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春暉中學

上虞春暉中學

春暉中學坐落於上虞白馬湖畔,依山傍水,風景優美,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校內完好保存著一批20世紀20年代的經典建築,記錄著這所百年名校的歷史滄桑。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上虞春暉中學上虞春暉中學

早期春暉確立了“與時俱進”的校訓、“實事求是”的教育方針

和“勤勞儉樸”的訓育方針,首開浙江中學界男女同校之先河;聘請了一大批名師碩彥,夏丏尊、朱自清、匡互生、豐子愷、劉薰宇、葉天底、張孟聞、范壽康等先後在此執教,實行教育革新,推行“人格教育”、“愛的教育”、“感化教育”和“個性教育”等;蔡元培、黃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亞子、陳望道、張聞天、黃賓虹、張大千、葉聖陶等來此講學、考察,推行新教育,傳播新文化。

百年來,春暉培養了兩萬餘名初、高中畢業生,其中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愈之、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胡德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陳洲其、國家奧委會副主席吳重遠、中科院資深院士陳宜張、榮譽學部委員郭松義、著名作家黃源、運動健將葉聯英、全國特級勞模王承德、現代著名企業家陳祥興、“丈量天地、經緯人生”的全軍優秀指揮官嚴銀江、“用生命丈量大海”的海軍水文專家宋興堯、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首位中國籍“永久科學家”戴高良、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媒體電子系主任教授鄭立榮、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石雨江、省高考狀元陳肪莉等。

春暉在繼承中創新,在改革中發展,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單位、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一級重點中學、省綠色學校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近幾年來,學校在辦學規模、辦學條件、教育質量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現有校園占地面積約500畝,建築面積約10.87萬平方米;教育信息化和校園數位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名師工程”成效顯著。學校致力於加強文化德育和學科建設,精心打造春暉教育品牌,著力培育學校核心發展力。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學校開拓創新,2001年創辦了春暉外國語學校。

春暉現有68個班級,在校師生3400餘人。學校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學校課程、優異的辦學成果躋身於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和中國十大名校行列。

歷史沿革

1908年,上虞富商陳春瀾捐銀五萬元,在小越橫山創辦春暉學堂;1919年,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經亨頤偕同鄉賢王佐,又徵得陳春瀾二十萬銀元續辦中學。學校坐落於上虞白馬湖畔,依山傍水,風景優美,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校內完好保存著20世紀二十年代的一批經典建築,令中外遊人流連忘返。

早期春暉中學,經亨頤校長即提出“與時俱進”的校訓,“實事求是”的教育方針和“勤勞儉樸”的訓學方針,首開浙江中學界男女同校之先河。學校招聘了一大批名師碩彥,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劉薰宇、張孟聞、范壽康等先後在此執教,實行教育革新,並積極推行“人格教育”、“愛的教育”、“感化教育”、“個性教育”等教育思想。蔡元培、黃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亞子、陳望道、張聞天、黃賓虹、葉聖陶等來此講學、考察,推行新教育、傳播新文化,留下了濃厚的文化底蘊,奠定了堅實的名校基礎。學校一時聲譽鵲起,有“北南開,南春暉”之說,成為浙東教育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春暉是一座求知的殿堂,白馬湖的湖光山色,使春暉學子“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名師碩彥的學識人品,給後人留下了無價的人文寶藏。經亨頤的睿智,夏丏尊的博愛,朱自清的華章……如同一尊尊人格豐碑令後來者景仰不已。

春暉是一座育人的殿堂,人化、美化、綠化的景色和具有現代氣息的校園環境成為師生陶冶人格、培育品格的聖地。

學校規模

近百年來,春暉培養了兩萬餘名初、高中畢業生,其中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愈之、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胡德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陳洲其、中科院院士陳宜張、著名作家黃源、運動健將葉聯英、全國特級勞模王承德、現代著名企業家陳祥興、“丈量天地、經緯人生”的全軍優秀指揮官嚴銀江、“用生命丈量大海”的海軍水文專家宋興堯、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首位中國籍永久科學家戴高良、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媒體電子系主任教授鄭立榮、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石雨江、省高考狀元陳昉莉、國家最高科技成就獎得主徐光憲等。

為適應經濟全球一體化,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學校開拓創新,創辦了春暉外國語學校。該校依託春暉中學,以發展為已任,視質量為生命,在國際交流、學科建設、文化建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兩校現有65個班級,在校師生3400餘人。學校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質量躋身於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行列。學校正秉承“以人為本,重在發展”的辦學理念,積極倡導“讀書即生活,教育即創造”的教風和“讀書,做人”的學風,高揚“學在春暉”使命宣言,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為創建一所高規格、現代化的國家級示範學校而不斷努力。

校風校訓

1923年2月,春暉學校即兼收女生,開浙江省中等學校男女同樣之先河。學校貫徹經亨頤“智、德、體、美、群”全面發展教育原則,並以“與時俱進”為辦學原則和校訓。“實事求是”、“勤勞樸實”曾定為學校的教育方針與訓育方針。

學校榮譽

春暉在繼承中創新,在改革中發展,先後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單位、省綠色學校、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範學校

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近幾年來,學校在辦學規模、辦學條件、教育質量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學校現有校園面積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8萬平方米;教育信息化和校園數位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名師工程”成效顯著。學校致力於加強文化德育和學科建設,精心打造春暉教育品牌,著力培育學校核心發展力。

