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曙光醫院

上海曙光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於1960年由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和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合併而成。她的前身是建院於1906年的上海四明醫院,是一所滬上的百年老院,位列上海十大綜合醫院之一。醫院擁有東西二部,核定床位1000張,開放床位1320張。西部位於普安路185號,毗鄰淮海公園,占地28畝。東部於2005年4月23日正式啟用,位於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528號,投資6億元,占地160畝,是融現代建築與傳統特色為一體的園林式醫院。作為全國中醫院校中最先成立的臨床醫學院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臨床基地,曙光臨床醫學院現有教研室17個,博士研究生培養點7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0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每年承擔800人次以上的各類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

基本信息

醫療條件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於1960年由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和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合併而成。她的前身是建院於1906年的上海四明醫院,是一所滬上的百年老院,位列上海十大綜合醫院之一。醫院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認定為三級甲等中醫院、全國示範中醫院。1984—2006年十二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1998年榮獲上海市衛生系統規範服務、行風建設“紅旗單位”稱號;1999年榮獲衛生部“全國百佳醫院”稱號;2004年第三次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2005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1年醫院通過2000版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中醫醫院。
醫院擁有東西二部,核定床位1000張,開放床位1320張。西部位於普安路185號,毗鄰淮海公園,占地28畝。東部於2005年4月23日正式啟用,位於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528號,投資6億元,占地160畝,是融現代建築與傳統特色為一體的園林式醫院。2006年全院門急診人次為123萬左右,出院病人數為2.1萬左右,平均住院天數16天,病床使用率95%以上。
成立於2001年的曙光醫院集團已實現核心醫院與集團成員醫院之間的雙贏發展局面,曙光的品牌不斷提升。集團目前有9個成員單位,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和西醫醫療機構。性質覆蓋盈利性與非盈利性、治療型與康復型,區域涉及上海市郊、浙江等地。海外市場也得到了拓展。
醫院中醫特色顯著,優勢突出,現有中醫肝病科、中醫腎病科、中醫骨傷科、中醫脾胃科、中醫急診科等7個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並擁有全國中藥製劑劑型改革研究中心和國際標準的Ⅰ期臨床藥物試驗基地。醫院開設的70餘個專病專科各具特色優勢,獨樹一幟,享譽全國。醫院還相繼成立了“名醫診療中心”、“傳統診療中心”“治未病中心”等,努力探索和加強中醫內涵建設。醫院已開展了腦外、心胸外、肝膽外、脊柱外、髖關節、骨腫瘤等各類手術,並不斷推出放射介入、心導管、ERCP等新技術、新項目,已具備了較強的綜合救治能力。醫院成為上海市公共衛生防預體系六個重點單位之一、浦東地區三個急救中心之一。自2001年實施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以來,在上海市歷年來的醫療質量考核中名列前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院質量監測中心和上海市中醫質量監測中心也設在院內。
醫院醫療設施齊全,配備有1.大型醫療設備。
醫院現有職工總數1500餘人,具有正高級職稱84名,博士生導師26名。享受國務院津貼的專家11名,擔任全國和上海市專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的專家109名。醫院在人力資源的最佳化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醫院擁有7名上海市名中醫、23名曙光名中醫、18名曙光高級中醫師,在充分發揮傳統醫學優勢方面。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醫療設備醫院設有屬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的研究所3個、臨床研究室14個,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3個、二級和一級實驗室8個。自1995年以來,承擔各級科研課題1107項,其中部級、國家級課題270項。醫院從“六·五”起連續承擔了國家科委攻關項目的研究,其中“十·五”攻關項目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10項,醫院獲得科技成果獎150項,其中部級、國家級科技進步獎58項,專利3項。作為全國中醫院校中最先成立的臨床醫學院、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臨床基地,曙光臨床醫學院先後承擔了中醫專業五年制本科生、中醫七年制臨床專業碩士生,碩博士研究生,外國留學生及短期研修生、中醫護理本專科生、夜大學等的課程教學、臨床見習和實習任務。現有教研室16個,博士學位點5個,碩士學位點10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每年承擔1000人次以上的各類研究生、留學生和其他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接受300多位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醫師和學生的進修、培訓。成立於2001年的曙光醫院集團已實現核心醫院與集團成員醫院之間的雙贏發展局面,曙光的品牌不斷提升。集團目前有9個成員單位,包括中醫、中西醫結合和西醫醫療機構。性質覆蓋盈利性與非盈利性、治療型與康復型,區域涉及上海市郊、浙江等地。海外市場也在近年得到了拓展。醫院中醫特色顯著,優勢突出,現有中醫肝病科、中醫腎病科、中醫骨傷科、中醫脾胃科、中醫急診科等7個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並擁有全國中藥製劑劑型改革研究中心和國際標準的Ⅰ期臨床藥物試驗基地。醫院開設的70餘個專病專科各具特色優勢,獨樹一幟,享譽全國。近年來,醫院還相繼成立了“名醫診療中心”、“傳統診療中心”“治未病中心”等,努力探索和加強中醫內涵建設。醫院建立了ICU、RICU、SICU、EICU、CCU多個重症監護室,已開展了腦外、心胸外、肝膽外、脊柱外、髖關節、骨腫瘤等各類手術,並不斷推出放射介入、心導管、ERCP等新技術、新項目,已具備了較強的綜合救治能力。醫院成為上海市公共衛生防預體系六個重點單位之一、浦東地區三個急救中心之一。自2001年實施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標準體系以來,在上海市歷年來的醫療質量考核中名列前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院質量監測中心和上海市中醫質量監測中心也設在院內。

