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好者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形容上行下效,往往變本加厲,以致不倫不類。例如:楚王好細腰,後宮多餓死。

故事內容

戰國時,當藤文公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曾與孟子交往,對孟子佩服得五體投地,言聽計從。
 在滕文公的父親去世時,滕文公對師傅然有說:“過去孟子給我講了許多道理,我始終銘記在心,不敢忘懷。現在我父親不幸去世,我想請你馬上到孟子那裡問問,葬父親的古禮是怎樣的?然後等你回來再辦喪事。”
然有找到孟子,向孟子請教,孟子回答:“這好得很,父母的喪事是應該盡心竭力去辦。曾子說過:‘父母在世時,要依禮侍奉他們。去世後,以禮葬之,以禮祭之,這可以說是盡孝了。’諸侯的禮節,我雖然不曾學習過,但也聽說過,就是實行三年喪禮,穿著粗布孝服,吃稀粥,從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這樣的。”
然有回國復命後,滕文公決定行三年的喪禮。騰國的父老官吏都不願意,他們說 :“我們的祖宗魯國的歷代君主沒有這樣實行過,我們的祖先也沒有這樣實行過,到你這一代便改了祖先的做法,這是不應該的。而且先人說過:‘喪禮祭禮一律以從祖宗的規矩。’道理就在於我們這一傳統繼承下來的。”
滕文公不知如何是好,又派然有去問孟子。
孟子說:這難怪大家不贊成。但這種事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盡力,絕對不可以求別人替我們做主。在上位的有什麼愛好,在下位的人一定愛好得更厲害(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風,小人的德行好比是草,風向那邊吹,草就向那邊倒。所以,不必為這件事煩惱,只要自己身體力行,相信臣下也一定會效法的。”
然有向滕文公回報,滕文公堅定了自己的信心。
以上他居於喪廬中五個月,不曾頒布過任何命令合禁令。果然不出孟子所料,不案例們同族們都稱讚太子是一個知禮的人。等到舉行葬禮的時候,四面八方的人都自動來觀禮,而看到太子悲傷的樣子,以及哀悼的哭聲時候,大家不禁由衷的感戴。

結果

所以,在上者閏日能夠以身從善,以自己的美德感化在下者的思想,則猶如風之於草,風之所及,草無不仆。同樣道理,在上者若是出現錯誤傾向,在下者往往會使之錯上加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