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讀書計畫

一生的讀書計畫

●美國“每月讀書會”編委會成員、美國文學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克里夫頓·費迪曼著。大型叢書《一生的讀書計畫》,可以說是一“座”由專家學者精心“設計、施工”的“袖珍圖書館”,將人類有史以來極重要的著作、歷史名人、歷史大事、歷史名址及人類的偉大藝術品(名畫、建築等)、偉大學說、偉大發明都加以集中推介,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開令人玩味的歷史畫卷,使人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從非專家的身份,跨學科地讀知人類千萬年沉積下來的“各科”優秀智慧,使人在閱讀沉思過程中,獲得出入歷史並反觀當今世界的清明理性,以及知古鑒今的精神超越式的思想愉悅。

基本信息

精彩推薦

關於本書的價值,我不想多言,因為它不是魔法,不會讓你我自動變成“有教養的人”,它不會替我們解釋人生中的種種奧秘,也不會使人“幸福”——這種功效屬於牙膏、機車與除臭劑之類的東西,卻不屬於柏拉圖、狄更斯和海明威。但這個“計畫”會像愛情和其他能激發你深層潛能的事情一樣,使你內在的生活更有意義,也更有趣。當你重讀經典時,你對書的認識也許不會變得深刻,但是你會加深對自我的認識。 ——克里夫頓·費迪曼

對於所有尋求世界文學寶庫指南的人來說,《一生的讀書計畫》(最新升級版)都是最好的選擇,它提供了人類精神最偉大成就的入門之路。

——亞馬遜評論

《一生的讀書計畫(珍藏版)》穩居亞馬遜暢銷榜,由美國“每月讀書會”編委會成員、美國文學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克里夫頓·費迪曼著,你的人生可能因為一本書而發生改變,擺在你面前的正是這樣一本書。

——編輯推薦

作者簡介

克里夫頓·費迪曼(1904—1999),美國最受尊敬的作家和編輯之一。他是《大英百科全書》編委會成員,也是創辦於1926 年極富盛名的美國“每月讀書會”編委會成員。除此之外,他還是多本書的作者或編輯。他曾榮獲美國全國圖書基金會頒發的美國文學突出貢獻獎章。1999 年他因病去世,享年95 歲,同年《一生的讀書計畫》(最新升級版)出版。

約翰·S. 梅傑,哈佛大學歷史學及東亞語言學博士。他曾經撰寫過多本有關亞洲歷史及文化的書籍,同時他也是“每月讀書會”的高級編輯。

內容簡介

作者根據多年的讀書經驗,精選並評介了一百三十多種古今中外世界名著,涵蓋了荷馬時期到現代的精華。

簡介

《一生的讀書計畫》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有趣而又有價值的工具書。作者費迪曼教授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著名的報人和專欄作家,他根據多年的讀書經驗,為讀者精選並評介了一百多種古今世界名著,始於荷馬,迄於現代。費迪曼採取與讀者作簡短對話的形式,每次只用五百到一千字勾勒作品或作者的輪廓,誘引讀者讀他所介紹的每一本書。這些介紹生動活潑,有時強調作者的生涯與人品,有時摘要敘述作品內容,有時援用權威人士的意見,有時勸告讀者別為一般錯誤見解所迷惑,有時對讀者早已熟識的作家如莎士比亞、歌德……做出新的評價。費迪曼強調編撰此書的意圖是使讀者的腳步邁向書店或圖書館,並提供開門的鑰匙,讓讀者自己去挖掘一生無窮盡的寶藏,不斷拓深知識領域,達到淵博多識。

古代

荷馬《伊利亞特》、《奧德賽》

荷馬《奧德賽》

希羅多德(公元前484-前424)《史記》

塔西陀(公元前460-前400)《伯羅奔尼撒戰史》

柏拉圖(公元前427-前347)《選集》

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倫理學》、《政治學》

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前456)《奧瑞斯忒亞》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前406)《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羅諾斯》、《安提戈涅》