百年歷程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
曙光醫院的前身始建於1906年,原寧波府屬的奉化、慈谿等地在滬商人創設的同鄉會性質的“四名公所”在上海八仙橋寧壽里幾間舊房子開設的一家小型醫院,是至今能追溯到的醫院最初原型。1922年9月遷至當時法租界愛來格路建造新屋,並正式取名四明醫院,1953年更名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1954年8月在其南側興建當時上海唯一的中醫醫院—上海市第十一人民醫院,1960年兩院合併為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曙光醫院,成為上海市十大綜合性醫院之一。作為上海中醫學院第一家附屬醫院,在籌建過程中,滬上眾多名老中醫商榷醫院的命名,一致同意定名為“曙光醫院”,喻意中醫事業在黨的政策指引下,將如凌晨的曙光,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旭日東升而輝煌光大。

領導班子

院長:周華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朱惠蓉
副院長:周嘉、蔣健、胡義揚、高炬
副書記:馬俊堅

重點學科

曙光醫院共有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重點專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地、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重點學科、7個上海市重點中醫專病專科、1個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1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15箇中醫醫療協作中心,設有全國中醫院醫療質量監測中心和上海市中醫醫療質控中心。醫院擁有7名上海市名中醫、24名曙光名中醫、18名曙光高級中醫師,在充分發揮傳統醫學優勢方面,形成了“名中醫掛帥、高級中醫師當家”的曙光特色。中醫肝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重點專病專科建設項目、全國中醫肝病醫療中心、上海市中醫肝病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專科、上海市中醫肝病臨床協作中心。科室結合中醫經典理論和臨床實踐經驗,在中醫藥防治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原發性肝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專科特色。
中醫脾胃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重點專病專科建設項目、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專科、上海市中醫脾胃病臨床協作中心。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消化道潰瘍等。
中醫骨傷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重點專病專科建設項目、上海市教委重點建設專科、上海市中醫骨傷醫療協作中心。學科帶頭人是申城近代中醫骨傷科世家“石氏傷科”的第三代傳人,在治療骨關節病和腰腿痛等方面建樹卓越。科室融會中西,開闢了治療骨傷科疑難雜症的新領地。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特色工程的內容之一,曙光醫院石氏傷科中心於2006年5月30日正式揭幕,中心充分發揮醫、教、研三位一體的整體優勢,進一步弘揚和發展石氏傷科理論和特色診療技術,運用中醫藥內治與外治結合、手法與針灸結合、醫生治療與患者練功結合,形成了明顯的中醫勢特色

