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人》

《隱形人》

尼克(賈斯汀•錢特溫 Justin Chatwin飾)出生於富足的家庭,亦是學校里的優等生。他夢想著可以成為詩人,但他的母親卻早已為他安排了以後的人生。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安妮(瑪格麗塔•列維伊娃 Margarita Levieva飾)和尼克在同一所高中,是一個問題少女,受家庭影響,終日遊手好閒。在一宗偷竊案中,安妮被男友出賣,卻誤認為是尼克告的密,遂與一幫朋友將尼克拖入樹林暴打一頓。轉天,尼克像往常一樣去學校上課,卻發現自己變成了幽靈一般的隱形人。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海報海報

《隱形人》是曾拍攝了《第六感》(The Sixth Sense)的試金石電影公司最新超現實主義驚悚片,講述了一個少年因為發生意外游離在生與死雙重世界之間的故事。

年輕的高中生尼克原本有著美好的前程,卻因為被誤認作他人,遭到問題女孩安妮的瘋狂襲擊,受到重創的他身體瀕臨死亡,靈魂卻沒有完全泯滅,而是在地獄的邊緣徘徊。其他生者看不到他的靈魂,他卻能看到媽媽和警察正在不停地尋找他。他不知道距離自己生命真正消亡只有幾個小時的時間了。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唯一能夠解開謎團並讓他重返人間的人竟然是兇手之一。作為一個受害者,尼克該如何擺脫死神的陰影……

劇情梗概

海報海報

是生?是死?還是介於生與死之間?

故事開始於一個名叫尼克·鮑威爾的高三學生早上正常抵達學校開始一天的課程,然而讓他感到震驚的是,所有的同學都不認識他了--不,準確點來說是看不到他了。尼克驚恐地發現,自己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而身陷生死兩界的中間地帶,他的靈魂脫離了肉體,在這個世界上不被人知地遊蕩著,他目前的狀況是接近於死亡,卻又不等同於死亡。漸漸地,尼克能夠零星地回憶起之前發生的事情了:原來他在一天晚上受到了突然襲擊,他那受到傷害的身體因為被人為地認定已經死亡,而留在了案發現場……雖然在地獄邊上徘徊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尼克很快就接受了這個現實,他現在惟一想知道的,就是到底是誰把自己害成了現在這般模樣?只有這樣,他才有機會重新找回那個完整的自我,但是,難題也擺在了他的面前:你要如何去解決一場謀殺案?尤其受害者是你自己的時候?

發生在身體上的不可思議的新狀態,使得尼克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和那些曾經生活在他周圍的人,他順藤摸瓜地一點一點摳出兇殺背後的可怕真相,線索先指向他的媽媽,然後又指向他的好友,其中還經歷了一個可疑的罪犯……最後,所有的疑點都集中在了一個名叫安妮的問題少女身上,原來她就是害死尼克的兇手。但呈透明狀態的尼克的感覺也突然變得敏銳起來,他有理由相信,這個掌握著能夠喚醒一切無法解釋的秘密的關鍵鑰匙的女孩,並不只是一名少年犯那般簡單,而讓尼克更想不明白的是,他竟然愛上了這個人前張狂、人後落寞的美麗姑娘。

幕後製作

死亡之後的真相

劇照劇照

沒有人能夠看到他,沒有人能夠聽到他,沒有人,甚至連他最好的朋友,都無法意識到他的存在--這就是一天早上醒來,尼克·鮑威爾發現自己正在經歷著的一切,對於整個世界以及生活在其中的肉眼凡胎來說,他變成了“隱形人”。

很快,從同學們的談話中,尼克了解到自己成了一場可怕的罪案的受害人……可是讓尼克想不明白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將他的靈魂束縛在了這生與死的夾縫中?難道是因為自己並沒有真的死去嗎?現在,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找出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於是,尼克化身於一個飄浮在空中的幽靈偵探,努力地追蹤一切與自己的死亡有關的線索,解開這一系列謎題:自己那已經接近於死亡的身體目前在何處?他是怎么變成現在這副模樣的?當尼克漸漸地了解了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後,發現那個能夠幫助他的人,竟然就是那個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而害死他的人。