歐里庇得斯(公元前484-前406)《阿爾刻提斯》、《美狄亞》、《希波呂托斯》、《特洛伊婦女》、《伊萊克屈拉》、《巴凱伊》

魯克雷提阿斯(公元前96-前55)《論萬象的本質》

維吉爾(公元前70-前19)《埃涅阿斯紀》

奧勒留(121-180)《沉思錄》中世紀

奧古斯丁(354-430)《懺悔錄》

但丁(1265-1321)《神曲》

喬叟(1340-1400)《坎特伯雷故事集》

戲劇

莎士比亞(1564-1616)《全集》

莫里哀(1622-1673)《戲劇選集》

歌德(1749-1833)《浮士德》

易卜生(1828-1906)《戲劇選》

蕭伯納(1856-1950)《戲劇選與序文》

小說

班揚(1628-1688)《天路歷程》

笛福(1660-1731)《魯濱遜漂流記》

斯威夫特(1667-1745)《格列佛遊記》、《貧民救濟法案》

史特恩(1713-1768)《特雷斯特安·薛迪》

菲爾丁(1707-1754)《棄兒湯姆·瓊斯史》

簡·奧斯丁(1775-1817)《傲慢與偏見》、《愛瑪》

愛彌麗·勃朗特(1818-1848)《呼嘯山莊》

狄更斯(1812-1870)《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荒屋》、《大遺產》、《艱難時代》、《我們共同的朋友》、《小德利特》中的一部或一部以上。

薩克雷(1811-1863)《名利場》

喬治·愛略特(1819-1880)《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劉易斯·卡洛爾(1832-1898)《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愛麗絲鏡中奇遇記》

托瑪斯·哈代(1840-1928)《卡斯特橋市長》

康拉德(1857-1924)《諾斯特羅莫》

勞倫斯(1885-1930)《兒子與情人》

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尤利西斯》

托馬斯·曼(1875-1955)《魔山》

拉伯雷(1494-1553)《巨人傳》

伏爾泰(1694-1778)《老實人》及其他

司湯達(1783-1842)《紅與黑》

巴爾扎克(1799-1850)《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

福樓拜(1821-1880)《包法利夫人》

晉魯斯特(1871-1922)《追憶似水年華》

愛倫·坡(1809-1849)短篇小說及其他

霍桑(1804-1864)《紅字》、《短篇小說集》

麥爾維爾(1819-1891)《白鯨》

馬克·吐溫(1835-1910)《哈克·芬歷險記》

亨利·詹姆斯( 1943-1916)《使節》

塞萬提斯(1547-1616)《堂吉訶德》

果戈理(1809-1852)《死魂靈》

屠格涅夫(1818-1883)《父與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罪與罰》、《卡拉馬佐夫兄弟》

托爾斯泰(1828-1910)《戰爭與和平》

彌爾頓(1608-1674)《失樂園》、《利西達》、《基督降生的早晨》、《十四行詩》、《言論自由》等

威廉·布雷克(1757-1827)《選集》

華茲華斯(1770-1850)《序曲》、《抒情民謠集》、《短詩選集》

柯勒律治(1772-1834)《老水手謠》、《克利斯塔貝》、《忽必烈汗》、《文學評傳》、《莎士比亞論》

葉慈(1865-1939)《詩全集》、《戲劇集》、《自傳》

惠特曼(1819-1892)《詩集》、《民主主義展望》、《草葉集》(初版1855)序、《回顧旅程》

歷史、傳記、自傳

托雷維利安(1876-1962)《英國史》

盧梭(1712-1778)《懺悔錄》

包斯威爾(1740-1795)《約翰生傳》

亨利·亞當斯(1838-1918)《亨利·亞當斯的教育》

現代作家

弗洛斯特(1874-1963)《詩全集》

福克納(1897-1962)《喧譁與躁動》、《彌留之際》

海明威(1899-1961)《短篇小說集》

毛姆(1874-1965)《人性的枷鎖》

佛斯特(1879-1970)《印度之旅》

艾略特(1888-1965)《詩全集》、《詩劇》

阿道斯·赫胥黎(1894-1963)《美妙的新世界》、《評論集》

一生的讀書計畫

基本介紹

主編王岳川,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華全國美學會高校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文化書院研究員,並任復旦大學等六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執行主編劉樂土,是當代著名歷史小說家,曾有十餘部長篇歷史小說問世。

