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鼓》

《阿姐鼓》

由何訓田作曲,朱哲琴主唱的《阿姐鼓》唱片,在全球50多個國家同步發行。中國音樂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的唱片,它的創意、製作以西藏為出發點,頌揚天地的精神,有深刻的意境和獨有的特色。整張專輯時而高潮疊起,時而又婉如平湖,所以用來考驗器材的應變力非常適會。三聯生活周刊評其為:朱哲琴的聲音能出創造出各種你想像不到的音質,她能用她的聲音徹底陳述她音樂的本質,這是一位天才藝術家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她深知她的聲音所負載的使命,傳達那種“偉大之美”的降臨。

阿姐鼓

詞語釋義

阿姐鼓阿姐鼓
"阿姐鼓",在西藏的文化傳統中,意味著一面以純潔少女的皮做的祭神的鼓:人皮鼓。這是現代西藏早已廢除了的酷刑。歌曲《阿姐鼓》則以這個被廢除的酷刑為敘事文本(背景)。對於這個文本的處理,歌曲的創作者採取了雙重立場:一方面,以西藏傳統的宗教教義,即"生死輪迴"觀念來稀釋少女犧牲的殘酷;另一方面,又以現代人對這個傳統的超越感來審美化地遠眺這個殘酷。因此,"阿姐鼓"在歌曲中幻現出的是一個絢麗如夢的死亡歷史的審美風景,在這個風景中,前現代的蒙昧殘酷因為暈染了當代文化詩學的光輝而炫耀人心:悲慘消逝的阿姐在美麗的鼓聲中重現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肅大地灣三期(即仰韶文化中期廟底溝類型,是當時中國影響面最大的一隻文化)階段,出土了一件較完整地桶狀陶器(陶鼓)。該器在涇渭流域仰韶文化中似屬首見,在大地灣三期中也為數不多,僅復原一件,余為殘片,造型相同,均為泥質橙黃陶,直口圓迭唇,深直腹平底,頸部附加四個角狀倒勾紐,腹飾交叉繩紋,直徑20,高65厘米;它作為普通地生活用器則有些過於細長,內盛食物也不便取及,若將口部蒙以獸皮置於平地正好可屈膝而鼓之;頸部的四個角狀倒勾紐,正是為了掛置獸皮而特意設定的。所以,它當是古代陶製"土鼓"的一種。又依我國西藏地區等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樣式相近地鼓的名稱,是將這類一端置地屈膝而鼓的桶狀鼓稱之為"阿姐鼓"。這一發現也進一步證明了漢藏同源的結論。

音樂專輯

阿姐鼓阿姐鼓
它在世界流行樂壇產生的出人意料的賣座,被稱為"在世界範圍內真正有影響的一張中國唱片"。不僅為進入90年代以後,日益落寞的中國流行歌曲注入了一支強心劑,而且為始終困鬥於內陸的中國流行歌曲"走向世界"架設了一條高空索道。無疑,《阿姐鼓》已經成為90年代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現象,從這個現象,可以透視出20世紀末期中國文化的可能與困惑。阿姐鼓贏得無數國際讚賞:英國《Q》雜誌全年度《五張最佳WorldMusic唱片之一》。

專輯簡介

專輯信息

阿姐鼓阿姐鼓
中文名稱:阿姐鼓
又名:SisterDrum
發行時間::1994
朱哲琴朱哲琴
專輯歌手:朱哲琴
語言:國語
介質:AudioCD
出版者:Elektra/Wea
唱片數:1
發行:上海音像公司
ISRCCN-E02-94-338-00/A·J6

製作團隊

監製:徐能學
出品人:朱小臨
統籌:劉偉仁李蘇友
製作:上海新音樂製作室
何訓田何訓田
作曲音樂總監何訓田
錄音合成:蘇前
鍵盤演奏:李泉
吉他:撈仔
吹奏:杜聰
鼓:王偉
嗩吶:劉英
二胡組: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
弦樂隊:上海室內樂團
伴唱:朱哲琴何訓田霍永剛
合唱:上海樂團