這就是導演大衛·S·高耶(David S。 Goyer)的新作品《隱形人》中所講述的刺激又有想像力的驚悚恐怖故事,他曾經為動作驚悚電影《刀鋒戰士》系列和《蝙蝠俠:開戰時刻》當過編劇,並親自執導了《刀鋒戰士3》 ……而他帶給這部影片的,則是一個將幽靈的神秘、情感的動力以及緊張的懸疑結合在一起的綜合體現。

《隱形人》的故事線索來源於一部非常值得稱讚的瑞典電影,這部影片因為難能可貴的創造力和動人的內容結構而在當地非常出名。曾將日本版的《午夜凶鈴》帶給美國觀眾的製片人尼爾·艾德爾斯汀(Neal Edelstein)和邁克·馬卡利(Mike Macari)在看過這部影片之後,發現這個故事的本質是非常適合好萊塢體系的,所以決定故計重施,將著作權買回美國進行重拍。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著作權的所有者米奇·戴維斯(Mick Davis),巧的是,他的原創劇本本來就是用英語寫的,只是後來拍成電影的時候被翻譯成了瑞典語……當這個故事通過艾德爾斯汀和馬卡利被介紹到小望遠鏡娛樂公司之後,總算是真正踏上了走向大銀幕的旅程。

劇照劇照

小望遠鏡娛樂公司的三位主席羅傑·伯恩鮑姆(Roger Birnbaum)、加里·鮑伯(Gary Barber)和喬納森·格里克曼(Jonathan Glickman)都是經驗豐富的電影人,他們在挑選劇本的時候擁有最為獨到的眼光,這也是為什麼被他們看中的《靈異第六感》(The Sixth Sense)最終成為了現代恐怖電影的一個典範,引領了一批具有新時代特色的優秀超現實電影類型。他們一眼就看出《隱形人》也具備了《靈異第六感》的潛能,是那種時刻會讓觀眾感到坐立難安、甚至會在半夜驚醒的恐怖故事,擁有不可抵擋的魅力。而最讓他們感到興奮的是,劇本中那個由人物創造出來的奇幻事件,竟然擁有著如此真實地觸感。鮑伯表示:“本質上,《隱形人》是一部超現實的心理驚悚電影,但它同時也包含了一個讓人心碎的愛情故事,以及背後所隱藏的、足夠引起人們興趣的神秘事件--這些都是通過一群個性鮮明、經過完美地修飾的角色共同創造出來的。用如此優美華麗的語言和詞藻卻講述了一個恐怖至極的故事,這種情況是不多見的。”伯恩鮑姆補充道:“一部影片之所以能夠吸引你的目光,主要還是因為故事中人物的趣味性和層次感。”格里克曼則做出了最後的總結:“在小望遠鏡公司,我們製作過各種類型的電影作品,它們的共性就是都在講述一個偉大的故事。《隱形人》能夠帶給我們同樣的興奮,但是它所能引發的恐慌情緒卻是以真實作為依據的,所以它才能擁有如此大的潛能,只要是落在了一位有天分的導演手中,一定可以在電影工業中發光發熱。”

關於導演

所謂“命定”,估計講的就是大衛·S·高耶與《隱形人》的“喜結連理”。就在各位製片人緊鑼密鼓地安排影片的前期準備時,有那么一個人,正努力地尋找瑞典版的《隱形人》的重拍著作權到底落在了何處,這人就是大衛·S·高耶,一位以最快的速度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奇幻類電影導演的天才,對於那種有創造力、結構複雜的故事材料有著近乎於偏執的嗜好。

正是因為《刀鋒戰士》系列電影在票房上的狂轟濫炸,高耶才能在好萊塢眾多有天分的編劇之中脫穎而出,得到了共同為《蝙蝠俠:開戰時刻》編劇本的機會,將一個一直被喜愛著的超級英雄以一種全新的面貌重新介紹給漫畫電影迷們。當他最終找到了《隱形人》現在的老闆小望遠鏡娛樂公司後,影片的劇本已經接近於完工的狀態,而高耶也憑藉他之前所取得的驚人成就,得償所願地當上了導演。

