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鎮

三湖鎮

三湖鎮位於江西省中部、吉安地區西北端、新幹縣境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5。22、40、、至115。26、30、、北緯27。51、40、、至27。57、50、、。鎮境東瀕贛江,並與本縣大洋洲鎮及樟樹市的永泰鎮隔江相望;西臨袁水下游,並與樟樹市臨江鎮和昌傅鄉交界;北與樟樹市洲上鄉接壤;南與本縣荷浦鄉、西南與新余市新溪鄉毗連。南北長11.6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47.82平方公里,約合71728畝。鎮人民政府駐地為三湖街解放路,距新幹縣城贛江航運里程20公里、公路里程26公里,距樟樹市區贛江航運里程21公里。歷代為江西航運交通的重鎮,當今仍為江西名鎮。另外湖南省衡陽縣也有三湖鎮。

基本信息

鄉鎮概述

三湖鎮三湖鎮領導慰問

三湖鎮位於江西省中部、吉安地區西北端、新幹縣境西北部。鎮境東瀕贛江,並與大洋洲市及樟樹市永泰鎮隔江相望;西臨袁水下游,並與本(省)樟樹市臨江鎮昌傅鄉交界;北與樟樹市洲上鄉接壤;南與本縣荷浦鄉、西南與新余新溪鄉毗連。南北長11.6公里,東西寬6公里,呈“腰子”型。總面積47.82平方公里。鎮人民政府駐地為三湖街解放路,距新幹縣城贛江航運里程20公里、公路里程26公里,距樟樹市區贛江航運里程21公里。歷代為江西航運交通重鎮,當今仍為江西名鎮。

三湖鎮設有蔣家、山里、硯洲坪、上聶、堎里、蓮湖、後堎、街仔上、賓里、傅堎、廖坊、曾坊、白馬、灘頭、白沙堎16個行政村和三湖街居委會,107個自然村,2004年,三湖鎮共有39821人。

鎮轄地形為贛江與袁河之間的沖積平原,別稱“沙湖”境地平坦無垠,湖塘密布,溝渠縱橫,地下水資源極為豐富。全境最高點海拔32米,最低海拔26米,平均海拔20米。主要水系有贛江三湖段和袁河三湖段,以及長河、長湖等湖塘。鎮境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因受季風影響,降水和溫度變化大,往往出現洪澇、乾旱酷熱、冰凍、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形成“春雨夏澇、伏秋乾旱、夏熱冬冷、有霜雨雪”的氣候特徵;年平均降雨量1567.7毫米,年平均氣溫17.6攝氏度,全年無霜期273天。

三湖水土資源豐富。歷代土特產馳名中外。三湖鎮農業耕地面積10361畝,其中水田8021畝、旱地2340畝。三湖鎮土質以潮沙土為主,土層深厚,耕作性能和通氣性能良好,有利於柑桔棉花花生油菜等經營作物的生長。歷代馳名的土特產的三湖“大紅袍”紅桔和商洲枳殼譽滿歐洲和東南亞諸國。據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三湖紅桔的栽培歷史已有1700餘年,並為宋以後歷朝貢果。1978年以後,三湖定為全國85個柑桔生產基地之一,為全省柑桔主要產區。1990年三湖鎮柑桔栽種面積24426畝,其中紅桔出口外銷量為1329噸,占全省柑桔出口量的87%。商洲枳殼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栽培歷史,據宋代趙與時《賓退錄》記載,商洲枳殼為貢品。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又將商洲枳殼載入《本草綱目》為正藥物。1950年以後,商洲枳殼為國家重要出品藥材,其品種以三湖菊花型枳殼為優。1990年,三湖鎮商洲枳殼栽種面積2900畝,年產量2070噸,其中外貿出口6.4噸。

歷史沿革

三湖鎮位於江西省中部,吉安地區西北端,新幹縣境西北部。素有“紅桔之鄉”和“小南京”美譽。鎮境東瀕贛江,西臨袁水,距新幹縣城贛江航運里程20公里、公路里程26里,距樟樹市區贛江航運里程21公里。歷代為江西航運交通的重鎮,當今仍為江西名鎮。

三湖歷史悠久,風景秀麗,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東漢漢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建鎮,迄今歷時1981年。期間人才輩出,人才薈萃,尤其是宋、明、清三朝,三湖的文風久盛不衰,宋代有世稱“臨江三劉”才子,明朝有附馬總兵大將軍梅殷和白馬蕭家三代縣令,以及名宦鄉賢村灘頭盧家的“四盧洲官”,清代名人村上聶龍窩裡的五代劉氏府官。1934年,張恨水亦以他在三湖的生活為素材創作了橘鄉三湖鎮為背景的長篇愛國小說《北雁南飛》。

