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戰略]

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戰略]

一帶一路(英文:One Belt and One Road,縮寫:OBAOR或OBOR,漢語全拼:yidaiyilu),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不是一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大會上,中國全面闡述了亞洲合作政策,並特彆強調要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一帶一路”規劃,被認為是“中國版馬歇爾計畫”的戰略載體。2016年1月20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簽約總額約為27億美元的埃及新首都建設項目,這是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又一重要項目。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古代背景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貿易路線,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後來成為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其後,德國歷史學家郝爾曼在20世紀初出版的《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中,根據新發現的文物考古資料,進一步把絲綢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亞細亞,確定了絲綢之路的基本內涵,即它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交往的通道。

絲綢之路從運輸方式上,主要分為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洛陽,經長安(今西安)、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連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北線:琿春--吉林--長春--滿洲里--俄羅斯---歐洲

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廣州 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廣州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開闢也始於秦漢時期。從廣州、泉州、杭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

其中,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為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可以稱為“歷久不衰的海上絲綢之路東方發祥地”。

北線:北美洲西海岸---北太平洋--日本,韓國---俄羅斯扎魯比諾港---琿春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從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嶇的“西南絲綢之路”等。

時代背景

一路一帶示意圖 一路一帶示意圖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貿易格局和多邊投資貿易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一帶一路”的互聯互通項目將推動沿線各國發展戰略的對接與耦合,發掘區域內市場的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增進沿線各國人民的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5年10月19日,“一帶一路”國家統計發展會議在陝西西安召開,國家統計局前局長王保全在會上倡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統計交流與合作,努力為各國可持續發展提供準確、可靠的統計數據。王保全指出,信息互聯互通是經濟互聯共贏的基礎,“一帶一路”行動,將推動政府間統計合作和信息交流,為務實合作、互利共贏提供決策依據和支撐。中國政府統計部門將積極開展對可持續發展相關指標的統計和監測,大力推進現代統計體系建設;將以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努力提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權威統計數據,積極蒐集整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統計資料,進一步提高中國統計數據的國際可比性,與各國分享中國統計改革發展實踐;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統計機構一起,共同致力於加強統計交流合作,研究建立統計數據交換共享機制。

中國背景

“一帶一路”,橫貫歐亞 一帶一路示意圖

1、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

2、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

3、中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集中於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擊,容易失去核心設施。

4、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況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願普遍上升。

理論基礎

兩極世界理論作者撰文聲稱,該理論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特別是關於世界歷史的理論,綜合運用唯物辯證法、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和社會形態學視角研究分析世界歷史結構基礎上,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基本原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使理論關於第三代兩極世界進程的先經濟後政治的合作步驟原則、先中亞俄羅斯後南亞東南亞再中東非洲最後歐洲的地緣推進原則、先競爭性領域後自然壟斷性領域再公共產品性領域的產業遞進原則從理論走向了現實,特別是以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為基礎提出的產權合作遞進原則得到了初步體現,國有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擔當了中堅角色。

簡稱譯法

2015年9月23日,據國家發改委訊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外交部、商務部等部門對“一帶一路”英文譯法進行了規範。 

一、在對外公文中,統一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英文全稱譯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一帶一路”簡稱譯為“the Belt and Road”,英文縮寫用“B&R”。

二、“倡議”一詞譯為“initiative”,且使用單數。不使用“strategy”、“project”、“program”、“agenda”等措辭。

三、考慮到“一帶一路”倡議一詞出現頻率較高,在非正式場合,除首次出現時使用英文全稱譯文外,其簡稱譯法可視情況靈活處理,除可使用“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外,也可視情使用“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其他譯法不建議使用。

 

共建原則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則。

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框架思路 

沿線國家和地區人口、經濟規模等數據 沿線國家和地區人口、經濟規模等數據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一頭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國家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一帶一路”建設是沿線各國開放合作的宏大經濟願景,需各國攜手努力,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努力實現區域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陸海空通道網路基本形成,互聯互通達到新水平;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路基本形成,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廣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鑒共榮,各國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規劃初探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全國兩會期間,“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再度成為國內外最為關注的經濟話題之一。

