顯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3417票高居榜首。

類型

中式英語中式英語例子四

中式英語也可以包括作者用英詞,但以中文語法寫作,即是每一字直接翻譯。例如 "Wipe out six injurious insect" (to wipe out six types of insects, including cockroaches and mosquitoes)和"enjoy stand" (a scenic viewpoint)。 不正確的發音、拼字錯誤、打字錯誤都可能‘產生’中式英語。

發音:有些字經常被交換或混合為同一個字,這是因為兩詞因發音相同,例如"temple"和"temper"。

辭彙:錯誤的字彙使用(例如:"to put in Jingzhang Expressway" 而非 "entering Jingzhang Expressway") 也可認定為中式英語。另一個常見錯誤使用"emergent"來指"emergency"或者"urgent"。許多這些錯誤歸根於字典里的誤用或謬誤。

語法:中式英語有時會經由常見的文法錯誤模式產生。例如,在不需要的情況下過度使用"the"(例:"The China is bigger than the France"),以及過度使用動詞+"-ing";這兩者都是常見的中式英語。

其他還有:過度使用”to“、使用”to“跟著語氣助詞(例:”I must to go“)、”-ed“和“-ing”形容詞的混淆(例:“I am very boring”對“I am very bored”;“I was surprised”對“I was surprising”.) 、在“be”與形容詞間過度使用"very"(反應“很”在中文裡頭的用法)、用“very”修飾動詞(例:“I very like it”)、當主動式更恰當時用了被動式、以及錯誤的動詞時態用法也可能導致中式英語。另,通常中文文法模式也被吸收到英文文法裡,例如經典範例:"I tomorrow go to Shanghai" 或“I this morning eat breakfast”又,對於可數/不可數名詞、複數形的用法、"how much", "how many", "a lot of", "much", 以及"many"的用法、存在更多混淆。這些導致常見錯誤如“He has much money” “I want a soup” 以及“There are a lot of shoe”

混用語:中式英語也許更特例化成混用語 (creole)──在同一句裡頭同時使用中英字彙。這種中式英語在某些中文與英語並列為官方語言的地區特別明顯,例如:新加坡、香港。(當明確的討論新加坡當地英文特徵時,星式英語可能更為妥當。)在香港的英文中學內,這種情況尤其明顯。不論老師或者學生有在日常使用混用語的傾向,例子如 “因為light ways are parallel to principal axis,所以會focus on focal plane” (因為光線平行於光軸,所以會聚焦與焦平面上)這種特殊說話方式主要是由英文中學學生不認識某些關鍵字的中文翻譯(如光軸,principal axis),在日常溝通的時候便會將英語字詞代入來完成句子。

例子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當中國人發明了“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後,這個看起來有些雷人的辭彙就帶領著Chinglish(中式英語)一路前進。中式英語“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見)已成為標準英文詞組;為了報導中國大媽帶動金價上漲,《華爾街日報》特地創造了“dama”(大媽)這一來自漢語拼音的英語單詞。

shuanggui雙規
chengguan城管
don’train動車
jiujielity糾結
geilivable給力
Chimerica中美國
Wetwowhoandwho?咱倆誰跟誰?
Goandlook!走著瞧!
Nomoneynotalk!沒錢免談!
“Peoplemountainpeoplesea”,人山人海
Green Mouth青口
guanxi 特用來描繪中國社會獨有的複雜關係網。此詞被收錄進了英美國家的商學院教材《RulesandNetworks》中。
guanggun光棍(英國《經濟學人)
fenqin憤青(《紐約客》)
chinsumer在海外的中國消費者(央視英語網)

各方態度

北京

中式英語中式英語例子三

中式英文對於一些主要的城市(例如北京)已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在為2008奧運會準備的北京,當局正在著力於清除中式英語的使用並以正確的英語替換之。

上海

上海市2009年9月發起一項活動,在公共場所搜尋錯誤英文標識並進行糾正。長期以來“中式英語”給上海造成不少的尷尬。學生志願者將檢查整座城市的英文標識。如果發現不準確的翻譯,就會報告政府,有關負責人會被要求進行修正。

國外態度

在對待中式英語的態度上,一些外國人並沒有覺得它們是嚴重的錯誤,他們的觀點是:有趣,甚至有意義。一種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必定會入鄉隨俗、受到使用者的影響,不管其母語使用者是否同意,而且“Long time no see”(直譯:很久不見)已成為標準英文詞組。

全球語言監測機構(GlobalLanguageMonitor)從全球視野和英語語言發展的角度給予了中式英語高度評價,認為中式英語是一種“可喜的混合體”。

學者觀點

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接受指出,人們應該以寬容和客觀的態度對待中式英語,而不是指責和排斥它。“物竟天擇,適者生存”這一生存法則對中式英語同樣適用。學生應學習使用現行的標準英語;有關部門應協助規範中式英語的運用。而作為一種中外文化交融中出現的有趣文化現象,中式英語仍將以不可逆轉之勢在指責和寬容中繼續“成長”。