專輯特色

投資百萬的《阿姐鼓》,在上世紀90年代初可說是天價投入,而之後它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暢銷,與獲得的無數讚譽,足見這張唱片的成功之處。《阿姐鼓》代表了中國唱片觀念上的一種突破,一種更新,它將迷人的東方情調與人文的真善美主題完美融合。
該碟的錄音,足以使世人摘掉有色眼鏡,對國內製作的水準刮目相看。何訓田為了確保它出色的音效,決定只出CD,不出盒帶。整張專輯的聲音部分格外震懾人心,讓人產生強烈的共鳴。朱哲琴在錄製這張專輯時,每首歌曲從頭至尾原聲演唱,沒有經過任何剪輯混音,更由於她深沉情感的自由宣洩,完全摒除一般演唱技巧的顧忌和束縛,而何訓田大量採用西方電子合成器,用最原始的收錄方法,完成的作品卻充滿濃烈的東方民族風味。

專輯曲目

1.沒有陰影的家園HomeWithoutShadow
2.阿姐鼓SisterDrum
3.天唱Sky-Burial
4.笛威辛亢紐威辛亢(天堂地獄)(ParadiseInferno)
5.羚羊過山崗CrossingTheRidge
6.卓瑪的卓瑪ZhoumaOfZhoumas
7.轉經TheTurningScripture

專輯解讀

《阿姐鼓》《阿姐鼓》
何訓田這樣講述《阿姐鼓》的由來:我姐姐十三四歲就到西藏去了,後來哥哥也去了。他們回家的時候,總要講述許多西藏的事情。有一次,講起一個“阿姐鼓”的故事:“這個鼓,用的是一張少女的皮,她本身是願意做奉獻的,所以就選中了她作這個鼓。我聽了這個故事後,覺得很震撼。現在寫的歌詞是很隱諱的,如果不講,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姐姐不見了,妹妹就去尋找她,尋找的途中,遇見一個老人告訴她六字真言,她繼續尋找的時候,天邊傳來了鼓聲,她也明白了這件事……”
《阿姐鼓》講述了一個孤單的小姑娘失去了相依相伴的啞巴阿姐,但她不明白阿姐為什麼離家,一直想到阿姐那么大,突然明白也許是夢想的幸福帶走了阿姐,也許還將帶走已長大成人的她。“阿姐鼓”這三個字並不富有詩意,甚至有點血淋淋的殘酷,原來“阿姐鼓”是人皮鼓,在西藏,只有聖潔的女人皮才配製鼓。“嗡嘛呢叭咪哞”這六個字是藏傳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包含了世間的萬物。在西藏人的心目中,死並不可怕,它如同誕生新的生命一樣,是回歸大自然。作為輪迴的一部分,生與死是平等的,只有幸福吉祥才最重要。“天邊傳來陣陣鼓聲/那是阿姐在對我說話”歌聲和鼓聲在平靜與激情對比中表達出面對高原嚴酷生存環境一切順乎自然的平和心態
阿姐是誰?兒時的親人?為什麼從小就不說話?我自認為她是一名來人間傳遞佛教神意和教導藏族民生生息生存的天上神詆。她不說話,是因為她看盡了人世間的滄桑苦難與變遷。所以後來“我突然間懂得了她”,這個“突然”其實就是佛教中特為強調的“頓悟”。立地成佛,捻花一笑。當然,這種“頓悟”不是誰都能夠達到的,有多少人苦苦追求一生也一無所獲。沒有緣分的人是很難開啟這扇神秘而遙不可及的大門的。
另有說明說的是阿姐是一個啞巴,她在自己成熟時,開始尋找生命的真諦。那就是愛。我到了阿姐年齡的時候,也有了對生命真諦追求的渴望。阿婆年復一年的唱著祝福的歌。這是女人的使命,就是孕育新的生命。阿姐鼓就是孩子踢母親的肚子發出的聲音。遙遠,幸福。我從很遠的天邊聽到阿姐孩子踢阿姐肚皮的聲音。我知道阿姐找到生命的真諦。她在遙遠的地方祝福我,希望我也如此。

