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

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行的國際性自由貿易大會。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由貿易園區代表和部分國內特殊監管區域代表將出席這次盛會,來自世界銀行、世界海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委員會貿易促進會以及美國、荷蘭、阿聯、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自由港區或自由貿易園區的嘉賓、fDi專家以及國內自由貿易園區領域的知名專家,將圍繞“自由貿易園區功能創新”這一大會主題發表真知灼見。大會正式會議前,世界自由區協會還將舉辦為期兩天的業務培訓活動。 加勒比自由貿易區回響世界經濟發展新形勢,發起了世界自由貿易區聯盟。世界自由貿易區聯合會將有利於提升世界各自由貿易區的整體自由化水平,積極推動世界範圍內建立自由貿易區,促進世界各國對外貿易額的大幅度提升,輻射五大洲國家的全球自由貿易區網路,使大部分對外貿易、雙向投資實現自由化和便利化。“2016年世界自由貿易大會”即將於2016年11月8-10日在澳門隆重舉行,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下的“一帶一路”合作機會。

自由貿易園區

(WFFTZ)作為全球各種類型特殊形式經濟區發展的典型代表,是世界範圍內推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有效工具,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競爭和分享經濟全球化利益的重要機制和平台,歷經數百年,經久不衰。中國的特殊監管區域,作為世界自由貿易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設立為標誌,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視窗。包括外高橋保稅區在內的上海綜合保稅區走在了我國特殊監管區域與國際接軌發展的最前列,具備了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最完備的基礎和最充分的條件。在“十二五”發展時期,上海綜合保稅區要通過創新發展和聯動發展,率先轉型發展成為代表中國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與國際慣例基本接軌的自由貿易園區。 

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是由世界自由貿易區聯合會聯合舉辦的。加勒比自由貿易區回響世界經濟發展新形勢,建立世界自由貿易區聯合會。世界自貿區聯合會將有利於提升世界各自由貿易區的整體自由化水平,積極推動世界範圍內建立自由貿易區,促進世界各國對外貿易額的大幅度提升,輻射五大洲國家的全球自由貿易區網路,使大部分對外貿易、雙向投資實現自由化和便利化。

世界自由貿易大會

會議摘要

世界自由貿易標誌世界自由貿易標誌
世界自由貿易大會(WorldFreeTradeConference)是一個非官方性、非營利性、定期舉辦、不定會址的國際會議組織,主要為全球各自由貿易協定締約國家、自由貿易協會組織、自由貿易園區投資開發運營機構、自由貿易園區入園企業、自由貿易服務機構、自由貿易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關於世界自由貿易策略、各國自由貿易政策、自由貿易協定協商、自由貿易園區投資開發運營、自由貿易園區招商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台。
2016年世界自由貿易大會”即將於2016年11月8-10日在澳門隆重舉行,本屆大會的主題是: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下的“一帶一路”合作機會 。

會議摘要

世界自由貿易大會(WorldFreeTradeConference)是一個非官方性、非營利性、定期舉辦、不定會址的國際會議組織,主要為全球各自由貿易協定締約國家、自由貿易協會組織、自由貿易園區投資開發運營機構、自由貿易園區入園企業、自由貿易服務機構、自由貿易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關於世界自由貿易策略、各國自由貿易政策、自由貿易協定協商、自由貿易園區投資開發運營、自由貿易園區招商及其他相關問題的高層對話平台。

會議介紹

世界自由貿易大會2016年年會將於11月在中國澳門召開。屆時將邀請全球範圍內的自貿區相關負責管理人員、政策專家、自貿區研究機構負責人、學術專家等共同參與和研討自貿區在未來將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屆時將有全球多個國家同步直播會議現場。同時也歡迎企業及個人參與會議​。

第十一屆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

大會簡介
由世界自由區協會和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第11屆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將於2011年11月10日~11日在上海浦東舉行。這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行的國際性自由貿易園區大會。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由貿易園區代表和部分國內特殊監管區域代表將出席這次盛會,來自世界銀行、世界海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委員會貿易促進會以及美國、荷蘭、阿聯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自由港區或自由貿易園區的嘉賓、fDi專家以及國內自由貿易園區領域的知名專家,將圍繞“自由貿易園區功能創新”這一大會主題發表真知灼見。大會正式會議前,世界自由區協會還將舉辦為期兩天的業務培訓活動。在上海浦東舉辦自由貿易園區發展全球性的大會,是上海綜合保稅區進一步深化功能創新,實現向國際接軌的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浦東開發進一步面向世界,增強其對外開放的創新性和自信力的重要姿態;也是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尤其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一步借鑑國際經驗,提升其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渠道。世界自由區協會和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以及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友好合作,精心籌劃在上海浦東召開自由貿易園區國際大會,既體現了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同行對中國特殊監管區域發展的重視,也展現了中國特殊監管區尤其是上海綜合保稅區發展對世界的吸引力。
大會主題
自由貿易園區功能創新
大大會主辦方
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協會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大會支持方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
大會時間
2011年11月10日-11日
大會地點
上海市浦東外高橋保稅區皇冠假日酒店

