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王圖

中國地王圖

中國地王圖是《中國經濟周刊》對內地28個省份的主要城市的地價進行深入調查統計並編制出台,該圖顯示2010年幾乎全國所有省會城市都誕生了新地王。

中文名中國地王圖

對象中國經濟周刊

屬性智囊機構

對應房價的進一步升高

簡介

地王數據地王數據

在一段時間內,在中國的一個區域土地市場必然會產生一個價格最高者即地王,而地王市場的狂熱程度則是另一種對中國經濟極為重要的預示。

中國房市路在何方,一切還看地王。

回望整個2010年,地王迭出,勢不可擋。在京滬這樣的地王“故地”,新地王在各大央企和巨鱷的角逐中不斷刷新紀錄,製造了令人瞠目、近乎泡沫的價格標尺;在東莞南京,另類地王敘述著更多值得玩味的業態內涵;而在“財都”溫州,地王的出現則似乎宣示了溫州資本的最新走向。

數據分析

地王數據地王數據

35萬元/平方米

全國最高地價在北京

把“溫州”與“地王”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並不會令人疑惑。作為巨量資本的代名詞,溫州在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上威名遠揚。

但這一次,地王就發生在溫州——溫州資本的老巢。而且事實證明,溫州地王絕不是偶然的心血來潮。

一走到溫州機場接機口,迎面第一塊廣告牌就是置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置信房開”)的一個高端地產項目。環機場一帶同樣矗立著該公司幾塊廣告牌,這樣的氣勢給人一種感覺:其資金和開發實力顯然不俗。

但在2010年之前,置信房開在全國市場上可謂名不見經傳。

轉機出現在2010年11月29日。

當日浙江中通置業集團、蘇州華成房開公司、置信房開圍繞溫州一塊土地現場廝殺到第六輪,蘇州華成房開公司退出競奪。

該地塊坐落於市區中心地段的學院中路溫州大學(原溫師院操場),土地面積約為38883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00000平方米,掛牌出讓地塊起始價為19.28億元人民幣。

隨後,浙江中通置業集團與置信房開展開纏鬥,置信房開一路將價格報至37.02億元,終於擊敗了對手。

這是一個非常有想像力的數字。37.02億元的總價創造了溫州這座南方“財都”多年來出讓土地的天價,而折合成樓面地價後,其樓面價更是高達3.7萬元/平方米。從全國範圍來看,這一地價也達到2010年全部出讓土地樓面價的最高水平,甚至連北京也不能匹敵。

2010年,北京樓面價最高的一宗土地交易,出乎業內預想。

按照2010年初北京市國土部門對CBD中服地塊的出讓規劃,該地塊的成交單價極有望突破3萬元/平方米而問鼎全國,但最終CBD核心區地塊的樓面價只有2萬元/平方米左右。2010年北京市的樓面單價地王為3月份成交的海淀區東升鄉地塊,其成交樓面價為近3萬元/平方米,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收入囊中。

不過這絲毫不能掩蓋北京市CBD核心區地塊的“地王”本色。換個視角,從土地價格來看,目前已經成交的北京市CBD核心區6宗地塊合計國土面積為52583平方米,其成交總價為181.4億元,這意味著北京市CBD核心區的國土價格已經高達近35萬元/平方米。

所以,如果要找出2010年全國最貴的土地,毫無疑問非北京CBD核心區地塊莫屬。即便是溫州地王,其土地價格也只有9.5萬元/平方米,單價最貴的上海地王也不能與之相媲美。

地王年年有,2010年格外的多。回頭再來看號稱是“地王年”的2009年,與2010年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非但2009年的地王價格峰值屢被突破,如北京、廣州等地的地王樓面價再創新高;而且從數量來看,2010年地王可謂是在全國範圍內遍地開花。“尤其是在史上最嚴厲房產調控的衝擊下,值得警惕。”信達證券首席地產分析師張冬峰評價說。