首先對時間表,“一帶一路”全局性規劃已啟動編制,2014年上半年有望出台。

其次是政策內容,“一帶一路”不會搞新機制,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陸續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聯互通及貿易投資的便利化等措施;同時,“一帶一路”不涉及政治、安全等領域,依賴“絲綢之路”經濟、人文、商貿的千年傳承,並賦予其新的合作意義。

最後到落實細節,據調查,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等西部9省區市;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海南等東部5省參與其中,部分“區域段”已有框架規劃,並啟動項目建設。對當地產業而言,文化、旅遊、貿易、金融、交通、基建首先獲益。

啟動規劃前期編制工作

“‘一帶一路’不是一個新的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如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協(10+1)等,並注入新的內涵和活力。”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全國兩會期間對記者說。

“在具體內容上,‘一帶一路’涉及基建、交通的互聯互通以及貿易投資的便利化措施等內容,完全區別於此前國內區域發展規劃內容。”張曉強說。“它也不會涉及其他領域,如政治、安全等;而完全是對‘絲綢之路’上經濟、人文、商貿等等的傳承,並賦予一種新的合作方式。”高虎城說。14省區市激烈競逐“戰略支點”。

六大行業首先受益

從地區到產業,“一帶一路”將帶來哪些實質性的發展機遇?文化、旅遊、貿易、金融、交通、基建或首先受益。 

甘肅省發改委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大景區建設總體布局已基本成形。未來,甘肅省將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重點城市為依託,旅遊精品景區為核心,周邊知名景區為輻射,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為連線,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黃金旅遊線路。重點建設19個核心景區和11個綜合景區,其中核心景區年接待遊客將達到200萬人次以上,綜合景區年接待遊客預計達到500萬人次以上。

交通部副部長王昌順則說,“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給新疆的交通設施建設提供了新機遇。

對此,烏魯木齊鐵路局原局長唐士晟補充說,新疆近年來鐵路建設突飛猛進,鐵路已經成為新疆對中亞地區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但僅有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兩個鐵路口岸,這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形勢下還是遠遠不夠的。

對此,已有上市公司嗅到了市場機遇。2013年底至今,新疆當地的北新路橋、國際實業、新研股份均對外披露了涉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業務事項。

而作為“一路”的代表,福建省泉州市市長鄭新聰也透露,向中央提交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總體方案》,重點提出產業、貿易、金融、旅遊、交通五項發展計畫。

發展歷程

構思提出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首次提出了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倡議;

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時明確提出,中國致力於加強同東協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願同東協國家發展好海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提出兩個符合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戰略:

1、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

兩者合稱——“一帶一路”戰略。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涵蓋東南亞經濟整合、涵蓋東北亞經濟整合,並最終融合在一起通向歐洲,形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的大趨勢。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從海上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形成一個海上、陸地的閉環。

涵蓋範圍

絲綢之路經濟帶圈定: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廣西、雲南、西藏、重慶13省市。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廣東、浙江、海南5省市。

總計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各地定位

根據《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新疆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福建則被定位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對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地的定位是: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

——對沿海諸市的定位是:加強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國際樞紐機場功能。

——廣西的定位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雲南的定位是: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對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的定位是:建設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視窗。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是東北亞區域的核心區域

此外,“願景與行動”還明確了其他相關區域的功能定位。

絲路新圖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1、北線A

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韓國——日本海——海參崴(扎魯比諾港,斯拉夫揚卡等)——琿春——延吉——吉林——長春(即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蒙古國——俄羅斯——歐洲(北歐,中歐,東歐,西歐,南歐)

2、北線B: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

3、中線:北京——鄭州——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線:泉州——福州——廣州——海口——北海——河內——吉隆坡——雅加達——科倫坡——加爾各答——奈洛比——雅典——威尼斯

