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美國電影]

《門》[美國電影]

《門》是一部美國傳記影片,由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執導,1991年上映。本片以美國著名搖滾音樂人吉姆·摩里森的一生為背景改編,同時描寫了大門樂隊的歷程,因為充斥著毒品、暴力等內容而飽受爭議。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門》《門》

美國電影《門》(TheDoors)又譯作《大門》,由搖滾首樂史上傳奇人物吉姆·摩里森(方.基默飾)短暫的一生改編而成,摩里森的特立獨行一直備受爭議,奧利弗·斯通特有的瘋狂手法高超地將其我行我素的反叛個性一表無遺。

由美國搖滾先鋒吉姆·莫里森(JimMorrison)創建的大門樂隊於1965年在樂壇橫空出世,不久便成為美國那個年代的象徵。反映這一傳奇樂隊的影片《大門》不僅描寫了名噪一時的大門樂隊走過的艱難歷程,還重點突出了那個備受爭議的反叛年代。

內容簡介

《門》《門》

1949年新墨西哥

荒涼、寂寞的平原上行駛著一輛汽車,車上坐著6歲的莫里森和他的父母,途中他們目擊了一場車禍,莫里森默默地注視著一位死去的印地安老人,可是他的母親卻告訴他:這只是一個夢。

1965年加利福尼亞

22歲的莫里森在海灘上漫步,他看到一個美麗的金髮女孩,便跟蹤了她,然後爬上一棵棕櫚樹潛入她的家裡,吻了她一下然後離開。

女孩說她叫帕米拉。

莫里森說他叫吉姆。

在UCLA電影學校,莫里森認識了一個喜歡彈鋼琴的小伙子曼扎萊克,一天在海灘上莫里森為他唱了一首自己寫的歌《MoonlightDrive》,曼扎萊克激動不已,二人決定組建一支樂隊震驚世界。

莫里森為他們的樂隊取名叫“TheDoors”。

很快,在電影學校的同學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夥伴——吉他手克里格和鼓手登斯莫爾,一天,克里格彈著吉他哼了一支小曲《LightMyFire》,四個小伙子被那迷幻優美的曲調迷住了,於是心中那一扇音樂之門轟然洞開。

6個月後,在日落大道的一家夜總會,莫里森演唱了這首《LightMyFire》,歌迷們無比瘋狂,散場後莫里森帶著一群人在大街上瘋跑,莫里森跳上一輛汽車,對人們大叫:“你們誰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活?”眾人一下子寂靜下來,帕米拉站在人群中看著他,目光閃閃發亮……

影片背景

《門》《門》

TheDoors是一支上個世紀60年代在美國風靡一時的迷幻搖滾樂隊,以其獨特的演唱方式和大膽的歌曲內容而倍受爭議。主唱吉姆·莫里森親自創作詞曲,很多歌詞根本就是一首首華美而又陰鬱的詩篇。像很多搖滾歌手一樣,成名後的莫里森沉迷於酒精和毒品,1971年猝死在自家的浴室里,年僅27歲。

奧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的校友。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發了把吉姆和大門樂隊搬上銀幕的想法,在他宣布要拍攝這部影片之後,很多男影星都爭相要飾演男主角吉姆這個極富挑戰性的角色,最後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瓦爾·基爾默有幸入選。

斯通在拍攝這部影片中,採取了不同於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手法,截取了莫里森一生的幾個片段,並且並不完全拘泥於史實,甚至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手法來表現莫里森和TheDoors樂隊的傳奇經歷,取得不錯的效果。

斯通對影片的氣氛和節奏把握得恰倒好處,並在片中大量採用了TheDoors的音樂做背景。瓦爾·基爾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把吉姆·莫里森刻畫得淋漓盡致,形似神似,瓦爾·基爾默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在影片拍攝結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從角色中解脫出來。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樣,放映後引起極大的爭議,但其藝術價值不容置疑。

影片幕後

《門》《門》

這部由大導演奧利弗·斯通執導的傳記片忠實地記述了這位風雲一時的搖滾歌星從成名到自我毀滅的經歷,尤其值得崇拜搖滾歌星的迷哥迷姐們一看。酗酒和吸毒是搖滾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莫里森的歌曲在西方影響了一代人,但他那種頗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從對現實社會的叛逆演變為對成熟理性的摧殘。

