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記者公會

發展沿革民國34年(1945年)底,上海市記者公會開始籌備,首先進行會員資格登記和審定。 同日,記者公會改選,徐鑄成、袁業裕的常務理事由李子寬、羅敦偉替代;胡樸安病逝,改由胡健中出任常務監事。 民國37年(1948年)9月1日,市記者公會改選第三屆理監事會,常務理監事均無變動。

基本信息

概述

上海市記者公會。

發展沿革

民國34年(1945年)底,上海市記者公會開始籌備,首先進行會員資格登記和審定。會員資格為上海市各報發行人,主筆、編輯、記者、資料員、編譯員、經理及發行、廣告、印刷、報務、校對各部門的負責人;全市各通訊社的發行人,編輯、記者、資料員、編譯及電務部門負責人,後來又加各地駐上海每日發行的報館或每日發稿的通訊社記者。但規定“凡曾參加敵偽所主持的報館或通訊社工作者不在其列”。記者公會成立大會時,會員已逾500餘人,發表了成立宣言,並決定“呈請國府明令褒揚抗戰期間本市新聞界殉難先烈並撫恤其家屬”,幾經往返交涉,表彰忠貞報人和公祭殉難烈士均在9月1日記者節前後進行,表彰忠貞報人共13位,他們是顧志武、吳成德、王培元、嚴寶禮、儲玉坤、高季琳(柯靈)、聞天聲、顧元、王錦荃、張一頻、邵協華、章蒼萍、焦超。公祭抗戰殉難的上海新聞界烈士共15人,他們是邵虛白、程振章、平祖仁、李駿英、趙國棟、秦鍾煥、金華亭、朱惺公、周惟善、陳桐軒、朱鴻春、王安陸、吳鴻煃、張似旭、馮夢雲。而“國府褒揚令”到第二年12月底才下達到上海。

日常業務

記者公會在理監事會下設四個組開展日常工作,胡傳厚為總務組長,趙君豪為組織組長,沈秋雁為福利組長,趙敏恆為研究組長,分別或聯合開展活動。民國35年(1946年)6月組織記者訪問團,前往津浦、隴海兩路沿途各城市考察地方建設,民國36年(1947年)又曾發起遊覽鎮江參觀省會(當時鎮江是江蘇省的省會);還與江蘇省新聞處上海辦事處聯合在青年會九樓舉行仲夏聚餐晚會。同年“九一”記者節,在橫浜橋北堍市博物館舉辦特種報紙展覽會(胡道靜、杜紹文收藏)和在市商會舉行攝影記者聯誼會會員歷年拍攝具有歷史意義的新聞攝影展覽。同日,記者公會改選,徐鑄成、袁業裕的常務理事由李子寬、羅敦偉替代;胡樸安病逝,改由胡健中出任常務監事。
民國37年(1948年)9月1日,市記者公會改選第三屆理監事會,常務理監事均無變動。從第二屆記者公會起,計畫在愛儷園土地中劃撥公地籌建新聞館,為記者業餘進修及研究場所,但始終未成。記者公會還曾通電立法院,要求廢除出版法,以利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也是一紙空文。後來記者公會的日常活動,逐漸轉入為會員爭取重點配給米、油、糖、煤球以及爭取援照公教人員辦法憑證存兌金銀等福利方面的內容。該會於1949年上海解放時停止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