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簡稱:水環所 IHEG)始建於1956年。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簡稱:水環所 IHEG)始建於1956年,是全國唯一專門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研究的國家公益性科研機構,是全國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資源評價的科技支撐單位和技術發展核心,是全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專業編圖中心。

概況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水環所以“開展水工環地質研究,促進地質科技發展”為宗旨,結合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從事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開發利用和水環境保護的理論與技術研究,重視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研究工作,推動水工環學科創新體系建設;重點研究和解決國民經濟建設中帶普遍性、關鍵性、戰略性、公益性和區域性的水工環基礎理論和技術問題;在區域水循環、水文地球化學、同位素水文地質、黃土與全球變化、農業地質、城市地質、地下水微生態學等分支學科和專業編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為國土資源開發、整治、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該所現有人員458人,其中在職職工265人,離退休人員193人,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導師6人。在職科研人員中高級研究人員85人,中級研究人員59人,初級研究人員67人。 該所設有9個專業研究室、4個科研保障中心、1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部、1個地熱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地下水礦泉水及環境監測中心、國土資源部地下水科學與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國土環境地質研究中心設在所內。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中國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農業地質專業委員會均設在所內。

該所建立了實力雄厚的科技開發隊伍,持有國家甲級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甲級工程勘察證書、甲級環境工程設計證書、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證書、甲級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等有關資質證書。

經過50多年的積累與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水工環科學技術優勢,先後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省部級項目和重大科研攻關項目1000多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其中有200多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改革開放以來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聯繫,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主辦或承辦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國際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技術培訓和野外地質旅行考察,國際交往和國內學術交流活動日益加強。

主要任務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地下水及其相關地質環境為研究對象,科研與調查相融合,建設好四方面隊伍:

建設一支精幹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社會公益性科技創新隊伍,成為國家和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的組成部分;建設一支裝備精良、能打硬仗的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專業調查研究隊伍。構建一個可長期運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高新技術支撐、集野外觀測試驗、測試分析與室內模擬、綜合信息集成與網路服務於一體的技術平台。建設一支人員精幹,管理高效,服務優良的地調科研管理隊伍.依靠自身技術優勢和成果轉化占領市場、實現獨立經營的技術開發隊伍。 最終,建成主要從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領域地質調查和套用基礎研究,提供公共服務的社會公益性地質調查科研機構。以滿足國家和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求,開展和承擔的主要任務:

開展多種尺度水循環系統演化規律-環境效應,以及地下水質量變化機理、改良技術、生態保護的基礎理論研究。開展地下水資源評價理論,特別是乾旱區地下水系統理論研究。承擔全國性及跨區域地下水資源評價和地下水潛力調查的技術研究、資料匯總與實際調查評價工作。開展地下水水質保護調查與工程示範。開展水-土-生態相互作用研究,發展我國生態地質學理論體系。開展全國性及跨區域水土資源利用保護,特別是區域性土壤侵蝕、沙漠化、鹽鹼化等荒漠化危害的調查研究和工程示範。針對地下水的不同賦存條件,研究相應的地下水勘查新理論、新方法。開展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察開發技術系統研製-綜合套用工作。研究崩、滑、流等地質災害的有效勘查、監測、防治理論與方法。承擔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系統研究與示範套用工作。開展第四紀地質與全球變化研究,繼續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黃土研究。

承擔第四紀地質調查和研究任務。發揮綜合技術優勢;承擔水工環重點工程應急項目的會戰、攻堅和示範服務;承擔水工環地質領域調查研究數據信息及情報的匯集、管理、分析套用工作,開展專業工作信息化研究,發揮專業數據處理中心的作用;承擔全國性和跨區域水工環綜合編圖和區域調查總結工作,參與編制水工環地質調查規劃、計畫,參與制定專業調查標準和規範;承擔水工環地質專業測試分析工作,從事相關專業測試分析標準物質和標準方法研究及專業測試儀器研製與開發,發揮專業測試中心的作用。

院士風采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宗祜

張宗祜,194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55年畢業於莫斯科地質勘探學院研究生部,獲副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國家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94年當選為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50多年來,張宗祜院士在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第四紀地質專業研究工作中,主持、設計並親自參加了多項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多次獲國 家及部級重大科研成果獎勵。 主編了一系列圖件和出版了30多部著作。1980獲全國地質系統勞動模範,1984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1993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1998年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獎,2000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地球科學獎”。張宗祜院士治學嚴謹,重於實踐,科研成就顯著,著述甚豐。為中國的地質事業做出了卓越成就,是國內外著名的黃土研究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研究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盧耀如