代表全球自由貿易園區活動最高層次的第11屆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會今天上午在上海浦東召開。這是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性自由貿易園區大會。來自各國、各地區的自由貿易園區、跨國公司企業、有關國際機構與政府部門以及長期從事自由貿易園區研究大學和研究機構的200多代表出席了會議。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自由貿易園區功能創新”。在為期兩天的大會上,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瓦倫丁·魯格瓦比扎女士、世界海關組織專家艾倫·布拉福德先生、世界銀行官員馬丁·諾曼先生先生以及fDi編輯考特·尼芬加女士等國際機構組織的專家,國內自由貿易園區研究管理領域的權威專家王新奎教授、周漢民教授、李泊溪教授、張燕生研究員和海關總署張皖生司長等20位嘉賓在大會上先後發表演講。來自美國、香港、坦尚尼亞、孟加拉國等地的自由貿易園區嘉賓帶來了他們的實踐案例和發展藍圖。嘉賓們將就中國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與改革開放,上海綜合保稅區向國際慣例接軌的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的創新思路與實踐,在新的世界經濟衰退格局下自由貿易園區發展的形勢與使命,經濟全球化對自由貿易園區業務模式多樣性與國際貿易便利化建設的現實需求等議題展開交流,總結實踐,提出思路,共同展望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創新發展的前景,為自由貿易園區包括中國的特殊監管區域創新發展把脈趨勢和方向。世界自由貿易區協會主席馬瑟和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簡大年先生分別在大會上發表“自由貿易園區—尋求世界經濟成長的一個關鍵”和“上海綜合保稅區創新發展的實踐和功能創新的未來展望”的主題演講。
中國的特殊監管區域,作為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設立為標誌,經過20多年的探索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視窗。上海綜合保稅區走在了我國特殊監管區域與國際接軌發展的最前列,具備了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最紮實的基礎和最充分的條件。同時,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是一個漸進的、轉型升級的過程,在這條道路上,上海綜合保稅區的試驗和創新實踐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這些成功的實踐包括最先實現貿易開放,放寬外匯管理、實行區港一體化運作、構築進口貿易基地的便利化環境以及建立誠信管理機制等等。上海綜合保稅區向國際接軌的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既是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提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資源配置能力的一項積極而重要的舉措,也是中國特殊監管區域面向未來發展先行而必要的探索。上海綜合保稅區將全面深化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發展的內涵與力度,通過持續的功能創新和深入的服務改進,著力建設對外開放先行先試領域更加廣闊、貿易便利化條件和國際化服務措施更加完善、業務功能模式更加符合國際市場與跨國公司需求、運作監管與國際慣例模式更加一致的自由貿易園區。

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協會

世界自由貿易區協會(WorldFreeZoneConvention,WFZC)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國際組織,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該協會具有很強的國際影響力,有超過120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經濟開發區參加該協會舉辦的各類大會、展覽、培訓等活動。同時該協會還與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海關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世界加工組織、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世界銀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際投資全球論壇等多個國際組織保持長期合作關係。自2001年開始,該協會每年都舉辦關於促進國際間自由貿易區發展的政策研討和學術交流大型國際會議,以期促進全球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該協會曾分別在倫敦(2001)、斯科普捷(馬其頓,2002)、布魯賽爾(2003)、開羅(2004)、伊茲梅爾(土耳其,2005)、巴黎(2006)、吉隆坡(2007,這也是自由貿易區論壇大會第一次在亞洲國家召開)、查爾斯頓(美國,2008)、印度(2009)、阿聯(2010)組織召開世界自由貿易區論壇大會。這些論壇會議都邀請各國自由貿易區參加,提供各國在建設發展自由貿易區方面的寶貴經驗,為參與者提供探討交流未來自由經濟區發展判斷的機會,以致力於幫助各自由經濟區更加良好的發展,促進全球經濟和貿易的便利化發展。

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

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實行委員會制度,委員會由上海海關、上海檢驗檢疫局等監管部門、上海市發改委等市政府管理部門以及區域開發公司等28個成員單位組成。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

中國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協會(英文名稱ChinaFreeTradeZoneandExportProcessingZoneAssociation,簡稱CFEA)成立於2005年,是由中國關境內的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中心)、跨境工業園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區內企業及相關人士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國性社團組織,是溝通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與政府部門的橋樑,區域間信息交流的平台,區內企業自律的載體,加強國際合作的渠道。協會接受海關總署的業務指導和民政部的監督管理。協會的宗旨是:遵守國家憲法、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為政府主管部門和會員單位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健康發展。協會的業務範圍是: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的管理,促進會員守法自律;組織會員單位間的情況交流與信息溝通,促進會員單位間的經濟技術合作;組織調查研究,探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場所)發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會員的意見和建議;為會員提供培訓、諮詢、統計、宣傳等服務;開展與國際(地區)同行業間的合作交流;承擔主管部門和業務相關部門委託的工作,開展會員單位要求的其它服務。協會的會員是: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管委會,企業會員單位,個人會員。目前共有單位會員108個。其中,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管委會會員總計50個;企業會員總計58個。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是2010年新改選的中國兩區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

