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中國民用航空局高級航校。),現占地17000多畝,創建於1956年,是中國民用航空局直屬的一所培養民航飛行人員和其他專業技術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系全球辦學規模最大教學的民航高等學府。培養了中國民航80%以上的飛行員、95%以上的機長,被譽為“民航飛行員搖籃”、“民航管理幹部黃埔”。學校位於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廣漢市,校園建築面積72萬多平方米。歷經58年的建設發展,學校現已形成了以工學為主,理、工、文、管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所設專業覆蓋了民航運輸所需人才的各個專業領域。

根據2015年4月官網顯示,學校占地17000多畝,建築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超過90億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62億元;建有5個機場;館藏圖書超過100萬冊、電子圖書超過300萬冊、國內外資料庫33個;有教職員工330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00餘人,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5%以上;下設10個教學系部,開設有20個本科專業、6個專科專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學院風景學院風景

1956年5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定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局航空學校。

1956年9月22日,經國防部同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

1963年10月25日,經空軍、民航局決定,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高級航空學校。

1971年5月19日,空軍決定將該校再次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航空學校。

1980年10月11日,教育部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決定精神,將該校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專科學校,列入全國大專院校序列。

1987年12月15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教職員工3300人,各類教師130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400餘人,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5%以上;教師隊伍中有國際民航組織專家組成員、民航特聘專家和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50人;有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名師3人。

省級教學名師(3人):朱新宇、朱代武、何曉薇

教學團隊 
序號 團隊名稱 負責人 級別
1 空中交通管制教研室 朱代武 省級
2 航空發動機學科教學團隊 趙廷渝 省級
3 飛行技術專業綿陽分院教學團隊 歐陽霆 省級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四川省教育廳)

院系專業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10個教學系部,開設有20個本科專業、6個專科專業。

院系設定
院系名稱
飛行技術學院 航空工程學院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
計算機學院 空中乘務學院 外國語學院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 航空安全保衛學院(體育教學部) 繼續教育學院
社科部 -
專業設定
序號 所屬二級學院 專業名稱(本科) 專業名稱(專科)
1 飛行技術學院 飛行技術 -
2 航空工程學院 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安全工程、飛行器適航技術 航空機電設備維修、飛機製造技術
3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 交通運輸 -
4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
5 空中乘務學院 - 空中乘務
6 外國語學院 英語 -
7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 交通工程、工商管理、市場行銷、物流管理 民航商務
8 航空安全保衛學院 安全工程 民航空中安全保衛、民航安全技術管理
9 繼續教育學院 -
10 社科部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官網)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有17門省級精品課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飛行技術、交通運輸

省級特色專業(4個):飛行器動力工程、交通運輸、飛行技術、電子信息工程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飛行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航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民航機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 
序號 課程名稱 負責人 級別
1 飛行原理 向小軍 省級
2 飛行性能與計畫 餘江
3 航空體育 向渝
4 航空氣象 黃儀方
5 航空電子設備 王有隆
6 航空動力裝置 付堯明
7 飛行中人的因素與駕駛艙資源管理 羅曉利
8 航空電氣儀表及通信系統 何曉薇
9 民航無線電陸空通話英語 吳土星
10 大學物理 江天府
11 空中交通管制系列課程 朱代武
12 飛機系統 鍾長生
13 資料庫技術與套用(經管類) 何元清
14 空中領航 魏光興
15 民航法學 車彤
16 傑普遜航圖與導航資料庫 魏光興
17 發動機航線維護 趙廷渝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

•教學成果

2013年,學校獲四川省和民航局教學成果獎11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

教學成果(部分)
成果名稱 獲獎名稱
《民航高校的辦學特色與套用型、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適應行業,特色發展,構建現代民航飛行職業教育體系》 民航局教學成果一等獎
《基於國際合作的世界一流的民航飛機發動機維修人才創新型培養模式》 民航局教學成果一等獎
《堅持國際標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飛行英語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面向運輸航空需求創建新型飛行員整體培訓體系》 民航局教學成果二等獎

(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3年12月高校之窗網)

學科建設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交通部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

交通部重點學科(1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省級重點學科(6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民用航空器維修理論與技術、交通安全工程、航空工程、交通運輸工程

對外交流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美國、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民航機構、航空院校,與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民航運輸協會、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歐洲聯合航空局(JAA)等民航組織和機構,與波音公司、空客和空客母公司——歐洲航空防務和航天集團(EADS)、斯奈克瑪、GE、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等知名航空製造企業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部級重點科研基地2個、省級重點科研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基地1個。

