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還巢》

《鳳還巢》

《鳳還巢》為梅蘭芳先生的代表戲劇,於1929年在北京首演,此劇情節巧妙,行當齊全,與清代傳奇劇本《風箏誤》有異曲同工之妙。

《鳳還巢》《鳳還巢》
《鳳還巢》為梅蘭芳先生的代表戲劇,於1929年在北京首演,此劇情節巧妙,行當齊全,與清代傳奇劇本《風箏誤》有異曲同工之妙。梅派代表作,人物塑造體現梅派端莊典雅的藝術風格。京劇《鳳還巢》為梅蘭芳根據清宮藏本《循環序》改編,原名《陰陽樹》 ,又名《醜配》,是一出充滿風趣的輕喜劇。劇中雪娥的幾大段唱腔華麗別致、明快跌宕、如訴如歌,是梅派唱腔中廣為流傳的著名唱段。

簡介

《鳳還巢》《鳳還巢》之圖

梅派名劇《鳳還巢》,為梅蘭芳根據清宮藏本《循環序》改編,原名《陰陽樹》,又名《醜配》,是一出充滿風趣的輕喜劇。此劇情節巧妙,行當齊全,稱為"群戲",是根據清代傳奇劇本《風箏誤》改編而成。劇中梅蘭芳飾程雪娥。雪娥的幾大段唱腔華麗別致、明快跌宕、如訴如歌,是梅派唱腔中廣為流傳的著名唱段。

該劇於1929年在北京首演,因全劇情節巧妙,受到觀眾盛讚,久演不衰。當時因挑班的名角編演新戲,多以一個角色為主,梅蘭芳以“承華社”的演員陣容,梅蘭芳演程雪娥、王鳳卿演程普、慈瑞泉演程雪艷、孫少雲演程夫人、姜妙香演穆居易、蕭長華演朱千歲、尚和玉演洪功、侯喜瑞演周監軍。這一台各展風華、珠聯璧合的演出,受到觀眾的稱讚。

《鳳還巢》在剛上演後,當時奉系軍閥們因《鳳還巢》劇名與“奉還巢”同音,竟由奉系教育總長劉哲出面,以所謂“有傷風化”的罪名禁演了這齣戲。喜劇變成了禁戲。後來《鳳還巢》在人民的支持下,終於恢復了演出,那風趣的劇情和優美的唱腔,也才得以在民眾中廣為流傳,成為各劇種競相移植的喜劇劇目。

《鳳還巢》從復現舞台後,越演越紅,不僅梅蘭芳晚年經常演出,許多梅門弟子和梅派演員也都精心學演此戲。同時有的地方劇種也競相移植此劇,使它成為最有影響的梅派新戲之一。

劇名由來

《鳳還巢》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經典劇目展演
《鳳還巢》一劇,在崑曲名《醜配》,在秦腔名《循環序》,梅易為亂彈,命名之由。因劇情中程雪娥之婚姻,幾經變幻仍如其故,原擬名《換巢鸞鳳》,既因並未嘗換巢,乃易今名,此劇來歷如此。或謂宜名《三洞房》,似較原名為佳。

《鳳還巢》剛一演出後,曾因劇名“鳳”與“奉”同音,觸犯了當時在北洋政府掌權的奉系軍閥之忌諱,“鳳還巢”意“奉還巢”,極不吉利,竟由奉系教育總長劉哲出面,以所謂“有傷風化”的罪名禁演了這齣戲。僅演了一場的喜劇《鳳還巢》就變成了“禁戲”。

幸不久北洋軍擊潰北洋政府,奉系軍閥離去,《鳳還巢》才又重現舞台。

劇情介紹

《鳳還巢》《鳳還巢》
明朝末年,侍郎程浦告老還鄉,侍郎程浦告生有二女,夫人有女名雪雁,貌醜頑劣;妾生女雪娥,美貌聰明,程愛如掌上明珠。程喜穆居易朗顏少年,欲與雪娥擇婿,夫人卻欲將雪雁許穆。程壽辰,穆來拜,留宿書館。入夜,夫人命己女冒雪娥名去書館會穆。雪娥在夜色下冒充佳人,拉拉扯扯。穆見其醜又無恥,誤以為程騙婚,連夜逃去。程正憂穆生去向不明。適逢朝廷起用,只好離家赴任。垂涎雪娥 已久的皇族朱煥然,得知穆逃程去,乘機冒穆名來程家迎娶。夫人信以為真,以雪雁代嫁。洞房中,兩人發現全是冒名頂替。雖後悔莫及,卻有苦難言。這時,地方強盜作亂,夫人去朱家避難,雪娥因朱行為不端不肯隨往。不久,程浦平定寇亂,接雪娥至軍中。穆也從軍在此。程又重提婚姻,穆堅決拒婚。元帥及監軍強給主婚,穆不得已說明程女夤夜私入書館等情。程知穆誤會,堅持完婚。洞房中,見雪娥貌美,確非私入書房之人,穆大喜。雪娥卻因穆拒婚。委屈非常,在穆一再謝罪之下,才轉悲為喜,終諧伉儷。