2010年12月大門樂隊的鼓手約翰·登斯莫爾在慶祝影片《大門》發行十五周年的聚會上表示,這部電影對樂隊發展歷程的講述並不全面。談到基爾默所扮演的吉姆·莫里森一角,登斯莫爾說:“有關這個角色的經歷三分之一是虛構的,因為將他六年的演藝生涯濃縮成兩個小時實在太難了,但影片成功把握了那個年代的本質,影片把吉姆描寫地詩情畫意。裡面的一首詩是以對話形式表現出來的,瓦爾同莫里森的相似之處多得讓人讚嘆不已。當他在舞台上表演時,我簡直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導演斯通表示:“這部電影對我而言就是無價之寶。它是有關詩人的故事,一位英年早逝未看到自己作品影響的美國詩人,但無論如何,它都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在我看來,音樂充滿著魔力,我非常喜愛大門樂隊,我對吉姆·莫里森短暫一生對美國文化的影響推崇備至。”
大門樂隊吉他手克里格還談到了創作影片音樂《點燃我的火焰》《LightMyFire》的初衷:“有一天,我們忽然意識到我們沒有足夠的歌曲,足夠的原創歌曲。那時主要由吉姆負責寫歌,有一天吉姆說,‘你們這些傢伙為什麼就不寫幾首?我已經厭倦了總由我來做這件事情’。我說沒問題,於是回家真的開始搞創作。你們知道,吉姆的創作裡面充斥著眾多音樂元素。能跟吉姆的歌詞媲美的必須是很重量級的東西。為了同他一爭高下,我想到四種元素:土、氣、火和水,最後選了火,因為他喜歡滾石樂隊的經典歌曲《玩火》(PlaywithFire)。”

影片段預告絮

·莫里森真實生活中的女友帕特麗夏,在影片中扮演了莫里森和金妮麗婚禮上的主婚人。

·扮演童年莫里森的演員肖恩·斯通是影片導演奧利弗·斯通的兒子。

·在試鏡之前,瓦爾·基爾默背下了所有吉姆·莫里森創作的歌詞。他還寄給導演奧利弗·斯通一盒磁帶,是他自己演唱幾首大門的歌曲,斯通說這完全破壞了他對扮演莫里森的基爾默的好感。

·瑞·曼薩克多次拒絕斯通協助電影拍攝的邀請。曼薩克曾經說過這部電影是對這個偉大樂隊的恐怖記錄。

·基爾默戴上了特別的隱形眼鏡,這就使得他在莫里森醉生夢死的場景中,雙瞳顯得擴大了。

·拍攝近鏡頭採用基爾默的聲音,大遠景鏡頭用的是莫里森的聲音。

·“MrMojoRisin(默久·利辛先生)”字母順序顛倒過來就是“JimMorrison(吉姆·莫里森)”。

·約翰·丹斯摩爾(大門鼓手)扮演莫里森個人演唱會上的錄音師。

·導演客串:(奧利弗·斯通)莫里森就讀UCLA電影學院時的教授。

·電影開始時,吉姆·莫里森正在讀著的詩,正是他自己的一本詩集“一個美國人的祈禱”:“喚醒魔鬼之歌”和“覺醒”。和在片尾吉姆交給他的樂隊的是同一本書。一個美國人的祈禱的音樂版本,是由大門其餘在世的成員在莫里森逝世多年之後,才錄製的。

·籌備電影期間,瓦爾·基爾默幾乎用了一年的時間按照莫里森的方式生活,穿著他的衣服、出沒於他過去經常去的地方。吉姆·莫里森的傳記作者傑瑞·霍普金斯說,有一天看見他在一家餐館打電話給奧利弗·斯通,和他約好吃午飯的時候會面,眼前這一切是如此真實可信,最先湧進他腦海中的念頭就是:“我已經想不起吉姆身高多少了。”

·在電影開始籌備之前,已經被踢來踢去將近二十年。其他曾好幾次考慮過出演這個角色的演員有,湯姆·克魯斯、賈森·帕徹克和約翰·特拉沃爾塔。就在特拉沃爾塔考慮期間,據說他見過了樂隊(他們將是最先退出這個如果有可能實施的拍片計畫),並且他們商量想重組樂隊並舉行巡迴演出,由特拉沃爾塔主唱。最終樂隊沒有選擇這么做,因為他們認為約翰·特拉沃爾塔太好了,根本不可能達到莫里森的境界。

·IanAstbury(TheCult樂隊的主唱),奧利弗·斯通曾經考慮過由他出演吉姆·莫里森。為了討論這個角色他們還在好萊塢共進了午餐。在2002年,他作為主唱,和大門樂隊一起巡迴演出。

·在吉姆正在拍照的場景中,他站在中間,看著照相機,同時可以看到新聞和雜誌在飛揚,上面顯示的是如日中天的大門樂隊,在吉姆上面還有一個希臘人的雕像。這尊雕像是亞歷山大帝的。吉姆·莫里森在有生之年,好幾次把他自己比作是亞歷山大帝。導演奧利弗·斯通也將導演關於亞歷山大帝的一部電影亞歷山大帝Alexander(2004),主演基爾默扮演亞歷山大帝的父親。

