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坦克

基本信息

59式中型坦克車族
中國於五十年代引進前蘇聯T-54A坦克生產技術研製生產了59
式中型坦克。從58年生產出第一輛,59年定型生產開始,經過30多年改造和完善,衍生
出其改進型系列,在其用途的擴展中又研製出幾種變型車,形成了以59式坦克為基型車的
一個車族。
59式坦克在誕生的年月,其水平與當時服役的如美國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較,
在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方面還是比較先進的。從防護和機動性方面分析,也優於英國
的遜邱倫坦克。
59式坦克戰鬥全重36噸,乘員4人,採用前蘇聯式傳統的圓炮塔式結構和總體布置
方式。
整車總體結構分三大部分,即駕駛艙、戰鬥艙和動力傳動艙。駕駛艙位於整車的左前
側,戰鬥艙位於駕駛員座椅後方的坦克中部位置,動力傳動艙位於坦克的後部,發動機橫
置,用隔板與戰鬥艙隔開。
該車裝甲防護以結構防護為主,車體用軋制裝甲鋼焊接而成,具有一定的傾角,車體前
傾斜裝甲板厚約100毫米。裝甲炮塔為不等厚截面的鑄造件和軋制鋼板焊接而成,其前部裝
甲厚約220毫米,外廓呈流線形,具有良好的防彈能力。火炮為一門100mm線膛坦克炮,在
身管前端裝有抽氣裝置,可發射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為34發。輔助武器有一
挺12.7mm高平兩用機槍(槍彈500發)、一挺7.62mm並列機槍(槍彈3000發)和一挺由
駕駛員操縱的7.62mm航向機槍
火炮的直射距離為1070米,最大射程為16千米,高低射界為-5°~+18°,戰鬥射
速為7發/分,裝有液壓式單向(高低向)穩定器,藉助瞄準鏡分劃測距,炮長通過瞄準鏡
和火炮控制系統的操縱台完成對目標的瞄準和射擊。乘員靠晝間光學儀器向外觀察,駕駛員
可用紅外夜視儀進行夜間駕駛。
該坦克採用12150L柴油機作動力裝置,為V型69度夾角,12缸,強制水冷壓力循環
潤滑、四衝程直滑、四衝程直噴式柴油機。額定功率520馬力,額定轉速每分鐘2000轉。
有空氣起動和電起動兩種起動方式,並備有冬季起動的加溫系統。
傳動裝置和操縱裝置為機械式,採用直齒輪式傳動箱、摩擦式離合器和固定軸式變速
箱,變速箱兩側各有一個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帶式制動器和單對直齒輪式側減速器。
行動部分採用扭桿式獨立懸掛裝置,每側各有5個雙輪緣大直徑負重輪,1個誘導輪和
1個主動輪,在第一、五負重輪處裝有葉片式液力減振器等。履帶為單銷式金屬履帶。
該坦克的通信設備為A-220型或A-220A型調頻電台,頻率範圍A-220型為20~
22.375兆周,A-220A型為20~27.175兆周,最大通信距離16公里。
該車配有滅火裝置,由半自動滅火系統和手提式滅火瓶組成。
在坦克的尾部還有產生煙幕偽裝用的兩個煙幕筒,一般只在臨戰狀態才安裝使用。
59式坦克先後經過幾次改進,研製出59-1式、59-2式和59-2A式坦克。
59-1式坦克的主要改進項目是在59式基礎上安裝了雷射測距儀和自動裝表系統,
推進系統的轉向操縱由機械式改為液壓助力式,半自動滅火系統改進為自動滅火系統。另
外,還在車體兩側加裝了側禁止裙板等項改進項目。
59-2式坦克是在59式和59-1式坦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除繼承59-1式坦克
的改進項目以外,還安裝了105毫米線膛炮,配用了新型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在戰鬥
室還安裝了自動滅火抑爆系統以及新型電台。
59-2A式坦克是在上述兩種改進型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主要是用帶熱護套的105毫米
線膛炮取代了100毫米線膛炮,安裝了雷射測距儀和自動裝表式簡易火控系統。另外還加裝
了能形成熱煙幕的煙幕彈發射器、工程作業裝置等。使其火力、機動、防護三大性能都比5
9式坦克有了較大提高。
59式坦克還發展了變型車。主要有59-2A式掃雷坦克和73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
車。
59-2A式掃雷坦克用59-2A式坦克的底盤,在其車前部安裝了挖掘式掃雷器。可掃
除兩車轍間的觸發桿式反坦克地雷。戰時可用以在地雷區為坦克開辟車轍式通路。它適用於
在一、二、三級較平坦的可耕地或生荒地上進行掃雷作業。
73式中型坦克搶救牽引車採用59式坦克底盤,在其上安裝了絞盤、吊具、駐鋤等裝
置。
用於對戰場上戰傷或淤陷的車輛進行拖救。還可完成其它有關的訓練和技術保障任務。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全 重 36噸
乘 員 4人
車全長(炮向前) 9米
車 寬 3.27米
車高(至炮塔頂) 2.4米
車底距地高 0.42米
火炮口徑/類型 100毫米/線膛
火炮穩定器單向(高低向)