優。中醫腎病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學科(中醫內科—腎病)、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病專科、上海市中醫腎病醫療協作中心。以培補脾腎、扶正泄濁法治療尿毒症,有效率達90%。幾代人齊心協力,在腎病綜合徵、慢性腎炎、腎性血尿、尿毒症等的治療上獨樹一幟
中醫急診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五重點專病專科建設項目、全國中醫急診醫療協作中心。開創了中醫治療急重症的一代先河,妙手回春,改變了“中醫慢郎中”的形象。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診療中心是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綜合了該院胸心外科和心內科的中西醫診療力量,建立起“中西醫合璧、內外科聯手,防治於一體”的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全方位治療體系。
醫院為方便病人就診,根據糖尿病的臨床特點,打破傳統分科建制,整合內分泌科、中醫外科、眼科等科室組成糖尿病診療的綜合學科。臨床治療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內外治結合;主攻方向包括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中醫針灸科是醫院的特色科室,同時是WHO傳統醫學培訓基地,上海中醫藥大學國際針灸培訓基地,上海中醫藥大學A級科室。曙光醫院建院之初便設有針灸科,曾擁有楊永璇、陸瘦燕等一代針灸名師臨床應診。同時科室開展針刺麻醉工作,在針刺麻醉、針刺複合小劑量藥物麻醉下開展心胸外科、腦外科、婦科、腔鏡手術方面開展臨床研究工作。為弘揚博大精深的中醫學理論、展示豐富多彩的中醫臨床治療方法,醫院於2005年成立了傳統中醫診療學科。該學科聘請了全國著名中醫學家任繼學、顏德馨等中醫老前輩為常年技術顧問,由中醫理論功底深厚、臨床診療技術過硬的名老中醫為學科帶頭人,並由酷愛中醫並學有所成的中青年專家為業務技術骨幹。是醫院面向社會、面向世界的中醫視窗,又是培養高級中醫臨床人才和帶教外國留學生的臨床教學基地。

專家介紹

鄭平東教授,男,出生於1939年5月,名醫鄭孫謀教授嫡傳六世中醫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86年獲日本國立富山醫科藥科醫學博士學位。上海市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顧問,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鄭平東教授倡導健脾補腎固氣法治療慢性腎炎、益氣滋腎和絡法治療氣陰兩虛型IgA腎病、化瘀排石法治療尿路結石、清利化瘀法治療慢性腎盂腎炎和扶正降濁法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根據五臟相關理論辨證施治早、中期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取得了顯著效果。
1990年“腺嘌呤誘發腎陽虛動物模型的研製”獲上海市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96年“腎衰91沖劑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99年“化瘀排石法治療尿路結石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應邀到日本,韓國和英國講學。在中國、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學術雜誌上共發表學術論文58篇
1983年3月在國際腎臟病學會權威雜誌《Nephron》上發表“用腺嘌呤製作慢性腎功能不全動物模型”,首創腺嘌呤慢性腎功能不全動物模型,被日本、韓國等國學者廣泛套用,國內有國家軍事科學院等23個單位套用。何立群,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腎病科科主任,上海中醫藥研究院中醫腎病研究所所長
1995年作為客座研究員赴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進行慢性腎病研究;2006年以高級訪問學者到美國Baylor醫學院進行中醫中藥對慢性腎衰抗纖維化療效及機理的研究。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中醫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上海市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兼學科組中醫一組組長和上海市藥監局醫療器械產品審評諮詢專家。《中國醫刊》、《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中西醫結合學報》、《中國中醫藥雜誌》、《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編委,《上海實驗動物科學》特約審稿人。
蔡淦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胃病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國家第三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班導師,首屆上海市名中醫,全國中醫高等院校精編教材主編,中華中醫藥內科分會顧問,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理事,上海中醫內科學會副主任,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督導。主編和參編有關中醫內科教材、專著26部,《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醫內科學》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主持局級以上課題10項,“慢性胃炎中醫證實質研究”和“從病理形態和細胞動力學角度觀察樂胃煎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作用機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臨證遵循清代醫家吳鞠通“治中焦如衡”的學術思想,治療各種疑難胃腸疾患,研製“樂胃顆粒”、“腸吉泰”等院內製劑和“胃一方”、“胃二方”協定處方,療效顯著。培養中醫內科學博士研究生16名、碩士研究生12名,二次獲上海中醫藥大學優秀博士研究生導師稱號。
鄭舜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醫內科主任兼消化科主任,脾胃病研究室主任。中國中醫內科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分會委員,上海中醫內科學會脾胃病專業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西主要從事中醫藥治療功能性胃腸疾病的研究。曾負責臨床科研工作近10項,發表論文10餘篇。
余小萍,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曙光醫院名中醫,曙光臨床醫學院內科教研室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命審題專家,上海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盧灣區呼吸組),《中華現代中西醫雜誌》、《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誌》編委。1982年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曾在上海市名老中醫經驗繼承班和上海市高層次中醫臨床人才研究班學習,長期從事中醫內科的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治療肺系疾病及內科疑難雜症,研製院內製劑“息喘沖劑”和“止咳化痰沖劑(蟬芩顆粒)”。主持和參與國家及市級科研課題4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著作5部。2000年和2005年曙光臨床醫學院先進教師。
楊建華,主任醫師,中國生殖醫學實驗室開創者,浙江不孕不育博士園專家。曾任法國Pellegrin醫院、巴黎Bicetre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客座教授,上海市衛生局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專業博士。現任同濟大學生殖醫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市計畫生育研究所特聘專家,《中國男科學》雜誌主任編委等職。主編有《實用男性不育診療學》、《男性不育實驗技術》等專著。在男女不孕不育症的診療方面取得的成就獲得了國內外生殖醫學專家的一致好評