5、中心線:連雲港——鄭州——西安——蘭州——新疆——中亞——歐洲

戰略實施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

中國政府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溝通磋商,推動與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收穫早期成果。

高層引領推動

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出訪20多個國家,出席加強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對話會、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就雙邊關係和地區發展問題,多次與有關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進行會晤,深入闡釋“一帶一路”的深刻內涵和積極意義,就共建“一帶一路”達成廣泛共識。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參加2013年中國-東協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東協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

2014年8月,習近平出訪蒙古國時,表示歡迎周邊國家“搭便車”。

2015年2月1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主持會議並講話。

2015年3月,為推進實施“一帶一路”,讓古絲綢之路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繫更加緊密,互利合作邁向新的歷史高度,中國政府特制定並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

2015年5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啟對歐亞三國的訪問,首站抵達哈薩克斯坦。此次訪哈可視作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落實之旅,將進一步助推“一帶一路”的建設。

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發表主旨演講,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簽署合作框架

與部分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與一些毗鄰國家簽署了地區合作和邊境合作的備忘錄以及經貿合作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編制與一些毗鄰國家的地區合作規劃綱要。

推動項目建設

加強與沿線有關國家的溝通磋商,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投資、資源開發、經貿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態保護、海上合作等領域,推進了一批條件成熟的重點合作項目。

中國積極開展亞洲公路網、泛亞鐵路網規劃和建設,與東北亞,中亞、南亞及東南亞國家開通公路通路13條,鐵路8條。此外,油氣管道、跨界橋樑、輸電線路、光纜傳輸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成果。這些設施建設,為“一帶一路”打下牢固的物質基礎。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現實可行的通道路線是:日本——韓國——日本海——扎魯比諾港——琿春——吉林——長春——白城——蒙古國——俄羅斯——歐盟的高鐵和高速公路規劃。

完善政策措施

中國政府統籌國內各種資源,強化政策支持。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發起設立絲路基金,強化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投資功能。推動銀行卡清算機構開展跨境清算業務和支付機構開展跨境支付業務。積極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

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提出籌建倡議,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發揮平台作用

各地成功舉辦了一系列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國際峰會、論壇、研討會、博覽會,對增進理解、凝聚共識、深化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網路文化採風行

由國家網信辦主辦的“一帶一路”網路文化採風活動,2015年8月24日在新疆自治區和田洛浦縣正式啟動。此次採風活動將以“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主線,關注新疆、甘肅兩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了解“非遺”傳承人的現實生存發展空間,通過進村入戶實地探訪,媒體跟蹤報導等形式,以尋找傳統工藝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點,讓其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高校聯盟

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立於2015年5月22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發起,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大學先後加入。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是海內外大學結成的非政府、非營利性的開放性、國際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進區域開放發展”為主題,推動“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之間在校際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文化溝通、政策研究、醫療服務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增進青少年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服務“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及歐亞地區的發展建設。 “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聯盟總部落戶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並在校際交流、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智庫建設等方面與聯盟內高校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

2015年5月22日下午,在由陝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省教育廳及西安交通大學等21所高校共同承辦的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交流會開幕式上,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所盟校齊聚西安,共同發布《西安宣言》,發出了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員的心聲,西安交通大學發起的“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正式宣告成立。

2015年10月17日,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籌委會文化傳承創新高端學術研討會在敦煌舉行。來自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蘭州大學和俄羅斯烏拉爾國立經濟大學、韓國釜慶大學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肅敦煌成立了“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以探索跨國培養與跨境流動的人才培養新機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 46所高校當日達成《敦煌共識》,聯合建設“一帶一路”高校國際聯盟智庫。聯盟將共同打造“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之間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全面交流與合作,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旅遊聯盟

2015年10月17日,中國30餘“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在古都開封聯合組建“一帶一路”城市旅遊聯盟,共同譜寫絲路華章。