部級重點科研基地(2個):中國民航飛行技術與航空安全重點科研基地、中國數字仿真聯合實驗中心

省級重點科研基地(1個):高原飛行研究所

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航行實驗室

省級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基地(1個):民機複合材料維修與驗證中心

科研成果

根據2015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承擔了包括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9項,獲科技成果獎12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獲國家及教育部、總局科技進步獎的部分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獲獎時間、獲獎等級 完成人名單/負責人
1 DRS系列航管雷達模擬機 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游志庸、沈敏、張大洪、李勤、徐康定、黎新、張延海
2 DPS-95程式管制模擬機 200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黎 新、徐國標、潘衛軍
3 DRS-90航管雷達模擬機 1992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張大洪、沈 敏、李 勤、陳家懿
4 TB20飛機空中停車後的最優操縱及迫降邊界 1996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吳興澤、曾海濤、劉曉東、吳桂芳
5 H-5發動機間斷震動研究 1997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宋光榮
6 運7-100型飛機計算機輔助培訓系統 1998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吳興澤、王有隆、趙廷渝、謝國權、段維祥、劉 柯、何曉薇
7 夏延IIIA飛機加裝GPS 1998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邱邵裕、賴正溪、周留保、馮顯鵬、方濤、徐建民、程汝雲
8 改進和完善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飛行員心理選拔系統的研究 1999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羅曉利、鄭國平、余 江、陳 俊、譚 鑫、敖良忠
9 萊康明發動機直接驅動式發動機翻修技術開發研究 2001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江治俊、許小強、劉顯超、馮世榕、唐壽根、楊容爐、吳同剛
10 TB20飛機增設受搖泵應急放起落架系統 2001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王成彬、馮世榕、徐順華、吳洪元、蔣定武、許小強、張幫長
11 民航飛行員執照考試系統(CAPLS) 2002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潘 毅、張澤龍、何秋釗、傅茂名、楊 虎、劉慶念
12 中國民航飛行員和航行管理人員航空理論CBT系統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李衛東
13 TB-20模擬練習器改造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黎新
14 航空公司飛機排班系統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孫宏
15 違章違紀飛行心理因素研究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李書文/羅曉利
16 民航運輸非法干擾行為控制理論與控制技術研究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賀元驊
17 航班機型分配決策分析軟體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孫宏
18 飛機多目標實施定位跟蹤系統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王大海
19 西門諾爾飛機桌面練習器研製 2013年,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蘇彬、蘇彬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科研處官網)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6月,學校文獻資源總量393萬冊(紙質文獻106萬冊),其中圖書館館藏總量379萬冊(紙質文獻93萬冊);購置電子資源資料庫32種,其中自建特色資料庫7種,採用TRS異購資源整合平台開發特色資料庫,與波音、空客兩大公司合作,建有波音資料室MyBoeingfleet網站和空客資料室;創辦《國內外民航及高校發展動態》、《飛行安全文選》、《航空文獻編譯》、《教育文選》等內部刊物。

•學術期刊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創刊於1990年,曾用刊名:教學研究論壇(內刊) & 民航飛行與安全(內刊);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主辦的、以飛行訓練和航空安全為主的具有特色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航空法規、航空安全、飛行技術、飛行訓練、空中交通管理、飛機維護、事故分析與對策、駕駛艙資源管理、航空氣象、航空醫學、航空人為因素、民航英語、民航教育、國外民航、航空信息等內容;被CNKI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萬方——數位化期刊全文資料庫等資料庫收錄。

文化傳統

校標

校標
設計說明: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校徽整體色調為紅色,與白色背景交錯相間,喻示學校以一種火一樣的熱情迎接未來,為中國民航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標誌的主體部分是類似於“飛”字的矢量圖形,寓意志向高遠、目標宏偉,也寓意前途光明、前程遠大,是校訓的生動化體現。標誌主體部分下方是學校的英文簡稱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校慶50周年校標
設計說明:設計以圓、地球和阿拉伯數字“50”為元素,構成圖騰的中國龍和五隻相互追逐的鳳凰。其寓意:歷經50年擊風搏雨,團結、進取的飛院人,正以無限的活力和與時俱進的精神擁抱光明、美好的未來。且暗涵了飛院學子已飛遍全球和龍鳳呈祥、和諧、友愛的意境。會徽莊重、華麗,能烘托熱烈而隆重的慶典氛圍,並將學校的“CI”元素——校名、校徽、英文全稱包涵其中,同時,強化了“50”這一特定的時間概念。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校訓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含義:
遠舉高飛:又作"高飛遠翔"、"高飛遠舉",意指飛得既高又遠,寓意志向高遠、目標宏偉,也寓意前途光明、前程遠大。出自漢·劉項《說苑·尊賢》:"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翮也。"和宋·吳潛《八聲甘州·和魏鶴山韻》:"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博學篤行:"博學",意指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篤"意指忠實,專注,一心一意。"篤行",意指對事業專心致志,鍥而不捨,知難而進,勇往直前, 也包含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精神。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和《禮記·學記》中"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遠舉高飛,博學篤行"總體含義是: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應當志存高遠,確立一個遠大的志向、宏偉的目標。但是,僅此還不夠,還應該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夯實基礎,並做到知行合一、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既定目標。

校風

忠誠團結,勤奮嚴謹,安全精飛,求實創新

忠誠團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忠誠國家的民航事業;為共同的理想、信念,全校上下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共同朝著"創一流飛院"和"建特色大學"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勤奮嚴謹:勤于思考,刻苦鑽研,發奮學習,努力工作;根據民航高科技、高風險、高標準、嚴要求的行業特點,堅持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制度,嚴格要求、嚴明制度、嚴肅紀律,培養大學生嚴字當頭、鐵的紀律的思想作風和教職工勤於執教、精於治學的工作精神。

安全精飛:保證飛行安全是學校工作永恆的主題,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把學校的改革、發展、效益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確保全全目標的實現;傳承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飛行作風,打造飛行"精品"專業,練就精湛飛行技術,培養民航飛行英才。

求實創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腳踏實地工作,實實在在做人;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因循守舊,不墨守陳規,工作中敢於改革、勇於開拓,學習中永不滿足、不斷追求。

教風

治學嚴謹,言傳身教

學風

勤學苦練,學以致用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陳布科
院長、黨委副書記 關立欣
黨委副書記 陳大夥、解根懷
黨委常委、副院長 張澤龍、熊杰
黨委常委、工會主席 黃清文
總飛行師 徐建民
調研員、院長助理 李勇軍
總會計師 何光建

(表格內容資料來源:2015年1月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官網)

四川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