最大速度(公路) 50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公路) 30~33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 440公里
最大爬坡度 30度
最大側坡行駛度 30度
越壕寬 2.7米
通過垂直牆高 0.8米
涉水深 1.4米
潛水深 5.5米
69式主戰坦克車族
6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首次獨立設計的主戰坦克。該車於六十年代
開始研製,七十年代初設計定型。以後經過幾次改進,其型號不斷擴展,從而形成了69式
坦克車族。
69式主戰坦克與國外同類坦克比較,其性能明顯優於日本的61式,在防護和機動性
方面超國了美國的M60,各項技術指標與前蘇聯的T-55式相當。
69式主戰坦克,戰鬥全重36.5噸,乘員4人(車長、駕駛員、炮長和裝填手),車
體和炮塔結構與59式基本相同。其總體結構也與59式基本相同。主要不同及改進之處
是:
安裝了新設計的100毫米滑膛坦克炮,其身管的中段偏前處裝有抽氣裝置。配用的彈種
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彈藥基數為44發。使用穿甲彈時直射距離為1736
米,最大射程11847米。與59式坦克線膛炮相比,不需要滑動彈帶技術就能發射長桿尾翼
穩定脫殼穿甲彈。但發射尾翼穩定榴彈時射程較近。
火炮配有雙向穩定器,高低向採用液壓式控制和驅動,水平向採用電力機械式控制和驅
動。
增加了夜視夜瞄裝置,包括車長配用的晝夜(紅外)指揮觀察鏡和炮長的夜間紅外瞄準
鏡,並在火炮防盾上安裝了雷射測距儀,提高了測距精度,從而提高了首發命中率和夜戰能
力。
為方便裝填手裝填炮彈,戰鬥艙底改為旋轉底板。
改進了冷卻和供油燃燒系統,強化了發動機,增大了發動機功率。採用的12150L-7型
12缸V型水冷柴油機,功率由原來的520馬力提高到580馬力,從而提高了坦克的機動性
能。
為進一步完善和提高69式坦克的作戰能力,通過採用新技術對其進行了幾次改進,使
其型號得以擴展。最主要的改進型是69-Ⅱ式和69-Ⅲ式(即79式)主戰坦克,此外還
有69-ⅡB、69-ⅡC和69-ⅡC1型指揮坦克及653式(84式)坦克搶救車、84式坦
克架橋車等變形車。
69-Ⅱ式主戰坦克與69式基型坦克比較,其改進重點是提高火力系統和防護系統的
性能。主要改進項目如下:
把100毫米滑膛炮改為100毫米線膛炮,配用的彈種中,除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外,
還增加了旋轉穩定超速脫殼穿甲彈。
安裝了坦克自動裝表式簡易火控系統。該系統包括TLRLA摻釹釔鋁石榴石雷射測距儀
(作用距離300~3000米)、BCLA彈道計算機、TGSA坦克炮瞄準鏡和雙向穩定器四個部分
組成。手動自動裝表功能並存,轉換方便。自動裝表時,彈道計算機根據雷射測距機所測得
距離和選定彈種,自動解算出火炮射角,控制步進電機,通過傳動機構自動裝定表尺,同時
火炮通過穩定器實現自動俯仰。該系統還可對炮膛磨損、藥溫、氣溫變化及彈丸初速的變化
進行綜合修正。對瞄準鏡裝表的機械空回,通過調零開關進行補償。
增加了壓氣和液壓兩個系統。發動機採用空氣式電起動,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主離合
器操縱與轉向操縱設有液壓助力裝置,有效地減輕了乘員的勞動強度。
安裝了889型電台和與之配用的車內通話器,最大通信距離為25公里。
車上增設了全套三防系統以及自動滅火系統,採用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的保護設施,具有
通過原子爆炸區和生物、化學毒劑沾染區的能力。
車體行動部分增設了側裙板,側裙板的上面採用鉸接,便於保養時接觸履帶和懸掛。
車上除了炮塔兩側有煙幕彈拋射裝置外,必要時可往坦克的排氣系統內噴入燃料施放熱
煙幕;坦克上還塗有一層減弱紅外徵兆的塗層以加強防護。
加裝了發動機機油壓力失壓報警裝置、摩托小時計和可快速開啟的安全門。
69-Ⅲ式(79式)主戰坦克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於八十年代在69-Ⅱ式基礎上改進
而衍生出的新型號。其總體布置與前幾型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進項目是:
火炮改為帶熱護套的105毫米線膛炮,威力大,精度高,身管壽命長且更換方便。其中
所配用的鎢合金彈芯脫殼穿甲彈可在常規距離上擊穿較大厚度的均質或複合裝甲。身管熱護
套有薄鋁板、矽橡膠帶及卡箍組成,可減小冷熱不均造成的身管彎曲,提高火炮命中率。
安裝了帶計算機的簡易火控系統。計算機為數字式。系統反應時間不超過10秒。這種
火控系統可用於晝間或夜間短停對運動目標精確瞄準射擊,在千餘米距離上的首發命中率達
80%以上。
炮長配裝了微光夜視瞄準鏡,車長配裝了微光夜視觀察鏡,駕駛員配裝了微光夜視儀。
微光夜視儀為第二代被動式夜視儀器,提高了坦克的夜戰能力。
在防護方面仍以結構防護為主,增裝了集體防護系統和自動抑爆滅火系統,集體防護系
統的探測警報器探測到γ射線或毒劑時,能立即輸出信號,並自動關閉坦克上的所有門窗,
增壓風扇開始工作,使車內形成超壓,阻止污染空氣進入車內;自動抑爆滅火系統能夠在
10毫秒內探測出火源,並能在60毫秒內撲滅火點,避免"二次殺傷效應"發生,提高了坦克
特種防護能力。
653式坦克搶救車是以69-Ⅱ式坦克底盤為基礎改裝設計而成的。在其上裝有絞盤、
液壓起吊架和駐鋤等。主要用於戰場上對戰傷、淤陷及因故障失去自行能力的坦克裝甲車實
施搶救和牽引後送,或實行現場換件修理。也用於平時訓練中完成類似的技術保障任務。另
外,還可以為主戰坦克或其它戰鬥車輛構築掩體和開闢通路。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69式 69-Ⅱ式 69-Ⅲ式