醫療設備

醫院設備一流,配備了1.5T雙梯度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全數字X光攝片機、數字血管造影機、基因晶片掃瞄器、發光免疫分析儀、全自動模組式生化儀、螢光定量PCR檢測儀、數位化電子胃腸鏡、血液透析儀、高壓氧艙等大型醫療設備。醫院建立了ICU、RICU、SICU、EICU、CCU多個重症監護室,大力開展了腦外科、心胸外科、心導管、肝膽外科、脊柱外科、髖關節置換及全髖手術、骨腫瘤外科、眼耳鼻喉科、婦科、普外科等各類手術,以及腹腔鏡、關節鏡、宮腔鏡等腔鏡診療術。曙光的綜合實力在傳統中醫與現代醫學的有機結合中大幅提升。

國際交流

百年中醫院的國際化之路醫院對外交流合作項目大幅度增加,醫院的國際化程度大幅度提高。WHO第一個在中國做的臨床I期藥物試驗在這裡進行;英國的BBC、德國電視二台(ZDF)採訪報導過這裡的針刺麻醉;這裡曾是關於“中國文化”國際論壇的定點參觀單位;WHO西太區域會議代表也曾來院訪問;醫院國際健康中心已與20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簽訂健康醫療協定;三家國際醫療保險機構已與醫院簽約;中法政府中醫藥合作研究項目將在此實施。
國際合作交流中心介紹
浦東新院建成以後為了適應對外合作交流工作的需要,醫院建立了專門的國際合作交流中心,作為在院長和院辦主任領導下的一個專門負責對外合作交流的工作機構,中心總體負責醫院對外的醫療工作和協調教學、科研的國際合作交流事務。中心成立後,在院長和院辦主任的指導下,完善了醫院的外事接待流程,熱情、規範的接待得到了外賓和各級外事部門的認可,2001—2006年共接待重要來訪外賓144批次,總計1790人次,拉脫維亞議會議長、希臘衛生部長、新加坡總統、摩爾多瓦衛生部長、土耳其衛生部長、薩摩亞衛生部長、羅馬尼亞衛生與家庭部長、奧地利前總理、奧地利內閣副主席、奧地利駐華大使、德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國務秘書、菲律賓參議院副議長、高棉衛生部長、WHO西太區委員會第55屆會議代表等先後訪問該院。
海外合作項目
為開拓海外醫療市場,弘揚中醫文化,該院與澳大利亞澳森國際有限公司於2004年簽定了合作組建“澳洲中醫康復中心”的合作意向書,該中心在當地贏得了較高的聲譽,業務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除了報刊宣傳,該院派出的醫師還受聘到當地大學的中醫及替代醫學專業開設課程,擔任講師,傳授中醫學術理論和實踐經驗,應邀到社區、老年協會等團體開設講座,傳播中醫文化。該院在中醫走向世界方面實現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並為曙光醫院打響了海外市場的品牌。
另外,醫院先後與香港恆康集團、日本CitgStage株式會社、英國莫少仙中醫推拿跌打診所、韓國東國大學校附屬慶州韓方病院、德國埃森(Essen)醫科大學醫院、台灣長庚醫院、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和漢藥研究所等境外及港澳台醫療機構合作,派出近百名醫師赴境外及港澳台傳播中醫藥文化,樹立了一定的聲望,不斷接到合作意向。中國政府俄羅斯項目“波羅的海明珠”的合作方聖彼得堡市政府多次力邀該院在其中設立中醫醫院,2007年由上海市政府與申康醫院管理中心組織與新加坡政府合資開設中醫醫療機構,該項目已經啟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