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情愛》

《非對稱情愛》

《非對稱情愛》一段女大男小的戀情,以浪漫溫馨開始,竟以血腥暴力收場。男人與女人從邂逅、傾心到互相愛戀,一切似乎是那么地美好:迷人的月光、沙灘漫步、相擁溫存。然而,隨著彼此的生活變得愈來愈緊密,兩人的衝突對立也愈來愈尖銳,這豈是“對稱情愛”。

基本信息

片名:
  • 非對稱情愛
  • 不完美的愛情故事
  • 完美愛情故事
  • Parfait amour!
  • Perfect Love
  • 主演:
  • 伊薩貝爾·勒諾 Isabelle Renauld
  • Laura Saglio
  • Francis Renaud
  • 片長: 110 分鐘
    類型: 劇情 愛情
    地區: 法國
    導演: 凱薩琳.布雷亞 Catherine Breillat
    年份: 1996年10月23日
    語言: 法語
    《非對稱情愛》 電影海報
    影片簡介:
    法國女導演凱薩琳.布雷亞作品。一段女大男小的戀情,以浪漫溫馨開始,竟以血腥暴力收場。一個開始時候甜甜蜜蜜的愛情為何會最終走向相反面呢?完美的愛情在現實生活中是否都不能長久呢?

    幕後花絮

    看過《地獄解剖》《羅曼史》的觀眾對凱特琳·布蕾亞一定不會陌生,凱特琳·布蕾亞,法國著名情色女導演,1949年生於法國,身兼作家、導演、演員、編劇等多重身分。她形容自己是個“清教徒”,但這很難和她的作品聯想在一起。她19歲時寫的第一本小說《容易相處的人》,在1968年出版的時候,被列為18歲以下禁止購買的限制級小說;她23歲參與演出的第一部電影,是義大利名導演貝托魯奇的經典情色電影《巴黎最後的探戈》;她25歲時將自己的第四本小說《氣窗》,拍成她的第一部電影《愛欲解放》,由於內容描述一個14歲的少女如何大膽探索她的性慾,且裡頭充滿男女性器官的特寫鏡頭,在保守的70年代被法國知名的《費加羅報》批為“對身體、親密關係的公開展示、玷污和侮辱,使女性蒙羞”而呼籲禁演,因此在法國被冷凍了24年。
    她一再以作品挑戰法國(甚至全世界)的道德尺度,有人批評她是“假藝術之名行色情之實”,有人讚賞她作品裡的女主角“闖進陌生的性愛領域,如同導演本人違抗傳統的電影(性別)界線”。可以肯定的是:凱特琳·布蕾亞代表某種法國電影的先驅,而且她的影響效力正在持續發酵中……
    布蕾亞是當代有名的中堅導演,有時她被認為是第一個從真正女性視角出發來思考兩性關係的導演,有人還說布蕾亞把色情電影“作者化”了。布蕾亞說:“我的電影中只有女性的怨恨與欲望而沒有男性的心理。她讓女人自己的身體和欲望說話,將對性的思考空前地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她的電影關注女性對自己的性生活的理解,呈現出各個年齡段的女性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如表現青春期少女對喪失童貞的迷戀的《一個真正的年輕女孩》(1975)和《少女36》(1988);如講了一個有性自虐傾向的女子的故事《羅曼史》(1999);如表現中年女子與青年男子之間不可逾越的情愛溝壑《非對稱情愛》(1996)和《短暫交叉》(2001) 等等。在布蕾亞的電影裡,性是直率的、野性的、原始的,而沒有去有所顧忌地掩飾,因此她在國際上有“情色導演”的名聲。對布蕾亞來說,性的呈現是作為女主角意識的呈現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她的電影就呈現出充滿肉慾和色情味的特質,有時還加入狂放的暴力鏡頭,這種凌厲的影像風格是對現代電影文化的創新和改革,同時也使她和她的電影飽受爭議,甚至非議。