根據《中國經濟周刊》旗下的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對內地28個省份的主要城市的地價進行深入調查統計並編制出的“中國地王圖”(見圖表)顯示,2010年幾乎全國所有省會城市都誕生了新地王,地王正逐步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蔓延。

據中國地王圖顯示,非但如北京等一線城市,鄭州、福州海口武漢南寧貴陽昆明等二三線城市普遍有土地稱王,其中南寧單價地王已經高達11000多元/平方米,遠遠超過這個城市的平均房價水平。

總體來看,全國省會城市地王樓面價超過1萬元/平方米的城市有8個,其中上海地王52855元/平方米、杭州37069元/平方米、北京30000元/平方米位居前三,地王樓面價超過5000元/平方米的城市有18個。另外,還有8個城市合肥、長沙、貴陽、濟南、蘭州、太原、烏魯木齊、石家莊的地王樓面價低於5000元/平方米。可統計的全國28個主要城市的地王樓面均價高過1萬元/平方米,而28個總價地王的價格之和為918億元。

經濟學者李開發指出:“地王頻出是地價高漲最明顯的信號,很多企業不惜在土地市場上一擲千金,最直接原因就是看好市場。”

事實也是這樣,2011年1月17日,國土部下屬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發布報告稱,2010年第四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288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近10%,全國地價總體水平呈上升態勢,環比增幅加速回升。10年間,重點城市居住用地價格水平總體翻番。

2.17萬億元信貸

四分之一信貸進入房地產

似乎沒有任何理由壓抑開發商造地王的熱情。剛剛過去的2010年,房地產幾乎再次實現“越調越漲”,這無疑令史上最嚴厲的調控措施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公開資料顯示,地王市場上勁頭十足的保利地產在2010年實現銷售簽約逾660億元,同比增長52.53%,比起2010年500億的預定銷售目標遠超了160億元。地產龍頭萬科更是首次突破1000億元,全年銷售額高達1082億元,同比增長70.5%。另一巨頭龍湖地產2010年累計實現銷售面積245.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3%;累計實現銷售額達333.2億元,同比增長81%。

2008年多家房地產企業還在為進入房企銷售百億俱樂部而津津樂道,僅僅兩年之後,百億俱樂部已經黯然失色,不少房企正朝著進軍500億俱樂部、千億俱樂部而暗自發力。

對此,萬科多次在年報中指出,中國經濟正發生巨變,尤其是中國沿海正誕生著全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帶,數以億計的個人和數以千萬計的家庭將來到這些地方,住宅企業能夠在這種巨大的城市化進程中,獲得近乎無限的發展空間。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僅僅在2010年1-11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8.2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9.8%;商品房銷售額4.23萬億元,同比增長17.5%。與此同時,2010年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39224億元。商品房銷售額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幾乎占到三分之一的比重,商品房市場的消費實力可見一斑。

同時,從銀行流向房地產業的資金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據央行和國家統計局的有關數據顯示,2010年信貸總額接近8萬億元,而在開發商資金構成中,國內貸款12540億元,個人按揭貸款9211億元,這意味著2010年新增貸款中用於房地產業信貸的資金就高達2.17萬億元,遠超於去年同期水平,在2010年新增貸款中占據四分之一。

130萬億元人民幣

“賣掉”北京的地,能換美國一年GDP

這是一個定律:在地王不斷問世的年份,房價往往是扶搖直上。最近兩年,房地產發生了太多這樣的故事,比如隨著廣州、武漢地王的誕生,周邊房價應聲而漲。

但是,地王也有著不同的命運。

此前蘇寧環球的上海地王、金地集團的廣州番禺地王等都曾遭遇退地,而2010年北京望京地區誕生的一宗地王至今仍是一塊燙手的山芋,令開發商諱莫如深,2010年廣西南寧產生的雙料地王也一度傳出退地的訊息。

中國社科院近日的一則報告可謂一語中的:“目前來看,2010年房價上漲速度雖然大大放慢,但仍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中國85%的家庭沒有能力購買住宅。”

被人為炒高的“地王”價格,最後能否在下游被接盤?李開發表示,儘管有巨大的購房消費潛力,但在高房價的背景下,真正有購買力的人群並不多。

事實上,比起地王危機,房地產領域隱藏著更大的風險,而且很可能牽動全局。

張冬峰表示:“這是一種比較危險的局面,所謂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對房地產依賴太大,房地產業已經綁架了中國經濟,現在資金幾乎普遍傾向通過房地產這種行業賺快錢。這么發展下去,中國經濟下一個30年在哪兒?”

