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還一報

一報還一報

成語一報還一報 (yī bào huán yī bào)解釋:指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也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出處:《隋唐演義》四十回:一報到頭還一報,始知天網不曾疏。“把這廝綁了,五車裂了,可與俺李存孝一報還一報。”(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折)《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七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基本信息

書籍

作者:莎士比亞

《一報還一報》創作於第二時期,這部作品寫愛情與婚姻,但卻突出了愚行和社會陰暗面,因而既與同期的悲劇有所呼應,又以喜劇性或辛辣的嘲諷對應著劇中浪漫的情調。

“黑暗”五幕喜劇在威廉·莎士比亞,寫關於1603 - 04和發表在1623年首次出版的從文字作者的一個草案。這齣戲考察了仁慈和正義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莎士比亞改編的故事Epitia,悲劇由義大利劇作家詹Giraldi(也稱為Cinthio),尤其是來自兩部分遵守喬治磨石題為廣告片和卡桑德拉(1578)。

該劇與文森修,仁慈的公爵,調試自己的d維也納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指做一件壞事後必受一次報復。也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成語舉例:明兒大夥一人帶一根大棒子,用大棒子來審韓大棒子,這叫一報還一報。★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成語結構:主謂式

產生年代:古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