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棵樹村

七棵樹村

七棵樹村,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七棵樹鎮,2001年與其他四個村合併,發展畜牧養殖,奶牛業迅速擴張,先後榮獲市級文明村、省級文明村標兵、畜牧業生產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七棵樹鎮七棵樹

七棵樹村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七棵樹鎮,人均收入達4000多元,先後榮獲市級文明村、省級文明村標兵、畜牧業生產先進村等榮譽稱號。
2001年七棵樹村與其他四個村合併,村里沒有集體收入,農民人均收入也不足千元。面對這一情況,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梁福林每天都在思索怎樣讓鄉親們快些富起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以及到遼寧等地考察和收集民眾的意見、建議,考慮到本村靠近哈拉海草甸子這一地理優勢,他制定了搞畜牧養殖的發展路子。要想讓民眾發展養殖業,首先要有人帶頭,也就是說,幹啥要有個打樣的。梁福林在全村率先搞起了養殖,先後在訥河、內蒙古等地購進了27頭肉牛進行飼養。由於沒有經驗,加上當時肉牛行情不好,不但沒賺錢,還賠了1萬多元,但他並沒有恢心,又轉向了奶牛業。經過一年多的養殖,效益可觀,增強了他靠養奶牛致富的信心。老梁深知,要想賺大錢就得多養,形成養殖規模。隨後,他又從富裕縣等地買回12頭奶牛,使自家奶牛總數增加到28頭,年純收入近10萬元。有了經驗,老梁開始向民眾宣傳。對沒有資金或資金有困難的,他協調信用社和農行給貸款,用自家的房屋為農民擔保貸款。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紛紛跟著養起了奶牛。七棵樹村的奶牛業迅速擴張,現在全村奶牛總量已達700多頭。到去年底,七棵樹村畜牧業總收入已達500多萬元,人均增收近2000元。

雲南省楚雄市元謀縣七棵樹村

村情概況

村莊全貌
七棵樹村隸屬於元馬鎮張二村社區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元馬鎮西邊,距離張二村社區0.8公里,距離元馬鎮政府1公里。國土面積有0.08平方公里,海拔1078米,年平均氣溫21.9℃,年降水量645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89.4畝,其中人均耕地0.15畝;有林地27畝。有農戶178戶,有鄉村人口608人,其中農業人口608人,勞動力5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86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9.4畝(其中:田51.5畝,地37.9畝),人均耕地0.15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2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青棗、龍眼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78戶通自來水。有178戶通電,有17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7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8.31%和98.3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0戶(分別占總數的78.65%和78.65%)。
該村到元馬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6輛,機車60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9.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9.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5 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4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4.85%;畜牧業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3.7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頭,肉牛0 頭,肉羊10頭);漁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2.79%;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2.79%;第二、三產業收入436萬元,占總收入的83.37%;工資性收入20萬元,占總收入的2.23%。其他收入1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583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1.6%),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餐飲業、商業,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服務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第二、三產業。

雲南省楚雄大姚縣鐵鎖鄉七棵樹村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大姚縣鐵鎖鄉,地處鐵鎖鄉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27.00公里,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城130公里。東鄰灣碧,南鄰自卑么,西鄰漁泡江,北鄰金沙江。轄上西里所、下西里所、上龍潭一社、上龍潭二社、下龍潭、下迷馬拉、河門口、七棵樹、啊波苴一社、啊波苴二社、泥治獨、勝利、上迷馬拉等1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40戶,有鄉村人口942人,其中農業人口942人,勞動力57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99人。
全村國土面積54.84平方公里,海拔 1250米,年平均氣溫 18.10 ℃,年降水量 600.00 毫米,適合種植包穀、花椒、高粱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164.93 畝,人均耕地1.2 畝,林地63206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1.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815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 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64.93畝(其中:田115.23 畝,地 1049.7畝),人均耕地 1.20畝,主要種植包穀、高粱等作物;擁有林地 6320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82畝,主要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35畝,其他面積 1685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七棵樹村委會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話、不通電、不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27戶通自來水,有21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擁有電視機農戶79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戶。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27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7輛。
到2010年底,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8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4.9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04萬元,畜牧業收入151.44萬元,漁業收入2.56萬元,林業收入 83.24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0.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7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花椒、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1.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8.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40戶,共鄉村人口942,其中男性 510人,女性432人。其中農業人口942人,勞動力582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740人,傈僳族20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0人,占人口總數的5.0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890人,參合率92%;享受低保43人。該行政村現沒村衛生室,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衛生院。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海勃日戈鎮七棵樹村

隸屬於海勃日戈鎮,下轄七棵樹、西南窩堡、小巨龍三個自然屯。
七棵樹村1937年時轄第四努圖克,稱七棵樹嘎查。1940年由深井子努圖克管轄,稱七棵樹嘎查。1948年改稱村,由深井子區管轄,稱七棵樹村。1956年由旱龍坑管轄,1958年稱七棵樹管理區,1962年稱七棵樹生產大隊,1983年稱為七棵樹村至今。現有638戶,2376口人。
七棵樹傳說:很早以前,七棵樹屯前1.5公里入有七棵大榆樹,中間一棵四周六棵,儼如眾星捧月。中間這棵樹冠,團團如傘蓋,翠葉成蔭。人們都喜歡到這裡乘涼談古論今。據訪問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他們說這七棵大樹不知生於何年,在他們小時候看到的時就有三摟粗,樹上鳥窩連片,淘氣的孩子爬上樹冠一筐一筐往下拾鳥蛋。人們都把她們看成神樹,是龍脈,是七棵樹屯發達的象徵。每逢乾旱年頭,農民們自發組織起來到這裡敲鑼打鼓,祭祀求雨,多時可達七天。她的龍脈直通套浩太鎮水龍坑,是一個風水寶地。神樹屬陽,最怕陰氣、邪氣侵襲。有一回有一名婦女在大樹底下分娩,將神樹侵襲,從此以後大榆樹日漸凋零,沒有了靈性。二十世紀初,隨著當地人口的增多,大榆樹逐漸被砍伐,到五十年代時最後一棵大榆樹被放倒,站在樹兩邊互相看不見,拉到長山堡屯,打一眼井,一棵大樹整好打一眼大井。到此七棵大樹全部消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