他同時認為,中國目前的財富高度集中在40歲~55歲左右的一撥人手中,這不僅在未來有可能引發巨大的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在10年、20年之後,隨著這部分人年齡漸長,其消費觀念必將趨於保守,而現在年輕人普遍由於房子等負擔過重,未來的消費能力將十分有限,屆時中國老年化將在財富失衡的局面下進一步加劇,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如同日本一樣近十餘年的經濟衰退。

教訓不止於此。

日本經濟長期疲軟原因之一是資產泡沫過大,尤其是房產泡沫。其中令業界人士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在泡沫化的高峰時期,僅日本首都東京的土地總市值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現在的中國正在經歷同樣的危局。

2010年,首都北京的土地市場在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地王之後,其土地總收入也史無前例地達到1641億元人民幣,高居中國第一,而成交的土地面積為2061萬平方米。以此計算,北京市土地的平均價格為近8000元/平方米。而北京市的國土面積為16410.54平方公里,即164.1億平方米。

假如能將北京市土地全部變賣,即將這兩個數據相乘,可以得出當前北京土地總市值已經高達130萬億元人民幣。

而據學者估算,2010年美國GDP總量預計為14.5萬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為95萬億元,這意味著用北京的地價,“買下美國”可謂綽綽有餘。

另據世聯地產數據,2010年上海土地收入接近1500億元人民幣,其成交土地面積為近1400萬平方米,其平均地價高達10700元/平方米,如果以該數據與其國土面積6340.5平方公里相乘,可發現當前上海市土地總市值高達68億元人民幣。

而在2009年全球GDP排名中,美國以14.26萬億美元位居第一,中國位居第二,日本以4.844萬億美元居第三,其後分別是德國3.818萬億美元、法國2.978萬億美元、英國2.787萬億美元。據此折算,除中國之外,2009年全球GDP前五名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的GDP總量為28.7萬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為189萬億元。而當前僅京滬兩地的土地市場之和則高達199萬億元,很顯然,賣掉京滬兩地的土地,就可以“買下”當前世界上最發達的五個國家。

“從一定角度而言,這個有些驚人的數據確實真實反映了中國房產泡沫的危機程度。”張冬峰表示。

2.7萬億元土地收入

“土地財政”不改,地王難遏

決策層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不提中央在2010年多次控制房價,僅僅從另一個很難察覺的側面信息,可以大致勾勒出決策者的某種眼光。與以往大提城市化不同,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央多次提出大力推進城鎮化。學者將之解讀為藉助城鎮經濟分散大城市的壓力。

與之相配套的,高鐵正在國內迅速延伸。這就如同捷運在首都的快速擴張一樣,在近日舉行的經典城市國際論壇上,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振清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其目的是實現中心城區人口的分流,這顯然能對萬人爭搶中心城區的局勢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國土資源部更是對地王保持著密切關注,國土資源部一位官員表示,繼9、10月市場出現反彈苗頭後,2010年底,“地王”、“天價地”在短時間內相對集中地重新出現,推動整體地價走高。

為此,國土資源部2010年底下發了《嚴格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促進土地市場健康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要建立土地交易異常情況快報制度,遏制過度競爭。

不過目前,土地市場熱情尚未消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一位官員2010年底的一席講話或能解釋這一切。該官員指出,調控的難點一是中國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剛性需求,現在中國城鎮化率還不到50%,每年大約有1500萬的農民進城;二是民間資本投資領域過窄;三是全球化的熱錢涌動與人民幣升值預期相結合;四是房產持有環節稅收制度缺失;五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使得房價越高,土地價格越高,而土地價格越高,地方政府用於城市基礎設施的錢就更多;六是中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距巨大,很難用“一刀切”的辦法調控房地產市場。

