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下的日子》

《雲下的日子》

由青年導演閆然執導的處女作“雙黃蛋”之一,電影《雲下的日子》於春節後在北京舉行了小範圍的試片會。影片意外的得到了幾位業內人士的高度好評,由於影片純真的兒童視角,對時代環境的精確描述和其中反映出的人文關懷,被給予了“內地版《歲月神偷》”這一極高的評價。

基本信息

簡介

《雲下的日子》在全面展現了貴州省農村改革開放30年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也謳歌了黔西南州各族人民民眾艱苦創業、艱苦奮鬥、堅韌不拔、堅持不懈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精神,對進一步加快黔西南州文化產業發展,進一步宣傳推介黔西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榮獲第十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優秀獎的電視連續劇《雄關漫道》,取材於黔西南州、全部在黔西南州境內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絕地逢生》,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後,在全國產生廣泛的影響。由省委宣傳部與八一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聯合打造的作為2010年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的獻禮大片《二十四道拐》將於今年10月在黔西南州開機。

這些影視文化作品的勃興,折射出黔西南州文化產業力圖找準自身定位,向世人展示自我的意識覺醒。文化產業既是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今後黔西南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支撐力量。文化產業無污染、能耗小、增加就業、增加收入,文化產業在GDP中占有的比重越高,越接近綠色GDP,說明我們的發展路子越符合科學發展觀。我們將堅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藉助影視作品和媒介推動,結合正在打造的“山水長卷·水墨金州”地域文化名片,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大對黔西南州的推介力度,不斷提升黔西南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黔西南,了解黔西南,走進黔西南,從而推動黔西南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拍攝現場

5月2日,很多人都沉浸在幸福的“五一”假期中,有一幫人卻一大早就忙開了。他們,就是電影《雲下的日子》劇組人員閆然等人。

這天一大早,導演閆然、攝像鄔迪、製片主任邢松和現場製片剛立明就帶領演員馬國興(強生)等劇組人員趕到頂效開發區綠化村去老馬嶺方向的路口進行實景拍攝。

據現場製片剛立明介紹,在綠化村主要是拍攝一組反映劇中人強生帶著狗跑,狗被迎面而來的汽車碾死這樣一組鏡頭,劇組頭一天就來綠化拍攝,但由於天公不作美下雨沒拍成。今天早晨6點過鍾,大家就起床趕往綠化接著拍攝。

在拍到汽車從山那邊衝出來的這個鏡頭時,因汽車行駛速度過快,前方路中間正在攝像的幾位同志趕緊閃開,出現了驚險動作。好在有驚無險。

為了拍好這場戲,劇組每一個鏡頭都反覆試拍了很多次,直到效果達到最佳為止。這場戲,一直拍到下午兩點過鍾。

劇組人員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著實令人感動,為了使演員找到戲的“感覺”,導演閆然等人反覆的給演員作示範,手把手的教。到了上午12點半,劇組才吃中午飯,而且是吃便當。吃完飯,他們又繼續拍攝。據了解,這部電影要趕在今年國慶節演出,所以他們在搶時間拍攝。

在頂效開發區拍戲的時候,劇組得到了開發區工委、管委的大力支持,5月1日下午,區工委副書記徐科學和有關部門的同志一直陪同。5月2日,區辦公室、區社管局、交警大隊等單位的有關同志陪同,幫助協調交通有關事宜。

劇情介紹

歲月神偷

影片《雲下的日子》是導演閆然的處女作“雙黃蛋”之一,影片由張涵予、于娜、肖劍主演,以兩個兒童的視角,講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第一個春天,中國大地發生的時代變革。雖然話題較為龐大而且沉重,但是導演卻將影片處理的輕鬆而且充滿溫情。節後在北京舉行的小範圍的試片會上,幾位業內人士給予了這部影片極高的評價,稱其是內地版的《歲月神偷》。

首先兩者在視角的選取上非常相似,都是站在兒童的角度來看世界,孩子的角度會更加客觀,也會讓這個相對沉重的話題具有娛樂性。其次,兩部影片都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時代作為背景,《雲下》將故事的發生時間選定在了1980年春天,當時全國上下,從農村到城市都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雖然有很多電視劇作品描述了那個時代,但是還很少有電影展現當時的變化。第三點,兩部影片都展現了導演的人文關懷,影片的導演閆然此前是一名新華社的記者,在從業的十年的時間裡,他蒐集了大量有關這個時代的素材,這些積累都在電影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現,于娜飾演的下鄉女知青,張涵予飾演的混混頭子,還有兩個天真爛漫的孩童,不論觀眾是否經歷過那個時代,都將從中感受到導演對大時代背景下的個體的關注。