電影開拍之後,大衛·S·高耶決定使用自己最初對這個故事的第一感覺來講述尼克·鮑威爾的生活,用他死亡時的鏡頭解析,作為整部電影的開頭部分。尼克的故事,並不單純地只是為了回歸正常生活而努力做出的奮鬥,同時還有安妮,一個連自己都沒辦法解救的少女,卻成了能夠幫助尼克的惟一人選。高耶說:“影片的前半個部分,確實是一個超現實的驚悚故事,不過隨著情節的深入,它會逐步進化成一個以補償為目的的愛情故事。我一直想像著可以製作一部不必跟著好萊塢的慣例標準走的電影,而這部結合了所有敏感主題的作品,就是我想像中的樣子。”

劇照劇照

至於影片強烈地吸引著大衛·S·高耶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整個故事的核心概念:隱形。這個概念並不單一地指尼克這個角色,還包括生活在他身邊的人--安妮、尼克的好友皮特和母親黛安,也都變得與剛剛出現的時候完全不一樣了:原來人們真正的樣子,與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相差得可不只是十萬八千里。高耶認為:“可以在影片中嘗試一下隱形的把戲,這個過程太有趣了。首先,能夠將自己隱藏起來,對於青少年來說是一個終極幻想,因為正是從這個時期開始,他們會真正感覺到這個世界上似乎沒有人能夠懂得自己。當然,尼克可不只是將自己變得無形,他變成了一個陷入到特殊空間的幽靈,所以他能夠做一些我們一直幻想著做的事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活偷窺者,偷聽他的好友和親人最隱蔽的私人秘密,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生活在他身邊的人摘下偽裝自己的面具的樣子,看到他們從未曾被人看到過的一面。於是,影片的主題也就呼之欲出了,原來人們喜歡在人前戴上偽善的面具,把真正的自己深深地隱藏起來。”

由於從《刀鋒戰士》和《蝙蝠俠:開戰時刻》中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大衛·S·高耶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如何在一部影片中混合相應的懸疑、情感和戲劇性,與此同時,他還為《隱形人》開創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電影風格--讓影片中的電腦特效儘可能地簡單樸素,這樣就可以使角色和與之關聯的動作場景顯得儘可能真實:“我希望影片的主格調,是完全地真實和自然,這樣才能給觀眾一種逼真的感覺,也可以順便掩蓋一下發生在其中的怪誕事件。這裡所有的電腦特效,幾乎都用在了尼克的隱形上,不過採用的卻不是那種傳統的方式,而是集中在了尼克對於自己周遭的世界無法感應的事實上。我相信,這肯定是最好的特效了,感覺上永遠都不會出紕漏,能夠做到嚴絲合縫。”

當大衛·S·高耶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影片背後強大的製片團隊時,得到了強烈地回響。尼爾·艾德爾斯汀表示:“高耶已經找出了故事的核心問題所在,基本上,這部影片需要的是角色大於內容,考查的是人體所能承受的極限,並不是目前幾乎已經成了一種電影手段的數碼特效。”邁克·馬卡利補充道:“影片中一直強調的就是個人的‘救贖’,有這么一個人,他剛剛被殺死了,本來殺死他的兇手應該是這個故事中最讓人痛恨的角色,可是後來卻變成了真正讓人關心的主要人物之一……你很難在情感上違背這樣的轉變,而這就是高耶帶給影片最有新鮮感的地方。”

