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樓怪人老實鐘的秘密》

《鐘樓怪人老實鐘的秘密》,中文名稱巴黎聖母院,法國天主教大教堂。

相關資料

【1.巴黎聖母院】
中文名稱:巴黎聖母院
法文名稱:Notre-Dame de Paris
英文名稱:The Cathedral of Notre-Dame
〖1.1基本資料〗
教堂所在地:法國巴黎西岱島東南端
建造時間:1163~1345
建築風格:哥德式
簡介:聖母院可以說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儘管原名上並不帶地名,但我們卻習慣於稱它為“巴黎聖母院”。不少法國的天主教教堂都以“聖母院”(Notre-Dame)命名,卻沒有哪一座的名聲和地位能與巴黎聖母院媲美。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西岱島被譽為巴黎的頭腦、心臟和骨髓,是司法、治安和宗教的中心。

〖1.2詳細介紹〗

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位於巴黎塞納河城島的東端,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該教堂以其哥德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誌。聖母院坐東朝西,正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莊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裡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巴黎聖母院廣場上有法國公路網 “零起點 Point zero” 標誌,從巴黎到什麼地方有多少公里,是從這個“原始點”開始測量的;從什麼地方到巴黎有多少公里,也是指的到達這個“圓點”的距離。
[編輯本段]〖1.3旅遊信息〗
交通:搭乘捷運4號線在Cite站下車
開放時間: 教堂 周一至周五8:00-18:45;周六和周日8:00-19:45
塔樓 10月1日至3月31日10:00-17:30 9月1日至9月30日9:30-19:30 7月1日至8月31日9:00-22:00
友情提示:據說去巴黎聖母院有人說最好從North Portal步入,一進門就能撞見絢麗奪目的3個玫瑰畫窗。另外巴黎聖母院兩邊的商店也很有名氣,可以買到很多精美的紀念品。