學校發展

◆1919年12月2日,成立私立春暉中學校董會,王佐任主任校董,經亨頤等10人為校董;次年1月,推經亨頤為首任校長,定址白馬湖。

二十年代的春暉

◆1922年8月,春暉中學開始招生開校,12月2日舉行開校典禮。

◆1922年10月,創辦《春暉半月刊》。

◆1923年6月,兼收女生,開全省男女同校先河。

◆1928年7月,私立春暉立案。

◆1928年8月,續辦高中部成完全中學,至1936年因經費不足停辦高中。

三十年代抗戰時期春暉

◆1937年9月,奉令附設戰時民校(縣立戰時中學)。

◆1941年5月,因日寇入侵,學校被迫解散。8月遷址虞南泰岳寺復校。

◆1942年10月,為保護白馬湖校址,師生校友復辦白馬湖春暉中學。

◆1943年8月,泰岳寺春暉中學復辦高中部。

抗戰後的春暉

◆1945年10月,兩所春暉中學在白馬湖校址合併。

◆1946年12月,舉行建校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

1949年至文革時期的春暉

◆1949年5月,上虞解放,8月,改組校董會,章育文任校董會主任,下半年停招高中學生。

◆1956年5月,學校由私立必為公立,同年下半年恢復高中部。

◆1957年2月,春暉中學列為寧波地區重點中學。

◆1958年7月,學校擴辦“春暉大學”,設師專、農專班各一班。

◆1961年12月,舉行建校四十周年慶祝活動。

◆1966年下半年,因文革停止正常教學,停招新生。

◆1967年4月,改名為繼抗中學,次年4月遷址小越鎮。

◆1973年9月,縣教辦開辦白馬湖中學(招生二屆)。

◆1978年6月,恢復“春暉中學”校名,並於8月返回白馬湖。

復校以來的春暉

◆1981年5月,定為省第二批重點中學,12月2日,60周年校慶活動。

◆1984年、1986年,受縣委組織部委託設兩屆幹部高中文化班。

◆1985年,停招國中新生,1987年成為單一高級中學。

◆1986年6月,舉行夏丏尊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

◆1987年6月,舉行經亨頤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

◆1987年6月,學校被命名為首批省級文明單位。

◆1989年12月,學校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10月16日,舉行七十周年校慶活動。

◆1995年12月,通過評估,學校被認定為省一級重點中學。

◆1997年8月,學校被定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實驗基地。

◆2008年10月18日, 一百周年校慶.

成績榮譽

一、閱讀之星

上虞市

春暉中學 楊詩園

二、優秀輔導教師

春暉中學 鄭其松

三、“我心中的好書”優秀徵文

上虞市:

一等獎:

春暉中學高一(3)班楊詩園透過歷史視窗看到的風景

二等獎:

春暉中學高一(5)班俞 秀在忍耐中活著

三等獎:

春暉中學高一(14)班 李天成心中的巨人

春暉中學高一(6)班顧澄皓耐心等待 讓希望閃光

春暉中學高一(5)班韓 煦何謂英雄

春暉中學高一(16)班汪 洋目送里的深情

四、“最美校園讀書人”優秀攝影作品

上虞市:

二等獎:

春暉中學 酈素琦“讀”像

春暉中學 趙若晨一道風景

三等獎:

春暉中學 韓 煦交流

春暉中學 朱思璇閱覽

春暉中學 趙若晨樂學

上虞市二〇一一年度教科研優秀成果評比結果已經揭曉。我校三位老師的課題獲上虞市教育科研優秀成果評比一等獎,另有三項課題獲三等獎。

一等獎

所 在 單 位課 題 名 稱負責人

春暉中學高中思想政治課“二次備課”的實踐與研究梁淑敏

春暉中學物理課堂演示實驗有效生成利用途徑的研究金嵩洲

春暉中學提高高中化學學生自主實驗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陳琳琳

三等獎

所 在 單 位課 題 名 稱負責人

春暉中學提高學生物理課堂“幸福指數”的對策研究俞 鋌

春暉中學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最佳化的有效性探索王建娣

春暉中學高中數學試卷講評課授課模式的研究趙 楓

春暉文化

2011年6月2日,市委宣傳部、市檔案館、市文聯聯合舉行《上虞地方文化叢書》首發儀式,該叢書共十種十一冊,《百年春暉》是其中一種。

《百年春暉》由我校老教師嚴祿標編著,陳綿武、經遵義審校,全書以時間為經,人事作緯,共25萬字。正文部分包括“橫山毓秀,春暉發軔”、“白馬湖畔,弦歌奏響”、“名師薈萃,革新教育”、“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屢遭險釁,頑強抗爭”、“革故鼎新,探索前進”和“與時俱進,永葆春暉”7章32節;附錄部分有1926、1946、1981的《校史》和1946、1981、1991、2001、2008年的《校慶記勝》等。行文過程中,在相應位置插入相關人物、事件的照片、圖片130餘幅,作為1908年陳春瀾創辦春暉初國小堂至2008年舉行春暉百年校慶各個歷史時期的佐證。

《上虞地方文化叢書》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列入“浙江省百項檔案編研精品系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