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紅疫病

一串紅疫病

濕度大時或連續的連陰雨後病部生出稀疏的白黴,即病菌菌絲和孢囊梗及孢子囊。 病菌隨病殘體中的卵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經雨水濺到寄主上,病菌即萌髮長出芽管。 後在病部產生孢子囊,萌發後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分布與危害

一串紅疫病一串紅疫病
一串紅疫霉病主要為害一串紅,分布於全國各地。

症狀

主要發生在莖、枝上,也為害葉片和葉柄。莖部染病,多從距地面1-2cm的莖節處或分杈處開始發病,病菌侵入後先出現暗綠色不規則水漬狀病斑,且不斷向上擴展致病部產生褐色無明顯邊緣的病斑,該病擴展迅速,很快擴展到莖稈中部或頂端,出現黑色斑塊,嚴重時整株變黑,莖部皮層的輸導功能遭到破壞,致病部以上莖葉變黃後乾枯。葉片染病多始於葉緣和葉基部,形成不規則的近圓形水漬狀暗綠色大斑,邊緣不明顯。葉柄染病葉片萎垂。濕度大時或連續的連陰雨後病部生出稀疏的白黴,即病菌菌絲和孢囊梗及孢子囊。

病原

屬寄生疫霉(菸草疫霉),屬卵菌,疫霉疫在CA培養基上菌落為棉絮狀,氣生菌絲茂盛。菌絲直徑2-6um,具少量球形菌絲膨大體,大小10-21um;菌絲膨大體上有放射狀菌絲。孢囊梗不分枝或呈不規則狀分枝,直徑2-3.5um,孢子囊球形或寬卵形,個別梨形,頂生,側生或間生,大小變異大,一般33-61×23-47um,有明顯乳突1-2個,個別3個不脫落。遊動孢子從孔口直接釋放出,也可以泡囊放出,大小9-14×7-12um,鞭毛長6-30um,休止孢子球形,大小8.5-12um,厚垣孢子球形,頂生或間生,大小21-49um,藏卵器球形,大小16-34um,雄器近球形或圓筒形,圍生,大小8-16×9-16um,卵孢子球形,無色至淺黃色,大小14-28um,壁厚,滿器或不滿器。生長溫度最低9-10度,最適24-28度,最高為36.5-37度。

發生規律

病菌隨病殘體中的卵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經雨水濺到寄主上,病菌即萌髮長出芽管。芽管與一串紅表面接觸後產生附著器,從其底部生出侵入絲,穿透寄主侵入。後在病部產生孢子囊,萌發後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秋後在病組織中又形成卵孢子越冬。
該菌生長適溫24-28度,適宜發病溫度28度,相對濕度高於85%,有利於其孢子形成,相對溫度高於95%,菌絲生長旺盛。在這個條件下侵入後經24小時即顯症,經64個小時,即可再侵染。因此高溫多雨、濕度大是該病流行的條件。北京7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一場大雨後,常出現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出現後旬降雨量達100mm,且有大暴雨,中心病株向外擴展很快,如再遇降雨量100mm以上或有1天特大暴雨該病可能大流行,贊成毀滅性為害。北京、上海、南京、昆明該病多在7、8月發生。

防治方法

1、選擇平坦或高燥地塊栽植或擺放,注意通風透光,高溫多雨年份或季節要注意及時排水和倒盆
2、選用抗病無退化品種。適時適量施肥,防止偏施、過施氮肥。
3、精心養護。要注意把濕度降下來,澆水時不要把泥土濺到植株上,有條件的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0以下,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所滯留。
4、必要時,進入7月雨季後據天氣預報,在發病前開展預防性防治及時噴灑27%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53.8%可殺得2000乾懸浮劑1000倍液、30%鹼式硫硫酸銅懸浮劑300-400倍液,發病高峰期噴灑72%克露或克霜氰、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600-7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產生抗藥性的地區,可選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