主創簡介

歌手:朱哲琴
朱哲琴朱哲琴
姓名:朱哲琴
英文名:Dadawa 朱哲琴,祖籍湖南長沙,生於廣州,在家裡排行老三。是中國新音樂代表人物,第一位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國樂壇奇才。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學習音樂和聲樂。早期以《一個真實的故事》獲得“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亞軍(1990)。
出生地:廣東
血型:A
1990年畢業於廣州師範學院,曾獲《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亞軍;在北京、成都、上海等地學習音樂和聲樂;考察遊歷遍及雲南、西藏、內蒙、新疆及四川阿壩藏族等全國各民族地區;應邀出訪歐美20餘國家,相繼在倫敦、多倫多、東京、馬德里、新加坡、台北、香港等地舉行個人演唱會。
1989《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0演唱《一個真實的故事》獲第四屆《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第二名
1991獲上海廣播電台全年度《十大金曲冠軍》/《健牌十大創作歌曲獎》
1992《黃孩子》專輯
1995年,作品《阿姐鼓》在全球56個國家出版發行,是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贏得無數國際讚賞
1997年,《央金瑪》CD唱片再次全球同步發行;《拉薩謠》、《央金瑪》音樂錄影帶在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同步首播。
曾有媒體這樣評價:“如果你在外國的唱片店發現只有一張CD來自中國,那么它極有可能是朱哲琴的”。被稱為“惟一得到國際認可的中國歌手”的朱哲琴,與富有創造精神的音樂家何訓田合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發行了3張錄音室唱片,《黃孩子》、《阿姐鼓》和《央金瑪》。1995年,在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的《阿姐鼓》CD唱片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朱哲琴由此享譽世界歌壇,一躍成為國際級歌手。
主創:何訓田
何訓田,著名作曲家、製作人。用快樂表達哀傷的人,是中國當代第一位用自己的作曲技法創作的作曲家,推出了《阿姐鼓》、《央金瑪》和《波羅蜜多》、《七日談》
何訓田何訓田
等專輯。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班導師、作曲指揮系系主任。其學生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和國際作曲比賽中獲得高獎。作為音樂界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曾多次應邀出席國際音樂節和國際作曲家會議。傳略被編入《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大辭典》(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和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纂的各類《世界名人錄》。
合作歷程
合作在成都
朱哲琴(Dadawa)與何訓田這對黃金搭檔是另一支享譽全球的中國新世紀音樂家。不少人可能會誤以為朱哲琴是西藏人,其實她祖籍湖南,生長於廣東,是一個地道的南方女孩。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從《阿姐鼓》才開始記住朱哲琴這個名字的,但其實早在1990年,朱哲琴就憑著一首由真實故事改寫的流行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原名丹頂鶴的故事)傳唱全國。但她很快就厭倦了走穴賺錢的流行樂壇,而前往四川時與何訓田的相遇則將兩人都轉上了完全不同的一條新路。1992年第一張專輯《黃孩子YellowChildren》由香港雨果出品。專輯雖然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反響,但《阿姐鼓》的合作基礎和雛形已經在此時奠定了,同時為其後他們的音樂走向國際奠基了一塊超越視野的平台。1995年的《阿姐鼓SisterDrum》成功被美國華納相中,在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同步發行,成為國際唱片史上的第一張全球發行的中文唱片。鑒於外國人很難念準“朱哲琴”這樣的音,朱哲琴融合了藏語月亮(Dawa)與達達超現實主義(Dada),創造了一個新詞“Dadawa”作為自己國際化的名字。隨著1997年《央金瑪VoicesFromTheSky》的再次成功,“Dadawa”被譽為“中國的恩雅”,更成為了老外心目中中國NewAge的代表人物。