全 重 36.5噸 36.5噸 37~37.5噸
乘 員 4人 4人 4人
車全長(炮向前) 9.125米 9.22米
車寬(不帶裙板) 3.27米 3.27米
車高(至炮塔頂) 2.40米 2.40米 2.40米
發動機功率 580馬力 580馬力 580馬力
火炮口徑/類型 100毫米/滑膛 100毫米/線膛 105毫米/線膛

火炮穩定器 雙向 雙向 雙向
最大速度(公路) 50公里/小時 50公里/小時 50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公路) 32~35公里/小時 32~35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 440公里 420~440公里 360~400公里
最大爬坡度 32度 32度 32度
最大側坡行駛度 30度 30度 30度
越壕寬 2.7米 2.7米 2.7米
通過垂直牆高 0.8米 0.8米 0.8米
涉水深 1.4米 1.4米 1.4米
80式主戰坦克車族
80式主戰坦克是中國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於1974年開始部
件研製,1980年開始整車研製,1988年設計定型。與59式、69式相比,該坦克在總體
結構和技術特點方面有較大創新和發展;與外軍同類坦克相比較,在火力與火控方面與日本
的74式相當,而防護性能方面優於後者,在三大性能方面優於美國的M60坦克,火力方
面與美國M1坦克相當,機動性與前蘇聯的T-64相當,而防護優於後者。
80式坦克仍採用傳統的總體布置方式和常規炮塔式結構。駕駛室位於車輛左前側;戰
斗室位於坦克中部,戰鬥室內車長位於炮塔左側可360度旋轉的指揮塔下方,炮長位於車長
前下方,裝填手位於炮塔右側;動力傳動室位於坦克後部,內部各大部件是分別安裝後通過
聯接裝置構成一體,這種分別組裝的形式有利於維修和保養。
80式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83式105毫米線膛炮,炮管採用特種冶煉工藝織造及自
緊處理,膛壓高、初速大、使用壽命長,可發國產和北約同口徑的所有彈種。最大仰角為
18度,最大俯角達-4.5度。身管中部裝有抽氣裝置,炮管上裝有熱護套,身管可從防盾口
抽出,便於戰時搶修。該炮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初速分別為
1455、1173.5和731.5米/秒,最大射程分別為6000、8200和9500米,射速為每分鐘7
發。此外還配用有榴彈。彈藥基數為44發。
輔助武器為火炮右側的7.62毫米並列機槍一挺,備彈2250發,裝填手門上裝有一挺
12.7毫米高射機槍,彈藥基數為500發。
80式坦克採用的是GM-09型簡易火控系統,這是一種光點投射式簡易火控系統,該系
統包括:帶光點注入的炮長瞄準鏡、光點驅動器、雷射測距機、數字式微型彈道 計算機及
控制臺、光點電源、目標角速度和角位移感測器、炮耳軸傾斜感測器以及複合雙向控制穩
定器等部件。該系統修正彈道的各種參數,有的是通過感測器自動地輸入計算機,有的是用
人工方式輸入計算機。火炮和炮塔的穩定裝置,其高低向為液壓式,水平向為電力式。該系
統從發現目標到射擊擊發的全過程約需要10秒,同時具備短停射擊活動目標或行進間對付