三湖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市場繁榮不衰,尤以清末民初最為鼎盛,成為江南水果、竹木、土布集散中轉之鎮,四方客商譽三湖為“小南京”。清鹹豐十年(1860年)設厘金局於三湖,為江西三大厘金卡之一。

三湖鎮土特產品馳名。歷代馳名的三湖“大紅袍”紅橘,早已成為宋代上朝貢果,菊花型商洲積殼,也早由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列為正品名藥。解放後,三湖紅橘和商洲枳殼更是譽滿東歐、西歐、東南亞諸國。。椐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三湖紅橘的栽培歷史已有1700餘年。1978年以後三湖成為全國85個柑橘生產基地之一,為江西省柑桔重要產區。商洲積殼至今已有千餘年扶植栽培歷史,據宋代趙與時《賓退錄》記載,商洲積殼為貢品。

勤勞奮進的四萬三湖桔鄉兒女在黨的領導下,在“村前香橘滿園林,一樹經霜一樹金”的綠海中,搶抓機遇,以重塑“小南京、創造新三湖”為目標,加速推進工業、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三湖鎮經濟社會呈現和諧平穩發展。三湖鎮“豬、果、藥、菜”四大主導農業產業培強做大,工業不斷強化,打造出了全省最大的環保型水泥包裝袋企業,鄉鎮自2001年到2005年連續5年獲得全縣鄉鎮目標管理考評第一名。

發展情況

三湖鎮三湖鎮農業發展

“芳林不斷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綠。”在素有“紅桔之鄉”美譽的三湖鎮,三湖鎮新一屆班子秉承持久奮鬥、爭先創優的優良傳統,圍繞“重塑小南京,創造新三湖”的奮鬥目標,以開展“三新三創”主題教育活動、搭建便民平台、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民心工程為著力點,開拓進取,勤政為民,奏響了和諧創業的前奏。

“三新三創”激活思想。三湖鎮新班子立足新起點,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科學發展,和諧創業”主題教育活動,迅速在三湖鎮黨員幹部中開展了“重新認識三湖,增強全民創業的緊迫感;重新定位三湖,增強工作創新的針對性;重新打造三湖,增強發展創造的能動性”的大學習、大討論,使黨員幹部正確把握三湖在全縣的地位,認清三湖發展之優劣勢,從而合理定位發展目標,不斷增強發展的信心與動力,做到幹事業謀發展合力合拍,創事業促和諧群策群力。“三新三創”活動開展以來,三湖鎮黨員幹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工作鬥志更加昂揚,不少黨員幹部主動積極為鎮經濟事業發展出謀獻策,僅村組黨員幹部就提供三湖在外知名及經商人士信息172條,介紹北京、廣東親屬及客商來三湖投資興業10餘人次。厚堎村主任楊建安介紹其親屬投資8000萬元興辦企業入戶三湖的招商項目,現在也正在積極商洽之中。通過“三新三創”洗腦醒目,三湖鎮黨員幹部民眾謀發展、促發展的緊迫感與積極性正日益高漲。
搭建平台優質服務。三湖鎮新班子以雷厲風行的作風抓機關效能建設,在短短時間內,健全完善了機關效能有關制度。三湖鎮機關幹部、職工均做到佩戴胸卡上班,人員去向在便民辦事明白欄中上牆。三湖鎮還投資5萬餘元在全縣第一個開通了便民服務中心,設民政、計生、土管信訪、農業等十項服務內容,從鎮政府、有關站所抽派8名精幹人員集中辦公,做到服務項目、服務承諾、服務制度三公開三上牆。同時,三湖鎮還在鎮、村設立了便民服務代辦點,由鎮、村兩級代辦員替民眾辦理需要到鎮或縣裡辦理的事項,並聘請了8名效能監督員對便民服務中心和站所服務員質量進行監督、評議,及時反饋民眾意見,提高服務質量水準。三湖鎮大力推行效率提升建設,受到民眾的一致好評,民眾反映說:“人好找了,事好辦了,方便多了。”