對此,世聯地產近日指出,開發商頻頻拿地、不斷製造地王的背後,正是由於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高度依賴。

據世聯地產對28個重點城市進行監測的結果顯示,這些城市2010年土地出讓金同比增長35%,總量達到11243億元;其中,北京、上海、大連三個城市土地出讓金超過1000億元。

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今年1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更是明確指出:“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0.4%,城市發展對土地的依賴有增無減,利益分配不合理,社會矛盾突出,土地出讓制度亟待進一步改革完善。”

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的全國財政收入高達8.1萬億元,這意味著僅土地出讓金一項就占了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土地財政模式如果不改,地王現象將難以遏制。”林達集團董事長李曉林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土地出讓制度改革,將土地收入化整為零,弱化各地的高價賣地衝動,能斷絕一些地方政府寅吃卯糧的不良行為,從而在數年內把因地價扭曲而推高的房價變得趨於正常。”

在各方聲音中,顯然房產稅最受關注,而隨著重慶等地表示徵收準備就緒,爭議不斷的房產稅改革越來越近。不過目前來看,各種房產稅版本僅僅提高了持有住房的成本,與調整土地財政有所差距。

“內地目前採用的70年產權的土地制度主要師法於香港,但香港之所以制定這種制度,是因為香港有一個百年租借期,因此當時香港政府施行這種制度,是希望把幾十年的土地出讓金一次性收回。而內地顯然沒有必要照搬香港的這種經驗,現在已經到了改革這種制度的時候了。”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

2007年底,在全國各地接連誕生多個地王時,拐點戛然而至。如今,在大力調控的風口浪尖,一個個地王又撲面而來。

地王介紹

地王數據地王數據

北京大望京村1號地

最挑逗全國人民神經的地王

在2010年全國“兩會”,房地產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有史以來最為關心的話題,幾乎人人話地產。但在“兩會”落幕的最後一天,首都的另一個地方卻爆了一個冷門。沒有人想得到地王就這么不期而至,也沒人想得到地王的身價會高到這種地步。

2010年3月15日,隨著遠洋地產為北京大望京村1號地開價40.8億元,其競爭對手——中煙集團下屬的中維地產於收手。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當天即為這一新地王算了一筆賬,根據總價得出這塊地樓面價高達2.7萬元/平方米,僅此一項已經高過周邊房價,如果加上建安成本、稅費成本等,這塊地售價必須高於4.5萬元/平方米才能“解套”。
但時至今日,大望京村1號地仍然未能成功脫手。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這塊地徹底引爆了北京乃至全國的土地市場與房產市場。隨後,地王在全國市場多點開花,而且該地塊周邊乃至全北京房價應聲而漲,老百姓對調控的質疑和更強烈的調控呼聲也是越來越高。
這宗地王成為了全國房產調控的典型。中央政府重拳出擊,之後,史上最嚴的“4.16房產新政”就此出爐。
北京CBD核心區地塊
最好看的地王界愛情故事
美國好萊塢大片《金剛》之所以風靡全球,是因為它敘述了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一位美女和一個野獸大猩猩,在這一種極致的矛盾和張揚中傳遞出愛情的鏇律,成為經典。
中國地產界是最能夠摩擦出這種愛情火花的場合。
王如美女,首富如野獸。有什麼級別的美女出世,就能吸引什麼級別的野獸將之據為己有,地王與首富的關係也是如此。當最高級別的足可以傾國傾城的地王問世之時,最具實力的首富必然動心而且動手。
這不,北京CBD核心區6宗地王的出讓就吸引了中國海內外最頂尖的資本大鱷的青睞,最終東南亞泰國首富謝國民、印尼第一大財團黃志源家族、中國女首富張茵及地產大亨許榮茂等力壓群雄入主北京CBD,其他的國字號的買家就更不必說,其中資產達到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巨頭也是大有人在。
不過話說回來,實力不足即使奪得了地王,只怕也消遣不了。2009年大龍地產以2.9萬多元每平方米的樓面單價買下地王天竺22號地,結果因資金不足,不僅到手的地王最終被收回,而且被沒收了2億元保證金,這齣戲一不小心就由“野獸愛美女”唱成了“賠了夫人又折兵”。
首富們的加入無疑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北京CBD土地大戰的戲劇性,事實上,這部土地市場上歷史性大劇的前戲也充滿看點,包括北京CBD土地不斷在入市與退市之間反覆搖擺,以及無休止地在購買門檻上大修大動。
目前,北京CBD核心區12宗地塊僅出讓了6宗,另外還有6宗地塊也將像馮小剛的愛情電影《非誠勿擾2》一樣放在下半集播出,據業界估計,播出時間為2011年,這將是中國地產界最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
上海蘇河灣1號地
樓面價最高