【2.同名小說】

《巴黎聖母院》
〖2.1創作背景〗
《巴黎聖母院》(創作於1831年)(又稱《鐘樓怪人》)是法國作家,詩人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普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舍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小說封面這部書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的俄國.因為雨果思想活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傾向,又同情剛剛興起的無產階級的革命,因此保守頑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國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真實歷史,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民眾,人民民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美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卡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弗羅洛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編輯本段]〖2.2內容梗概〗
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統治下的巴黎城沉浸在“愚人節”的狂歡的氣氛中。巴黎聖母院前面的廣場上,來自埃及的吉卜賽少女愛絲美拉達以動人的美貌和婀娜的舞姿博得了人們熱烈地喝彩。她把人們給她的賞錢,分給窮苦的孩子們,並對他們說:“把這些錢全部拿去,你們去過節吧!”孩子們問她:“那你怎么辦?”她說:“別管我,我天天都在過節。”
在眾多的觀眾中,一個面色蒼白的中年人,穿著黑色的教袍,躲在玻璃窗後面,也在偷看愛絲美拉達翩翩起舞。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鍊金術士克洛德·弗羅洛。當他看到色藝雙全的吉卜賽女郎邊唱邊跳,她那輕快的舞步,絕妙的舞姿,把他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慾念突然喚醒了。他無法自控,無法把俘虜了他的靈魂的魔鬼趕走。為了排遣心中的煩悶,他到廣場上驅趕正在叫賣的攤販,聲言不準在教堂前面胡鬧。這些小販哪裡把他放在眼裡,群起而攻之。正在這時,從教堂內衝出來一個相貌奇醜、身材高大、力大無比的男子,他推開眾人,救回了神甫。此人名叫卡西莫多。原來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弗羅洛出於憐憫把他撫養成人,因終日敲鐘而震聾了耳朵。狂歡的人們正在物色“愚人教皇”,愛絲美拉達一眼看中了又聾又醜的鐘樓怪人卡西莫多。人們給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還給了他一支口哨,讓他坐在高高的轎子上沿街遊行。卡西莫多正高興地吹著哨子,忽然看見臉色陰沉的弗羅洛站在轎前。神甫打掉他的王冠,把他拉回聖母院。
可是,弗羅洛在慾火中燒無法入睡,因為牽著小山羊的愛絲美拉達還在教堂門前的廣場上唱歌。他高聲對自己說:“在人世間我只有痛苦。她長得那么美,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舞跳得那么好,難道是我的過錯?她能夠使人發瘋,難道是我的過錯?”他實在無法自制,“去!”他命令卡西莫多,“去把她抓來!”鐘樓怪人快步跑向愛絲美拉達,把她抱起來就向聖母院跑去。愛絲美拉達拼力抵抗並高喊“救命啊!”恰巧侍衛隊長浮比斯正在巡邏,聽到喊聲騎馬率眾趕到,救下吉卜賽女郎,抓住了卡西莫多。菲比斯把愛斯美拉達帶到一家旅店,要了一個房間,正要對她非禮,機警的姑娘擺脫了他的糾纏,跑回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們聚集的“奇蹟王朝”。
在這“奇蹟王朝”統治下的“黑話王國”里,乞丐王克勞班正在審理不懂切口而誤入“王國領地”的窮詩人乾果阿。按照王朝的規矩,他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跟絞索配對,要么跟王國中的女人攀親。可是幾個老女人都嫌他過於單薄,沒一個人肯要他。這樣,乾果阿只能被吊死。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愛絲美拉達挺身而出,高喊“我要他”。這樣,兩人當場舉行婚禮。善良的少女同意與他結為夫妻,只是為了救他一命,把他帶回家中,供以食宿,但不與他同房。
