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個二級學院。 1958年,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由著名科學家貝時璋先生於創建;1964年,生物物理系併入新組建的物理系,成為生物物理專業;1998年2月,正式成立生命科學學院。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系,開辦2個本科專業,建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共有專任教師11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57名、副高級職稱22名、博士生導師(含兼職博導)60多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共有在校本科生277人,碩士研究生479人(其中留學研究生4人),博士研究生501人(其中留學研究生103人)。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58年,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物理系,由著名科學家貝時璋先生創建。

1964年,生物物理系併入新組建的物理系,成為生物物理專業。

1970年,生物物理專業隨學校搬遷遷至合肥。

1978年,生物物理專業從物理系分出,恢復組建生物系。

1998年2月,正式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00年,獲得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授權。

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2007年,生物學一級學科獲批准為生物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准成為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8年,成為生物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景色 學院景色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系、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系、系統生物學系(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組建)、醫藥生物技術系(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組建)4個系,開辦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2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建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擁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中國科學院一級重點學科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並與中國科學院8個研究所聯合培養研究生。

博士後流動站: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一級重點學科:生態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生態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微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生態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神經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微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生物信息學

專業學位碩士點:工程碩士

師資力量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的專任教師11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57名、副高級職稱22名、博士生導師(含兼職博導)60多名;教授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8名、“長江特聘教授”5名、中組部“青年千人計畫”21名、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30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科技部“973”項目和基礎科學重大研究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4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持人12名、國家傑出青年海外合作基金主持人8名、863計畫重大專項課題主持人3名、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方向性項目主持人13名等一批學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9名;“結構生物學群體”、“免疫學群體”和“細胞動力學群體”分別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施蘊渝院士 施蘊渝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施蘊渝、張明傑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田志剛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單革、姚雪彪、牛立文、劉海燕、田志剛、史慶華、畢國強、龔為民、張華鳳、周榮斌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薛天、張華鳳、周榮斌、江維、倉春蕾、蔡剛、梅一德、劉強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姚雪彪、向成斌、畢國強、廉哲雄、申勇

中組部“千人計畫”:申勇

中組部“青年千人計畫”:王玉寶、黃成棟、陶餘勇、朱書、馬世嵩、王育才、瞿昆、許超、符傳孩、倉春蕾、龍冬、丁勇、熊偉、劉丹、劉強、宋曉元、張智、楊振業、薛天、光壽紅、張華鳳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周榮斌、王朝、田長麟、田志剛、金騰川、胡兵、溫泉、汪香婷、趙忠、單革、史慶華、朱濤、張效初、姚雪彪、周叢照、劉海燕、光壽紅、白麗、周江寧、吳緬、劉北明、張華鳳、畢國強、臧建業、楊昱鵬、溫龍平、孫寶林、姚雪彪、廉哲雄、向成斌

國家“百千萬傑出人才”工程:陳林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周榮斌、梅一德、單革、蔡剛、陳宇星、周逸峰、塗曉明

國家級教學名師:施蘊渝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國家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設有生命科學本科實驗教學中心,統一管理全學院的本科實驗教學;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建有“生物學野外教學實習基地”,在國家級安徽升金湖自然保護區建有“濕地生態和生物多樣性野外教學實習基地“。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生物學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特色專業:生物科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生物學國家級教學團隊

•本科培養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本科培養實行3+1學制,學生有一年的時間在校內科研實驗室和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從事畢業論文研究。學院圍繞知識創新和學科交叉,在人才引進、學科方向調整以及新前沿項目部署等方面,建立和發展了蛋白質科學、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免疫生物學和醫藥生物技術、生物材料、系統生物學、生態學等新的學科門類。

•教學成果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自首屆本科生畢業以來,共有施蘊渝、王志珍、陳霖、饒子和、王大成、陳潤生等6名畢業生獲得兩院院士稱號,3人獲國家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5人獲國家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9人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4人入選“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3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29人獲國家獎學金。

學院景色 學院景色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國家實驗室研究部2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1個、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安徽省級實驗室1個;設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1個、研究部8個、學院研究中心2個、學院實驗室(中心、基地)5個。

國家實驗室 研究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研究部、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Bio-X交叉科學研究部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結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腦功能和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分子醫學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生物醫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級實驗室:細胞動力學與化學生物學省級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研究所

學院研究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部、神經生物學與生物物理學研究部、系統生物學研究部、醫藥生物技術研究部、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研究部、細胞生物學與發育生物學研究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部、植物與生態學工程研究部

學院研究中心:生態與環境研究交叉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醫學中心(籌)

學院實驗室(中心、基地):生命科學公共實驗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實驗動物中心、GMP中試基地、集成影像中心

科研成果

•科研綜述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近5年以來,在研各類科研項目670多項,到款總經費4.15億元(去除外撥);學院作為首席單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4項,973計畫項目2項,重大研究計畫項目13項;衛生部傳染病重大專項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多項;科技部863、973課題、子課題等140多項;生命學院共發表SCI論文1279篇,以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697篇,合作發表SCI論文582篇。在Cell,Nature Reviews,Molecular Cell Biology,Nature Materials,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Immunity,PNAS等刊物上以第一單位發表5分以上高水平學術論文246篇;以第一單位發表一區論文130篇,二區論文300篇;獲得1項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合作),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合作),1項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合作)和多項省部級自然科學獎。

•成果轉化

據2018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2015-2016年,生命學院與安徽豐原藥業簽訂“人重組白介素-12藥物”轉讓契約,技術轉讓費總額度5000萬元;與合肥瑞達免疫藥物研究有限公司簽訂“NK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和“IGIT等系列免疫治療藥物技術”轉讓契約,技術轉讓費總額度5200萬元。

學校設備 學校設備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風:紅專並進、理實交融

辦學方針:質量優異、特色鮮明、結構合理、規模適度

文化活動

截至2016年3月,學院舉辦了“我的公主假日”系列活動、“Sigma-Aldrich” 杯拔河比賽、“創想桌遊杯”三國殺狼人殺大賽、紅人大比拼知識競賽、“求職航標”系列活動、“新生杯”排球賽等文化活動。

生科院第七屆羽毛球賽 生科院第七屆羽毛球賽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名譽院長(兼任) 張明傑
執行院長 薛天
黨委書記魏海明
副院長(分管科研) 魏海明
副院長(分管教學) 臧建業
副院長(分管行政) 胡兵
黨委副書記 丁麗俐

歷任領導

年份姓名職務
1958 貝時璋(院士) 生物物理系系主任
1978-1980 莊孝惠(院士) 生物系系主任
1978-1980 張丙鈞 生物系總支書記
1980-1983 龔立三 生物系系主任
1984-1996 壽天德 生物系系主任
1984-1996 蔡新元、孔憲惠、劉兢 分別擔任系總支書記
1996-1998 劉兢 生物系系主任
1996-1998 王更生 生物系總支書記
1998-2003 施蘊渝(院士) 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1998-2003 王更生 生命科學學院總支書記
2003-2009 林其誰 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03-2009 牛立文 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
2003-2007 王更生 生命科學學院總支書記
2007-2010 滕脈坤 生命科學學院總支書記
2010-2014 田志剛 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2010-2014 滕脈坤 生命科學學院總支書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