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K.馬克思和F.恩格斯軍事著作的中文本選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編輯,戰士出版社1981~1982年出版。文集選收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441篇,編為5卷,包括注釋,約240萬字。文集第1、2卷為專題軍事著作和散見於其他著作中有關軍事問題的論述。第3、4、5卷是戰爭評論。

作品簡介

來源: 《中國大百科全書》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標籤: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摘要:K.馬克思F.恩格斯軍事著作的中文本選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編輯,戰士出版社1981~1982年出版。文集選收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441篇,編為5卷,包括注釋,約240萬字。文集第1、2卷為專題軍事著作和散見於其他著作中有關軍事問題的論述。第3、4、5卷是戰爭評論。

作者關係簡介

 馬克思(KarlMarx,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Engels,1820—1895)是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引發了科學和社會領域裡的一系列變革,教育理論從此掌握了科學的武器,揭開了教育發展的新篇章。志同道合是友誼的堅實基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偉大友誼)。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期間,恩格斯拜訪了他。兩人在一起生活了10天,傾心交談,對一切重大問題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的看法完全一致。這次會見為他們終生的戰鬥友誼和偉大合作奠定了基礎。他們在政治風浪中團結戰鬥,在科學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勵,共同奮戰了40個春秋。他們各自都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戰友而自豪。恩格斯說:“馬克思是和我相交40年的最好的、最親密的朋友,他給我的教益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馬克思說:“我們之間存在的友誼是何等的珍貴!”恩格斯為了使馬克思有可能從事革命活動和理論研究,心甘情願作出犧牲,從事自己最不願乾的“該死的生意”,把掙來的錢負擔馬克思一家的生活。歐洲1848年革命失敗後,馬克思住在,恩格斯住在曼徹斯特,他們兩人雖然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歡笑”,但卻保持著密切的書信聯繫。他們幾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稍慢一點,另一方就會感到不安。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幾天沒有寫信,馬克思就寫信風趣地問他:“親愛的恩格斯!你在哭泣還是在歡笑?你睡著了還是醒著?”既是問候,又是關切。他們這種友誼是前無古人的。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的精神體現

新武器強制性地引起作戰方式的變革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所謂作戰方法,就是戰爭過程中的用兵方法,即組織兵力、兵器實施戰鬥的方式或方法。作戰方法種類繁多,如按行動類型區分,有進功方法、防禦方法等;按行動規模區分,有戰略、戰役和戰術範圍的作戰方法;按軍兵種劃分,有空戰、海戰、陸戰、坦克戰、炮戰、化學戰等作戰方法。軍事史表明,所有這些作戰方法都是由武器裝備決定的,即有什麼樣的武器裝備,就有什麼樣的作戰方法。正如恩格斯所提出的:“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往往是違反指揮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上的改變甚至變革。”(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

在現代化的戰爭中如何發揮人的因素

19世紀中葉歐洲軍界曾經圍繞新式針發槍對戰爭的影響展開了一場爭論,不少人認為,對使用針發槍進行快速連續齊射的部隊發起任何衝鋒都是不可能的。但1859年爆發的義大利戰爭很快就打破了這個神話,於是軍界輿論開始轉向。恩格斯總結這場爭論,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贏得戰鬥勝利的是人而不是槍。”(《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2卷,第229頁)在中國革命鬥爭實踐中,毛澤東同志進一步發展了恩格斯的觀點,提出:“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69頁)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戰爭觀關於戰爭制勝因素的基本道理。

加強經濟建設增加國防實力

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不僅是暴力的目的,而且是暴力的本源。是進行戰爭和建設強大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國防的物質基礎。恩格斯指出:"暴力的勝利是以武器的生產為基礎的,而武器的生產又是以整個生產為基礎,因而是以'經濟力量',以'經濟情況',以暴力所擁有的物質資料為基礎的。""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是經濟的條件和資源幫助'暴力'取得勝利,沒有他們,暴力就不成其為暴力。"(《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1卷第51頁)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歷史證明,經濟不僅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和獲取勝利的前提條件,而且正是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經濟的發展,才使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從而帶來了整個戰爭方式和內容的巨大變革。

戰爭的出現及發展

戰爭是在原始社會後期出現的。據考古資料證明,最早的戰爭出現在中石器時代的初期。這說明,人類從原始人群到現在,在大約二三百萬年的歷史長河中,有戰爭的歷史還不到一萬年(一說上萬多年)。原始社會的戰爭是由族部落之間或部落聯盟之間,為了爭奪賴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財富,甚至為了搶婚、血族復仇而發生衝突,進而演變成原始狀態的戰爭。這種戰爭,同階級社會的戰爭有著本質的區別。它不具有政治目的和階級壓迫、奴役的性質,戰爭中的俘虜,不是殺掉,就是吃掉。後來,隨著生產力和畜牧業的發展,父權製取代母權制,農業、手工業、商品生產有了發展,生產物品有了剩餘,有了私有財產,出現了主人和奴隸,萌芽了私有制、階級,使“古代部落對部落的戰爭,已經開始蛻變為在陸上和海上掠奪家畜、奴隸和財寶而不斷進行的搶劫,變為一種正常的營生”。(《卡爾·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二卷第413頁)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主要內容以及精華

K.馬克思和F.恩格斯創立的學說。包括科學世界觀社會歷史發展學說無產階級革命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共產主建設理論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一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詞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學說的總稱在馬克思在世時已經出現,在19世紀70年代末法國社會主義者的著作中曾廣泛使用,但內容受到歪曲,馬克思對此提出尖銳批評。恩格斯在80年代初開始使用“馬克思主義”一詞,並在1886年專門作了說明。馬克思主義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以《共產黨宣言》的問世為標誌。它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特別是18世紀中葉和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論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此外,法國啟蒙學者的思想和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階級鬥爭學說,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資料。19世紀科學技術的新成果,特別是細胞學說的確立,能量守恆和轉化規律的發現、進化論的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奠定了堅實的自然科學基礎。

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它包含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們構成一個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徵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是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在同各國工人運動和革命鬥爭實踐的結合中發展的;是在同各種錯誤思潮的鬥爭中發展的;是在對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進行創造性研究過程中不斷發展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後,他們的繼承者繼續把馬克思主義推向前進。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帝國主義理論。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制定了關於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學說。他總結了蘇維埃俄國的實踐經驗,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進到一個新階段——列寧主義階段。在中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中國歷史、社會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相關連線

1.http://www.souku.com.cn/viewtitle.jsp?url=420736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