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儒》

《黃漢儒》

黃漢儒,教授,男,1943年生,廣西忻城縣人,壯族。1965年畢業於廣西中醫學院,1982年畢業於中國中醫研究院,獲醫學碩士學位。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屆、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廣西民族醫藥協會會長、廣西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民族醫藥報社社長,壯醫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黃漢儒,教授,男,1943年生,廣西忻城縣人,壯族。1965年畢業於廣西中醫學院,1982年畢業於中國中醫研究院,獲醫學碩士學位。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屆、第八屆政協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廣西民族醫藥協會會長、廣西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民族醫藥報社社長,壯醫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廣西中醫學院科研生產處副處長。1985年後主持創辦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首任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長期從事中醫及壯醫臨床、醫史文獻及理論研究,在壯醫藥的發掘、整理、研究方面尤多著力,是我國壯醫藥學科的主要學科帶頭人。著有《壯族醫學史》、《中國壯醫學》、《發掘整理中的壯醫》等著作8部,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學術代表作:《關於壯族醫學史的初步探討》、《壯藥源流初探》、《靖西縣壯族民間醫藥情況考察報告》等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協優秀論文獎;與黃瑾明教授共同主持的《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的發掘整理和療效驗證研究》榮獲廣西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壯醫理論體系概述》獲國際民族醫藥學術研討會和全國民族醫藥學術交流會優秀論著一等獎。主要著作有《廣西民族醫藥驗方彙編》、《發掘整理中的壯醫》、《中國傳統醫藥概覽·壯醫藥》、《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醫藥大系·壯醫藥》、《壯族通史·壯醫藥》、《壯族醫學史》、《續名醫類案》(點校本)、《中國壯醫學》等。其中主編的《壯族醫學史》1999年榮獲全國優秀民族圖書一等獎和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被有關專家譽為“壯醫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主持和完成的“壯醫理論的發掘整理與臨床實驗研究”課題成果榮獲2002年度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03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1996年應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邀請出訪作學術交流。