拍攝花絮

影片真正的故事根源來自於瑞典的一位知名作家馬茨·沃爾(Mats Wahl)的一本小說。

主創介紹

大衛·戈雅

是一位黑色驚悚科幻片大師,代表作有《刀鋒戰士2》(Blade II),出色的漫畫人物改編能力,把他從最初的編劇推上導演的位置,他還嘗試了製片人的角色,製作了多部電視劇,他執導的影片有《心靈推手》(ZigZag)、《刀鋒戰士3:三位一體》(Blade: Trinity)等。扮演尼克的賈斯汀·查特文,出生在英屬哥倫比亞的溫哥華島,18歲起開始追尋他的演藝夢,先是在幾部電視劇中客串,2005年影片《世界之戰》(War of the Worlds)中湯姆·克魯斯叛逆十足的兒子,成為他演藝生涯的一大亮點,由他擔任製片人的影片《The Pornographer's Poem》正在製作中,定於明年上映。憑藉《波拉克》(Pollock)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瑪希婭·蓋伊·哈登,是一位受過舞台表演訓練、活躍在影視兩界的演員,作品十分豐富,主要影片有《神秘之河》(Mystic River)、《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和《新少棒闖天下》(Bad News Bears)等。瑪格瑞塔·麗維愛娃1985年出生在前蘇聯,曾是俄羅斯奧林匹克藝術體操隊的成員,2004年起踏入演藝圈,在《Billy's Choice 》、《法律與秩序》(Law & Order: Trial by Jury)等影視劇中擔任客串……

影評

劇照劇照

生死之間兩徘徊

尼克與安妮古怪卻令人感動的關係,是本片最為精彩和動人的部分。一個無法自救的女孩,卻拯救了一個即將死去的男孩。一個在死亡邊緣掙扎的男孩,卻以靈魂的狀態救贖了一個心靈早已迷失的問題少女。
影片給“隱形人”下了一個全新的定義,不再是科幻電影中可以隨便隱形的科學實驗對象,也不是魔幻故事中可以讓人隱形的毯子。The Invisible 隱形人,在影片故事中是介於生與死之間的人類,即在一個人的彌留之際,他的靈魂會脫離其肉體而存在於世間。在生與死之間徘徊的靈魂,就像被隱形了,周圍的任何人都不能再看見自己也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也就是,徘徊的靈魂只有從死亡邊緣掙扎回來,靈魂才能再次回到肉體,反之,則成為永遠徘徊的靈魂,也就是鬼魂。將永遠遊盪在人世間,雖然親人就在身邊,卻將再也無法去擁抱對方。
影片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一本名為《可愛的骨頭》的小說,書中的少女從一開始便已經死於一起強姦事件,她的靈魂開始在她的親人與朋友間遊蕩。小說最讓人悲傷的是,少女死後才體會到的親情友情與愛情的珍貴,並以她的視角慢慢揭開了很多秘密的真相。同樣的,本片首先改編自一本瑞典小說,由瑞典人拍成了電影,繼而被美國導演大衛·S·高耶用自己獨有的理解再次翻拍而成為本片。
大衛·S·高耶是一顆在好萊塢日漸閃閃發光的新人導演,一個善於執導奇幻類電影的導演天才。他曾經為動作驚悚電影《刀鋒戰士》系列和《蝙蝠俠:開戰時刻》做過編劇,並親自導演了《刀鋒戰士3》。一個當過編劇,熟悉如何編好一個故事的導演,是非常適合掌控《隱形人》這樣集神秘力量、驚悚懸疑與動人感情為一體的電影的。大衛確實不負眾望,在他的執導和自我的理解下,本片雖為翻拍之作,卻充滿了濃濃的美國味道,來源於典型的美國校園生活和典型的美國家庭生活,更值得褒獎的是,本片絕對不是一個打著神秘主義噱頭吸引觀眾目光的電影,而只是以神秘主義為背景,重點表現的是美國現今社會中存在的問題。

