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協社

重視舞台實踐而與民眾戲劇社同年成立的,是上海戲劇協社。 上海戲劇協社前後奮鬥了十餘年,是中國早期戲劇團體歷史最長的一個。 1921年民眾戲劇社與上海戲劇協社的成立。

簡介

 
重視舞台實踐而與民眾戲劇社同年成立的,是上海戲劇協社。上海戲劇協社前後奮鬥了十餘年,是中國早期戲劇團體歷史最長的一個。最早的社員有應雲衛、谷劍塵等。接著,又有歐陽予倩等人參加。一九二三年,洪深經歐陽予倩的介紹加入,建立了嚴格的導演制和排演制。在演出中。擺脫了長期以來在台上說教的方式,重視藝術的感染力量。上海戲劇協社對當時非職業劇社和學生演戲有較大影響。它在組織和演出方面的一些措施,體現了我國話劇藝術的逐漸成長。但在初期,由於缺乏正確的思想作指導,在十餘次演出中,上演的絕大部分是西洋劇,還演過宣傳宿命論思想的《第二夢》。一九二四年的《少奶奶的扇子》是最受歡迎的一次。劇本由洪深根據王爾德《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改編,劇情較易理解,但觀眾仍限於知識分子的範圍。三十年代左翼戲劇運動興起後,上海戲劇協社開始向左轉,在黨領導下,演出了《怒吼吧,中國!》。 -
1921年民眾戲劇社與上海戲劇協社的成立。兩個團體都傾向於“寫實的社會劇”和面向民眾的戲劇藝術,並產生了自己的劇作家。30年代初,還出現“愛美劇”和“小劇場運動”的提倡。這主要是針對文明新戲職業化與商業化引起的弊端,而形成的學生業餘演劇的高潮。而這些演劇活動在藝術實踐上又多採取“小劇場”形式,使話劇走向正規化與專門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