《一生的讀書計畫》的執筆者,均為國內的知名專家和學者。

內容簡介

大型叢書《一生的讀書計畫》,可以說是一“座”由專家學者精心“設計、施工”的“袖珍圖書館”,將人類有史以來極重要的著作、歷史名人、歷史大事、歷史名址及人類的偉大藝術品(名畫、建築等)、偉大學說、偉大發明都加以集中推介,並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開令人玩味的歷史畫卷,使人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從非專家的身份,跨學科地讀知人類千萬年沉積下來的“各科”優秀智慧,使人在閱讀沉思過程中,獲得出入歷史並反觀當今世界的清明理性,以及知古鑒今的精神超越式的思想愉悅。如此善莫大焉。(摘自主編王岳川教授為叢書所作之序)

本叢書共十二分冊,分別為:

《一生要讀知的100本中國名書》

《一生要讀知的100本世界名書》

《一生要讀知的100篇中國名文》

《一生要讀知的100篇世界名文》

《一生要讀知的100位中國名人》

《一生要讀知的100位世界名人》

《一生要讀知的100件中國大事》

《一生要讀知的100件世界大事》

《一生要讀知的100場人類戰爭》

《一生要讀知的100處世界著名建築》

《一生要讀知的100種學說》

《一生要讀知的100處世界名址》

編輯推薦

《一生要讀的中國歷史100本書 世界歷史100本書》由時事出版社出版。

目錄

《一生要知道的中國歷史100本書》

1、《詩經》——中國詩史的源頭

2、《楚辭》——雄奇瑰麗的浪漫主義詩集

3、《左傳》——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4、《論語》——我國最早的一部語錄體著作

5、《孫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學聖典”

6、《老子》——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

7、《墨子》——黑家學派的經典著作

8、《孟子》——氣勢浩然的語錄體散文集

9、《莊子》——詼諧浪漫的寓言散文

10、《荀子》——謹嚴綿密的哲理散文

11、《韓非子》——先秦法家學說的代表作

12、《戰國策》——國別體歷史散文集

13、《史記》——世界上最早的傳記文學

14、《樂府詩集》——樂章和歌謠的總集

15、《搜神記》——中國最早的文言志怪小說

16、《陶淵明集》——士大夫的精神家園

17、《世說新語》——中國最早的文言志人小說

18、《顏氏家訓》——最早的家教名著

……

《一生要讀的世界歷史100本書》

1、《伊利亞特》——人類歷史開篇的第一首歌

2、《奧德賽》——人類征服大自然無數奇險的交響詩

3、《伊索寓言》——西方寓言文學的範本

4、《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希臘悲劇的典範之作

5、《俄狄浦斯王》——“十全十美”的悲劇

6、《羅摩衍那》——世界文學史中最長的史詩

7、《一千零一夜》——民間口頭創作中“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

8、《源氏物語》——日本宮廷版的《紅樓夢》

9、《神曲》——中世紀的史詩

10、《十日談》——100篇“醒世小說”

11、《坎特伯雷故事》——英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典範

12、《堂吉訶德》——一部諷刺騎士小說的小說

13、《巨人傳》——人的力量、智慧和品德的讚歌

14、《羅密歐與朱麗葉》——一部充滿詩意的愛情悲劇

15、《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16、《蒙田隨筆》——常識與哲學的完美統一

17、《偽君子》——一部思想深刻的“政治喜劇”

18、《失樂園》——英國詩歌中一座令人仰視的高峰

……

媒體推薦

一場“閱讀的革命”