    媒體報導

    這是一部法國電影的名字,我花了兩個晚上看完這部電影,一個20多歲的法國帥小伙和一位有兩個孩子的40多歲的女人之間的情愛故事。一段女大男小的戀情,以浪漫溫馨開始,竟以血腥暴力收場。男人與女人從邂逅、傾心到互相愛戀,一切似乎是那么地美好:迷人的月光、沙灘漫步、相擁溫存。然而,隨著彼此的生活變得愈來愈緊密,兩人的衝突對立也愈來愈尖銳,這豈是“對稱情愛”?
    又一部異國的姐弟戀,看來現在姐弟戀是風靡全球了。前幾天看的網路小說《我和處長》就是一篇不錯的姐弟戀小說,建議朋友們去看看。
    電影是法國式的演繹,湛藍的地中海,優雅的女人、直抒胸意的表白,醉人的香吻,寬容的偷情,赤裸的性愛,用足了一切電影元素,可惜畫面色彩過於蒼白。
    老早就喜歡喜歡法國電影,對情感的把握恰倒好處。在當今物慾的社會中,真情難得啊。看看最近趙忠祥大叔的麻煩就明白了,同事說趙大叔算是天下臉皮最厚的男人了。趙忠祥不配做男人,男人該敢做敢當,現在他該明白一個道理了——上床容易下床難啊

    精彩劇照

    《非對稱情愛》《非對稱情愛》

    相關評論

    《非對稱情愛》《非對稱情愛》
    對電影《非對稱情愛》的一句話影評蝶妖 發布於:2008-01-05 12:29
    這不是一部單純的“愛你愛到殺死你”的故事片,而是每一步都心思縝密,讓所有情節順其自然,慢慢一層層地解剖人物的心理,解剖女性對情和欲的願望。
    對電影《非對稱情愛》的一句話點評拈花微笑 發布於:2007-07-29 19:32
    情色女王耗時最長的作品,一個內容豐富和跌宕的男女情慾故事。對立而非對稱,是凱薩琳成熟的標誌性作品。

    愛的另一個極端———姐弟戀的毀滅Aruironin 發布於:2007-10-28 23:09
    凱薩琳·布雷亞的作品一貫以剖析兩性關係中深層特點著稱,大膽、前衛,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尖銳的社會批判力,而且由於其大量露骨性場面的描寫,所以一直高舉"女權主義"的大旗走在歐洲先鋒派導演的前列。
    本片的特點就是大段大段的對白,無論是聚會、吃飯,還是散步、出遊,甚至做愛時也不停地嘮嘮叨叨,從開始的綿綿愛意,到接著的不信任、互相爭吵,到最後的毀滅。似乎從一開始,這對戀情就是不穩定的,不僅是年齡上的,而且在雙方的價值觀、社會地位上都有巨大的差距。他們以為愛情可以衝破一切阻隔,但最後卻被它的荊棘割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如果說愛情本身就建立在雙方異性吸引的基礎上,那么作為戀愛中的兩位具體個人就是不穩定的最大因素。女的已經離了兩次婚,有了兩個小孩,尋找戀人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是造成悲劇的一大因素;反觀男方,年輕、帥氣,他可能會被你的美貌一下子迷住,但過於年輕的激情,性格上的衝動,就成了喜新炎舊的主要原因。雙方通過對話,一遍一遍地調和這中間的矛盾,似乎都有意互相妥協,但最終本質上對愛,對性認識上的偏激,導致最終的毀滅。
    男主角克里斯最終選擇用殘忍的暴力結束了這對姐弟戀,當他拿刀一遍一遍刺下時,鏡頭是沉默的,但卻讓人不寒而慄。我不知道是什麼激怒了他,是女方對他的蔑視,還是感到本身的男性地位受到的威脅,抑或只是年輕的那一時衝動和無奈。其實凱薩琳·布雷亞以往一貫大膽的鏡頭在前半部分一直比較收斂,直到最後才爆發出來。因為縱觀全片,我一直覺得凱薩琳·布雷亞像個哲學家,而不是一名導演,但一切的印象最後全部改變,都集中到其深刻而冷峻的鏡頭語言中去。

    雖然全片節奏略顯拖沓,劇情也有些簡單,但或與這是導演本身的目的,要突出情感發展過程曲折和矛盾。

    希望愛,如果愛,願愛能開花結果,永遠避免影片這樣的結局!

    閱讀連結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detail/1/1668.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