犯了強搶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審理後,被帶到廣場上當眾鞭笞。跪在烈日下代人受過的鐘樓怪人口渴難熬,他向士兵和圍觀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卻是一片戲弄和辱罵。這時,美麗的愛絲美拉達撥開眾人,把水送到卡西莫多的嘴邊。心中充滿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飽含熱淚,不住地說:“美……美……美”
廣場上,窮詩人幫助愛絲美拉達上演小山羊認字的節目。小山羊在一堆拉丁字母中,叼出了太陽神浮比斯的名字。這時浮比斯正在廣場旁邊的王宮中向王后和她的女兒獻媚取寵。公主百合花讓浮比斯到廣場上,趕走愛絲美拉達,以證實他對她的愛情。浮比斯騎馬來到廣場,大聲轟趕著正在演出的藝人,小聲和姑娘訂下了今晚在老地方見面的幽會。
心神不寧的弗羅洛聽說乾果阿和姑娘已結為夫婦,怒火中燒十分生氣,當得知他們只是名義夫妻,又轉憂為喜。他在街上遇見喝得爛醉的侍衛隊長浮比斯,聽他說要去和姑娘幽會,立即正言勸阻,聲言姑娘已是有夫之婦,但浮比斯反駁說:“你何必把愛情和婚姻混為一談。”他徑直向那家旅店走去,弗羅洛像影子一樣緊隨其後。
浮比斯來到旅店的小樓上,愛絲美拉達正坐在床邊等著他。當他們熱烈地吻抱時,浮比斯把系在身上的匕首交給姑娘,姑娘順手把它拋出窗外。恰巧這把匕首落在正在窗外竊聽的弗羅洛的眼前。當這對情人再次熱烈擁抱時,弗羅洛拾起匕首,從窗外把它刺進了浮比斯的後背。
在審判愛絲美拉達的法庭上,旅店的侏儒老闆作證說,看見一個渾身硫磺味的黑衣人,像魔鬼一樣,把銀幣變成了乾樹葉。坐在審判席上的弗羅洛說:“是魔鬼,而不是這位姑娘刺殺了衛隊長。”無辜的愛絲美拉達只關心衛隊長的生死,因為浮比斯可以證明她把匕首扔出了窗外。可是法庭告訴她,衛隊長不僅活著,而且對被害經過一無所知。他絲毫不肯為姑娘開脫罪責,這使愛絲美拉達十分失望。在酷刑之下,姑娘屈打成招,供認自己施用魔術驅使黑衣魔鬼刺殺了衛隊長。法庭判處姑娘絞刑,次日執行。
卡西莫多敲鐘之後,在塔樓上看到弗羅洛神色緊張地注視著聖母院門前的廣場。穿著白色死刑犯袍子的愛絲美拉達站在夜間匆忙搭起的絞刑架下,絞索套在脖子上,平靜地等待著行刑的時刻。卡西莫多不顧一切地從門內衝出,把姑娘搶進了巴黎聖母院。行刑的士兵驚魂甫定,目瞪口呆地看著鐘樓怪人獨自一人劫持了法場。因為聖母院避難權的原因,士兵們不敢擅入。
卡西莫多把姑娘藏在自己的住房裡,他像守護神一樣睡在房門口。他把愚人節得到的哨子交給姑娘,告訴她遇到危難時,一吹哨子,他就能趕來救援。
弗羅洛到郊外像發了瘋一樣,亂跑了一陣之後,回到了聖母院。他發現愛絲美拉達不但未被處死,而且就在身邊。他跟隨她走進了卡西莫多的房間,愛絲美拉達發現這個人就是刺殺浮比斯的黑衣人,十分怒火。當弗羅洛正要強姦她時,她吹起了哨子。卡西莫多聞聲而至,趕走了昔日的恩人,並告訴姑娘那次搶她的事,也是出於他的主意。
卡西莫多對愛絲美拉達懷有無限的感激和純真的愛慕之情。他快活地看著熟睡的美人,突然醒來的姑娘被他的醜臉嚇壞了。卡西莫多急忙逃走,跑到鐘樓上用自己的頭拚命地撞擊著大鐘,低沉的鐘鳴如泣如訴。愛絲美拉達來到他身邊,卡西莫多用手蒙住臉,喃喃地說:“我的臉很醜,總讓人害怕。”為了安慰他,姑娘為他跳起了節奏歡快的舞蹈。興奮異常的卡西莫多,像打鞦韆一樣,用身體的重量為姑娘敲響了聖母院的大鐘。他爽朗的笑聲充滿整個鐘樓。卡西莫多在鐘樓上牽著繩子飛來飛去,為愛絲美拉達採摘盛開的鮮花。突然姑娘發現了在廣場上的衛隊長,她叫他的名字,但他頭也不抬看她一眼。她讓卡西莫多去找他,可是他為了得到公主豐厚的陪嫁和位於聖保羅的領地,對姑娘的請求不屑一聽,策馬而去。善良的卡西莫多覺得自己辱沒了姑娘的使命。
對姑娘強占未成的弗羅洛懷恨在心,跪到國王那裡,請示如何解決聖母院避難權問題。國王請教了一位尚在獄中的老學者,終於決定可以不顧避難權,強入聖母院捉拿女巫。卡西莫多趁弗羅洛外出時,把教堂的大門緊緊關住。
乞丐王克勞班聽說聖母院避難權將要結束,率領成千上萬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來攻打巴黎聖母院,營救大難臨頭的姐妹。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怎容這些人沖入教堂,他從樓頂上扔下巨大的石條石塊,翻倒灼熱的金屬液體,企圖驅散眾人。勇敢的乞丐終於攻破大門,救走了愛絲美拉達。不料嚴陣以待的國王士兵已從後門進入教堂,雨點般的箭刺向愛絲美拉達和流浪漢們。乞丐王也在混戰中被人殺死。卡西莫多站在樓頂上,看著心愛的姑娘又被吊在絞刑架上,痛不欲生。當他發現弗羅洛正在鐘樓上對著愛絲美拉達獰笑,他把這個道貌岸然的野獸舉過頭頂扔了下去。
從絞刑架上解下來的愛絲美拉達的屍體,被人們放在蒙孚貢大墳窟里,卡西莫多找到她之後,靜靜地躺在她身旁。兩年之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骨。當人們試圖分開他們時,屍骨便化為塵土。
[編輯本段]〖2.3小說評價〗