固定目標的能力。觀瞄裝置方面,採用了一代或二代微光像增強器觀瞄儀。炮長微光夜間瞄
準鏡與晝間瞄準鏡是分置的,車長觀察鏡為晝夜互換式,駕駛員用的是TDPN-2型駕駛員微
光夜視儀。車長發現射擊目標後,可以超越炮長調轉火炮的方位,並迅速給炮長指示目標。
80式坦克發動機是一台12150ZL型V型12缸水冷廢氣渦輪增壓柴油機,額定功率為
730馬力,額定轉速為2000轉/分。傳動裝置包括直齒輪式傳動箱、摩擦式主離合器和固定
軸式機械變速箱(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變速箱兩側各有一個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帶式
制動器和單對直齒輪式側減速器。主離合器和轉向機的操縱為機械液壓助力式,一旦液壓系
統失靈能立即換成機械操縱。變速箱的變速則採用機械式操縱。行動裝置採用不等剛性扭桿
式獨立懸掛和摩擦式減振器。
採用了6對中等直徑的雙輪緣膠胎負重輪、後置主動輪、前置誘導輪及3對托帶輪,第
1、2、5和6對負重輪裝有液力減震器。履帶為單銷式金屬履帶,也可裝用橡膠塊雙銷履
帶。
80式坦克的炮塔為鑄造件,以結構防護為主,炮塔周圍增加了柵欄禁止,增大了防破
甲彈的能力。車體由軋制鋼板焊接而成,可在首上甲板批掛複合裝甲以加強正面防護能力。
車體兩側裝有橡膠禁止裙板,能有效地穿甲彈和破甲彈擊穿車體側裝甲。坦克戰鬥室內安裝
有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動力室內裝有自動滅火系統。車內裝有個人式三防裝置。炮塔外前部
兩側各裝有76毫米煙幕彈拋射器4具,拋射距離為100米,8發齊射時能形成弧度為120
度,正面總長度120~150米的煙幕,煙幕持續可達2分鐘。坦克外表還塗有防紅外迷彩
漆。
坦克採用一台889電台和與之配套的車內通話器。
80式坦克備有全套潛渡裝置,包括密封進排氣窗用的布蓋,進氣筒,排氣單向閥,航
向儀,排水泵及呼吸救生器等。潛渡前腳踏車準備時間為20~30分鐘。潛水深5米,潛水距
離600米,潛渡後可立即投入戰鬥。此外,車尾還增裝了兩個輔助油箱,使燃料儲備增到
1300升。
80式主戰坦克在設計時就充分考慮到隨著新技術發展而發展新車型的可能性,因此在
80式設計定型後又研製了一系列新車型,有80-Ⅰ式,80-Ⅱ式,85-Ⅱ式,85-
ⅡA式和85-ⅡM式等,從而形成了以80式為基型車的車族。
80-Ⅰ式主戰坦克80式與相比,主要改進了火控系統、觀瞄裝置和三防裝置。
80-Ⅰ式坦克在火控系統中用潛望式微擾動簡易火控系統取代了80式的光點投射式
簡易火控系統。其主要特點是:把晝夜瞄準和測距三者合為一體,使坦克在晝夜均能對靜止
或運動目標進行射擊;具有較完備的自檢能力,能及時顯示本系統出現的故障;瞄準線與火
炮軸線採用電同步,傳遞精度高。
在觀瞄系統中的夜視夜瞄鏡均用二代微光管取代一代微光管。
三防裝置中除保留80式坦克個體防護裝置外,還增加了增壓風扇、濾毒罐等集體三防
裝置。
80-Ⅱ式主戰坦克繼承了80式主戰坦克的基本結構,主要改進了觀瞄系統,增設了
較多的特種設備,改進後車重略有增加,為38.5噸。其主要改進部分有:
將80式的炮塔後部禁止柵欄改為圓周式炮塔柵欄,不僅增大了防破甲彈能力,還可放
置蓬布及各種隨車物品。