經典唱段評析

《鳳還巢》《鳳還巢》中程雪娥
《鳳還巢》是梅蘭芳梅派戲中一出具有喜劇風格的代表劇目,該劇成功地運用了“誤會法”,有許多錯綜複雜的趣事情節。劇中生、旦、淨、醜行當齊全,每個人物都具特有的性格行動線,可謂個個討巧,結尾大團圓也符合傳統的欣賞習慣。“醜配”一場於風趣滑稽中亦含諷刺,令人忍俊不禁。梅蘭芳塑造的程雪娥的形象,舉止端莊,雍容大度,處處表現出大家規範,表演不溫不火。在“窺婿”一場,程雪娥偷覷穆居易的神情,含情脈脈的眼睛配合他輕盈、柔美的身段回眸一笑,把人物的心情,表演得淋漓盡致,形象鮮明、生動。在“洞房”一場,程雪娥與穆居易的對唱,配合默契,在俏麗的唱腔中展現出小夫妻間的細膩情感,真是美不勝收。

如在第五場中程雪娥上場唱的西皮導板、慢板“日前領了嚴親命,命奴家在簾內偷覷郎君。只見他美容顏神清骨俊,實可嘆衣襤褸家道清貧。”中的“內”、“君”、“俊”、“貧”都耍腔,難度很大,既充分顯示演員的深厚功力,也體現了程雪娥端莊嫻淑、靦碘嬌羞、閨閣少女特有的心態。

第十場中南梆子“她明知老爹爹為奴行聘,反將她親生女嫁與穆門”是女主人公雪娥親眼看到姐姐雪雁冒她名嫁給自己的如願郎君後唱的。唱腔比較激昂,集中顯現了她心中的幽怨,怨親母早逝,怨父親外出,怨大娘自私,怨自己命薄。這段唱腔實質上是雪娥怨憤心理的外化和反抗情緒的宣洩。

第十四場西皮流水“母親不可心太偏,女兒言來聽根源”的行腔唱得穩而不緊,尺寸掌握恰到好處,很好地表現了雪娥在與大娘對話時的心態。

影片評價

《鳳還巢》《鳳還巢》劇照
《鳳還巢》全劇情節巧妙,是一出充滿風趣的輕喜劇。劇中行當齊全,在當時是一出難得一見的新鮮“群戲”,受到觀眾盛讚,久演不衰。梅蘭芳在《鳳還巢》中,依據戲的風格以傳統的扮像塑造了純情少女程雪娥,表演傳神,在眼神運用上特別注意“神不離法,法不離神”,唱腔流暢,充分表現出大家閨秀端莊麗雅的風度。劇中程雪娥偷覷穆居易時,那回眸一笑、那含情脈脈的眼神,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配合上輕盈柔美的身段,把劇中人物的心情和形象,鮮明生動地顯示出來,再加上流暢的唱腔,充分體現了梅派藝術表演“神”、“味”、“美”的特色。他在化裝上雖然創造了古裝扮像並取得成功,但《鳳還巢》因不是歌舞劇,故不用古裝,而仍是梳傳統大頭,穿傳統服裝。

它採用的是老而又老的傳統手法──誤會法,使觀眾不斷處於愉悅、欣快之中。不愧為梅派有代表性的劇目。至今許多梅派弟子和梅派演員們仍精心學演這齣戲。

劇中的西皮慢板、西皮原板、南梆子等都是很精彩的唱段,唱腔新穎、不落俗套。是梅派唱腔中廣為流傳的著名唱段。

1985年,《鳳還巢》漂洋過海,在魏莉莎教授的主持下,第一部英文京劇搬上了夏威夷的舞台,並在次年赴中國巡演,受到了著名劇作家夏衍先生等專家的高度評價,轟動一時。

《鳳還巢》這齣戲的特點:屬閨門旦應工喜劇。在傳統戲曲中這類喜劇很少。這個戲有兩個特點,一是名字起的好。二是故事情節波瀾迭起,妙趣橫生。梅蘭芳的秘書許傳姬曾說:他看這部戲不下百次,從來沒有見到有人起堂的。三是這個戲裡的人物沒有特別壞的人,即使是醜小姐與朱千歲,也就是有點缺心眼,為故事情節的展開可以說辟了一條新鮮路子。

