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片名:《鳥人》
幅面: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混音:Dolby
著作權所有:1984Tri-StarPictures
攝影機:PanaflexCameraandLensesbyPanavision
攝製格式:35mm
洗印格式:35mm
分級:瑞典:15 英國:15 芬蘭:K-16 挪威:16 阿根廷:16 智利:18 西德:12 法國:-12 美國:R 韓國:15
級別:
Australia:M/Finland:K-16/Iceland:16/Sweden:15/UK:15/USA:R/France:-12/WestGermany:12/Norway:16/SouthKorea:18/Chile:18/Argentina:16/SouthKorea:15/NewZealand:R
劇情簡介
艾爾是一個參加越戰的美國軍人,因傷回國後他找到了好友伯第,但他們相遇的地方竟然是一個冷清荒涼的精神病房裡,因為伯第得了精神病被關了進來。在醫生的建議下,艾爾常常來到精神病房跟伯第訴說童年的往事:
艾爾原本是一個無業青年,在一次打架事件中認識了”鳥人”伯第,因為伯第整天都幻想自己化身成飛鳥,所以別人都是這樣叫他,艾爾和伯第一見如故,成為了情同手足的好友。從此,兩人進行了各種與飛行有關的瘋狂行為。但慢慢地,伯第開始從瘋狂走向了極端。整天都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甚至和鳥睡在一起,極端行為最終令艾爾再也無法忍受,於是獨自一人跑去參加了越戰。
在艾爾走後伯第也參加了越戰,在那殘酷的越戰前線,柏第目睹戰火摧毀一大量的人和鳥,終於因身心不堪負荷成了精神病患者。在病房裡伯第整天捲曲著四支和身體,有時坐到洗手盤下、有時蹲在床邊呆呆地望向那扇僅有的天窗。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而他,始終相信自己是一隻自由翱翔的飛鳥……
在精神病遼逗留的日子裡,艾爾眼看自己的好友變成這樣,傷心之餘精神亦陷入了低潮。他開始感受到了柏第苦痛的,身體也開始像鳥一樣捲縮起來,在精神崩潰之際,伯第終於醒了過來。在抱頭痛哭之後艾爾打傷了兩個管理員,扶著被精神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伯第離開了這個可怕的”鳥籠”。
影片看點
關於瘋癲
《鳥人》中鳥人生性喜愛小鳥,夢想著象鳥兒一樣自由的飛翔,而殘酷的戰爭在他的面前血淋淋的剝奪了大量鳥兒的性命,他開始拒絕同殺鳥的人類說話,並象一隻受傷的小鳥一樣蜷縮起自己的身體。而鳥人的少年好友艾爾則有著一般人的所有愛好,比如喜歡追求女孩,熱衷性愛。然而他卻能理解鳥人並與他為伴,在鳥人被關進醫院之後,艾爾為配合醫院的治療工作——將鳥人恢復為常態,而每日對鳥人重複往事,以期喚起鳥人的記憶和與人對話的欲望。在影片中,對待鳥人的怪異秉性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這兩種態度的代表分別是艾爾和威斯。
台詞中有一句:“我不知道在那些繃帶下還是不是我,老天我不要一張拼湊的臉。”這個社會,是以扼殺理想和真正自由為代價來存在的,這正是這部影片的主題。
關於話語權
福柯認為:某些禁忌以其本來的面目出現,而另一些更鬆散的禁制則是以道德的形式出現。人們大體上是按照社會中他人的意願,或者說是主流意識形態的意願來塑造自身,而這種意願正是一種被控的話語權。在現實社會中,話語權從來都掌握在占統治地位/權力的一方。諸如“真實”,“真理”這樣的東西究竟是不是無庸質疑,“真實”,“真理”其實都是在權力話語操縱下闡述的結果。
顯然影片《鳥人》中也存在一個話語權的問題,鳥人相對於人類,雖然誰也沒能進入到對方的話語系統中——人類說的是正常的道德的話,而鳥人只在心靈上同鳥對話,“我要爬上去同他們說話”——但明顯是人類的話語占據了主導的地位。於是鳥人被現代醫學診斷為瀕臨精神病,並用現代醫學手段對其進行治療——目的是逼迫他說“人話”。
關於妄想症
按照精神病學的觀點,鳥人應當被診斷為患有嚴重的譫妄症。“有些人自以為是野獸,便模仿野獸的聲音和動作。有些人認為自己是玻璃器皿,因此避開過路人,以防自己被打碎;有些人畏懼死亡,然而他們卻往往更容易致使自己夭亡。還有些人在想像中認為自己反有某種罪行,每當友人走近他們,他們就驚恐戰慄,以為來者要逮捕他們下獄和判處他們死刑。”譫妄的想法始終是孤立割裂的,並沒有損害理智整體。
鳥人喜愛鳥,與鳥為伍,妄想自己是一隻鳥,企圖象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這種想法幾乎占據了他生活的全部,發展到極端,便成為一種病症。鳥人爬上高處,並不惜生命的代價獲取與鳥對話的一次機會,他給自己做鳥的衣裳,赤身裸體的睡在象鳥籠一樣的地方。
關於監禁
從影象上看,雖然並未被表述為監獄,但影片中呈現出來的醫院顯然就是一個用於囚禁的場所。鳥人居住的小屋很象一個牢房,而只有一個小小的天窗,使他能夠看到外面的藍天,這個窗戶是如此的小,以至於他只能定睛朝一個方向凝視,而天窗上卻也布滿了否定自由的鐵絲網。由天窗中射進來的一縷藍光籠罩著蜷縮著的鳥人,這是他的希望之光,而也就只有這一束光守侯著鳥人。
鳥人用他的形體對抗著監禁他的環境。通過其健壯的身體所顯示的野性未羈的無言的青春力量,透露出一種生而自由的,已經獲得解放的人性存在。如果說這些身體的姿勢暗示了他們的夢想,那是因為這些事特別張揚了他們的那種不被承認的自由。
花絮
1)小說里,老兵們是在二戰時期服役,電影裡改編為越南戰爭;
2)鳥人的真正姓名從未在電影中提到。小說里同樣也沒有提到過他的名字;
3)長片電影中首次使用了飛行相機系統。電腦控制下的攝影機由四個起重機支撐著,用於拍攝鳥人幻想自己真的能夠飛翔起來的這段場景中;
4)電影音樂在一個星期之內創作和錄製完成。
穿幫鏡頭
連貫性:鳥人在玩他的橡膠模型飛機這段,從窗戶外面看,很明顯當時是白天。但後來,他的爸爸走進來,說現在是早晨三點鐘,該去睡覺了。
關於導演
艾倫·帕克