引發風潮

“與《歲月神偷》相比,《雲下的日子》要更加具有商業性,前者在上映時打出的口號是‘含淚懷舊’,那么後者則要引起‘含笑懷舊’的風潮。”閆然導演為電影選取了一個獨特的定位:溫情懷舊喜劇。影片通過兒童純真的視角讓觀眾在懷舊的同時也體會到了輕鬆詼諧的觀影感受。“人們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經歷的任何事情,現在再回頭看去,都將是一種甜蜜的回憶。”閆然表示,這也是影片的英文名被定為“sweetjourney(甜蜜之旅)”的原因。

為了營造輕鬆的氛圍,劇組還請到了“燕小六”肖劍,他飾演的角色對影片起到了很好的潤色作用。而且從試片會現場觀眾的反應看來,影片也確實達到了預期的喜劇效果,幾個精心設計的橋段都引來了陣陣笑聲。較為年長的觀眾更多的看到的是時代的印記,影片還原了不少改革開放的生活場景,其中,學校接力賽,逛服裝店等細節都引起了這些觀眾的共鳴。而較為年輕的觀眾則懷著一種獵奇的心理來觀看影片,片中很多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常規的舉動和裝扮,年輕觀眾看到都會忍俊不禁。“本片的風格是這類題材電影的一個較好的出路,通常此類型影片都會由於文藝腔太重而難有好的票房成績,如果與懷舊喜劇相結合,不僅可以使票房更好,而且還樹立了一種新的喜劇風格。”

幕後花絮

雲下的日子雲下的日子

兩個月前,他們不過是在貴州興義某間教室里朗朗讀書的普通小學生;兩個月後,他們儼然已成為電影《雲下的日子》中當之無愧的小主角。從“孩子王”到“小乞丐”,兩個多月的拍攝經歷讓他們也體會到了人生百味。日前,本報記者走進電影《雲下的日子》劇組,對劇中扮演“福來”的王仕斌和“強生”的馬國興兩位小演員進行了採訪。

電影中,孤兒“福來”和村長兒子“強生”在一段奇妙的旅程中相遇,他們結伴而行的過程經歷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也遭遇了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事實上故事的始終,都是圍繞著兩個孩子來展開。用導演閻然的話來說,《雲下的日子》略帶奇幻的色彩,讓孩子來演繹會讓這種感覺更加純粹。

福來王仕斌

我最想當天文學家

“福來”的扮演者王仕斌就讀於普安縣銘燁國小,身形消瘦的他看起來比其他12歲的同齡孩子更加嬌小。“我沒想到自己能當演員,當初那些叔叔們來學校時只是問願意去演戲嗎,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說這話時,小斌眉毛一撇,靈氣乍現。

經過兩個多月的朝夕相處,“福來”和“強生”在現實生活中也已經成為一對好朋友。小斌高興的說,他們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喜歡打籃球,拍完電影后還準備約起同學好好打一場。

當問及拍戲是否辛苦時,小斌重重地點了一下頭:“嗯,比起讀書學習辛苦太多了。”他告訴記者,拍戲不僅要經常熬夜,還需要在太陽底下暴曬。拍攝一場哭戲時,小斌無論如何也進入不到情緒,這個鏡頭拍了幾條都沒有通過,眼看著劇組的叔叔阿姨們非常著急,他主動要求執行導演狠狠地打他一頓。“沒打幾下,我就開始覺得委屈了,鏡頭湊過來的時候我就立馬大哭起來。”

聰明活潑的王仕斌在學校里成績優異,每次考試都是班裡前三名。談到自己的理想,小斌若有所思的說了起來,“我特別喜歡晚上趴在窗台看星星,很想了解更多關於天空的知識,所以希望我長大之後能當一名天文學家。”

強生馬國興

先考大學再當演員

“強生”的扮演者馬國興今年11歲,就讀於興仁縣馬嶺國小。雖然他是來自一個農村普通家庭,但是對於如何演繹“村長兒子”,國興還是頗有心得。“很多事情我們並沒有經歷過,但其實能想像,拍戲的時候我就把自己當做電影中的人物,這樣表演起來就感覺不難了。”

在電影的劇情中,“強生”和“福來”作為兩個流浪街頭的小乞丐,經常飽受欺凌。“我最怕拍打戲了,記得有一場是被一個強盜頭目打屁股,拍了幾次都沒有過,拍攝結束後,我的屁股痛了好幾天呢!”