把80式的以電起動為主改為以空氣起動為主,為此在變速箱上安裝了空氣壓縮機,用
以對高壓空氣系統不斷充氣,保證發動機空氣起動系統可靠工作。
在駕駛員潛望鏡處增裝了吹洗裝置。保證了鏡面的清晰度,有利於觀察。
增加了熱煙幕裝置,在車體右側有兩個環形排氣孔,將柴油噴入排氣孔可施放熱煙幕。
必要時可同時或分別施放熱煙幕和拋射煙幕罐,提高車輛的隱蔽生存能力。其中熱煙幕的有
效長度為200米,煙幕持續時間為2~4分鐘,施放系統工作時間可達10分鐘,燃油消耗量
為10升/分鐘。
用集體三防裝置取代了原來的個體防護裝置。該裝置由自動關閉機、防原子自動報警劑
量儀、防化學毒氣自動報警器、增壓風扇、濾毒罐和繼電控制盒等組成。
觀瞄系統的夜視夜瞄鏡均採用二代微光管,提高了夜間觀瞄能力。
通信設備採用樂帶保密機的VRC-83型電台和配套的車內通話器。
在乘員處增裝了橡膠葉片風扇,既安全又涼爽,提高了乘員的工作舒適性。
85-Ⅱ式主戰坦克是以80-Ⅱ式主戰坦克為基礎改進而成的。該坦克戰鬥全重39.5
噸,彈藥基數為48發。主要改進有:
炮塔由鑄造改為焊接結構並採用了複合裝甲,防護能力進一步提高。
傳動裝置方面,採用了新型液壓換擋的行星式變速箱,並將轉向操縱機構的操縱桿改為
方向盤,操縱輕便靈活。
裝備了新型的穩像式火控系統,從而使坦克具有了行進間射擊運動目標的能力。該
ISFCS-212型穩像式火控系統採用瞄準線獨立穩定原理,由獨立穩定測距瞄準鏡、數字式彈
道計算機、複合雙向穩定器、控制盒及側傾斜、橫風、炮塔角速度等感測器等組成,並設定
允許射擊門。從發現目標到擊中目標約需6秒鐘。
火炮的身管加長,火炮威力進一步提高。發射的長桿式尾翼穩定高密度合金穿甲彈能擊
穿1000米距離上北約三層重型靶或150毫米/65度均質靶;發射的空心裝藥破甲彈可穿透
178毫米/60度均質靶;碎甲彈可使50~6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內表面產生5公斤重的崩落碎
片;榴彈的殺傷半徑大於20米。
發動機功率加大為800馬力,發動機輔助系統也作了相應的改進。
85-ⅡM式主戰坦克是80式車族的最新型號。裝有先進的125毫米口徑滑膛炮,配
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炮管上裝有輕質合金熱護套。坦克上裝有性能可靠
的自動裝彈機,可自動選擇彈種,完成輸彈、裝填、發射一系列動作,以提高裝彈速度。
坦克的火控系統為穩像式,具有行進間射擊運動目標的能力,並具有較高的首發命中
率。另外,還裝有性能先進的像增強器觀瞄儀,具有良好的夜戰能力。
坦克戰鬥全重41噸。設計過程中,每一輛坦克的防護/重量比與坦克的全重都採用了優
化設計,因此坦克具有較高的防護力。動力裝置為730馬力的水冷式渦輪增壓V-12柴油發
動機,坦克最大速度為57.25公里/小時,能在高原、沙漠、寒冷地區戰鬥。
懸掛系統採用扭桿式並輔以高性能減震器,負重輪為6對,履帶為可掛膠的高強度金屬
履帶。
坦克還裝有三防、浮渡、潛渡、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和設備。電台為889B型,通信距離
為20~25公里。
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80式 80-Ⅱ式 85-Ⅱ/ⅡA式 85-ⅡM式