在十九世紀群星燦爛的法國文壇,維克多•雨果可以說是最璀璨的一顆明星。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的浪漫派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後,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的手中。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了強烈的“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於現實生活,也被大大誇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巴黎聖母院》的情節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美拉達,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醜陋、內心崇高的敲鐘人卡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美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唇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衊為“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至於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卡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而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加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美拉達那裡,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美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醜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捲走我們全部的思想情感。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聖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文明的世界裡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捨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聖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聖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說寫到這裡,還通過書中人物之口預言人民將起來搗毀巴士底獄,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發。
作為浪漫主義文學的里程碑,這部小說最明顯的標誌之一,是雨果把善惡美醜做了鮮明的對比。 但這種對照卻不是按傳統的方式不美與善,醜與惡分別集中在兩類不同的人物身上,或是根本迴避醜怪的一面,而是讓他們互相交錯:外表美好的,其內心未必善良;外表醜陋的,其內心未必不美,未必不善。敲鐘人卡西莫多醜的出奇,而且顯得非常兇惡,但他心靈的美和善則隨著小說情節的展開而愈益突出;副主教的外表何等令人肅然起敬,但心靈卻是多么邪惡毒辣!沙多倍兒是花花公子的典型,正人君子是否定他的,但單純的少女卻容易對她一見鍾情。天真貌美而心地善良的街頭藝人啦。愛斯梅拉達用極其純真的愛情去愛那個浪蕩子,而且至死不渝,但她對加西莫多崇高的感情卻偏偏視而不見。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居住著一主、一仆:道貌岸然的助祭長克洛德和敲鐘的畸形人卡西莫多;內心實際上邪惡的克洛德對街頭跳舞賣藝的吉普賽姑娘愛斯美臘達動了淫念,夜間打發卡席莫多劫持少女,被少年英俊的衛隊長孚比斯救出。姑娘愛上了孚比斯,滿懷嫉妒的助祭長趁他二人幽會之際刺傷軍官,卻嫁禍於愛斯美臘達。她因而被判處死刑,在臨刑之際被暗中愛慕她的卡西莫多救出,把她安頓在聖母院內避難,但克洛德唆使教會把她看作女巫,法院不顧聖母院享有聖地避難權,決定予以逮捕。巴黎下層社會的好漢們前來營救姑娘,卻被敲鐘人誤以為是官兵來抓愛斯美臘達,拚命抵抗,國王路易十一調兵遣將來攻打聖母院,上下夾擊,一場混戰中,克洛德把少女劫持出聖母院,威逼她滿足其獸慾,遭到拒絕,便把她交給官兵,蹲在聖母院鐘樓頂上眼瞅著她被絞死,卡席莫多義憤填膺,怒氣沖沖,把撫養他成人的助祭長推了下去,活活摔死,自己則到公墓裡面找到少女的屍體,死在她身旁。幾年之後,人們在一處地穴里發現一男一女的骨骼,那是卡席莫多緊緊擁抱著吉普賽姑娘!
 

