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是中央電視台新影製作中心《見證·親歷》欄目傾情推出的大型紀錄片,以中央新影獨家影像資料和親歷者的口述,展現60年前發生在中國大地上那場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

基本信息

簡介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的系列紀錄片在中央電視台第七套播出,在諸多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的藝術作品中,這部紀錄片有著自己獨特的視角和邏輯——通過個體命運的變遷描述解放戰爭時期城市的記憶。

緣起

建國60周年,各大媒體在臨近國慶的時候,宣傳的重點肯定是圍繞建國展開的。中央電視台欄目組進行了一個策劃,對於這個“60年”,應該如何製作一個有自身特點的紀錄片,用自己親手製作的節目來向祖國獻禮。在策劃會上,當提到《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這個策劃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耳目一新。說到建國60年,大家最先反映到腦子裡的肯定是“解放”,但是“解放”是一個很大的命題,這個解放到底應該怎么做?從什麼樣的角度去做?所以決定把它鎖定在城市的記憶上。《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和解放大城市有關,但不僅僅局限於解放大城市這一件事情上,而是通過1949年這些得到解放的大城市,對他們人民的生活產生了什麼影響?對個人的命運是怎么樣的?對整個民族和對於國家的命運是怎樣的?在這個片子裡都進行了一定的探討。

立意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說是城市,實際上講的是一個60年前很重要的戰爭,就是解放戰爭的最後一年,講的是城市的解放。因為到了1949年,解放戰爭進入到最後一年,如果把各個城市奪取下來,解放戰爭就等於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勝利而告終;而且,在1949年從1月份平津戰役解放北京、天津,一直到年底12月份解放成都、重慶,基本上比較大的城市都是在這一年解放的。有關那一年解放的回憶基本上都是圍繞城市展開的,所以我們想通過城市作為一個載體展現60年前這樣一個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的場面。

而且,一個人也有60歲,從他小的時候到60歲有一個很大的變化,一個城市也是,60年前和現在,就是1949年和2009年,一個城市會不一樣,發展變化會非常大。1949年以前,是新中國沒有成立之前,城市可能是一個樣子,新中國成立這60年,它的發展是飛速的,每個城市的發展變化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它又擁有重生的概念。

從題目來看,對一個城市來講,1949,被定義成城市的分界點,城市的過去以及城市的未來一直到今天,從1949應該是一個起點,是一個標誌性的時間,最初的創意和這個時間點有關係,所以最終這個劇鎖定的名字就是《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

選擇標準

選擇城市,首先有這么幾方面的考量:一個是地域模式,再一個是象徵性,還有一個是解放方式的問題。

比如象徵性,開篇是南京,結篇是北京。為什麼選擇它們倆呢?因為開篇解放南京就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南京當時是國民政府的首都,解放它就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北平是1949年1月31日解放的,其實它是解放得比較早的,但是為什麼放到全篇的最後,也是考慮到它實際上是作為新中國的一個標誌,因為它是新中國的首都,所以放在最後一集。從政治意義上講打破了時間的方式,南京是1949年5月份解放的,放在第一篇,北京雖然是最早,但是放在最後。中間這些城市都是基本上按照解放的順序來延續下來的,2月份、3月份、4月份一直到12月份這樣延續下來。

然後是按地域性選擇,華北就是天津、北京,華中就是武漢,華東就是上海,華南就是廣州,西北就是蘭州,西南就是成都。就是從地域上考慮。選擇大城市。其中一個比較值得一說的是,其實我們選擇西北的時候,除了蘭州,我們還選了新疆解放迪化——烏魯木齊當時叫迪化。本來是要去拍了,但是因為遇到了7·15烏魯木齊的暴力事件,我們很遺憾,沒有拍到。

還有最後一種就是按照解放模式,比如武漢,它有一種武漢模式,就是既沒有打,也沒有和談,它就解放了;比如天津,天津就是打下來的;比如北京,就是和談下來的。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也考慮到了解放戰爭模式,最後挑選了即將播出的這九個城市。

敘事特點

用講述人回憶的方式敘述城市記憶,《南京》篇選擇的是南京金陵大學校長陳裕光的女兒陳佩結,《北京》篇選擇的是張自忠將軍的女兒,講述人和他的身份無關,和他現在做什麼也無關,就可能選擇的是來自民間的收藏家、專門做古建研究的專家,還有文物保護的專家。和什麼有關呢?就是他和這個城市的命運,以及和這次解放戰爭的關係——就是解放城市本身是相關的。

這個講述人怎么設計?根據城市的不同,而且這九個城市都是有區別的。比如播出的《南京》這一篇,它的講述人就是金陵大學的校長陳裕光的女兒陳佩結。她作為講述人,在講60年前,她的父親在這樣一場解放大潮中選擇了留在南京,見證了新中國的發展,她沒有走,沒有去台灣。通過他的女兒陳佩結的目光,讓觀眾了解到南京這個城市,2009年、1949年這兩個節點上,包括兩個節點之間這60年是怎么發展的。通過這么一個老人的回憶與敘述,展現在觀眾面前。

價值和意義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探討的應該是人和歷史的關係,人與時代的關係。通過個體的記憶,凸顯一整段或者一個歷史的全貌。當然還有它自身的突破,和它自身的一些特點。

播出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一共是27期,在中央電視台第七套播出,每天中午11:35分,要連著播27天。

系列片

分為:《南京篇》、《濟南篇》、《天津篇》、《武漢篇》、《蘭州篇》、《廣州篇》、《上海篇》、《成渝篇》、《北京篇》。

推薦介紹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系列片以城市為坐標,講述六十年前每座城市解放的歷史,展示今天的城市風貌。該片彙編中央新影戰地攝影師六十年前拍攝的珍貴影像資料,集結國防大學等單位的多名軍事專家指導軍事史實,採用獨特的敘事手法,穿越六十年的歷史時空,展現1949和2009兩個偉大的年代,美好生活從那一刻開始。

《1949城市的記憶與重生》以中央新影獨家影像資料和親歷者的口述,展現六十年前發生在中國大地上那場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