該聯盟由河南省旅遊局和開封市政府發起,陝西、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江蘇、重慶、上海、浙江、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四川、吉林、黑龍江等30餘家“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參與。

該聯盟旨在旅遊發展、節慶活動、旅遊品牌培育、旅遊市場開發、旅遊客源互送、媒體宣傳和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將全方位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旅遊交流。

期間,該聯盟通過了《“一帶一路”城市旅遊聯盟章程》《“一帶一路”城市旅遊聯盟開封宣言》。

中巴經濟走廊

2015年12月31日,“中巴經濟走廊-2016中國產能合作友好訪問團”新聞發布會暨大型紀錄片《巴鐵》啟動儀式在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舉行。

中巴經濟走廊-2016中國產能合作友好訪問團”活動由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與中國巴基斯坦友好協會牽頭主辦,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組織承辦。活動將貫穿2016年全年,2016年1月中旬啟動中國百家企業團訪巴首批行動,同時,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聯合“一帶一路”大使論壇組委會的主要發起單位(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中國產經》雜誌社、新華社新華網、世界旅遊畫報、首映集團等機構聯合組成),共同啟動“一帶一路”中巴主題紀錄片《巴鐵》的拍攝工作。

項目成果

蒙內鐵路

肯亞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非洲唯一的支點,是新絲路建設中獲得中國資金援助最多的國家。

2014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肯亞期間,中肯簽署了關於蒙巴薩-奈洛比鐵路相關合作協定,蒙內鐵路是肯亞百年來建設的首條新鐵路,是東非鐵路網的咽喉,也是東非次區域互聯互通重大項目,規劃全長2700公里,預計總造價250億美元。

中匈協定

2015年6月6日,正在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的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布達佩斯同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亞爾托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匈牙利政府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合作檔案。

衛星通信

為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年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國家的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全復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亞投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後仍可以作為普通成員加入亞投行。

2015年4月28日,為期兩天的亞投行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最終確定後首次齊聚北京,代表們對多邊臨時秘書處起草的《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討論並取得顯著進展。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式,正式成立亞投行。

卡拉高速

2015年12月22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與巴基斯坦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簽署巴基斯坦喀拉蚩-拉合爾高速公路(蘇庫爾-木爾坦段)項目EPC總承包契約

喀拉蚩-拉合爾高速公路項目為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長約1,152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設計,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公司本次簽約承建的蘇庫爾-木爾坦段,為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穫項目,全長392公里,建設工期36個月。契約金額2,943億盧比,約折合人民幣184.6億元,約占公司2014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2.31%。公司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取得重大實質性成果。

卡洛特水電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這是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雅萬高鐵

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萬高鐵開工奠基儀式舉行。這將是印尼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首條高鐵。

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

2016年2月7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周六出席了德黑蘭-馬什哈德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的開工儀式。項目預計將在42個月後竣工,隨後還有5年的維護期。該項目將由伊朗基礎設施工程集團MAPNA和中國中機公司及蘇電集團承建。項目全部竣工後,將有70輛中國機車以250公里的時速在該段鐵路上行駛。

領導機構

2014年3月,兩極世界理論作者向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呈報了《關於在中央設定“絲路”工程建設促進委員會和建立相應辦公機構的建議》,得到採納。2015年2月,中央成立“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高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副組長:

王滬寧—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改革辦主任

汪洋—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楊晶—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

楊潔篪—國務委員

合作重點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

政策溝通

加強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政府間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政府間巨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深化利益融合,促進政治互信,達成合作新共識。沿線各國可以就經濟發展戰略和對策進行充分交流對接,共同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共同為務實合作及大型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設施聯通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在尊重相關國家主權和安全關切的基礎上,沿線國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技術標準體系的對接,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逐步形成連線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路。強化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管理,在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影響。