·在倫敦霧的場景中,當他們正在走廊上說話的時候,可以短暫看見真實的大門吉他手盧比·克瑞格從樂隊身邊走過。

·電影中的很多場景,都可以看到大門樂隊的表演。

·影片結尾展示的是吉米·莫里森真正的墳墓,拍攝於法國巴黎的PèreLachaise公墓。在他墓碑上的莫里森雕像就在電影發行後,不久就被盜走。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問到關於花費更多的金錢在酒精和菸草而不是訓練上,吉姆·莫里森的那番話來自於奧爾多斯·赫敘利的文章“TheDoorsofPerception”。

·瓦爾·基爾默扮演吉姆·莫里森非常令人信服,大多數人都沒有注意到兩者之間的身高差異,吉姆·莫里森是5尺9寸,瓦爾·基爾默是6尺3寸。

·雷·曼薩克說莫里森在錄音室憤怒地把電視機摔壞這段場景在真實生活中從來沒有發生過,按照他的話來說,“吉姆·莫里森從來不會那么做”。

穿幫鏡頭

《門》《門》

·事實錯誤:就像是大多數的傳記性影片,很多電影中描述的事件實際上並沒有發生,或者很多事情發生在不同的時間。有些根本就沒有發生或者為了強化戲劇效果而放在了一起。

·時代錯誤:1971年莫里森正在窗戶邊的時候,可以在另一邊看到一個廣告牌是48Hrs.(1990)。

·時代錯誤:在電影學院中,吉姆·莫里森正在閱讀的一本書“ThePortableNietzsche”(海盜/企鵝),這個版本最早發行的時間是在1982年,遠在吉姆·莫里森去世之後。

·混雜:莫里森(瓦爾·基爾默)的記者朋友稱呼他為“瓦爾”。

·莫里森跟隨帕姆在木板路上走著的時候,可以在一家商店的窗戶上看到一大夥工作人員和一個話筒竿子。

·在舊金山演唱會場景中,可以在吉姆的襯衫上看到一個攝影師的影子。

·時代錯誤:大門使用的家庭移動攝影機super-8聲音型號,是在1970年代晚期生產製造的,這是場景發生的十年之後。

·時代錯誤:吉姆正在酒吧喝著MillerGenuineDraft,這種酒要到1980年代末才出現。

關於導演

奧利弗·斯通奧利弗·斯通

奧利弗·斯通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活躍於世界影壇的傑出人物,習慣於執導政治及暴力影片,從1986年被譽為“越戰三部曲”之一的《野戰排》開始,到1995年的影片《尼克森》為止,斯通拍攝了多部反映政治題材的作品。他所導演的《大門》不僅成為“大門樂隊”的“官方傳記”,更是後來許多搖滾電影學習的榜樣。

關於主演

瓦爾·基爾默瓦爾·基爾默

瓦爾·基爾默1959年12月31日出生於美國加州,17歲時,開始戲劇演出。他被人們所關注是在奧立佛斯通導演的一部關於歌星JIMMORRISON的傳記電影《門》中。他非常想出演這個角色,用他所特有的熱情遊說導演和編劇,並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減肥,留長頭髮,熟悉Jimmorrison所唱的每一首歌,並且時時刻刻穿著皮靴及皮褲。他還製作了一盤錄音帶送給導演,以表明他不僅要出演這個角色,並且還可以演唱其中的歌曲。他非常投入地進行演出,觀眾們被他的出色表演所征被了。而在片尾所播放的歌曲則是混合了他和JIMMORRISON的原聲演唱,天衣無縫。儘管這部影片票房並不理想,但方基默作為同時代最有天賦的演員之一廣受關注。

影片音樂大碟

英皇版是市面獨家國配版本。D9碟中除正片外,還收錄了TheDoors樂隊的若干曲目。
D5碟分別收錄了2段長度為43分鐘和38分鐘的花絮。包括奧利弗·斯通的談話以及刪除場景、拍攝瞬間等內容。另外還收有靜態人物介紹等多組花絮。

影評

《門》:現實模糊理想,虛幻逃避真相,上帝為靈魂開了一扇名叫搖滾的門,供你我來回穿梭。門那邊,性,暴力與毒品一個不少,但反射著深刻與真實;門這邊,茶,玫瑰與菸草,也一個不缺,但映襯著蒼白與虛無。當然它也是一種精神鴉片,很有毒但也很有效,而且決不容你淺嘗輒止。所以如果你碰巧還是個搖滾樂迷的話,那么《門》就是你盼望已久獲得心靈上酣暢的良藥。此外你要相信方。基墨與梅格。瑞恩是不會讓你失望的,斯通當然更不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