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是2006年坎城影展及安錫動畫影展最受矚目的動畫巨作,由米歇爾·奧斯洛繼《嘰哩咕與女巫》的非洲大地神話後,花了六年的時間,全新打造以東方世界為背景題材的動畫電影,全片以18世紀為背景,講述法國青年與阿拉伯青年尋找公主的冒險故事,路途中原是競爭對手的兩人,遇到困難後卻展現出相互扶持的情誼。影片又譯為《一千零二夜》。

基本信息

影片資料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片名:Azur et Asmar

譯名:阿祖爾和阿斯馬爾/一千零二夜/阿蘇和阿斯瑪
年代:2006

國家:西班牙/義大利/法國/比利時

類別:劇情

語言:法語

時長:99 分鐘

分級:巴西:Livre 瑞士:7 新加坡:PG

導演:米歇爾·奧斯洛 Michel Ocelot

主演:Hiam Abbass Jenane (voice) ;

Cyril Mourali Azur adulte (voice) ;

Karim M'Riba Asmar adulte (voice) ;

Patrick Timsit Crapoux (voice)

其他演員:Fatma Ben Khell La princesse chamsous sabah (voice)

Rayan Mahjoub Azur enfant (voice)

Abdelsselem Ben Amar Asmar enfant (voice)

Thissa d'Avila Bensalah La fée des djins (voice)

Olivier Claverie Le sage (voice)
編劇:Michel Ocelot
製片人:Christophe Rossignon producer
Stephane Sorlat co-producer
Viviana Turchi co-producer
Patrick Juarez co-producer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原創音樂:Gabriel Yared
改編音樂攝像師電影剪輯協調劇組人員:Hiam Abbass;Gigi Akoka
造型設計藝術指導:Daniel Cacoault
布景師:Anne Lise Lourdelet
服裝設計化妝師製片主管:Julien Azoulay post-production manager
助理導演:Eric Serre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美術:Thierry Million key background painter
音效:Thomas Desjonquères sound
Nicolas Becker foley artist
Séverin Favriau sound editor assistant
Kirsty Whalley music editor
Philippe Amouroux sound re-recording mixer
Cyril Holtz sound re-recording mixer
特技師視覺特效師特技演員其他職員:Kyle Badla animation director
Herve Jakubowicz casting assistant
Edouard Dubois music consultant
Thomas Foncelle lead render wrangler

劇情簡介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米歇爾·奧斯洛首次用三度空間攝製的卡通片。全片以18世紀為背景,故事講述一位法國青年與一位阿拉伯青年尋找公主的冒險故事。在中古世紀,小王子阿祖爾出生於貴族和他的父親住在一座豪華的宮殿里。阿祖爾有一頭金色的頭髮和白色的皮膚,他每天晚上在美麗的保姆傑南娜的溫柔細語中入睡。保姆同時用她的奶餵養小王子和她自己的孩子——黑髮和褐色皮膚的阿斯馬爾。國王認為把王子交給一名嚴格的太傅管教的時候到了,他把保姆和她的孩子趕出宮門。阿祖爾長大之後,只有一個夢想,就是到北非遊歷。他在當地被當作外鄉人,而且他的藍眼被視作不祥之物。旅途中發生意外,卻也讓他與奶媽及阿斯瑪爾重逢。阿祖爾與阿斯瑪爾下定決心要去尋找仙女,路途中原是競爭對手的兩人,遇到困難後卻展現出相互扶持的情誼。

電影的角色設定、服裝配飾及動畫場景走精緻華麗風,讓人耳目一新,完美的融合北非風情及波斯景色,藉由2D及3D的美術設計,成功地建構起中東建築,有獨樹一格的馬賽克花園、充滿對稱風格的空間場景及鑲嵌式的建築風格等,精細程度著實讓人驚艷,就像是活生生將色彩豐富的繪本,整個搬上大營幕。本片歌頌博愛精神和尊重異國文化,是一部哲學童話影片。畫面非常精緻美麗。

影片解讀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一種詩意

故事講述在中世紀歐洲,一位年輕的騎士阿祖爾前往中東伊斯蘭世界,去尋找自己失散多年的乳母的故事。在那裡他遇到了許多挫折和欺騙,但是最終得以跟乳母團聚,還有從小情同手足的乳母之子阿斯瑪爾。阿祖爾和阿斯瑪爾決定一起出發去尋找童話中的精靈仙子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有著童話故事所必備的典型角色:仙女魔法猛獸王子公主。導演奧瑟羅從小在非洲長大,作為在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上長大的白人殖民者的後人,他從小受到了各種神話傳說和童話的薰陶。龐雜的歐亞非傳說體系在幼小的奧瑟羅心中象熱帶植物一樣瘋長,這直接導致了他性格中一種不可救藥的浪漫傾向,一生都痴迷於王子和公主的童話故事。最明顯的例子是,2001年他的一部動畫作品正名為《王子與公主》。