劇照 劇照 

校園暴力、私下的毒品金錢交易、青少年犯罪、問題少女、單親家庭、冷漠的母子關係……這些典型的現代美國普遍的社會現象,在本片中依依得到展現。男主角尼克,一個有文學天賦的18歲少年,在影片開頭就夢到自己在生日派對上自殺的場景。父親是尼克心中的偶像,而母親則是一個典型的事業女性,凡事講究條理與計畫,即便是父親的病逝,在這個女人心中也不會對兒子的成長有任何影響。表面上的尼克是一個老師同學們心中的優等生,也是母親心中從不會在外過夜的乖孩子。但是,真實的尼克卻是一個在私下幫人翻譯法文作業賺取外快的孩子,也是一個心中充滿叛逆的孩子,是一個心中對母親充滿了憎恨的兒子。
影片女主角安妮,是一個典型的問題少女。同樣,她來自一個單親家庭,母親的死亡也給這個少女的內心蒙上了一層深深的陰影。事業下滑的父親和自私的繼母,使得安妮對整個世界異常失望,整個世界只有弟弟是她唯一會去愛和關心的對象,也是她唯一的希望。安妮這樣問題少女的產生,顯然最終的責任還是要追究到其父親的不管不顧和家庭關係的冷漠上。所以,安妮就像一個可怕的小獸,野蠻的徹底。但這樣一個人前囂張霸氣的女孩子,私下卻是一個脆弱絕望的女孩子。永遠穿深色的衣服,永遠戴著黑色絨線帽,把真實的自己深深地隱藏和包裹起來。
兩個靈魂的救贖

尼克與安妮,其實是相同的人。相同的家庭處境,相同的遭遇,相同的對真實自我的包裹,本應該讓兩人走到一起,可能會因為對彼此內心的相互理解而成為朋友,甚至可以產生愛情。但卻因為一場誤會,使兩人徹底地的失之交臂。安妮殺死了尼克,尼克的靈魂漸漸走進安妮。兩人的交集卻在這樣一種詭異的方式下展開了,殺人者與被殺者,從對彼此的憎恨慢慢地發展為對彼此的信任。當兩人走入對方的生活,兩個同樣處境下的孩子,成為了彼此的救贖者。

尼克與安妮古怪又讓人感動的關係,是本片最為精彩和動人的部分。一個無法自救的女孩,卻拯救了一個即將死去的男孩。一個在死亡邊緣掙扎的男孩,卻以靈魂的狀態救贖了一個心靈早已迷失的問題少女。

劇照劇照

不論是尼克的母親,尼克的朋友還是其他的人物,在影片中都非常的個性鮮明。在充滿戲劇張力的故事下,人物的趣味性和層次感,使本片的主題立意得以升華。本片是一部超現實主義的心理驚悚電影,同時也包含了動人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以及背後所深深隱藏起來的真相。是來自於每個人真實自我逐漸揭露開來的真相,是在生與死之間找到的生活的真正意義。
影片中的人物都給自己戴上了虛偽的面具,而尼克則能以靈魂的狀態,觀看到他生活中那些熟悉的人們不為人知的真實一面。尼克在拯救自己即將死去肉體的同時,也開始逐漸成長,逐漸認清了那些在他肉體完好時,所被他忽略的感情和世界的美好。母親其實並不是想像中的冷漠麻木與理智,她同樣是一個脆弱的女人,失去了丈夫又即將失去兒子的她。不是尼克所認為的那種堅強,而是絕望無助地哭泣。尼克也終於認識到母親真實的樣子。也因為自己為何要去憎恨深愛自己的母親而感到羞愧,母親的所有理智與堅強,其實只是想讓他更好地成長。同樣母親也因為尼克的失蹤,而在幾天的時間裡認識到自己教育方式過於偏激,也開始對自我進行檢討。
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只有你愛的人真正離開你的時候,你才開始後悔自責當初的所作所為,對彼此造成的傷害最終卻無法往回。還有多少話是沒有講給對方聽的,還有多少次擁抱是沒有給的。唯有生死兩茫茫,唯有肉體的消逝,才能讓人透徹地去看清自己的靈魂,那將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還好尼克沒有死去,至少他還有機會去重新好好地活著,去珍惜母親的愛和活著的所有美好。可是,安妮呢?安妮臨死前說,她終於做了一件好事,可最終她卻以死告終。那樣一個摘下黑色絨線帽,一頭金色捲髮的少女,是如此的美麗卻又如此的令人惋惜和心痛。

影片賞析

彌留之際的最後掙扎

海報海報

唯心主義者會說:我思故我在;唯物主義者卻會說:因為他人的感知而存在。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部電影所體現的,是唯物主義最淺顯的一個論點。