地王出世往往挾帶著強烈的氣場,因為絕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碰地王的。
這不,2010年2月11日,上海的地王級地塊蘇河灣1號地剛上市出讓,就給對象提出了相當苛刻的條件:所開發的商業物業必須持有經營,辦公樓不得分割出售,競買人須有保護保留建築改造開發及高檔酒店開發與管理的經驗。同時,該地塊掛牌起始價高達47億元,折合樓面價高達3.53萬元/平方米,競買保證金高達18.8億元,且競得人自出讓契約簽訂之日起的15日內“必須向地方國庫支付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價款的50%”。
這一下子將許多前來問津的開發商拒之門外,不過,幸好有兩家符合條件的開發商選擇了堅持。這兩家有條件的開發商分別是華僑城、盛高置地旗下的上海世康房地產諮詢有限公司與百仕達控股屬下的上海百仕達蘇河灣發展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競買體。
蘇河灣地塊之所以敢提這么高的要求確實是有些資本:該地塊位於上海繁華的蘇州河區域,地段優越,被譽為老上海最後一塊尚未開發的黃金地塊。
現場競價一開始,雙方你來我往,斗得你死我活。最終,央企華僑城不惜血本,以70.2億元成功擊敗對手搶得蘇河灣地塊,其樓面價高達52783元/平方米,無可爭議地成為全國單價地王。
不過在5個月後,華僑城再次出手,以17.91億元拿下蘇河灣地塊旁邊的蘇河灣41、42街坊地塊,成交樓面價僅為1.45萬元/平方米。
再往後,就鬧出了不和諧的聲音,市場上一度盛傳華僑城正在尋求買方,以轉手該地塊,這再次說明:地王不是那么好當的。
中信集團

地產市場的最大贏家
若論奪得地王數目最多的房企,毫無疑問是保利地產,但如論最具含金量的地王,那絕對是由中信集團斬獲的北京CBD核心區12宗地塊中的Z15地塊,因為這裡是地王之王
該地塊占地面積為11478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高達35萬平方米,中信集團以63億元力壓海航集團和大連萬達,其國土價格高達55萬元/平方米。據招標檔案要求,該地塊上將建成500米高的未來“北京第一高樓”,而目前北京最高建築國貿三期的高度為330米,中信集團以一個“中國尊”的形象設計為其贏得不少分數。
潘石屹

