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拯救世界

中國拯救世界

《中國拯救世界》是2010年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翟玉忠。 本書主要探討中國傳統生產生活智慧,同時倡導從多角度維繫自然資源與人類欲望間的平衡,是一本具有現實意義的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拯救世界:應對人類危機的中國文化》主要內容:與西方經濟學將生態系統排斥於經濟生活之外不同(西方學者在定義“經濟學”這個概念時所指的“稀缺資源”主要是指能夠生產用來分配的商品的資源),華夏禮義文明最顯著特點就是從政治、經濟、價值觀、生活方式等角度維繫有限自然資源與無窮人類欲望間的平衡。在生態危機越來越嚴重的今天,人類要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只有走上華夏禮樂文明的康莊大道經由形式上的不平等實現實質上的平等,靠複雜的制衡機制實現社會各階層之間、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在此意義上,華夏禮義文明成為21世紀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

作者簡介

翟玉忠,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財經評論家。原《中國產經新聞》國際部主任,香港中國新聞出版社《法制新聞》雜誌社新聞部主任,現任新法家網站(中英文版)總編輯。 主要著作:《道法中國——二十一世紀中華文明的復興》(2008年);《新帝國主義時代與中國戰略》(與房寧、王炳權合著,2003年)。 譯著:《孔門理財學》(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原書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11年出版;2009年)。

目錄

代序

導言 中華文明——21世紀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

與西方經濟學將生態系統排斥於經濟生活之外不同(西方學者在定義“經濟學”這個概念時所指的“稀缺資源”主要是指能夠生產用來分配的商品的資源),華夏禮義文明最顯著特點就是從政治、經濟、價值觀、生活方式等角度維繫有限自然資源與無窮人類欲望間的平衡。在生態危機越來越嚴重的今天,人類要想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只有走上華夏禮樂文明的康莊大道經由形式上的不平等實現實質上的平等,靠複雜的制衡機制實現社會各階層之間、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平衡——在此意義上,華夏禮義文明成為21世紀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

一、維齊非齊:形式上的不平等才能實現實質上的平等

1.何為“華夏”

2.禮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3.形式上的不平等才能實現實質上的平等

4.維齊非齊與“普遍正義

二、四民分業:一種複雜的勞動分工理論

1.中國古典四民分業理論

2.四民間複雜的制衡關係

3.中國古典經濟思想中最典型的市場調節方式

三、華夏禮義文明:21世紀拯救世界的諾亞方舟

1.取之有時,用之有節

2.制國用,量入以為出

延展閱讀:等級意識紮根大腦

上編 內聖之路

與西方消費主義不斷激發人類欲望、縱情自恣相反,中華禮義文明主張節制人類欲望,少私寡慾,以達到人類無限欲望與有限自然資源之間的動態平衡因為資源的有限性,欲望越強,人類幸福之路越窄,人的幸福感越容易減少;節制欲望,相對於有限的資源,等於拓寬了人類幸福之路,人的幸福感也就越容易增加。故《老子》云:“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十四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隋代大儒王通也說:“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文中子中說·王道篇》)

面對全球性的生態危機,堅持當代西方主流社會放縱慾望的生活方式還是遵循囚人情節人慾的華夏禮義之道,這是人類必須做出的生死抉擇!

第一章 禮——21世紀人類生活方式革命

1.人類必須做出的生死抉擇

2.道:內靜而外敬

3.禮:因人情節人慾

4.21世紀的人類生活革命

延展閱讀:日本培育精英注重心性的修行

第二章 禮之用,和為貴

1.中華原典對“和”思想的闡述

2.“和”與中國古典政治經濟理論

3.“和為貴”,不是“同為貴”

延展閱讀:(禮記·中庸)中的入道秘訣

第三章 恢復中華禮義文明傳統的尚武精神

1.男兒是弓

2.目標之箭

3.武是國魂

4.國魂之殤

延展閱讀:諸葛亮的“修身三書”

中編 外王之學

社會內部的動態平衡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基礎,中國古典政治經濟理論的最顯著特點是由一個代表社會整體利益的中性政府平衡各階層關係,防犯個別利益集團壟斷公共權力,防止影響全社會穩定的階級鴻溝的出現而西方民主政治的特點是作為利益共同體的黨派自由競爭,以海盜分贓的形式瓜分公共權力和社會資源。這種政治不是中性的,始終代表個別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所以,中國古典政治經濟思想反對黨爭,對超黨派政治孜孜以求這使得中國傳統政府呈現法治(rule of law)、共治(rule With all)和自治(rule by self)的特點——它比1863年亞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說》(Gettysburg Addless)申提到的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政府具有更為深廣的內涵。

第四章 “中國模式”的歷史之維

1.國學成了割裂中國本土學術的西學

2.中國文明發展的內在邏輯

3.中國政治的超黨派特徵

4.再造當代人文學術

延展閱讀:資本主義是奢侈的產物

第五章 論中國古典法治、共治、自治政府

1.法治(rule of law)

2.共治(rule with all)

3.自治(rule by self)

延展閱讀:《黃帝內經》中的中國古典政治經濟原則

第六章 中國被趕上了民主懸崖

1.東西方獨立的政治演化進程

2.中國科舉制拯救了西方民主制度

3.民主懸崖上的沉思

延展閱讀:《九章算術》是中國古典政治經濟的套用數學

下編 大道一貫

西方學術源於古希臘私學,而中國學術源於西周王官學。二者學術起點的不同似乎決定著:西方學術的發展呈現不斷分科和碎片化的趨勢,而中國古典學術則在長達兩三千年的時間裡保持著統一和互通的特點現代科學的迅猛發展以及人類知識視野的不斷擴張使東西方知識體系的統一成為可能,而這種心智上的統一是人類實現持久和平和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大道一以貫之,這是怎樣偉大而激動人心的宇宙圖景啊!誠如幾十年前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言:“所有的宗教、科學和藝術都是同一棵樹上的枝條,人類對這三方面的追求都是為了從單純的物質世界裡提升,而達到自由。

第七章 大道一貫——論人類知識體系的統

1.科學與宗教的統

2.內聖與外王的統

3.嶄新的知識地平線

延展閱讀:13世紀一位喀巴拉信徒的修行實錄

第八章 中國學術與西方學術的分野

1.錢穆在台北素書樓上孤獨的吶喊

2.東西方迥異的思維方式

3.東西方學術範式的不同

延展閱讀: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

第九章 重新認識中國古典學術體系

1.西周史官創造了中國古典學術

2.再談“六藝”

3.中國古典學術的輝煌大廈

延展閱讀:中國姓氏制度的世界意義

附錄一 我的孔子觀(答武漢子貢書院院長陸聲俊先生)

附錄二 讀翟玉忠先生《論中國古典法治、共治、自治政府》

附錄三 從翟玉忠先生《中國古典經濟學及其三原則》談起

附錄四 《道法中國》與中國本土政治經濟學

附錄五 關於美國要在道義精神上全面征服中國的備忘錄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