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

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是原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起義之後改編的。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參加過贛州、湘江等著名戰役。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連長、湘贛蘇區獨立第一師參謀長、第十七師參謀長兼團長、第六軍團參謀長。後調任第二軍團參謀長,參加指揮了龍家寨、梧溪河、忠堡、龍山、板栗園等戰鬥,為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長征途中,他先後擔任紅二軍團和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成為任弼時、賀龍、關向應在軍事方面的得力助手。

建制變遷

1931年12月14日,趙博生,董振堂領導國民革命軍笫二十六路軍在江西省寧都縣起義,起義部隊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笫五軍團。下轄紅十三軍、紅十四軍、紅十五軍,季振同任總指揮,董振堂任副總指揮,肖勁光任政委,趙博生任參謀長,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

1932年2至3月,紅五軍團參加贛州戰役。3月12日,周子昆任軍團參謀長,紅十四軍調入紅三軍團,紅十五軍調入紅一軍團,紅五軍團只轄紅十三軍,全軍團6600餘人。6月,紅十三軍縮編為紅十三師,博生勝利石城模範師改編為紅十四師,兩個師各轄3個大團,隸屬紅五軍團。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政委朱瑞,參謀長陳伯釣,政治部主任劉伯堅,保衛局長歐陽毅,供給部長傅蘭蓀,衛生部長陳義厚.後姬鵬飛。第十三師師長陳伯鈞,政委謝良,轄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團。笫十四師師長程子華,政委朱良才,政治部主任唐天際,10月28日,紅十四師調入紅九軍團。年底,曹里懷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劉振亞任補充師師長。

1934年6月,紅七軍團三十四師調入紅五軍團,師長陳樹湘,政委程翠林,參謀長袁良慧,政治部主任朱良才,郭如岳任軍團參謀長,曾日三任軍團政治部主任,全軍團12594人。

1934年10月,董振堂任軍團長,李卓然任軍團政委,陳云為中央駐五軍團代表,劉伯承任軍團參謀長,傅蘭蓀任軍團後方部主任,劉型任軍團後方部政委,姬鶘飛任軍團衛生部長,彭嘉慶任軍團衛生部政委,鄧振洵任中央地方工作團主任。突圍轉移時全軍團約12100人。突破湘江蔣介石笫四道封鎖線時,紅三十四師大部壯烈犧牲,紅八軍團僅剩1000佘人。12月18日,撤銷紅八軍團番號,剩餘部隊補入紅五軍團。羅榮桓調紅五軍團任政治部主任未到職。劉伯承調回中革軍委任總參謀長,陳伯鈞繼任紅五軍團參謀長。

1935年2月,扎西整編,撤銷紅十三師番號,軍團直轄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團。7月21日,紅五軍團改編為紅五軍,董振堂任軍長。9月15日,張國燾強令紅五軍隨四方面軍南下。1936年1月,紅五軍部隊縮編為紅十三師,紅三十三軍部隊縮編為紅十五師,紅五軍轄兩個師。

1936年11月8日,紅五軍編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渡黃河西征執行寧夏戰役計畫。參加了攻占山丹、臨澤、高台等縣城的戰鬥。1937年1月12日,紅五軍在甘肅高台縣城與近十倍於己的敵人浴血苦戰,董振堂率部戰至最後一人一彈,於20日壯烈犧牲。

李達曾經任紅五軍團連長

1931年12月,李達參加了著名的寧都起義。1932年9月加入中共。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連長、湘贛蘇區獨立第一師參謀長、第十七師參謀長兼團長、第六軍團參謀長。參加了湘贛蘇區第四、五次反“圍剿”,曾榮獲二等紅星獎章。1934年紅六軍團實行戰略轉移,他率軍團部分部隊,幾經輾轉,衝出重圍,與賀龍同志所率第二軍團勝利會合。後調任第二軍團參謀長,參加指揮了龍家寨、梧溪河、忠堡、龍山、板栗園等戰鬥,為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長征途中,他先後擔任紅二軍團和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成為任弼時、賀龍、關向應在軍事方面的得力助手。1937年初,李達任援西軍參謀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