最失意的地產大佬
2010年,潘石屹是最典型的“懷財不遇”。
手握兩百億現金,潘石屹對全國最優質的地王虎視眈眈,但隨著2010年塵埃落定,潘石屹在招拍掛市場上與每一宗地王均擦身而過。
畢竟土地是房地產企業的命根子,優質的地王更是個個大佬必欲得之而後快,而潘石屹SOHO公司的開發模式對地王這種資質的地塊可謂最為倚重。
但潘不僅自己不參與地王的現場競價,潘石屹還力勸任志強要認清現實,化被動為主動,不要在一線城市混了,趁早轉戰二三線城市。
這一切還得扯到2009年的地王大戰。當時潘石屹帶領張欣等一乾SOHO元老、帶著大筆資金和一個計算器來到北京市國土局交易大廳,親自參與廣渠路15號地的爭奪,結果卻被自稱“小公司”的方興地產弄得鎩羽而歸。
事後得知,這個小公司背後馱著龐大的央企中化集團,潘石屹頓悟了。
但他還是無法做到完全灑脫,2010年SOHO公司又耐不住寂寞,對著心儀已久的北京CBD核心地塊,潘石屹再次出手。
不過目前來看,SOHO公司基本沒戲。而且,這次真怨不得別人。
一來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CBD核心地塊,潘石屹已經建成了一個規模高達70萬平方米的建外SOHO,可以說是這一區域土地市場的最大贏家;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來)他的建外SOHO被很多業內人士詬病,有些人甚至預言他的建外SOHO遲早要被淘汰掉甚至被主動炸掉。
當然,在房地產行業,天才是不會隕落的,對於SOHO公司的開發模式,老潘也在反省。
北京東升鄉地塊爭奪戰

最“不務正業”

戰爭的巨大破壞力能夠改變許多人的命運,一場曠世大戰尤其如此。
北京海淀區東升鄉的地王大戰就改變了整個行業的發展軌跡,許多人也因此要被迫轉戰他鄉,即使是地王買主也不能例外。
2010年3月15日,中煙集團介入大望京1號地和亦莊一地王級地塊尚未給人太多警覺,直到綠地集團和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的北京世博宏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海淀區東升鄉地塊的爭奪中敗下陣來,一時間“央企造地王”成為了所有業界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
究其原因,除了當日北京成交的另外兩宗地王也是由央企遠洋地產和中信地產製造之外,更重要的是,從主營業務來看,中煙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這些央企與房地產業毫無關係。
接下來,輿論譁然,聲討“國進民退”。
3月底,國資委出面作出表態,嚴令除16家央企可以繼續從事房地產業之外,其他78家央企必須限期退出。
中國遠洋集團隨即承諾半年內徹底退出地產業,即出售手中遠洋地產的股票。其他部分央企也採取了零零星星的退出行動,如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等,包括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旗下的北京世博宏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由於業務受限,一些員工選擇了出走。
整個2010年,78家央企的退出都是一出沒能唱完的大戲,直到今天。

東莞樟木頭

最大體量地王
儘管福州一宗高達2800畝超大地塊的出讓大劇被相關土地部門緊急叫停,但據媒體訊息報導,另一宗規模更大的土地出讓項目也悄悄在2010年啟動了。
訊息稱,保利(東莞)投資有限公司分別與東莞樟木頭鎮政府、樟木頭林場簽訂相關協定。根據協定,保利集團將在6年時間內投資100億元,在樟木頭的寶山生態開發區建設一個占地面積達26.6平方公里的東莞保利生態城,項目建成後相當於再造一個樟木頭鎮城區。
以該項目的規模來看,其占地面積高達2660萬平方米,相當於37個故宮的占地規模,是多年來十分罕見的大體量地王,更與保利地產、萬科的土地儲備相差無幾,幾乎可以說如果這一宗超大型地王級地塊敲定,就相當於再造了一個保利地產或萬科。
對此,保利地產一位負責人在2010年公開表示,該項目正在辦理,還沒有最終落實。不過,隨著保利地產在東莞區域舉動頻頻,加上將覬覦了三年之久的松山湖新城路西側地塊收入囊中,保利地產的奪地王之路已經越來越近。
在這背後,體現了央企保利地產的財大氣粗。縱觀2010年,其實在地王市場收穫最豐的正是保利地產。
在2010年12月16日,保利地產打破了2010年11月由廣州南站地塊創造的17276元/平方米的廣州單價紀錄,以高達19632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將廣州白雲新城一地王斬獲,緊接著半小時後,保利地產再次打破了由自己創造的地王紀錄,以20605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再奪一地王。
此外,北京、貴陽等多地的地王身後,也都浮現出保利的身影。
不過,隨著國土資源部對大規模地塊出讓的管制越來越嚴,將使得未來東莞這宗26.6平方公里土地的出讓大戲變得越發熱鬧。