抓住交通基礎設施的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護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設備,提升道路通達水平。推進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促進國際通關、換裝、多式聯運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兼容規範的運輸規則,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推動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暢通陸水聯運通道,推進港口合作建設,增加海上航線和班次,加強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機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礎設施水平。

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共同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幹線網路建設,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暢通信息絲綢之路。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完善空中(衛星)信息通道,擴大信息交流與合作。

貿易暢通

投資貿易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宜著力研究解決投資貿易便利化問題,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構建區域內和各國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商建自由貿易區,激發釋放合作潛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線國家宜加強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的海關合作,以及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統計信息等方面的雙多邊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生效和實施。改善邊境口岸通關設施條件,加快邊境口岸“單一視窗”建設,降低通關成本,提升通關能力。加強供應鏈安全與便利化合作,推進跨境監管程式協調,推動檢驗檢疫證書國際網際網路核查,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降低非關稅壁壘,共同提高技術性貿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寬貿易領域,最佳化貿易結構,挖掘貿易新增長點,促進貿易平衡。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的商業業態。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把投資和貿易有機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

加快投資便利化進程,消除投資壁壘。加強雙邊投資保護協定、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磋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拓展相互投資領域,開展農林牧漁業、農機及農產品生產加工等領域深度合作,積極推進海水養殖、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製藥、海洋工程技術、環保產業和海上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氣、金屬礦產等傳統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合作,積極推動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合作,推進能源資源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合作,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加強能源資源深加工技術、裝備與工程服務合作。

推動新興產業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促進沿線國家加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的深入合作,推動建立創業投資合作機制。

最佳化產業鏈分工布局,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鼓勵建立研發、生產和行銷體系,提升區域產業配套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相互開放,推動區域服務業加快發展。探索投資合作新模式,鼓勵合作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產業園區,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在投資貿易中突出生態文明理念,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資金融通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化金融合作,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投融資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範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共同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籌建,有關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組織融資機構開展磋商。加快絲路基金組建運營。深化中國-東協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以銀團貸款、銀行授信等方式開展多邊金融合作。支持沿線國家政府和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符合條件的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鼓勵在沿線國家使用所籌資金。

加強金融監管合作,推動簽署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完善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安排,構建區域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加強徵信管理部門、徵信機構和評級機構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絲路基金以及各國主權基金作用,引導商業性股權投資基金和社會資金共同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

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交流合作、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

擴大相互間留學生規模,開展合作辦學,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劇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工作。深化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

加強旅遊合作,擴大旅遊規模,互辦旅遊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和旅遊產品,提高沿線各國遊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郵輪旅遊合作。積極開展體育交流活動,支持沿線國家申辦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強化與周邊國家在傳染病疫情信息溝通、防治技術交流、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在婦幼健康、殘疾人康復以及愛滋病、結核、瘧疾等主要傳染病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擴大在傳統醫藥領域的合作。

加強科技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進科技人員交流,合作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整合現有資源,積極開拓和推進與沿線國家在青年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開發、社會保障管理服務、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關心領域的務實合作。

充分發揮政黨、議會交往的橋樑作用,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立法機構、主要黨派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開展城市交流合作,歡迎沿線國家重要城市之間互結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為重點,突出務實合作,形成更多鮮活的合作範例。歡迎沿線國家智庫之間開展聯合研究、合作舉辦論壇等。

加強沿線國家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重點面向基層民眾,廣泛開展教育、醫療、減貧開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保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促進沿線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文化傳媒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網路平台,運用新媒體工具,塑造和諧友好的文化生態和輿論環境。

合作機制

加強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推動雙邊關係全面發展。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合作示範。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行動路線圖。充分發揮現有聯委會、混委會、協委會、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等雙邊機製作用,協調推動合作項目實施。

強化多邊合作機製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協“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歐會議(ASEM)、亞洲合作對話(ACD)、亞信會議(CICA)、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海合會戰略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製作用,相關國家加強溝通,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相關國際論壇、展會以及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台的建設性作用。支持沿線國家地方、民間挖掘“一帶一路”歷史文化遺產,聯合舉辦專項投資、貿易、文化交流活動,辦好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圖書展。倡議建立“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