專輯歌詞

《沒有陰影的家園》
5'57"
詞:朱哲琴
曲/編:何訓田
沒有陰影的月亮
沒有陰陰陰影的樹
沒有陰陰陰陰陰陰影的家園
沒有陰陰陰陰陰陰影的路
雨神擁抱初洗如嬰的身體
我被你誘惑而來
沒有陰影的惹剎
沒有陰陰陰影的幡
沒有陰陰陰陰陰陰影的祈幬
沒有陰陰陰陰陰陰影的燈
風神親吻流年輾轉的身體
我被你感召而來
《沒有陰影的家園》講敘了一位感召而至的少女面對神秘雪域,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純淨,那么天然,那么像心中的家園。西藏人民的生活自公元10世紀後半葉藏傳佛教的形成與建立之後,便與其息息相關。
《阿姐鼓》5'45"
詞:何訓友,何訓田
曲/編:何訓田
我的阿姐從小不會說話
在我記事的那年離開了家
從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
阿姐啊
一直想到阿姐那樣大
我突然間懂得了她
從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
阿姐啊
瑪尼堆上坐著一位老人
反反覆覆念著一句話
唔唵嘛呢叭咪哞
唔唵嘛呢叭咪哞
我的阿姐從小不會說話
在我記事的那年離開了家
從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
阿姐啊
一直想到阿姐那樣大
我突然間懂得了她
從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
阿姐啊
天邊傳來陣陣
那是阿姐對我說話
唔唵嘛呢叭咪哞
唔唵嘛呢叭咪哞
我們通過演唱者的敘說,看到了一位少女,面對坐在瑪尼堆前念著六字真言的老人祈禱保佑的情景。該曲採用了一些西藏寺廟佛徒誦經的場面作為背景音樂,伴著陣陣敲人心扉的阿姐鼓聲,讓你動容,讓你肅然。該曲是整張專輯中突變性最大的一首,在約2分鐘時,低頻驟出,厚實而且有力,可用於考驗器材的低音動態及爆發力。西藏人民的生死觀,由於深受藏傳佛教的影響,所以顯得異常超脫而安然。
《天唱》
7'21"
詞:何訓友
曲/編:何訓田
最後的死去和最初的誕生一樣
都是溫馨時光
最後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
都是太陽輝煌
接近生命的時候
這一方山水離藍天最~近
送走生命的時候
這裡的鄉親高高昂望
讓風吹散了年華
灑給飛鷹
讓雲托起了身體
交給穹蒼
《天唱》正是這種生死觀的具體體現。歌手朱哲琴自敘:“錄音棚里,錄到《天唱》時,我們靈魂仿佛飛出去了,我好像真得看見了另一個我,飛到了很高很高的地方。”我們在聆聽這首歌曲時,能感覺到歌手心靈的顫動,並使我們的靈魂隨歌手一起飛向天際。此曲的合唱部分,仿佛給人以無限的光明和生死輪迴、天人合一的感覺,音樂和歌聲更加寬闊,仿若置身於天境之中。
《笛威辛亢》 /《紐威辛亢》
4'40"
(藏語:天堂,地獄)
詞曲/編:何訓田
頭頂著你的手
隨你去天堂
天堂里有沒有尼瑪的笑臉