親愛的,你依舊固守在你身旁;然而你已經無力感知並且從不曾發覺。當這只是停留在暗戀的時候,一切很悽美;暗戀之外,一切卻很悲涼。於是我所面臨的思索是:我思,然而我已然不在。——火神紀
也許是因為好萊塢模式下的商業電影已經開始讓我們感覺到審美疲勞了,近年來好萊塢引進外國經典電影改編成好萊塢模式電影似乎多少能帶給我們一些新鮮感和視覺刺激。引進外國電影進行好萊塢式的改編之後搬上大螢幕的成功作品最高成就也許要數年初馬丁·斯科塞斯的《無間道風雲》一舉拿下了第79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之後引進改編之風就更加日盛。

一部已經成功的優秀電影既帶來了質量和票房的保障,也有利於引進國和被引進國電影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是更重要的也許是對於海外電影市場的占領和海外票房的保證。在一定的基礎上來說,引進改編自外國經典電影要比土生土長的好萊塢模式工業電影更加保守也更加穩妥,這種新興的電影模式也就更容易被一些電影製作公司所接受。

這部由《靈異第六感》原班人馬打造出來的《隱形人》,改編自瑞典同名經典電影要再現《無間道風雲》的輝煌其實並不可能。可是在商業上來說,這依舊是一部暢快淋漓的好萊塢電影。而且這部電影並不會像其它的好萊塢商業電影一樣顯得淺顯直白,電影描繪一個人在彌留的時光里所面對的那一切,想像奇穎而富有創意,我們將如何去穿透生死,如果從生過渡到死去,這部電影所揭示的是我們幾千年來一直都在探討和想像的關於死亡之後的那個世界以及從生到死的過程。

劇照劇照

人類其實只是一種高級的群居動物。這就賦予了人類一種交際的能力;感知他人以及被他人感知。本來這只是作為一種弱勢個體相互依賴的本能;然而現在,這種感知他人以及被他人感知卻超越了本能,更多地成了個人價值的體現。感知他人,被他人所感知;這就構建了一個自我以及超我的整個世界。也許可以說,正是這兩個世界組成構建了一個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並且最終構建了我們的整個人生。

通過這部電影的鏡頭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讓人惶恐的臆想世界。我們的感知力還在,可是我們已經無法再讓他人感知了。隱形,我們一直所想像的關於隱形的種種美好的渴望變成了現實之後;一切,也許就不再是我們曾經那么渴望的了。之前我所看過有關隱形人這個題材的電影大都是自由地或者非自由地穿行於隱形與現形之間;於是當隱形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做許多我們平時想做又不敢去做的事,去追求一些因為身體的局限而無法找尋到的真相,而在現形了之後我們依舊葆有著我們的交際和被感知力。然而在這部電影裡,隱形意味著即將到來的死亡,意味著永遠也無法再讓他人感知到我們的存在,那么我們原來感知世界感知他人的能力卻依舊還在的時候,這樣的感知又有什麼意思呢。

存在,而不再被人感知。存在就成了虛妄、無奈和沒有任何意義的悲哀;而這悲哀是我們還存在著的那種感知世界的能力賦予我們自己的。無力傾訴以及不被感知成了最可怕的寂寞。電影裡有一幕是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不管做什麼,是否大聲嘶吼,周圍的人都一片漠然。這樣的存在與不存在的虛空是否還有什麼區別呢。
遺忘的孤獨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最古老的那場爭論。“我思故我在”的命題爭論從來不曾有過結論,如果“我在”指的是思想和精神的存在的話那么這個命題依舊還是偏向於唯物主義的論證,然而如果不是的話,這句話基本上成了唯心主義論證者最基本的一個論點了。世界的存在因為我的存在而存在,因為我的存在所以這個世界對我來說才是有意義的,如果我不再存在了,那么這個世界對我個人而言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而不管唯物或者唯心,這個定則這樣說也許行不通;可是反過來說,似乎更有道理了。