奧瑟羅之前有兩部成功之作《嘰里咕與巫師》《嘰里咕與野獸》。奧瑟羅第一次用動畫長片的方式將瑰麗的非洲神話故事搬上了大銀幕。與《阿祖爾和阿斯瑪爾》一樣,《嘰里咕》是一次神奇的經歷。樸素的故事,絢爛明亮的色彩,趣味盎然而又充滿了非洲民族特色的服裝和背景,使得這部作品充滿了新鮮感,不但迥異於迪斯尼動畫,也不同於充滿了壓抑與人文反思的一類法國動畫作品。

《嘰里咕》的成功給一向窮困潦倒慣了的奧瑟羅提供了一個相對豐裕的物質基礎,讓他可以在巴黎租下一個公寓,和他的八人團隊一起,花了六年時間來安心從事下一部動畫的創作。這一次他決定重新拾起王子與公主的童話故事,這就是《阿祖爾和阿斯瑪》。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瑪爾》在很多方面承襲了《嘰里咕》的風格,同樣絢爛的色彩,同樣乾淨而明亮的畫面,同樣簡單而富有寓意的故事。奧瑟羅的故事最讓人著迷的,是其中神話故事所特有的那種形式感,不斷地重複相似的段落,而又在每次重複中不斷深化主題,既淺顯易懂,又充滿了形式的美感。

在《阿祖爾和阿斯瑪爾》的最後一段,精靈公主終於決定嫁給求婚者,卻很為難地發現他們是兩兄弟,而且互相謙讓。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打發鳳凰去請來救兵。先是兩兄弟的母親,她無法可解,然後是他們的朋友,一位流浪漢卡布,他也沒有好主意,第三位請來的是皇宮裡的小公主,她的意見是“兩個都嫁”,這顯然不可能,第四位請來的是城裡的智者,可惜智者也一籌莫展。最後請來的是精靈公主的表姐,這下問題解決了,因為她一眼就看中了阿斯瑪爾。
這樣的解決方式是典型兒童式的,然而重點卻不在於情節,而在於形式上的美感。奧爾巴赫在文論經典《論摹仿》中歷數了歐洲歷史上的偉大作品,上自《聖經》,下到左拉的小說。他這樣形容十一世紀的法國騎士文學經典《羅蘭之歌》:“那一行行的詩句嚴謹整齊,如同騎士的方陣一般,列隊緩緩行進”,高度形式感的詞句隱隱散發著封建時代端莊大方的氣派。正是這種不徐不疾的優雅,才是奧瑟羅動畫的精髓所在。這位充滿浪漫氣質的導演年輕時曾在舊金山學習過一年的動畫,結果完全受不了在他看來粗俗吵鬧的迪斯尼,那根本不是他要追求的境界。直到他完全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作品,我們才能看到他與迪斯尼背道而馳的創作理念,這在根本上也是歐洲文化與美洲文化的區別,前者典雅而從容,後者則冒失而急進,當然,也因此充滿了活力。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與阿斯瑪爾》在技術上比起《嘰里咕》有了很大進步,然而導演卻並沒有因此而濫用技術,反而是聰明地做起了減法。同是三維動畫,觀眾可以看到好萊塢作品中的人物講究立體感,講究毛髮等細節的仿真,一切都在向真實世界看齊,並以此作為衡量影片好壞的標準。奧瑟羅則不然,雖然他的這個故事全面三維化了,可是他卻故意把人物做得接近平面的感覺。服裝上既不增加陰影,也不剪裁,故意做得很簡樸,特別是與繁複而深邃的背景相比,這一點更為突出。因為導演說他不喜歡三維動畫,因為那些畫面、技巧通常都是模仿別人的。他力求突出人的臉部,首飾要有那種閃亮的感覺。基本上可以說是在利用三維手段達到二維的效果。

影片的背景畫面極盡繁複之能事,奧瑟羅說這是故意在模仿伊朗細密畫的畫風,這種主要是作為書籍插圖而發展起來的繪畫技巧已經成為了中東繪畫藝術的一個標誌,奧瑟羅在長達四年的準備工作中蒐集了大量這方面的素材,以至於他把草稿放到合作者面前的時候他們不禁泛起了嘀咕:“這么大的工作量,我們做得來嗎?”結果他們做到了。

