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苯氧胺

三苯氧胺

三苯氧胺(CAS RN:10540-29-1)又名他莫昔芬(Tamoxifen),IUPAC命名法為:1-4-〔2-(n,n-二甲氨基)乙氧基〕苯-1,2-二苯-1-丁烯。是一種抗腫瘤的激素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乳腺癌,也用於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的治療。保存時,需在室溫、避光條件下保存。

名稱結構

化學名稱
三苯氧胺 常用別名 他莫昔芬(Tamoxifen)
IUPAC命名法 1-{4-〔2-(n,n-二甲氨基)乙氧基〕苯}-1,2-二苯-1-丁烯。
分子式 C 26 H 29 NO 分子摩爾質量 371.515 g/mol
結構式 分子式
分子模型 分子模型

理化性質

本品為白色結晶;在石油醚中結晶,熔點為96~98℃,其枸櫞酸鹽的熔點為140~142℃;在水中微溶,在甲醇,乙醇和丙酮中能溶;對光敏感。

功能主治

治療女性復發轉移乳腺癌;以及晚期乳腺癌;

用作乳腺癌手術後轉移的輔助治療,預防復發;

臨床用於功能性不孕症、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不調

長期套用避孕藥後發生的閉經等

藥理毒理

本品為化學合成的非甾體抗雌激素類抗癌藥,在其兩個異構體中,反式結構有治療活性,順式結構有微弱雌激素作用。其抗腫瘤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可能是與雌二醇競爭胞內雌激素受體,與受體形成穩定的複合物並轉運於核內,使胞內雌激素受體被耗竭,阻斷雌二醇體內吸收,從而抑制雌激素依賴性的乳腺癌生長。

本藥由帝國化學工業公司(ICI)研製開發,1971年首次套用於臨床,1978年獲美國FDA批准。治療晚期乳腺癌有效,國外將其列為絕經期婦女晚期乳腺癌姑息療法的第一線藥物,其療效略優於其它同類激素,而不良反應則明顯較低。此外,雌激素受體或孕激素受體陽性患者較易見效,接受過化療不影響其療效。至今尚未證明本藥對原發性乳腺癌的預防是否有效。

藥物代謝

本藥口服20mg後,4-7小時達血藥峰濃度,為0.14μg/ml。給藥4日或更長時間後可由於腸肝循環出現第2次高峰。半衰期β相大於7天,α相為7-14小時。給藥後4-10周,客觀體徵有改善,如果有骨轉移,數月才有效。單次劑量抗雌激素作用持續數周。

本藥在肝內代謝,主要代謝物為N-去甲基三苯氧胺和4-羥基三苯氧胺,也有與雌激素體結合的作用。本藥大部分以結合物形式由糞便排出,少量由尿排出。

不良反應

治療初期骨和腫瘤疼痛可一過性加重,繼續治療可逐漸減輕。

少數病人有其他不良反應,如下:

內分泌/代謝:常見面部潮紅,潮熱,體重增加。少見月經紊亂、性功能減退。國外有血脂改變及骨轉移乳腺癌患者用藥後並發高血鈣的報導;

胃腸道:常見噁心、嘔吐;

肝臟:國外報導,個別可發生膽汁淤積、肝臟酶譜的增高、脂肪肝、肝衰竭、肝炎;

心血管系統:罕見血栓發生(表現為下肢腫痛等)。個別發生心肌梗死;

血液系統:國外有暫時的血小板、白細胞減少及貧血的報導;

中樞神經系統:罕見頭痛、記憶減退、壓抑、眩暈、精神錯亂、暈厥、小腦功能障礙、錯覺、無力、嗜睡。;

呼吸系統:罕見肺栓塞(表現為氣短等);

生殖泌尿系統 少見外陰瘙癢。少數絕經期前的婦女可發生卵巢囊腫。罕見子宮內膜瘤、子宮內膜增生、內膜息肉。國外有用藥後發生腎病綜合徵的報導;

毛髮:個別白髮病人用藥後可見頭髮變黑;

眼:有時可發生視力模糊、視敏度降低、角膜混濁,視網膜病變,長期(17個月以上)和大劑量(每日240~320mg)治療,則視網膜病變和角膜混濁發生率升高;

皮膚:少見皮膚紅斑和乾燥。國外有發生紫癜性脈管炎的個案報導;

肌肉/骨骼:治療初期,骨和腫瘤疼痛可能出現一過性加劇,繼續治療可逐漸減輕。

藥物相互作用

雌激素可影響本品治療效果;抗酸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在胃內改變PH值,使本品腸衣提前分解,對胃有刺激作用。

藥物用法

一般用法

通常,口服給藥每次10mg,早晚各1次。也可每次20mg,每天2次。

注意事項

禁忌症:孕婦;對本藥過敏者;有深部靜脈血栓史者;有肺栓塞史者。

慎用: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者

乳腺癌患者服用本藥期間禁止授乳。

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引起卵巢肥大,卵巢囊腫者禁用。

用藥前後及用藥時應當作某些項目的檢查或監測。

不宜與下列藥物同用:

基本內容

【藥物名稱】三苯氧胺(枸櫞酸他莫昔芬片)

【規格包裝】15.2g*60片/盒

【批准文號】國藥準字H37022925

【生產企業】山東健康藥業有限公司

【功能主治】用於乳腺癌治療用藥,治療復發轉移性乳腺癌和術後輔助治療乳腺癌效果尤為突出。

【藥物用量】2盒/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