南京地王

總價最高的地王
越是萬眾矚目的地王,爭議越多。
聲名遠揚的南京巨無霸地王G32、G33地塊剛一橫空出世,就被戴上了“內定”的帽子。資料顯示,南京G32地塊出讓面積為313879.4平方米,掛牌起始價為121.41億元;G33地塊出讓面積313879.4平方米,掛牌起始價為78.93億元。出讓檔案同時規定,土地競買者的註冊資金不得低於40億元,G32和G33兩塊土地的競買保證金分別為25億元和16億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G32地塊的起拍價達到121.41億元,競拍土地需要交納保證金25億元;G33地塊的起拍價達到78.93億元,需要交納保證金16億元。如此高的總價和保證金,無疑將許多開發商拒之門外,被認為是變相的“內定”,也確有道理。
最終,在2010年9月19日下午的拍賣現場,眾多開發商、媒體及中介代理商前來圍觀。當場業界紛紛猜測,萬科等開發商或將加入混戰,現場搏殺環節可能極為慘烈。
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只有一家名為“南京臨江老城改造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企業參與了兩幅地塊的競拍。現場拍賣只按程式走了近10分鐘,唯一的競拍者便分別以121.41億元、78.93億元的底價拿下G32、G33,兩地塊合計200.34億元。而這家公司正是央企中冶置業旗下的控股公司。

溫州地王

地王中的最大黑馬
地產界不乏黑馬,比如2009年的中國水電、大龍地產、華美地產及2010年的置信房開等。但若論哪塊地王是地王中的黑馬,那毫無疑問是溫州地王。
誰能想到,遠在兩千公里之外的溫州地王,其樓面單價竟然遠超過北京CBD核心區地王?更震撼的是,多位業界人士預測,該3.7萬元/平方米的地王未來最高成交價將高達七八萬元每平方米。
但事實上,這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溫州是中國民間資本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稱得上南方財都。一般來說,溫州資金流向哪個城市,哪裡的房價就會水漲船高。人們都在傳說,這些資金流到北京、流到上海、流到海南,在推高區域房價的同時,也賺得盆滿缽滿,最終在潮退前又搶先撤出。
不過,這一次,被溫州資金推高的,卻是溫州的地價及房價,溫州資金終於流回了溫州。鑒於外部地產形勢前途難測,溫州資金被迫返鄉,這顯然為地王出世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這是新一輪洗牌的開始,溫州炒房團從外地捲走了大量財富,最終又在溫州地王的作用下,實現了新一輪的財富分配。
這是一個相當值得關注的現象,倘若該項目能夠順利解套,這意味著溫州資金確實有相當部分開始回流。

吳炎成

最牛的個人地王

2010年12月3日,南昌市國土局拍賣一宗位於紅谷灘新區CBD的地塊,該地塊位於江西南昌紅谷灘CBD豐和中大道西側、沙井村村委會旁,是商業金融、辦公用地,出讓年期為商業用地40年,總占地面積8387平方米,建築規模為5.87萬平方米,起拍價為480萬元/畝。
江西金髮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江西固特實業有限公司、江西省晨伊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江西省琴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5家開發商到場參加競拍,自然人吳炎成個人作為一方代表參與拍地。

結果萬分意外的是,在眾多地產大鱷的圍攻下,吳炎成以總價1.6795億元將這一地塊奪得,其土地單價高達1335萬元/畝。
儘管這一地塊只是2010年全國單價最高的個人地王之一,但若論競逐程度,絕對是競爭最激烈的個人地王。
原因第一是現場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競拍;第二是現場競價輪數高達200多輪;第三是該地塊溢價率高達200%,而在京滬廣等地,其地王之爭也未能持續這么多競價次數。據了解現場競價的人士介紹,“空氣中充滿了火藥的味道。”
此外,在千里之外的蘭州,單價地王和總價地王竟然由同一個自然人(許人)創造,這也是近十年來的一個奇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