開放態勢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充分發揮國內各地區比較優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加強東中西互動合作,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西北、東北地區:

發揮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向西開放重要視窗作用,深化與中亞、南亞、西亞等國家交流合作,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商貿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發揮陝西、甘肅綜合經濟文化和寧夏、青海民族人文優勢,打造西安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加快蘭州、西寧開發開放,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構建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

發揮內蒙古聯通俄蒙的區位優勢,完善黑龍江對俄鐵路通道和區域鐵路網,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與俄遠東地區陸海聯運合作,推進構建北京-莫斯科歐亞高速運輸走廊,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視窗。

西南地區:

發揮廣西與東協國家陸海相鄰的獨特優勢,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珠江-西江經濟帶開放發展,構建面向東協區域的國際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發揮雲南區位優勢,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推進西藏與尼泊爾等國家邊境貿易和旅遊文化合作。

沿海和港澳台地區:

利用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環渤海等經濟區開放程度高、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加快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加大海南國際旅遊島開發開放力度。加強上海、天津、寧波-舟山、廣州、深圳、湛江、汕頭、青島、煙臺、大連、福州、廈門、泉州、海口、三亞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設,強化上海、廣州等國際樞紐機場功能。以擴大開放倒逼深層次改革,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形成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成為“一帶一路”特別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台灣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作出妥善安排。

內陸地區:

利用內陸縱深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較好優勢,推動區域互動合作和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重慶西部開發開放重要支撐和成都、鄭州、武漢、長沙、南昌、合肥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加快推動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的合作。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線東中西的運輸通道。支持鄭州、西安等內陸城市建設航空港、國際陸港,加強內陸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合作,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最佳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布局,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

影響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目標是要建立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是包括歐亞大陸在內的世界各國,構建一個互惠互利的利益、命運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中國與絲路沿途國家分享優質產能,共商項目投資、共建基礎設施、共享合作成果,內容包括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政策溝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負著三大使命:

探尋經濟成長之道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成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實現全球化再平衡

傳統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區、海洋國家先發展起來,陸上國家、內地則較落後,形成巨大的貧富差距。傳統全球化由歐洲開闢,由美國發揚光大,形成國際秩序的“西方中心論”,導致東方從屬於西方,農村從屬於城市,陸地從屬於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應。如今,“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開創地區新型合作

中國改革開放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創新,“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畫、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成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近期開發

網際網路開發

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盛產石油“土豪”的阿拉伯國家,網際網路消費的潛力不可估量。事實上,阿拉伯國家跨境電商市場不僅潛力巨大,發展與中國的跨境電商合作也是“中東土豪”們的切實需求。

作為內陸向西開放的橋頭堡,與阿拉伯國家合作傳統深厚的寧夏如何突破地理限制抓住網際網路浪潮下的歷史機遇?“通過網路的互聯互通,建設造福中阿人民的網上絲綢之路,打造網上絲路寧夏樞紐工程”將成為寧夏這一“一帶一路”戰略支點的破題之舉。

經濟合作

2015年9月20日至25日,中石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股份公司總裁汪東進與張毅訪問伊朗期間,同伊朗第一副總統賈漢吉里舉行了會談。賈漢吉里表示,伊朗和中國應擴大工業和經濟合作,終止制裁後,伊朗希望能夠和中國的工業和經濟部門進行基礎廣泛的合作,伊朗準備在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領域同中國簽訂長期契約。伊朗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並認為伊朗的海上和陸上戰略通道將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節日

2015年12月16日,國際七三學社前主席、香港文聯終身高級顧問陳恩田代表全球70年代出生的1216名學者,倡議將12月16日定為“一帶一路”國際日,並啟動“一帶一路”國際日誌願者計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