鄉鎮建設

三湖鎮三湖鎮建設情況

村鎮建設穩步推進。三湖鎮一是緊抓9個新農村創建點建設,強化領導,整體推進。鎮班子成員每人掛點一個創建點,實行幫扶督促,鎮還及時組織新農村創建點民眾、村組幹部40餘人外出學習參觀創建典型,召開座談會,有效調動主體力量,並統籌各項資金,以點促面推進三湖鎮新農村建設。二是以建設縣級衛生鄉鎮為目標,扮靚三湖墟鎮。三湖鎮新一屆班子及早運作,果斷決策,出台了縣級衛生鄉鎮創建方案,並通進市場運作辦法,加緊衛生鄉鎮的建設。至今,三湖鎮已栽種樟樹110餘株,吸引民資10萬元建設停車場,已完成停車場水泥路面硬化工作。

實事好事傾情百姓。三湖鎮新一屆班子帶領黨員幹部講責任、講奉獻,情為民系,利為民謀,實事好事樁樁件件溫暖著廣大民眾。為引導民眾發展商洲枳殼生產,三湖鎮擠出資金1.5萬元購買了2萬株枳殼,免費分發到硯洲、上聶、白沙堎等民眾手中,調動起民眾栽種枳殼、壯大品牌的熱情,至今擴大枳殼栽種面積600餘畝;三湖鎮新一屆班子始終關注教育事業,牽掛著貧困家庭兒童的就學問題,在“1+1”助學活動中,班子成員每人均結對扶助一名貧困學生,帶動三湖鎮機關院內所有黨員結對幫扶了36名貧困學生,捐獻助學金2470元,學習用品20餘套,在三湖鎮興起了“百校千村助成才”活動的高潮,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三湖鎮就結對幫扶貧困學生100餘對,捐助金額達上萬元;在今年鎮人代會上確定的六大實事中, 5件就涉及新農村建設內容,與農民生活、生產息息相關,得到與會代表和民眾的一致贊同與高度認可。如今,三湖鎮六大實事均做到了定人員、定責任、定目標,全部進入了實施階段。在三湖鎮,辦實事、講實效、親民為民的工作理念正在黨員幹部中蔚然升起,一個乾群融洽、和諧發展的良好環境正在悄然形成。

鄉鎮特產

三湖鎮三湖鎮特產

三湖紅桔歷史悠久,享譽中外。據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早在1700多前,三湖紅桔已馳名江南,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曾有詩詠:“芳林不斷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綠。”宋朝後,三湖紅橘成為歷朝貢果,乾隆皇帝親賜“大紅袍”美譽後更是聲名遠播。1936年《江西年鑑》載,江西柑橘以“新淦(乾)屬的三湖為最盛”。張恨水也以三湖紅橘為背景,寫下了橘園愛情小說《北雁南飛》 。解放後,三湖紅橘更是譽滿東歐、西歐、東南亞諸國。自1957年首次遠銷原蘇聯後,出口外銷量逐年增加,至1989年出口外銷量占全省柑橘出口總量的80%。改革開放後,三湖紅橘發展迅速,為全國85個柑橘生產基地之一,到1991年全縣栽培面積達3萬畝,年產紅橘5萬噸,產值超億元。

三湖紅桔在“立冬”前後成熟採摘果實,不僅果色鮮品、果皮光滑、皮薄、易剝離,且果肉脆嫩、甜酸適度,營養豐富,含檸檬酸0.9-1.5%,每100克果汁含維生素C38.73克,可食部分為75%。其桔核、桔絡、桔皮也是價值廣用的中藥藥材。桔皮除入藥具有“脹化積”、“化咳化痰”之功效外,還可用來製作各種佳肴。
為培育好三湖紅桔這傳統品牌,當地採取措施培育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開展了三湖紅桔提純復壯和良種選優,現已培育出近似無核少核的三湖紅桔,具有味道更甜、易食、核少的特點。當地還激勵引導桔農開展無公害栽培技術,建立無公害紅桔示範基地,使用高效低毒農藥、生物農藥和有機肥料。,三湖鎮三湖紅桔種植面積已達2.4萬畝,年產量達20000噸以上。

衡陽縣三湖鎮

湖南省衡陽縣三湖鎮位於衡陽縣西北,東鄰渣江鎮,南與長安鄉接界,西靠洪市鎮,北接金溪鎮。蒸水河貫穿東西,是衡陽縣最大的盆地,盛產大米、油菜、大蒜,素稱“衡陽糧倉”。作為衡陽縣最早建縣的鐘舞縣治所、東漢重安侯國故城,曾是梟雄吳三桂的定都首選。作為台灣女文豪瓊瑤的故鄉,與王船山的“湘西草堂”相依為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