與畫面的風格化相反,在文化背景方面,奧瑟羅則極力求真。影片的歷史背景是在中世紀,中東那時處於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之下。他閱讀了大量關於中東風土民俗的著作,細緻到連穆斯林做禮拜時放在外面的一排拖鞋都不馬虎。因為是中世紀,美洲的作物絕不能出現在自然景觀中,也不能在市集上出現,他曾用了一種很漂亮的顏色來渲染背景,後來才發現能造成這種顏色的染料是地理大發現之後從美洲經北非傳來的,於是又費了不少功夫去掉。
創作小組中有一位成員的母親來自摩洛哥,給他們提供了一本講烹飪餐飲禮節的書,對他們幫助巨大。影片特意在其中加入了一個許多歐洲人都會犯的錯誤:中東人有飯前洗手的習慣,不過一般只洗食中二指,不了解習慣的歐洲人則會把雙手洗淨,阿祖爾在乳母招待他的宴席上就鬧了這樣的笑話。這類細節讓人覺得既好笑又溫馨。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一個夢想
奧瑟羅通過《阿祖爾和阿斯瑪爾》想表達的,是一個道德主題,那就是寬容。作為一名在非洲長大的殖民者後代,奧瑟羅12歲才跟隨父母回里昂定居,和上一代不一樣,他對自己的“母國”並沒有感情,對這座炎熱的城市更沒有好感。他說影片中的流浪漢卡布就是自己15歲時候的寫照,覺得當地的一切都不如“故鄉”非洲好,當然,卡布的故鄉是歐洲
法國思想家德希達也有類似的經驗,而布迪厄也曾在非洲生活過,多元文化的生活背景能給人更多的力量和資源去審視自己的文化,這是他們那么富有強烈批判精神的一個重要原因,奧瑟羅顯然也是如此。奧瑟羅在片中要表達的“寬容”顯然正是針對這種問題。
墨西哥人湧入美國,四川人湧入北京一樣,歐洲的穆斯林移民人數正在日趨增多。據學者研究,這些移入人口,無論非法還是合法,實際上都已經成為移入國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移入國的經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可惜的是,歐洲各國在文化上似乎還並沒有做好接納他們的準備。德國的新納粹勢力,西班牙保守勢力針對移民發起過形形色色的暴力事件,這些事件一方面是出於就業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多年的消極文化形象,畢竟基督教世界與穆斯林世界爭鬥千年。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穆斯林的信仰和習俗在歐洲很容易引起非議。由此構成的種種矛盾成了歐洲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從這個意義上看,《阿祖爾和阿斯瑪》就並不僅僅是一個童話,而是一個夢想,一個倡導種族和解、文化寬容的夢想。奧瑟羅承認這個騎士尋母的故事有真實的基礎,那是他在BBC聽到的一則新聞,一個英國人與奶媽在貝魯特重逢的故事。經過這么多年,他們語言不通,相貌全都已經大變,可是奶媽仍然象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款待他,這個故事讓奧瑟羅的眼睛裡泛起了淚花。雖然文化不通,然而人性卻是相通的。影片中阿祖爾的父親狠心地將阿斯瑪爾一家趕出家門,然而當阿祖爾找到奶媽的故鄉時,她毫不猶豫地收留了他,完全不管他的藍眼睛在當地會引起什麼恐慌。而他的兄弟阿斯瑪爾,雖然一直對幼年的經歷耿耿於懷,拒絕與他相認,甚至拒絕跟他說法語,可最後依然在漫長的征途中選擇了與他生死與共。
為了表達文化溝通的主題,奧瑟羅甚至很大膽地選擇了不給阿拉伯語對白配法文字幕,而這些對白接近三分之一,目的就是為了要“讓法國觀眾在電影院裡嘗嘗做移民的滋味”,明明知道知道有很多事情在自己身邊發生,而且與自己有關,可就是不明白,於是心裡充滿了不安。阿祖爾在遇到這種不安之後選擇閉上眼睛,可諷刺的是,從此他遇見的景色卻越來越美好,而他只能聽從一個充滿了偏見的流浪漢卡布的描述,成了一個有美不能見的盲人。這鮮明有力地將“文化誤解”這一現象表達了出來。
不可否認,這部電影的立意極好,唯一的缺點在於表達得太過淺顯,不過對於一部主要針對孩子的卡通片而言,它已經做得太好了。文化寬容的種子一旦能深入孩子的內心,自然能起到一種春風化雨的力量。至少,當他們在學校里再面對異族同學的時候,會收斂一份詫異的目光,多一點善意和理解。
“阿祖爾”是阿拉伯語藍色的意思,“阿斯瑪爾”是阿拉伯語棕色的意思。但願藍眼睛的阿祖爾們和棕皮膚的阿斯瑪們能成為兄弟,更希望天下的人們都能成為兄弟姐妹,這就是充滿詩意的《阿祖爾和阿斯瑪爾》為我們描畫出的一個夢想。

獲獎情況

2006年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

2006年法國《電影手冊》評分-3顆星

2007年法國愷撒獎提名最佳電影配樂獎

精彩劇照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阿祖爾和阿斯馬爾》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