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公園

中南海公園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位於北京故宮西側,鰲玉橋以南,面積約1500畝,其中水面700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位於故宮西側。面積約1500畝,其中水面700畝。中南海與北海共同構成西苑三海,也稱太液池。西苑三海是中國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其中,開闢於遼金時的中海和建設於明朝時的南海,自清代起就被列為皇家專用的禁苑,康熙皇帝時,一些政務是在離宮別苑處理,中南海隨即成了清王朝的政治中心。自民國以來,中南海曾作為公園一度對公眾開放。在此前後,中南海始終是中國最高權力機構的所在地。
勤政殿曾經是中南海的正殿,位於中海與南海之間的堤岸上,正門德昌門即南海的北門。坐北朝南,共有五開間。康熙皇帝題殿額為"勤政"。戊戌變法時,光緒皇帝在這裡辦公,處理有關變法改良的國家大事。原建築在民國初年已被拆除,僅存地名,遺址處另外建造了一幢房子。
豐澤園建於清朝康熙年間,在瀛台之北,是兩組四合院式建築。當年園內有數畝稻田,在位的皇帝按照雍正之後的規矩,每年仲春亥日先來這裡演耕再去先農壇親耕。豐澤園內的主體建築是頤年堂,東側的菊香書屋是毛澤東主席的故居。
靜谷位於豐澤園西側,是個自成一體的園中之園。園內的主要建築有長廊、春藕齋和桂秀軒。
懷仁堂位於豐澤園東北,原為儀鑾殿舊址。儀鑾殿於光緒時用三年的時間建成,慈禧太后遷入居住並在此殿召見大臣並處理政務。戊戌政變之後,慈禧太后把從事過變法維新的光緒皇帝囚禁於瀛台,自己就在儀鑾殿親自訓政,使得儀鑾殿取代了紫禁城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政治中心。後來儀鑾殿被火災焚毀,重建的宮殿名為佛照樓袁世凱執政時將其更名為懷仁堂,用於辦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這裡舉行過若干重大會議。
紫光閣位於中海西北岸,位於中海西岸北部,閣高兩層,面闊七間,單檐廡殿頂,黃剪邊綠琉璃瓦,前有五間卷棚歇山頂抱廈。後有武成殿。面闊五間,單檐卷棚歇山頂。明武宗時為平台,台上有黃瓦頂小殿。明世宗時廢台,修建紫光閣,清康熙時重修,成為皇帝檢閱侍衛比武的地方。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四十年(1775年)兩次增建,懸掛功臣圖像及各次戰役掛圖,並陳列繳獲的武器。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初五日,同治皇帝在紫光閣接見了日、俄、美、法、荷、英六國使臣並接受了他們遞交的國書,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正式接見外國使臣。
萬善殿,位於中海東岸,明代為椒園。原名崇智殿,清順治時改為現名,殿內供奉三世佛像。萬善殿後有千聖殿,上為圓頂,殿內供奉七層千佛塔。殿額"普度慈航",殿內供奉佛像。傳說順治皇帝體弱多病,加之國事纏身,遂信佛成迷,有了出家為僧的念頭,後經孝莊皇太后勸阻未成。興修萬善殿,是篤信佛教的順治皇帝為他欽佩的名僧所建.
現在,中南海是黨中央、國務院辦公地。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語"海子"的簡稱,是花園的意思,因為花園地處北京中南方位,故稱為中南海,此名始於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