小國興是家裡的“么兒”,平時父母和兩個姐姐對他疼愛有加,所以現實生活中的他和電影中飾演的“福來”並不一樣。在學校里都是他來帶領同學們玩耍,根本不會像“強生”那樣遭受欺負。

不過,參加電影拍攝還是讓小國興體驗到很多未曾經歷的場景。當記者問到今後理想是什麼時,他笑著說到:“為了不再受欺負,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讀了大學後再當演員,希望能扮演一名帶領著千軍萬馬打仗的將軍!”

開機儀式

主創合影主創合影

由張涵予擔綱主演的電影《雲下的日子》20日在貴州省舉行了盛大的開機儀式,據悉,《雲下的日子》總投資1200萬元,計畫10月份在全國同步公演,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片中張涵予將改變以往正面、英雄類的角色,首次出演反派角色,飾演一位有著不尋常經歷的幫派老大,角色年齡跨度長達30年。

電影《雲下的日子》主創班底精,演員陣容強。該片從“包產到戶”講到“構建城鄉和諧”,時間跨度達30年,是一部詮釋改革開放成就的電影。影片通過人物的成長和喜怒哀樂,表現時代的巨變,展現貴州農村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成就。

影片的主創班底實力強勁,貴州著名作家歐陽黔森為總製片人、編劇,史詩巨片《南京!南京!》總策劃閻然為總導演、編劇,演員方面邀請到金馬影帝張涵予(《集結號》男主角)、在電視劇《暗算》、《我拿什麼拯救你》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于娜、在《武林外傳》生動扮演了“小六子”的肖劍以及阿幼朵等極具市場號召力的演員出任主演。

電影《雲下的日子》,宣傳祖國的優秀文化和改革開放的最新成果,宣傳貴州秀美的山水和絢麗的人文風情,宣傳貴州當今發展的巨大變化,有望成為貴州省今年文化產業領域的又一力作。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諶貽琴說,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和大力支持下,貴州影視創作生產呈現出良好勢頭。今年,貴州已經有兩部長篇電視連續劇《絕地逢生》、《殺出絕地》在中央電視台播出,有一部膠片電影《水鳳凰》在國內公映。《雲下的日子》以及《雲上太陽》、《二十四道拐》、《曠繼勛》等影視作品已經開機或正在緊張的籌備中。貴州雖然“欠發達、欠開發”,但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多彩,再加上生態良好、風光旖旎、氣候宜人,只要我們積極創造條件,在繁榮貴州影視創作生產、打造影視精品力作方面,應該大有可為。她強調,要堅持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要著力解決人才瓶頸的制約,要在堅持黨政推動的前提下,切實讓市場主體成為發展影視產業真正的主角,真正迎來影視創作生產的繁榮。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貴州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姚遠致辭說,由貴州日報報業集團?黔森影視文化工作室、長春美辰影業有限公司、北京東方天鼎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黔西南州委、州政府,畢節地區百里杜鵑管委會聯合攝製的電影《雲下的日子》,是繼電影《水鳳凰》後,再次強力推出的我省首部院線膠片電影。這部電影實現了文藝創作、生產、推廣、發行融為一體的文化產業形態和模式。

據了解,貴州日報報業集團在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同時,文化產業方面也進行了積極探索,把發展文化產業列入發展規劃,著力培植文化領域的骨幹企業,先後成立了貴州都市虎子傳媒有限責任公司、黔森影視文化工作室,與省內外強勢製作機構聯手,不斷推出有影響力的貴州題材文化產品。

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建國,貴州日報報業集團總經理劉慶鷹;總編輯霍邢平等出席開機儀式。影片編劇歐陽黔森、導演閻然、演員張涵予、于娜、肖劍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感言。拍攝地黔西南、畢節有關負責人參加開機儀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