笛威辛亢
人人都嚮往天堂
為什麼人們一見就回頭

笛威辛亢
頭頂著你的手
隨你去地獄
地獄裡沒有達娃的淚水

紐威辛亢
人人都害怕地獄
為什麼人們一去永不原歸

紐威辛亢
藏語意為:天堂,地獄。一顆飄蕩於天際的靈魂,是入天堂,還是入地獄?該曲反映了現實中人對這兩個神秘境地的迷惆與困惑。
《羚羊過山崗》
5'55"
詞:陸憶敏
曲/編:何訓田
那一天羚羊過山崗
回頭望
回頭望
清晰的身影回頭望
很蒼涼
天那么低
草那么亮
亞克搖搖藏紅花
想留住羚羊
那一天羚羊過山崗
回頭望
回頭望
清晰的身影回頭望
很蒼涼
天那么低
草那么亮
低頭遠去的羚羊
過了那山崗
悠揚的竹笛,動聽的吟唱與藏族青年長聲吆喝的喚羊聲相互交織,讓我們看到雪域那牧歌式的美景,“天茫茫,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該曲立體聲感之強,層次之分明,音場之寬闊實屬難得。若是用高品質器材重放,你能感覺到寬廣的山野仿佛就在我們面前,羚羊在其間奔向山崗,又越過山崗遠去。該曲有一段沒有歌詞,只有唱者發出的一些聲音,用以表達歌者認為無法言喻的感覺。該段對器材的細微再現力又是個考驗
《卓瑪的卓瑪》
4'50"
詞:何訓友
曲/編:何訓田
卓瑪
卓瑪
阿媽叫我卓瑪
我叫阿媽卓瑪
卓瑪
卓瑪
整首曲子幾乎沒有歌詞,只有一群男性的伴唱和主唱歌手時而高亢時而低婉的反覆吟唱,以及遠近聽到的幾位藏族少女的低聲私語。然而在似乎空泛的反覆吟唱下面,卻蘊藏著令人遐思的豐富內涵。該曲是本專輯中低音最豐富且最具彈性的一曲,播放時完全沒有人聲和樂器混雜在一起的感覺,而是各就各位,清晰而有條理,可考驗音響系統的綜合表現力。
《轉經》
9'05
詞:何訓友
曲/編:何訓田
一部旋轉的經書
上面鐫刻著日月星晨
一個長滿白髮的故事
反覆祈禱
反覆叮嚀
羊兒過來了
牛兒過來了
細細地咀嚼
這迷人的鄉情
羊兒過來了
牛兒過來了
靜靜地傾聽
這熟悉的聲音
為了那搖不斷的虔誠
為了那攪不散的夢境
為了那捂不熱的冰峰
為了那撇不下的綠茵
一個旋轉的中心
上面輪迴著春夏秋冬
一個長滿皺紋的傳說
反覆歌唱
反覆低吟
白山過來了
黑水過來了
深深地冥思
這修來的緣份
白山過來了
黑水過來了
苦苦地等待
這命中的注定
為了那搖不斷的虔誠
為了那攪不散的夢境
為了那捂不熱的冰峰
為了那撇不下的綠茵
《轉經》一開聲,西藏寺廟中特有的那極具震撼力的長號聲,立即把我們帶入莊嚴的聖地。讓我們隨著那旋轉著的鐫刻著日月星辰的經書,去祈禱,去感受那白山、黑水、綠茵、雪峰的博大。之後,突如其來的合唱和鼓聲氣勢磅礴,場面壯大,讓人仿佛置身於千萬人的合唱隊伍之中。這是專輯中最爆棚的一曲。在低音電聲的長音下,出現了誦經的合唱,女聲插入,帶著對生命的執著,感情之濃烈讓人為之震撼。合唱的高潮出現,氣勢磅礴,涵蓋一切,表達了一種對生死輪迴、福禍因緣、永求吉祥如意的佛教思想,為本碟的精髓

社會評論

發燒天碟

《阿姐鼓》CD專輯是發燒友手中熱門的專輯之一,這張CD專輯在其發行之初便得到了許多發燒友及報刊的好評。它是一張真正來自中國,代表中國的專輯。它的創意、製作以西藏為出發點,頌揚天地的精神,有深刻的意境和獨有的特色。整張專輯時而高潮疊起,時而又婉如平湖,所以用來考驗器材的應變力非常適會。
通往天堂的一扇窗
聽那來自遙遠故鄉的寂寞吟唱.那是夜深人靜或怠倦疲累時送上的聲聲問候,是慰藉心靈的陣陣清風,是通往天堂的一扇窗.
幸好還有朱哲琴
無論這個故事怎樣的充滿暗示,怎樣令人痛苦和歡樂,只是去聽那聲音,就已經足夠。好的音樂,絕對用不著矯飾,而好的歌者也從來不要求掌聲。(美國Billboard
在世界音樂行列里有著最高地位的《阿姐鼓》讓人感覺出它既充滿靈性,又不乏塵世的歡虞,那是一種令人著迷的各種文化的混合。(美國路透社
繼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之後,中國看樣子終於可能在世界音樂史上留下它的印跡了。使它獲此殊榮的是一張名叫《阿姐鼓》的唱片,這是第一張獲得國際聲譽的中國抒情歌曲集。

三聯生活周刊

朱哲琴的聲音能出創造出各種你想像不到的音質,她能用她的聲音徹底陳述她音樂的本質,這是一位天才藝術家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她深知她的聲音所負載的使命,傳達那種“偉大之美”的降臨……

紐約時報

朱哲琴聲音非常甜美,非常女性化,也可以是靜謐得讓人畏懼,而同時還可以像搖滾歌星那樣狂放不羈。她演唱的《阿姐鼓》使中國人實現了讓其音樂走向世界的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