 命運,命運,命運!

1830年28歲的維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曲”之一《巴黎聖母院》(其他兩部是《悲慘世界》(被稱作“法律的命運”)和《海上勞工》(“事物的命運”),這樣一部波瀾壯闊的傑作僅僅用了150多天於次年即已完稿,不愧為曠世奇才!我們可以從研究古希臘悲劇中,把雨果的前輩古人所說的命運大別為三類,一是偶然的不幸,二是人的自我分裂及其不幸的解決,三是人與社會的或自然之間的衝突不可調和。固然,《巴黎聖母院》所敘述的命運,一個重要的側面是教士克洛德淫穢、叛教,不信天主教誨,偏信鍊金邪術,為淫慾所支配,終於導致他自己以及他所愛和所不愛的人們統統滅亡——這是悲劇之一。而敲鐘人卡席莫多由於天生畸形,特別是他的既瞎又聾,阻遏企圖營救愛斯美臘達前來攻打聖母院的義民於前庭廣場,終至被他與國王派來捉拿這吉普賽女郎的軍隊上下夾擊,代表著黑暗中世紀鮮見的正義力量——那些下層社會的賤民全部被消滅,這是又一悲劇。無辜的跳舞姑娘不僅是一切慘遭統治歐洲長達一千年的歐洲愚昧黑暗勢力摧殘的可憐百姓中間的一個,也是他們的楚楚動人的形象,無論她怎樣辯白,無論人們怎樣出於義憤竭力救助,仍然逃不脫被絞死的命運——這是悲劇之三。所有這些正是上述悲慘命運的三大契機或動因一齊發揮作用的慘烈結果。《巴黎聖母院》以感人至深的筆觸刻畫的就是那黑暗時代幾乎全部平頭百姓不可逃脫的這樣悲慘的命運。國王路易十一深藏在重重黑幕後面,他卻正是雨果拿出來示眾的血腥屠殺的元兇大憝!無辜慘遭他所代表的黑暗之力摧殘的民眾就是這部悲劇的真正主角。然而,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仍然要求我們相信“生活,就是昂首前瞻”,我們拋灑眼淚的同時,要像雨果那樣“我睜開眼睛,看見了燦爛的晨星”,是的,應該永遠樂觀:“相信白晝,相信光明,相信歡樂”。雨果高唱著這鼓舞人反抗壓迫、衝破黑夜的詩句,奮勇前進,向人類廣布他的人道主義呼聲,從30歲起進入了法國乃至全歐的浪漫主義創作更高更盛的時期。
巴黎聖母院,威嚴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視著滾滾河水、芸芸眾生,曾經是多少人間悲劇、人間喜劇的見證!在雨果的這部小說中,它仿佛有了生命的氣息,庇護愛斯美臘達,證實克洛德的罪行,悲嘆眾路好漢嘗試打擊黑暗統治而英勇獻身的壯舉,驚讚卡席莫多這“渺不足道的微粒塵芥”把一切豺狼虎豹、一切劊子手踩在腳下的俠義行為;它甚至與卡席莫多合為一體,既是這畸形人靈魂的主宰,又是他那怪異軀殼的依託。在雨果的生花妙筆下,它活了起來,同時也以它所銘刻、記述並威武演出的命運交響曲增添了偉大作家的光輝。美麗的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建築藝術的珍品。雨果早在少年時代就對建築藝術——尤其是哥特建築藝術有濃厚的興趣,及至青年時代,他至少進行了三年的準備,熟悉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特別是屢次親身鑽進聖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時廣泛閱讀有關資料,掌握了法國人引以為榮的這座建築物所有的奧秘,便於1830年7月著手寫稿。他假託在那兩座巍峨高聳的鐘樓之一的黑暗角落,發現牆上有這樣一個中世紀人物手刻的希臘詞:命運!說是這個支配人類的命運,事實上支配那愚昧時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無所不在的宿命寓意深深打動了作者。確實,《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就是為了敘說“命運”一語而寫作的。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雨果尋求的是命運的真實內涵。無論是克洛德,還是卡席莫多,他們歸根到底是社會的人,他們內心的分裂、衝突,反映的是他們那個時代神權與人權、愚昧與求知之間,龐大沉重的黑暗制度與掙扎著的脆弱個人之間的分裂、衝突,終於導致悲劇中一切人物統統死光的慘烈結局。我們在這部巨著中看見的命運,就是在特定環境即中世紀的法國首都,愚昧迷信、野蠻統治猖獗的那個社會之中,發揮其橫掃一切的威力。《巴黎聖母院》作為一部浪漫主義代表作,正是由於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畫中世紀的法國社會真實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據動人的情節發展,凝聚、精煉在這部名著中而呈現出它們的生動面貌和豐富蘊涵,贏得了繼《艾那尼》之後浪漫主義打破古典主義死板桎梏的又一勝利。這是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3.同名電影】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巴黎聖母院
外文片名
Notre Dame de Paris
更多中文片名
鐘樓怪人
更多外文片名
Gobbo di Notre Dame, Il .....(Italy)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影片類型
劇情 / 恐怖
片長
115分鐘
國家/地區
法國 義大利
對白語言