學術思想

黃漢儒教授是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首任所長,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第六屆、八屆區政協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副會長,中國藥學會藥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西民族醫藥協會會長,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廣西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廣西中醫學院學術顧問、教授、壯醫藥系名譽系主任,廣西民族學院壯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家,主任中醫師。在40多年的醫學生涯中,致力於中醫和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的發掘、整理和研究,使壯醫從口耳相傳,師徒授受,民間流傳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較高層次的壯醫理論體系,填補了中國沒有壯醫學學科的空白。他是我國壯醫藥學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引
為發展壯醫藥執著奉獻
壯族是我國55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有1700多萬人口,是聚居在廣西最多的土著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由於歷史的原因,壯醫藥長期以來未能得到全面系統的發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其豐富多彩的內容,主要流傳於壯族民間並散見於一些地方志、博物志和中醫藥文獻之中。解放後,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古老的壯醫藥迎來了發展的春天。1985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國家科委批准成立了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畢業於中國中醫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時任廣西中醫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的黃漢儒受命主持創辦和籌建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20年來黃漢儒教授懷著對民族醫藥的深厚感情,將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民族醫藥工作中。他身為所長,一方面要完成和處理大量的行政事務,一方面要承擔民族醫藥特別是壯醫藥的發掘、研究、臨床驗證工作。在他的主持和帶領下,先後完成了對廣西60多個縣市的民族醫藥普查整理工作,收集民族醫藥驗方、秘方10000多條,採制民族藥物標本數千種,獲得民族醫藥文物60多件,並普查登記了3000多名壯、瑤、侗、苗民族民間醫生。1985年以來,研究所在上級的支持下,從無立身之地到先後建成包括一幢7層科研臨床大樓在內的1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業務大樓。經過了20年的努力,今天,“廣西壯醫醫院”6個碩大的霓虹大字在樓頂發出耀眼的光芒,也見證了廣西民族醫藥事業艱辛的發展歷程。黃漢儒教授20年來以頑強的拼搏精神和驚人的毅力,和其他所領導班子成員一道,共同帶領全所(院)幹部職工迎難而上,開拓創新,從開設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壯醫門診、通過組織程式在全區招收了10餘名具有獨特專長的民族民間醫生到研究所工作,到創辦民族醫藥報社、民族醫藥培訓部、民族醫藥技術開發等,把研究所辦成了集醫、教、研、辦報、開發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全國規模最大的省級民族醫藥研究機構。廣西壯醫醫院在原研究所臨床驗證部,研究所附屬醫院的基礎上於2003年掛牌成立。從此,壯醫藥有了一個由政府舉辦的較好的醫教研基地,為壯醫藥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壯醫學科的學術帶頭人,黃漢儒教授集民族學、史學、醫學、哲學、社會學於一身,高瞻遠矚,不但主持了壯醫藥發展的戰略和戰術。並親自投入艱苦的科研實踐。他本人先後發表論文4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8部,完成國家和自治區課題10多項。其代表論文有:《關於張景岳生平及著作的若干考證》、《關於壯醫藥史的初步探討》、《壯醫藥流源初探》、《靖西縣壯族民間醫藥情況考察報告》;主要著作有:《廣西民族醫藥驗方彙編》、《發掘整理中的壯醫》、《壯醫藥線點灸療法》、《中國傳統醫藥概況·壯醫藥》、《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醫藥大系·壯醫藥》、《壯族通史·壯醫藥》、《壯族醫學史》、《續名醫類案》(點校)、《中國壯醫學》等。主要承擔的課題有:《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的發掘整理與療效驗證研究》、《壯醫理論的發掘整理與臨床實驗研究》、《廣西中醫民族醫藥發展戰略研究》、《壯族醫史研究》等,先後獲得廣西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廣西區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華中醫藥科學技術獎;其編著的《壯族醫學史》一書榮獲中國民族圖書獎一等獎和國家圖書獎提名獎。1997年他當選為中國民族醫藥學學會副會長,1998年當選為廣西民族醫藥協會會長。

新版圖書信息

書名:桂派名老中醫:學術卷:黃漢儒
作 者:王柏燦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3月1日
ISBN:9787513202596
開本:16開
定價:24.00元

內容簡介

《桂派名老中醫·學術卷:黃漢儒》為我國著名壯醫藥專家、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廣西壯醫醫院)原院長黃漢儒教授的學術經驗集萃。《桂派名老中醫·學術卷:黃漢儒》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黃漢儒的名醫之路,二是黃漢儒的學術思想。三是黃漢儒的臨床經驗,四是黃漢儒的典型醫案。
《桂派名老中醫·學術卷:黃漢儒》以黃漢儒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為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壯醫的歷史概貌、理論框架、特色技法、研發現狀、發展前景等,可資讀者參考。

作者簡介

王柏燦,男,1962年生,漢族,廣西岑溪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壯醫主任醫師、教授。現任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廣西壯醫醫院)院長助理、黨政辦公室主任、監察室主任、行政黨支部書記,廣西民族醫藥協會秘書長,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民族醫藥古籍辦副主任,廣西壯族自治區壯醫醫師資格考試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和專家組專家。
長期從事壯醫藥的發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在專業領域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師從黃漢儒教授,為黃漢儒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先後主編和參與編寫了《中國壯醫學》《中國壯醫內科學》《歷代壯族醫藥史料薈萃》等壯醫藥學術著作,主編了壯醫醫師資格考試《壯醫學》培訓教材,在相關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名醫之路
第一節求學過程
第二節事業追求
第三節學術建樹
第四節關注民情
第五節為霞滿天
第二章學術思想
第一節論證壯醫藥史
第二節構建壯醫理論
第三節壯醫發展思考
第三章臨床經驗
第一節用藥習慣
第二節經驗單方
第三節辨治舉要
第四節典型醫案
附錄:黃漢儒主要專著及論文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