盧耀如,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53年8月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1954年至1955年隨蘇聯專家學習。現為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並擔任多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水文地質學家協會會員等。1997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0年來,盧耀如院士負責及參與指導了一系列水利水電、鐵道、礦山及城市建設工程地質勘測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60年代初期就主持我國第一個岩溶研究室,在長期理論研究與實踐密切結合中,建立了一套有關岩溶發育規律與工程效應理論,主編了一系列圖件和發表了幾十篇優秀論文及多部專著。其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並多次獲國家及部級科技成果獎,1999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榮譽獎。在國內外樹立了學術上及工程建設上的威望,以其卓越的成就被譽稱為"喀斯特盧"。是國內外著名的岩溶地質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家。

實驗室

(圖)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水化學分析實驗室

水化學分析實驗室主要進行水中無機成分的分析,配備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三台,離子色譜儀兩台,原子螢光光譜儀一台,電感耦合電漿光譜儀一台。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水化學分析實驗室擁有不同型號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共三台,分別是日立Z-5000型、日立180-80型、WFX-IE3型。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分為火焰光度、無火焰光度(石墨爐)兩部分,火焰光度分析又分為原子發射分光廣度分析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是基於從光源發出的待測元素的特徵光波,通過樣品的蒸汽時,被蒸汽中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吸收,其吸光度與樣品中該元素的濃度。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是基於火焰將試液轉變成原子蒸汽、隨後原子熱激至“激發態”,當這些受激原子返回到“基態”時,就會發射出可由儀器檢測出的光,其發射強度與試液中待測元素成正比。

無火焰(石墨爐)分光光度法可測定元素Pb、Ag、Mo、V等36種元素,其檢測限一般小於1.0μg/L,且具有很好地重現性。

火焰分光光度法可測定K、Na、Li、Sr、Zn等34種元素。

離子色譜儀

實驗室擁有兩台高性能離子色譜分別是Dionex ICS-1500、及ICS-2500,能夠很好的滿足科研和生產的需要。

離子色譜〔IC〕是色譜技術的一個分支,是屬於高效液相色譜的一種。同其它色譜類儀器一樣離子色譜也分為進樣系統,分離系統,檢測系統及數據處理系統等幾個部分,所不同的是離子色譜還有一個獨特的部分,那就是抑制器的抑制過程,通過抑制器使背景電導降低從而使待測離子得到更好的檢測。

離子色譜主要用來分析極性和部分弱極性的化合物,對常規的7種陰離子(F-、Cl- 、Br-、 NO2- 、NO3-、SO42 -、PO43- ) ,6種常見的陽離子(Li+、Na+、NH4+、K+、Mg2+、Ca2+)分析時間小於10min,加配不同的檢測器,離子色譜還能用於檢測重金屬、過度金屬及胺類及有機酸、胺類、糖類等有機物質。

離子色譜方法快速、方便,選擇性好,靈敏度分析濃度為ug/L~mg/L,最低可達10-12g/L,另外離子色譜在對元素不同價態的分析及線上濃縮富集和基體消除等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被廣泛套用於環境、地質、農業、醫學、電力、食品、飲料等領域。

原子螢光光譜儀

原子螢光光譜儀(AFS)是介於原子發射光譜法(AES)和原子吸收光譜法(AAS)之間的光譜分析技術,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態原子吸收合適的特定頻率的輻射而被激發至高能態,而後激發態原子在激發過程中以光輻射的形式發射出特定波長的螢光。

中心的原子螢光光譜儀型號為XGY1012,性能良好,能檢測As、Te、Sb、Hg、Se、Ge等元素,檢出限較低,以As為例,檢出限小於0.10μg/L。

穩定同位素實驗室

穩定同位素實驗室始建於1982 年,目前擁有MAT-253 型氣體同位素質譜儀一台,有氫、碳、氮、氧和硫5 種元素穩定同位素分析樣品製備系統,具有對天然水中D 和18O、碳酸鹽中13C 和18O、硝酸鹽中15N 和18O、硫酸鹽中34S、硫化物中34S、有機物中13C 和15N 進行分析的能力。主要服務於水文科學、環境科學方面的研究,是中國地質科學院地下水科學與工程重點開放實驗室的組成部分,面向國內外同行開放,為相關研究項目、課題提供技術支撐。自1986 年以來,多次開展國內外同類實驗室合作交流,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全球大氣降水監測中國站點測試數據。

國際交流

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研究所科研地調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外合作研究、技術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先後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科技交流與合作。多次主辦了國際學術會議,承辦了開發中國家地下水資源評價與調查的技術培訓班,組織國外學者野外地質旅行考察,國際合作與交流日益加強。我們熱忱希望與國內外各界廣交朋友,真誠合作、共創輝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