法語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
單聲道
評級
Rated PG for violence and sensuality.
級別
Argentina:13 Finland:K-16 Sweden:15 USA:PG
著作權所有
Paris Film Production
拍攝日期
1956年4月16日 - 1956年8月11日
電影海報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讓·德拉努瓦 Jean Delannoy
編劇 Writer
維克多·雨果 Victor Hugo .....(novel)
Jean Aurenche .....&
Jacques Prévert
Ben Hecht .....uncredited
演員 Actor
吉娜·勞洛勃麗吉達 Gina Lollobrigida .....Esmeralda
安東尼·奎恩 Anthony Quinn .....Quasimodo
Jean Danet .....Capitaine Phoebus de Chateaupers
Alain Cuny .....Claude Frollo
Robert Hirsch .....Gringoire
Danielle Dumont .....Fleur de Lys
Philippe Clay .....Clopin Trouillefou
Maurice Sarfati .....Jehan Frollo
Jean Tissier .....King Louis XI
Valentine Tessier .....Aloyse de Gondelaurier
Jacques Hilling .....Charmolue
Jacques Dufilho .....Guillaume Rousseau
Roger Blin .....Mathias Hungadi
Marianne Oswald .....Falourdel
Roland Bailly .....Torterue
Piéral .....Le nain
Camille Guérini .....Le président du tribunal
Damia .....La mendiante
Robert Lombard .....Jacques Coppenole
Albert Rémy .....Jupiter
Hubert de Lapparent .....Guillaume de Harancourt
Boris Vian .....Le cardinal
Madeleine Barbulée .....Madame Outarde
Albert Michel .....Le veilleur de nuit
Daniel Emilfork .....Le rouge
Michel Etcheverry .....L'archidiacre (as Etcheverry)
Dominique Davray .....La Charonne
Yvette Lucas .....Rongeoreille
Denise Carvenne .....La tapissière
Jacques Bertrand .....Bellevigne de l'Etoile
Paul Bonifas .....Maître Le Cornu (uncredited)
Christine Darvel .....(uncredited)
Jenny Doria .....(uncredited)
Georges Douking .....Un tire-laine (uncredited)
Pierre Fresnay .....Récitant/Narrator (voice) (uncredited)
Christine Langart .....(uncredited)
Anne Laurent .....(uncredited)
Jean Martin .....Un tire-laine (uncredited)
Louisette Rousseau .....(uncredited)
Françoise Vallery .....(uncredited)
製作人 Produced by
Raymond Hakim .....producer
Robert Hakim .....produ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Panitalia
Paris Film Productions [法國]
發行公司
Allied Artists Pictures Corporation [美國] ..... (1957) (USA) (theatrical) (dubbed)
Cocinor [法國] ..... (1957) (USA) (theatrical) (dubbed)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56年12月19日
義大利
Italy
1956年12月19日
西德West Germany
1957年2月22日
瑞典Sweden
1957年7月29日
美國
USA
1957年11月3日
芬蘭
Finland
1960年3月25日
     東德
East Germany
1972年2月18日
芬蘭
Finland
1974年2月22日 ..... (re-release)
俄羅斯
Russia
2003年6月21日 ..... (Moscow Film Festival)