戰鬥全重 38噸 38.5噸 39/39.5噸 41噸
乘員 4人 4人 4人 3人
車全長(炮向前) 9.328米 9.336米 9.336/9.070米 10.28米
車寬(帶裙板) 3.372米 3.372米 3.372米 3.45米
車高(至炮塔頂) 2.29米 2.29米 2.29米 2.30米
車底距地高 0.48米 0.48米 0.48米
發動機功率 730馬力 730馬力 800馬力 730馬力
彈藥基數 44發 44發 48/44發 40發
火炮口徑/類型 105毫米/線膛 105毫米/線膛 105毫米/線膛 125毫米/滑膛
火炮穩定器 複式雙向 複式雙向 複式雙向 複式雙向
最大速度(公路) 57公里/小時 57公里/小時 57公里/小時 57.25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公路) 4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 500公里 500公里 500公里 360~400公里
最大爬坡度 32度 32度 32度 40度
最大側坡行駛度 30度 30度 30度
越壕寬 2.7米 2.7米 2.7米 2.7米
通過垂直牆高 0.8米 0.8米 0.8米 0.8米
涉水深 1.4米 1.4米 1.4米 1.4米
潛水深 5米 5米 5米 5米
90-Ⅱ式主戰坦克
90-Ⅱ式主戰坦克是由北方工業公司研製的中國全新一代主戰坦
克。在動力、火力、防護和結構方面比上一代坦克有了質的飛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該主戰坦克的重量相對較輕(小於48噸),火力強,機動性好。總體尺寸為7×3.4×
2米(長×寬×高),最大公路速度60公里/小時,公路行程超過400公里。
90-Ⅱ式坦克採用了新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並採用了自動裝彈機。其結構緊湊,
性能優越,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和榴彈,前者具有極高的炮口速度和裝甲穿透
效能。
該坦克的火控系統包括穩定式測距瞄準具、火控計算機、控制操縱板、雷射功率測量儀
(告警器)、控制箱、步進電機驅動裝置、橫風感測器、傾斜感測器、角速度感測器和其它
輔助設備。該系統具有對付晝、夜移動目標的能力,而且操作程式簡單,反應時間縮短,使
坦克的作戰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該坦克在動力裝置方面也取得了進展,裝的是8缸4衝程、水冷、廢氣渦輪增壓、中冷
式柴油發動機,功率提高到1200馬力,且結構緊湊,油耗低,可靠性高。與發動機匹配的
是具有液力變矩器的負荷換擋變速箱,4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傳動裝置有一個方向盤控制
的差速轉向機構和電液制動系統。整個動力系統可整體吊裝,從而可以節省大量的維修時
間。所用的履帶是帶可換履帶銷的新型端連履帶。
90-Ⅱ式坦克的炮塔和車體正面裝有先進的多層特種裝甲。炮塔前方和傾斜的前裝甲
板上掛有組合件式複合裝甲並可以快速拆裝。炮塔尾部採用了尾部圍欄。行走機構前面的幾
塊側裙板可以在需要時換成附加裝甲塊。作為對防護系統的完善,坦克內部有一個防中子和
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另外,坦克外表塗有一層防紅外反射漆。這些措施極大地改進了坦克的
整體生存能力。