意義

英語中的大多數辭彙原本就出自其他語言,如拉丁語德語法語等,而如今中文貢獻的英語單詞數量與日俱增。文明程度越高、社會越發達、對其他語言社團成員吸引力越強的語言,往往影響力更大更深:如羅馬時代的拉丁語、秦漢之際的漢語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英語。

語言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式英語走向全球,表層原因是反映當代中國社會文化現象的辭彙在英語裡是不可對譯的,從深層次看,則反映了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加速,反映了中國正在融入全球化進程。

發音介紹

有些字經常被交換或混合為同一個字,這是因為兩詞因發音相同,例如“temple”和“temper”。有時,一個英文字被不正確發音,可能成為一個跟原本的發音完全不一樣的中式英文發音,例如“Zellers”公司(Hudson'sBayCompany的一部)變為“SeLa”,或者英文的姓名,例如Allen,Ellen,Aileen和Shirley,Shelly,Cherry。

語法介紹

中式英語有時會經由常見的文法錯誤模式產生。例如,在不需要的情況下過度使用“the”(例:“TheChinaisbiggerthantheFrance”),以及過度使用動詞+“-ing”;這兩者都是常見的中式英語。
其他還有:過度使用“to”、使用“to”跟著語氣助詞(例:“Imusttogo”)、“-ed”和“-ing”形容詞的混淆(例:“Iamveryboring”對“Iamverybored”;“Iwassurprised”對“Iwassurprising”.)、在“be”與形容詞間過度使用“very”(反應“很”在中文裡頭的用法)、用“very”修飾動詞(例:“Iverylikeit”)、當主動式更恰當時用了被動式、以及錯誤的動詞時態用法也可能導致中式英語。
另外,通常中文文法模式也被吸收到英文文法裡,例如經典範例:“ItomorrowgotoShanghai”或“Ithismorningeatbreakfast.”
此外,對於可數/不可數名詞、複數形的用法、“howmuch”,“howmany”,“alotof”,“much”,以及“many”的用法、存在更多混淆。這些導致常見錯誤如“Hehasmanymoney”,“Iwantasoup”以及“Therearealotofshoe.”

混用語

中式英語也許更特例化成混用語(creole)──在同一句裡頭同時使用中英字彙。這種中式英語在某些中文與英語並列為官方語言的地區特別明顯,例如:新加坡、香港。(當明確的討論新加坡當地英文特徵時,星式英語可能更為妥當。)
在香港的英文中學內,這種情況尤其明顯。不論老師或者學生有在日常使用混用語的傾向,例子如“因為lightwaysareparalleltoprincipalaxis,所以會focusonfocalplane”(因為光線平行於光軸,所以會聚焦與焦平面上)
這種特殊說話方式主要是由英文中學學生不認識某些關鍵字的中文翻譯(如光軸,principalaxis),在日常溝通的時候便會將英語字詞代入來完成句子。這個情況也會發生在老師身上,老師們為了確保能夠準確表達某些概念,會用中文講授,但此一類關鍵字則維持用英文。

中式英語姓名

一些中國人會因為不熟悉英文名字的習慣而取一些不太適當的英文名
有的來自他們早期學過的英語單詞,比如Apple(蘋果),Space(太空),Can(罐頭),Sea(海),Mooncake(月餅),Magic(魔術),Spider(蜘蛛),Thunder(雷),Cloudy(有雲的),Table(桌子),Bird(鳥),Eleven(十一),Hifi(高保真),H2O(水的化學式),Puppy(小狗,幼犬)有的來自一些動物,植物,天氣現象,家用電器,星期或者月份,有些人的名字甚至會犯點西方人的忌諱.
他們可能用一些他們喜愛的西方物品或者一些文縐縐的詞語做自己的名字.比如,cola(可樂)Nautica(水手)或者Victory(勝利),Nation(國家)。
有一些中文易於發音的辭彙也別用於他們的英文名,但這些詞,可能在英文中很陌生,比如coco這個詞。
還有一些雖然起對了名字,但不是發音有問題就是亂拼寫,比如Keith(註:英文中男子名基斯)被拼成Keif
有些人用其他國家文字的名字明作為自己的英文名,比如俄羅斯和日本的Yuri,Jun。的確,歐洲許多國家的名字越來越的多套用在英語中,這並不奇怪,但是像日本名字Jun這樣和英文中的"June"發音完全相同的名字就有一個大問題。日文中的Jun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而在英語中June通常是指女性。
也許這樣的名字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暱稱,但是如果你是在商業場合或者其他正式場合,最好選用正確而簡單的英文名。

