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甌窯青瓷雜耍紋堆塑瓶

三國時期甌窯青瓷雜耍紋堆塑瓶

三國時期甌窯青瓷雜耍紋堆塑瓶是三國時期文物,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院。屬於國家一級文物。該器物口為平唇,小盤口,頸上束,下為圓弧。肩平弧,腹斜直,大平底。口徑8,底徑14.5,高28.4厘米。

基本信息

三國時期甌窯青瓷雜耍紋堆塑瓶三國時期甌窯青瓷雜耍紋堆塑瓶
【名稱】:三國時期甌窯青瓷雜耍紋堆塑瓶
【窯口】:甌窯
【器型】:瓶
【年代】:三國時期
【尺寸】:口徑8,底徑14.5,高28.4 厘米。
【收藏機構】:浙江省博物館收藏
【文物級別】:一級文物

文物介紹

三國時期甌窯青瓷雜耍紋堆塑瓶,該器物口為平唇,小盤口,頸上束,下為圓弧。肩平弧,腹斜直,大平底。
肩上塑立有等具四小罐口,其間分別捏塑制有伎樂、雜耍、吹奏人物、狗熊、玩耍等內容。手法稚拙,形象生動。
肩腹處飾弦紋二道。上腹貼塑有長形蟲狀對準一小圓孔。
施釉及半,釉色青中泛黃,色澤暗,玻質感強,開細碎形片。無釉露胎部分白色胎,質地堅硬。有聚釉現象。

相關資料

甌窯在浙江溫州,自漢代就開始燒造原始青瓷。三國時期燒造青瓷,其鑑定特徵是:胎質:呈色較白,白中略帶灰色,胎質較粗,坯體沒能完全燒結。釉色:顏色大多淡青,透明度較高,也有少量青黃色和青綠色。器型:與越窯大致相同。但基本不生產三足洗、獅形燭台、蛙形水盂、格等一類日用器和文具,也基本不生產用於隨葬的明器。紋飾:多為弦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