我們所知道的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存在或者不存在而改變什麼,這是我們已經接受了的一個事實。我的存在讓這個世界對我而言有了意義,而我的存在而不被世界感知,我的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存在的與否其實更重要的是在於,我們的這個存在的狀態是否被感知而且被認可,這就成了我們生存的一個最基本的渴望。基於這樣的觀點來看這部電影,前面說到的那一幕給我的感觸太深了。我曾經也曾走在熙攘的街道上,我依舊能被感知,可是整個街道上的所有人都僅僅只是陌路;僅此而已,我已經感覺那些最熱鬧的地方其實是我最寂寞的所在了。而電影裡的這個人物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足以讓人們駐足,偏偏沒有人知道他,於是那種寂寞感和共鳴就由然而生了。

劇照劇照

我突然想起了《天使之城》里的尼古拉斯·凱奇,他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所尋求的,不外乎是被自己心愛的女人所觸摸到,在愛情里的被感知其實最能代表作為一個個體被其他個體感知後的幸福。我也想起了張國榮的一首叫《隱身人》的老歌,所唱的其實是一種對於他人的來說的存在以及對於自己所深愛的那個女人的隱形帶來的悲傷,同樣可以證明被感知的幸福。而這僅僅只是對於其他的某個個體,這部電影用了一種極致的手法把這種可怕的寂寞推向了極端,不是個體的不感知而是整個群體的不認知,這時候由自身而發的感知力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過於沉重的寂寞會變成一種惶恐一樣讓人顫不已的絕望。

或者這部電影裡的另一場戲顯得非常煽情。失蹤後開始意識到自己不被感知了之後回到家裡,看著自己的母親痛哭失聲地蜷縮在地的時候,自己卻沒有辦法告訴唯一的親人說,自己就守在她的身邊,沒辦法告訴她自己其實已經死去。不被感知反過來成了對自身以及自己所愛的人的傷害。無能為力的悲愴如此沉重地襲來。

很多人經歷過彌留之際而後又漸復甦,他們所闡述的各不相同。關於彌留之際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我們沒有辦法相信任何一個人的說法,於是我們的臆想里出現了許多的版本,我們已經假想過關於某個時刻里的某些情景太多太多了。關於這一點,這部電影表達了它自己的看法。

這部標榜著驚悚題材的電影,其實不管是場景和燈光鏡頭音樂都稱不上恐怖。然而,在我看來這依舊是一部出色的驚悚電影。並不是所有的驚悚都來自於視覺和聽覺上的刺激,而有某種更可怕的東西其實是潛伏在人們的內心深處的。這部電影所做的,則是直接把這種緣於先祖就遺傳下來在我們內心最深處的對於群居之外的寂寞的深深恐懼給激發出來了。寂寞也許並不可怕,可是當這種寂寞再也揮之不去無法逃脫並且我們必須永遠呆在這種寂寞里直到最後死去,這樣的寂寞就真正成就了可怕。

劇照劇照

當我們一覺醒來,發現這個世界依舊轉動,愛我們的人們都在悲傷著自己的離棄,而自己明明就在他們身邊可是他們卻再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在,這其實就是最可怕的一個惡夢了。安妮的惡夢在於周圍對她的漠視,於是她只能用一種乖張暴戾的姿態來掩飾她的慌張;而尼克的惡夢則在於重視之後突然間的自我蒸發。電影的最後給我們展現了一種虛妄的幸福。安妮在救了尼克的同時完成了自我救贖的過程,而尼克也重新回到了人群的中央感知他人也被他人所感知。

安妮說,她只想在她這一輩子裡做唯一的一件好事。其實,這僅僅只是為了一種被他人正面感知的的願望。電影最後的那種平靜的淡淡的生活其實改寫了整部電影悲涼而哀傷的基調。彌留之際的最後掙扎帶回到生活中來,還原到最根本的最初始的地方去,我們才會發現,其實我們所擁有的這一切才是我們最應該去珍惜的。我們所應該慶幸的是,我們依舊平淡如水地活著。

也許,一切只有等到了失去了或者失而復得了的時候,我們才會懂得珍惜和感恩。彌留之際的最後掙扎,只是為了繼續未競的幸福以及不曾珍愛過的一切。電影裡所給我們展示的也許我們將永遠也不會經歷,然而至少我們不必如同尼克那樣掙扎了之後才能明白所有的這一切,也許,這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