在進入電影以前,艾倫作為倫敦的極富才華的廣告人之一受到關注。他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為廣告商Collet Dickinson Pearce(CDP)工作,並且開始導演電視廣告。與David Puttnam合夥後,離開CDP成為專職商業廣告導演,後來開始導演電影長片。他做過演員、導演、製片人和劇本作家,近幾十年來一直活躍在好萊塢和英國影壇。同時,他還是英國導演指導委員會的創始人之一。
帕克的電影,除《迷牆》外在手法上都比較傳統,但感情色彩十分濃郁,體現了帕克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反戰、種族歧視、文化衝突、人性等等是他電影主要涉獵的題材,從他的電影可以判斷出,帕克是個極具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的導演,他在影片中一直燃燒著自己的情感。帕克電影另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對音樂的重視,《午夜快車》、《迷牆》、《承諾》、《我要高飛》和《埃維塔》等影片的音樂,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2002年,帕克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並於2005年獲得桑德蘭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主演
尼古拉斯·凱奇
1964年1月7日,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藝術之家,他的父親是前舊金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奧古斯特·科波拉,他的叔叔是以《教父》和《現代啟示錄》等片聞名於世的大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作為科波拉家族的一員,他從小就在充滿音樂與書籍的環境中長大,並對演戲、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17歲開始進入電影圈,為了不受叔叔名氣的影響,改從他喜愛的作曲家約翰·凱奇的姓。
1995年對尼古拉斯·凱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他主演的《逃離拉斯維加斯》是一部成本僅有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小製作影片,在這部片中尼古拉斯·凱奇獲得的片酬只有他平常的十分之一,不過他那深入靈魂的表演卻使他贏得了一尊金光閃閃的奧斯卡金像。之後他於1996年主演的動作片《絕地任務》使他躍身成為全球國際票房巨星,1997年又以《空中監獄》和《變臉》雄霸暑期票房。
馬修·摩丁
馬修·摩丁1959年3月22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羅馬杜達。幼時因父親的工作關係,曾多次搬家,最終在猶他州的農村長大。1979年大學畢業後前往紐約發展,一邊打工一邊在斯特拉·艾德勒的門下學習表演。馬修·莫迪恩從影二十年來,以80年代的《鳥人》和《全金屬外殼》兩部反戰佳作令人印象最深。1994年嘗試執導短片《抽菸》,同年以電視電影《And the Band Played On》入圍艾美獎最佳男主角。
榮譽
1985年坎城電影節評審會大獎以及金棕櫚提名;
1987年華沙國際電影節觀眾獎。
影評
現代生活的種種隱秘的弊端無法逃脫福柯的銳眼,監禁,精神病,同性戀以及醫學都是福柯研究的領域,而這些貌似極為邊緣的話題卻恰恰在福柯的闡述中成為隱藏在社會最基層的推動社會運作的原初動力,是社會權力機構最為敏感和薄弱的環節。因此,福柯的理論是社會運作的機理式分析。而《鳥人》卻恰恰可以看成是福柯理論的電影本文。
完全用福柯的理論來貫穿一部影片評論話語的始終,還是一件十分大膽和毫無把握的事情,但好在福柯旨在建立一種時間和空間上雙重宏大的理論,因此用這種涵蓋性極強的東西來評判某種具體的現象更不容易露出破綻,其他的東西就要靠看客細細體會。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TriStarPictures[美國]
2.A&MFilms
發行公司:
1.哥倫比亞三星[巴西](Brazil)(DVD)
2.LK-TEL[阿根廷](1985)(Argentina)(VHS)
3.ColumbiaTriStarFilmsdeArgentina[阿根廷](2000)(Argentina)(allmedia)(re-release)
4.LK-TELVídeo[巴西](Brazil)(VHS)
其他公司:
1.TheDrummersofEkomespecialmusicalcontribution
2.ThornEMIElstreeStudios[英國]soundre-recording
發行日期
美國USA1984年12月21日
阿根廷Argentina1985年1月31日
法國France1985年5月22日
挪威Norway1985年5月23日
瑞典Sweden1985年5月24日
芬蘭Finland1985年8月16日
奧地利Austria1985年9月
西德WestGermany1985年9月19日
菲律賓 Philippines1985年12月7日......(Davao)
捷克CzechRepublic2002年12月7日......(BritishFilmDays)
盤點尼古拉斯·凱奇的影片
尼古拉斯·凱奇, 1964年1月7日出生於美國加州長灘,他本姓科波拉,是以《教父》和《現代啟示錄》等片聞名於世的大導演科波拉的侄子。17歲開始進入電影圈,為了不受叔叔名氣的影響,改從他喜愛的作曲家約翰-凱奇的姓。他飾演的角色較多,也獲得不少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