《風箏誤》為清代著名戲劇家李漁的名作,為中國十大古典名劇之一。也是《鳳還巢》的編劇取材,劇情為:

不學無術的戚友先附庸風雅,請義弟韓世勛在風箏上作詩一首。風箏巧落詹家院中,才貌俱佳的二小姐淑娟在風箏上題詩寄情。韓世勛傾慕淑娟才華,也去放風箏。此回,風箏卻落到了詹家刁鑽任性、奇醜無比的大小姐愛娟手中。愛娟藉機向英俊才子韓世勛投懷送抱,世勛落荒而逃.....風箏有誤,錯點了鴛鴦;月老有知,有情男女牽成雙。一邊是才子對佳人,天作之合;一邊是傻男配醜女,地設一雙。甜甜蜜蜜的,吵吵鬧鬧的,各有滋味,皆大歡喜。

相關詞條

京劇旦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

《碧玉簪》
《打龍袍》
《鳳還巢》
《貴妃醉酒》
《廉錦楓》
《穆桂英掛帥》
《秋江》
《生死恨》
《太真外傳》
《宇宙鋒》
《紅娘》
《桃花村》
《打焦贊》
《目連救母》
《女起解》
《棋盤山》
《擋馬》
《拾玉鐲》
《鎖麟囊》
《佘賽花》
《春草闖堂》
《串龍珠》
《大英傑烈》
《謝瑤環》
《小上墳》
《楊排風》
《雛鳳凌空》
《遇皇后·打龍袍》
《悅來店·能仁寺》
《狀元媒》
《打櫻桃》
《春秋配》
《樊江關》

《青霜劍》
《法門寺》[傳統劇目]
《罷宴》
《三擊掌》
《櫃中緣》
《三進士》
《三堂會審》
《彩樓配》
《紅樓二尤》[京劇]
《洪母罵疇》
《武昭關》
《浣紗記》
《漢明妃》
《辛安驛》
《行路訓子》
《香羅帕》
《春閨夢》
《雁門關》
《賣水》
《英台抗婚》
《得意緣》
《赤桑鎮》
《梅妃》
《對花槍》
《活捉三郎》
《蘇三起解》
《勘玉釧》
《紅拂傳》
《李逵探母》
《別宮祭江》
《斷橋》
《望兒樓》
《王熙鳳大鬧寧國府》
《賀後罵殿》
《墨黛》
《摩登伽女》
《黛玉葬花》[京劇]
《穆桂英大戰洪州》[京劇]
《穆天王》
《火燒余洪》
《能仁寺》[京劇劇目]
《扈家莊》
《乾坤福壽鏡》
《八珍湯》
《花田錯》[京劇]
《花木蘭》[京劇]
《黛諾》
《泗州城》
《霍小玉》
《盜仙草》
《活捉王魁》
《盜庫銀》
《杜十娘》[京劇]
《紅線盜盒》
《三休樊梨花》
《佘塘關》
《花舫緣》
《天女散花》[京劇]
《棒打薄情郎》
《挑簾裁衣》
《鴻鸞禧》[京劇]
《虹橋贈珠》
《文姬歸漢》
《望江亭》[京劇]
《五龍祚》
《祭塔》[京劇]
《無底洞》[京劇]
《小放牛》[京劇]
《荊釵記》[京劇]
《香羅帶》
《鋦大缸》
《百花贈劍》
《荀灌娘》
《孔雀東南飛》[京劇]
《孝義節》
《西施》[京劇]
《謝小娥》
《風流棒》
《孝感天》
《八仙過海》[京劇]
《六月雪》[京劇]
《魚藻宮》
《洛神》[京劇]
《楊門女將》[京劇]
《一捧雪》
《游六殿》
《林四娘》
《霸王別姬》[京劇]
《搖錢樹》[京劇]
《改容戰父》
《釣金龜》[京劇劇目]
《賺文娟》
《竹林記》
《珍珠烈火旗》
《戰金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