自由貿易園區帶來了哪些海外投資機遇

當前,在全球和區域經濟治理格局中,發達經濟體試圖通過TPP、TTIP和歐日自貿區等自貿區談判,推進某些大國為主導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獲得新的全球競爭優勢。對中國而言,產生的最大影響將是國內企業對外出口更加困難,如紡織服裝貿易、汽車零部件等領域將面臨衝擊,除了因為關稅因素而造成價格上沒有優勢以外,還會受到更嚴重的法律和社會歧視,因為TPP不僅僅是貿易關稅協定,而是涵蓋關稅、投資、競爭政策、技術貿易壁壘、食品安全、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綠色增長和勞工保護等多個領域。
以TPP為例,儘管美國方面表示,歡迎中國等國家加入,但TPP規則當中零關稅、國企改革、勞工權益、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等規定,直指中國經濟的深層制度問題,每一項都需要時間來改革和完善,短期時間內加入,基本不太現實。
中國要想更好地維護國家利益、培育新的國際競爭優勢,就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加快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保護、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等新議題談判。加快推進促進公平貿易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新議題規則制定,才可能爭取到更多話語權。
中國要在海外尋找一個橋頭堡陣地,建立自己的產業生態圈,最好的形式就是設立真正的世界自由貿易園區——“自由貿易區”。
轉向“產業生態圈”模式
隨著中國企業的持續發展與全球競爭格局的形成,“走出去”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和常態。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達1029億美元,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會有更多企業走出去。
然而,中國企業走出去面臨的麻煩和糾紛也越來越多,除了對當地文化、安全、法律、習俗不熟悉外,還跟整體思維模式有關。目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不少還處在“打獵模式”階段。所謂打獵模式,就是發覺某個行業有錢賺,或者某個項目利潤高,就立刻投資,是一種孤軍作戰、單點突破的方式。雖然我們走出去的企業都是國內的“老虎”,但在整個國際產業生態圈中難言優勢,一旦到了國外的“平陽”地帶,很可能落得“虎落平陽被犬欺”的地步,被目的國的競爭對手、政府反對黨、議會反對派、司法系統、非政府組織、環保組織、工會組織、土地業主、本地供應商等形形色色的“犬”所欺負,“老虎”最終有可能被“犬”趕走甚至被吃掉。
所以,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轉變思維模式,從“打獵模式”轉向“產業生態圈”模式,要抱團建立我們自己的根據地,在根據地內要考慮產業與產業之間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在根據地外要考慮良好的外部生態環境。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這裡所說的“產業生態圈”,已經不單指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還包括企業對當地法律法規的了解,企業與當地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關係,企業與當地勞工組織及社區之間的關係。就像人的生存發展需要氧氣、水、食物和住所一樣,企業的生存發展也需要建立一個“生態圈”。
所以我國企業要走出去,首先要在海外尋找一個橋頭堡陣地,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產業生態圈,這個生態圈的最好形式就是“自由貿易區”了。
海外建自貿區成為首選
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被認為是我國自貿區戰略的排頭兵。與國內其他自貿區定位不同,上海自貿區定位之初,就是要突破大中華圈,面向更廣闊的亞太地區的先行先試區。即使這樣,從本質上來說,目前國內的自貿區還主要是為國外企業進入中國提供了便利,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去並沒有太大幫助。更何況某些自貿區在涉及自由貿易的五大要素(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金、投資、企業)中,服務貿易遠談不上自由、在準入限制、牌照限制、運營歧視外,資金流動和外匯兌換還受限制、投資負面清單較長、企業稅收優惠很少,只有涉及貨物貿易方面的一些優惠,這與原來的保稅區沒有本質區別。由此看來,這些國內自貿區的設立,局限性還是很大,遠遠不能對沖TPP等帶來的影響。
中國企業要走出去,必須尋求到海外去設立真正的世界自由貿易園區。以“加勒比自由貿易區”(由安提瓜和巴布達發起,加勒比共同體成員國參與建設的自由貿易商業園區)為例,在自由貿易的五大要素(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資金、投資、企業)中,貨物貿易完全沒有關稅、服務貿易完全自由、資金流動和外匯兌換完全不受限制、直接投資沒有負面清單、企業和個人稅收還全免。加勒比自由貿易區的成功建設,相當於我們在加勒比海建立了橋頭堡和根據地,企業只要過去做產業就行了。
實際上,加勒比自由貿易區相當特別,除了主權和司法管轄權歸目的國政府以外,其他的政策都由加勒比自由貿易區主導,企業在人才引進、土地出讓和變性、產業政策、稅收政策、總體規劃、貨物進出口、資本流動等各方面,都可以做到最優惠。在加勒比自由貿易區,園區還可以根據整個園區的產業規劃和功能定性,負責其中某個子園區的建設,到中國招商引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