本土中式英文

Longtimenosee.被天生英語使用者視為是中式英語很好的例子。這個詞組據說是源自於“好久不見”(中文)這些中式英語被來自海外的碼頭工人用來向水手打招呼。
“好久不見”開始出現在二十世紀初期,當時英國和美國的軍艦以及貿易商船,通常停泊在中國碼頭,藉由兩種語言混雜使用和碼頭工人溝通,開始使用我們所知的中式英語溝通。當水手們返回家鄉後,他們開玩笑地使用這詞組Longtimenosee(“好久不見”),不知怎么的,在說英語的國家裡,這詞組漸漸地被廣泛使用。從語法上講,更正確的英語詞組用法應是Ihaven'tseenyouforages.(我好久沒見到你。)
當這個故事經由其他來源查證後,也許只是一個未知紀錄來源的傳說。但從語法上來說,相似表面上不正確的詞組(例如"nopain,nogain"中文的直接翻譯是:沒有痛苦,沒有收穫。[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或者是"themore,themerrier"[多多益善])都是英語常見且特有的,因此longtimenosee也許只是其中一個巧合。

幽默短語

Wetwowhoandwho!
咱倆誰跟誰啊!
Howareyou?Howoldareyou?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
Youhaveseed,Iwillgiveyousomecolortoseesee,brothers!togetherup!
你有種,我要給你點顏色瞧瞧,兄弟們!一起上!
Asfarasyougotodie!
有多遠死多遠!
Helloeverybody!Ifyouhavesomethingtosay,thensay!ifyouhavenothingtosay,gohome!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Youmeyoume
彼此彼此
YouGiveMeStop!
你給我站住!!
Knowisknow,noknowisnoknow,isknowtoo.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WatchSister
表妹
Dragonborndragon,chickenbornchicken,mouse’soncanmakehole!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Igiveyoufaceyoudon’twannaface,youloseyourface,Iturnmyface
給你臉你不要臉,你丟臉,我翻臉
onecarcomeonecargo,twocarspengpeng,peopledie
車禍現場描述
heartflowerangryopen
心花怒放
gopastnomistakepast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小明:Iamsorry!(譯文:我實在很抱歉!)
老外:Iamsorrytoo!(譯文:我也很抱歉。too【也】與英文中的two【二】同音)
小明:Iamsorrythree!(譯文:我抱歉三……)
老外:Whatareyousorryfor?(譯文:你為什麼而抱歉?for【為……】與英文中的four【四】同音)
小明:Iamsorryfive!(譯文:我抱歉五……)
Ifyouwantmoney,Ihaveno;ifyouwantlife,Ihaveone!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IcallLioldbig.toyear25.
我叫李老大,25歲。
youhavetwodownson
你有兩下子。
goodgoodstudy,daydayup!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Openthedoorseemountain
開門見山
fiveflowerseightdoors
五花八門
peoplemountainpeoplesea
人山人海
Un-ding-able.
頂不住了。
Yougoseesee.
你去看看。
Moonunderoldman
月老
manypeopledie,noseeyoudie.
那么多人死了怎么沒見你死。
dieaway
死開
Ifyounothreenofour,Iwillgiveyousomecolortoseesee!
如果你不三不四,我就給你點顏色看看。
Askwhatask!seewhatsee!laughwhatlaugh!
問什麼問!看什麼看!笑什麼笑!
Haveonelegwithsomebody.
跟某人有一腿。
Whatthing?
什麼事?
Twobreasts.
二奶。
Packtwobreasts.
包二奶。
Youaretootwo.
你太二了。
Nozuonodie.
不作不會死。
Youcanyouup,nocannoBB.
你行你上,不行別亂噴。

語言轉換

中式英語 更有特例化語言轉換在同一句裡頭同時使用中英字彙,特別是在某些中文與英語並列為官方語言的地區,例如新加坡、香港。(當明確地討論新加坡當地英文特徵時,中式英語或更為妥。)
此在香港的英文中學內尤其明顯。不論老師或者學生均有日常中語言轉換的傾向,例如“因為啲lightrays系parallelto個principalaxis,所以會focus喺個focalplane道”(因為光線平行於光軸,所以會聚焦於焦平面上)
這種特殊說話方式主要因英文中學學生不識某些關鍵字的中文翻譯(如光軸,principalaxis),在日常溝通的時候便將英語代入。這也發生在老師身上:為確保能準確表達某些概念,其用中文講授,但此類關鍵字則仍用英文。

走紅網路

視頻內容
2013年3月下旬,一段記者採訪尚比亞官員的視頻今日在網上走紅,獲得數萬微博網友關注和轉發。視頻中,一位男記者和尚比亞官員對答,網友稱其“發音夾雜方言腔調,語法存在中文思維痕跡”,掀起了一場關於“中國式英語”的爭論。
視頻中記者一共用英語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WhatisyourviewaboutFiveBricksCountries?”第二個問題是“HowdoyouseeChina’sdevelopmentinrecentlyyears”?第三個問題是“HowdoyouseetherelationshipbetweenChinaandZambiaindevelopment”?其中,“howdoyousee”成為了網友吐槽的另一個雷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