清代學者王鳴盛說過:“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在浩如煙海的圖書中選取一批具有代表性、高質量,能夠豐富人們的思想及精神內涵的書目有計畫性地閱讀,不失在有限時間內獲取最大收穫的捷徑。最近,海南出版社就出版了《一生的讀書計畫》。

《一生的讀書計畫》一書,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廣播和電視節目主持人、著名的報人和專欄作家費迪曼教授為18歲到80歲的讀書人推薦的一份規模宏大的讀書計畫,這個讀書計畫內有舉世公認的歐美思想家與文學家的100冊傑作,內容包括始於荷馬,迄於現代的戲劇、詩歌、小說、散文、歷史、傳記、自傳等。這些書目的確定是在大量的讀者問卷調查基礎之上,又經過專家學者審定的。凡收入“計畫”之書,既超越時空,又兼顧讀者的興趣與閱讀價值。不僅如此,對所推薦的書,費迪曼教授都以千字左右的篇幅簡要介紹了作者的生涯與人品,評介了他的作品與所推薦的書目,多數推薦的作品還引錄了部分章節供欣賞,讀來十分生動有趣又引人入勝。

費迪曼曾說:“讀書是一場偉大的精神冒險”。有了書目,是不是可以避免這場“精神冒險”了呢?在我們為走上閱讀的捷徑慶幸的同時,卻忽略了另外一個問題: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推薦書目的推薦性往往並不十分公允、準確與客觀。首先是時間方面的因素。讀書是時代需求的一種反映,不同時代的讀者對讀物的選擇是不同的。120年前,張之洞編的《書目答問》面世,很受當時學子的歡迎,100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一般讀者,不會再依據《書目答問》去讀書了。而在1924年,章太炎開列的《中學國文書目》,今天也不適合中學生了。其次,推薦書目受推薦者的知識與興趣的影響。1923年,清華一批要出國留學的學生,為了短期得到國學常識,請胡適擬定了一個有關國學的書目。胡適開列了《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選書較多,偏重哲學史、文學史方面,史部書一概摒絕,如《資治通鑑》這樣的書亦未入選,當時梁啓超就認為胡適這個書目“文不對題”。再次,推薦書目的推薦者受偏見或意識形態方面的影響。1945年,英國作家奚普(Harace Shipp),不加時間地域與主題的限制,只就“最重要的書”,選出10本“震撼世界的書”,這裡沒有中國人的書。1985年,美國《生活》雜誌在數以百萬計的讀者中,開展評選《人類有史以來的20本最佳書》,這裡也沒有中國人的書。美國圖書館學家唐斯(Robert B.Downs)曾寫過一本《改變世界的書》,書中選擇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中葉出版的16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書籍,其後他又寫了一本《自1492年以來塑造現代文明的111種傑出名著提要》。這兩本書也都沒有收錄中國人的著作。《一生的讀書計畫》中推薦的100部名著也都是歐美人的著作。所以說,任何一部推薦書目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推薦者的主觀性和偶然性。對於讀者來說,準確、客觀地去了解、選擇、閱讀真正的世界名著,是十分必要的。

序言

幾年前,《吉斯周刊》主筆兼發行人威廉•尼可爾斯要我草擬一張有益於讀者的書單,要求所選書目須超越時空,同時兼顧讀者興趣與閱讀價值。該書單遂以《一生的讀書計畫》為題,於1959年月12日開始刊出。這是一張極平常的傳統書單,基本上包括公認為名著的歐美思想家與文學家的傑作,始於荷馬,迄於現代。

這些書目,也許《吉斯周刊》的讀者並不覺得有趣。然而,不管媒體及權威人士如何看待,讀者對好書壞書應該自有主見。無論如何,我的心愿是提供給讀者最好的書。《一生的讀書計畫》在經過大量讀者問卷後,最終由出版社提議出版。出版單行本時,我以原有的《吉斯周刊》書目為骨幹做出若干改變與增補。