◆劇情介紹

版本一
美麗善良的吉普賽姑娘埃斯米拉達白天靠跳舞賣藝為生,晚上則和一群自稱“乞丐王國”的窮苦人居住在一起。埃斯特拉達的美貌傾國傾城,卻給她引來了殺身之禍。
國王衛隊的隊長菲比斯原本已有未婚妻,卻垂涎於埃斯米拉達的美色,騙取了她的芳心。就在菲比斯和埃斯米拉達在旅館幽會時,突然菲比斯被一個神秘的黑衣人刺傷。由於黑衣人沒有被找到,旅館老闆的供詞又對埃斯米拉達非常不利,在法庭上,埃斯米拉達受刑後被迫招供,承認是她想殺害菲比斯。埃斯米拉達因此被判絞刑。
其實那個隱藏在黑暗角落裡的黑衣人是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弗羅拉。他孤僻刻薄,表面上是個對女人厭惡的忠誠的教徒,內心卻一直燃燒著熊熊烈火,渴望得到美麗的埃斯米拉達,是他在看到埃斯米拉達和菲比斯約會時無法控制自己的嫉妒,刺傷了菲比斯。
在埃斯米拉達被送往絞刑架的路上,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下帶入聖母院避難。卡西莫多外表醜陋無比,從小被弗羅拉神父收養。但他心地善良,並真心地愛著埃斯米拉達。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就是埃斯米拉達的守護神。
國王的衛隊開始進攻聖母院捉拿埃斯米拉達,卡斯莫多誓死保護。但他一個人的力量必定有限,埃斯米拉達被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看到她的屍體被拉走,悲痛欲絕,他把真正的兇手——弗羅拉神父從聖母院的頂層扔了下去。
卡西莫多找到放置埃斯米拉達屍體的地方,緊緊地抱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多年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纏繞在一起屍骨,當人們想要將他們分離時,這兩具屍骨頓時化作了灰塵消失得無影無蹤。
版本二
本片根據法國大文豪維克多爾果名著《巴黎聖母院》改編。醜聾人卡利摩多被巴黎聖母院的神父羅德收養,做撞鐘人,外貌正經的克羅德神父自從遇見美麗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後,被其美色所誘而神魂顛倒,指使卡利摩多強行擄走愛斯梅拉達,途中被非必斯騎兵上尉隊長所救,愛斯梅拉達因而愛上了非必斯。但非必斯生性風流,被懷恨在心的克羅德刺殺。並嫁禍於愛斯梅拉達,令她被判死刑,行刑時,卡利摩多將愛斯梅拉達救走並藏身於聖母院中,乞丐民眾為救愛斯梅拉達而沖入教堂,誤與卡利摩多大戰,愛斯梅拉達被由克羅德帶領的軍隊沖入聖母院所殺,最後卡利摩多憤然將克羅德從教堂頂樓摔落地下,最後卡利摩多撫著愛斯梅拉達的屍體殉情。
版本三
這部雨果名著曾被多次搬上銀幕,其中1939年的美國版被廣泛認為是最佳版本,其中的德國表現主義布景尤其值得稱道。純潔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艾斯美拉達,和“乞丐王國”的人一起,到處賣藝行乞。一次,為了救流浪詩人甘果瓦,她被迫嫁給了他。國王的衛隊長菲比斯是個花花公子,他騙取了艾斯美拉達的愛情。就在他們約會時,一個黑衣人將菲比斯刺傷。艾斯美拉達作為嫌疑犯被送上法庭,並判處絞刑。奇醜無比的巴黎聖母院的撞鐘老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了出來,並帶進教堂避難,卡西莫多一直深愛著她。在一次混亂中,艾斯美拉達被國王衛隊 的亂箭射死,悲痛欲絕的卡西莫多轉身將真正的殺人兇手也就是弗洛洛神父,從聖母院的頂樓扔了下去。之後與艾斯美拉達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一起化為了塵土。

◆幕後製作

本片根據雨果名著改編。正是由於這部電影,巴黎聖母院從此名揚天下。在影片中,巴黎聖母院被描述得陰森恐怖,但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卻永恆悽美,讓觀眾感受到愛情的偉大。這部影片拍攝於1956年,影片忠於原著,蘊含深刻的思想內涵。時至今日,依然被作為傳世經典為全世界的電影愛好者收藏。
該版本是改革開放初在我國上映過的版本,上影廠的配音也足足陶醉了整整一代人,但影片本身被專家認為是冗長、缺乏靈感、缺乏原著風味和規模之作,奎恩的夸西莫多被過分的化裝壓得喘不過氣來。
 