主 要 戰 術 技 術 性 能

全重 48噸

乘員 3人

車全長 7米

車寬 3.4米

車高(至炮塔頂) 2米

發動機功率 1200馬力

火炮口徑/類型 125毫米/滑膛

最大速度(公路) 60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 400公里

最大爬坡度 60%

越壕寬 3米

通過垂直牆高 0.85米

62式輕型坦克

主 要 戰 術 技 術 性 能

 

全重 21噸

乘員 4人

車全長(炮向前) 7.9米

車寬 2.86米

車高(至炮塔頂) 2.25米

發動機功率 430馬力

火炮口徑/類型 85毫米/線膛

火炮穩定器 單向

最大速度(公路) 60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公路) 30~35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 510公里

最大爬坡度 35度

最大側坡行駛度 27度

越壕寬 2.55米

通過垂直牆高 0.7米

涉水深 1.3米

63式水陸坦克

主 要 戰 術 技 術 性 能

 

全重 18.7噸

乘員 4人

車全長(炮向前) 8.437米

車寬 3.2米

車高(至炮塔頂) 2.522米

車底距地高 0.4米

發動機功率 400馬力

火炮口徑/類型 85毫米/線膛

火炮穩定器 單向

最大速度(公路) 64公里/小時

(水上) 12公里/小時

平均速度(公路) 30~33公里/小時

(水上) 7~8公里/小時

最大行程(公路) 370公里

(水上) 120公里

最大爬坡度 38度

最大側坡行駛度 32度

入水角 36度

出水角 28~32度

越壕寬 2.9米

通過垂直牆高 0.87米

吃水深 1.57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