我想,這樣一本書,任何一個博學多聞的人都能寫得出來。之所以最終由我擔當,完全出於偶然。對此,我感到非常榮幸,也快樂無比。我最大的希望是本書能對讀者有所受益。

本書的精神就在於尼可爾斯準許我借用的標題上。這是“一生”的讀書計畫,要讀完這裡開列的書,也許需要50年,當然,在較短時間內也可能讀完。但最重要的是,不論你現在幾歲,讀這些書一定要花費你一生中不少的時間。書單中大多數書籍都遠比當前的暢銷書有趣,不過,並不是因為有趣才去讀它,讀書有如戀愛結婚、生兒育女、就職養家等等經驗,是一生中的大事,也可能成為自己內在精神不斷成長的源泉。我所以用“一生”為書名,即基於此意。因此,書單中列舉的作者也可以說是一生的伴侶。這些書一旦成為你的一部分,就會永遠長駐心中,發揮強大的作用。不過,朋友不能見面即成知己,同樣,這些書也不能走馬觀花地翻過。它們是你一生用之不完、蘊藏豐富的寶山。

這份書單的目的很單純,只是希望能幫助我們避免精神破產,並讓西歐傳統中最偉大的作家們之所思、所感、所想的,逐漸充實我們的心靈。當然,接受了這些作家的思想、感情與想像之後,我們仍然還有許多應該去學,人到死也無法受完教育,但至少我們不必因此困擾,徒呼奈何!脫離現代的束縛之後,對於我們在時空中的地位,即使不能了解得太多,至少也應有某種程度的了解。我們知道人類如何從3000年的歷史中出現,也知道我們如何獲得在潛意識中引導我們一生的思想。哲學家桑塔耶那說:“不能記起過去的人,便注定要重蹈復轍。”

今天雖然是一個放棄“英雄”概念的時代,如果我們擁有一些崇高思想與情感的範本,我們會發覺西洋文明的高貴潮流(我們實際上已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突然變得生氣蓬勃。因此,這本書只是表現大多數人都不願當明星的信念而已。

我說的話聽來也許有點像學校老師的口吻,其實,這又何妨?學校是比內燃機更偉大的發明。優秀的學校教師,只要他傳達的事物對一般銀行家、政治家、將軍的生活有意義,就可以說是比這些人更為有用的市民。我們和原始人沒有兩樣,必須靠力氣和狡猾來維持生命,但我們同時也靠原始人幾乎夢想不到的思想與信念生活下去。

我不願再多說《一生的讀書計畫》的功效,因為它不是魔法,不會讓各位讀者和我自動變成“有教養的人”;它不會替我們解釋人生的終極秘密,也不會使人“幸福”——這樣的功效屬於牙刷、汽車與除臭劑,卻不屬於柏拉圖、狄更斯和海明威。但這個“計畫”,會像戀愛一樣,使你的內在生活更有意義,更有趣;也像要你發揮全副精力的工作一樣,幫助你,使你的內在生活更豐盈充實。

和大多數人沒有差別,這些書我也是斷斷續續讀完的。有件事實可以告慰讀者,那就是這樣的好書容易使人偉大,可是,如果要預先加以證明,卻很困難。要證明底片經過顯像液會變成照片,也許比較容易。讀書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究竟認知了什麼?它既是自我提升的工具,也是自我發現的工具。這並不是我個人的意見,最先說出這句話的是柏拉圖。蘇格拉底稱自己為思想的助產士,好書往往像助產士那樣,從頭腦內部昏暗沉靜的角隅,取出蜷縮如胎兒的事物,輝耀於陽光之下。

這“計畫”的對象是誰呢?並非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或博學的人(注意,兩者未必是同義詞)。他們也許從我的書里找不到任何新的觀點,因為這裡所列之書都很普通,他們甚至會因選書意見與我不同而發動論戰。

