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船

基本信息

拼音

shàngshuǐchuán

解釋

逆水而上的船;比喻文思遲鈍。

出處

1.逆流而上的船。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矛盾》:“令狐趙公鎮維揚,處士張祜嘗與狎讌。公因視祜改令曰:‘上水船,風又急,帆下人,須好立。’”清曹寅《送朱林修北試》詩:“緩酌揚州酒,高牽上水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回:“轉瞬又是元宵佳節,我便料理到漢口去,打聽得這天是怡和的上水船。”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水船。”

2.比喻文思遲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敏捷》:“梁太祖受禪,姚洎為學士。嘗從容,上問及廷裕行止,洎對曰:‘頃歲左遷,今聞旅寄衡水。’上曰:‘頗知其人構思甚捷。’對曰:‘向在翰林,號為下水船。’太祖應聲謂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微笑,深有慚色。”清趙翼《哭汪文端師》詩:“事集中書省,才慚上水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