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成語, 波:指書法中的捺。折:指寫字轉變筆鋒。原指寫字筆法的曲折多變。現在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出自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

基本信息

詞語辨析

【反義詞】:一帆風順

成語

解釋“波”:指書法中的捺;折:指寫字時轉筆鋒。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出 處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宣和書譜·太上內景神經》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筆之勢,亦自不苟。”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反義詞 一帆風順

燈謎皮;上游中游下游

書法

書法術語。用筆時平捺稱“波”,一波三折,指凡寫捺筆要三次轉換筆鋒。經過三折之後,筆畫才波發矯健。明代豐坊《書訣》載:“鍾繇弟子宋翼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即是記載宋翼原先寫波往往犯平拖直過的毛病。經鍾繇指導,才獲得正確的用筆方法。北宋黃庭堅晚年的書法具有明顯一波三折的特點。

指寫捺畫時,起筆要束得緊,頸部要提得起,捺腳處要鋪毫飽滿,拓得開,如此一筆之中有三個轉折筆勢;後泛指在書寫點畫時,行筆中筆勢起伏,含委婉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