大致來說,本書是以18歲到80歲的讀書人為對象,他們大都還沒有讀過這裡列舉作家的十分之一,而希望知道以自己的精神在將來的生命中究竟能發展到什麼程度。此外,我這本書的對象還包括那些大學時代讀了很多書,卻不願受其影響的大學畢業生;有意接受大學教育,但沒有機會的高中畢業生;已屆中年、整日為生活勞心勞神,但仍急於開拓思想、情感新境界的知識人;雖然忙於工作、家務,但仍想以部分收入購書閱讀的青年男女;意欲拓深自己的知識領域與感受性,進而拓展高貴天職中非物質報酬的學校老師(大學教師有時也可包括在內)等等。

書中所開列之書單,還有助於我們知道今天的時代問題,即未來對於人類而言是機會呢還是恐怖?

關於書名,也要加以說明。

這裡所謂的“最好的書”,並非絕對意義下的“最好”,這是因為,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最好的書”。我們所能說的只是,西歐3000年的歷史已逐漸蘊積一批具有“獨創性的信息”,以學校用語來說,就是“古典”,以卡爾•凡•德蘭的定義來說,“所謂古典,就是無需重寫的書”。這類書的書目隨著時代的進展而略有變動,但變動得並不厲害。兩個學者不會開出同樣的書單,也不會有哪一個學者看了我的書單後會覺得滿意。法國人開書單時一定要多放入幾本法國書,我是美國人,所以不知不覺中似乎把重點放在英文書上。

讀者一定會發覺我省略了一些重要的書,例如,我沒有選新、舊約。聖經當然比書單上的任何一部書都重要,對所有西方人的生活都有深遠影響,包括共產主義者及無神論者在內。但讀我這本書的人,一定早就對聖經知之甚稔。這個計畫的目的只是希望增加你的藏書。

書單里也沒有東方的偉大著作。迄至今天為止,塑造我們精神的仍是西歐的理念與心象,再加上聖經。不過,百年之後,這說法也許就不可靠了,但至少在今天,仍是正確的,本書是為今天而寫。同時,親近我們西歐的傳統已足夠花費一般人一生的時間。

其次的理由是,我沒有資格來陳述自己傳統以外的傳統。當然,如果偽裝有資格,是輕而易舉的,但本書的目的並非為誇示作者的博學多識,而是希望能真正地幫助讀者。

第三,我所讀過的東方典籍,並不能在我。心中燃起火焰。這也許是因為世界觀的限制所致。我曾試讀紫式部(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的作者)、《可蘭經》、《一千零一夜》、《聖薄伽梵歌》、《奧義書》及其他十餘種東方古典,都不能獲得樂趣。因此,老實說,我無法論述這些典籍。

可是,西方古典中我也省略了不少,例如,最先浮起的3個名字:阿里斯多芬、亞里奧斯特(474—1533,義大利詩人,劇作家,也是義大利喜劇創始者)、達索(1544—1595,義大利詩人)。我沒有將他們列入,為什麼呢?為難之處在於翻譯。即使再優異的翻譯也只能傳達原作價值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各位有機會的話,這3位作家一定不要放過。至於吉本(1737-1794,《羅馬興亡史》作者)的傑作,誠然是傑作,但我不想讓各位費力去撥開蔓草,以探尋他的聖殿。

詩的方面也很棘手,我推薦的詩人,除英語國家之外,只有荷馬、希臘悲劇作家與維吉爾、但丁、莫里哀和歌德。一方面,他們都有優異的譯本能夠傳達原著的精神,另一方面,這些偉大人物,無論如何也應列入書單中。可是,我知道波特萊爾是與柯勒律治並列的優秀詩人,而普希金的信仰者甚至認為他比波特萊爾、柯勒律治更傑出。但波特萊爾和普希金很難從譯本中加以品味。弗洛斯特認為:詩因翻譯而失落。此語誠然。因此,我只好採取折中的態度。

其他應該列入的人物,如普魯塔克、培根等,都予以省略。因為我實在無法把所有該收入的人都收攏進來,因而在某些方面只好割愛。但大致來說,這張書單或許已顯示了西方思想與想像力主流的大概情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