 ◆人物形象

愛斯梅拉達
愛斯梅拉達純潔無邪,熱情天真,對愛情充滿憧憬和渴望。正因為她以為世人都像她一樣的真心實意地待人,所以當弗比斯在巡邏中偶然救了她後,她就把愛情獻給了他。正因為她純潔無邪地追求純真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所以至死愛著弗比斯,絲毫沒有懷疑他會欺騙和背叛自己還幻想他還會再來搭救自己,其純真令人心痛欲裂。
愛斯梅拉達不畏強暴,品格堅貞。當她被誣陷而關在死囚牢房裡時,當弗羅洛把她從聖母院鐘樓騙出來時,弗羅洛幾次讓她在死亡或屈服中選擇,面對弗羅洛的淫威,她寧死不屈。臨刑前,弗羅洛以生為條件引誘她就範,她望著絞架斷然回答“它還沒有你那樣使我害怕”、“討厭的骯髒的妖僧!”“我要扯下你那可惡的白頭髮,一把一把往你臉上扔去!”“滾你的吧!”她寧願選擇絞架, 不屈服於卑鄙的偽君子弗羅洛,再次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人格。
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有著醜到極點的相貌:幾何形的臉,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參差不齊的牙齒,獨眼,耳聾,駝背……似乎上帝將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了他的身上。雨果塑造的絕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醜八怪”,他賦予了卡西莫多一種“美麗”,一種隱含的內在美。卡西莫多的外貌醜陋,但是他的內心卻是高尚的。他勇敢地從封建教會的“虎口”中救出了愛斯梅拉達,用“聖殿避難”的方法保住了姑娘的性命。在聖母院中,卡西莫多無微不至地照顧愛斯梅拉達。最後,卡西莫多在眾人的嘲笑聲中戴上了“醜人王”的花環;他誓死保護愛斯梅拉達卻又是道貌岸然的克洛德的幫凶;他剛在鐘樓上目視著自己心愛的姑娘嫁給了“絞架”,卻又不得不再將自己的“再生父母”摔成碎片……作為一部浪漫主義著作,戲劇性的場面即給我們以扣人心弦的震撼,又把人物之間和自身內心和的矛盾衝突表現得淋漓盡致。
說《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民眾,人民民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鬥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加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富洛婁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小說的發表,使雨果的名聲更加遠揚。
1月6日是西文傳統的愚人節。1482年的這一天,整個巴黎城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人們從四面八方向舊城區涌去。聚集在通往司法宮的幾條路上的民眾尤其多,這裡正在進行“愚人之王”的選舉,選舉的規則是誰長得最醜陋、誰笑得最怪最難看誰就有望當選。
當大家把幸運的愚人之王帶出來時,驚奇和讚賞到了最高點。只見他長著四面體的鼻子,馬蹄形的嘴,獨眼,駝背,跛子,身體的高度和寬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兩腿從前面看,好象是兩把鐮刀,刀柄同刀柄相連起來。在他的種種畸形里,卻有一種不容懷疑的堅定、嚴肅、勇敢的態度,他就是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加西莫多,人們給他穿戴上用硬紙板做的王冠和道袍,把他抬上繪有花紋的轎子向格雷弗時廣場走去。
在格雷弗廣場上,靠街頭賣藝為生的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帶著小羊加里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不少圍觀的民眾,不時贏得人們的掌聲和叫好聲,愛斯梅拉達正在一張隨便鋪在她腳下的波斯地毯上跳舞,她輕捷、飄逸、快樂,所有圍觀的人都目不轉睛,大張著嘴,被眼前燦爛的景象迷住了。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個中年人雖不引人注目但與眾不同。他一雙貪婪的眼睛直盯著愛斯梅拉達,嘴裡卻在發出冷漠的幾乎無人能聽得見的咒語,那神情著實令人望而生畏。此人就是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格德·富洛婁。
富洛婁向來清心寡欲,迴避一切世俗的享樂。但今晚看到翩翩起舞的愛斯梅拉達,卻立即為她那無雙的姿色所傾倒。他身上潛伏的淫慾像一頭沉睡多年的野獸突然猛醒使他完全失去了自制力。雖然他懂得若不加以收斂必將陷入極其可怕的深淵,但欲望似乎是無法抗拒的。他分明看到眼前擺著兩條路供他選擇:或者不惜一切代價占有她:或者置她於死地,以求自己靈魂的安寧。此時,第一種選擇占了上風。
廣場一角的荷蘭塔內,女修士居第爾因自己的女兒在15年前被吉卜賽人搶走,正用一種虔誠的、憎惡的聲音呵斥愛斯梅拉達快走,愛斯梅拉達深為副主教和女修士的詛咒感到驚駭和不安。
當愚人之友會的會員抬著加西莫多來到廣場時,一下子成了人們注目的新熱點。眾愚人擋住蜂擁過來的民眾奮力保衛自己的愚人王,而當得意洋洋的加西莫多一眼見到富洛婁時卻又溫順得像一頭羔羊。原來在16年前,身為畸形兒的加西莫多被人遺棄在巴黎聖母院的門前,副主教出於憐憫之心收養了他,並為他取名加西莫多。加西莫多慚慚懂事,對富洛婁大人感恩戴德,惟命是從。
傍晚時分,愚人節聯歡高潮已過,人們漸漸散去。愛斯梅拉達帶著她心愛的小山羊離開了節日廣場,行至廣場旁的小巷,授命於富洛婁的加西莫多準備劫持愛斯梅拉達,愛斯梅拉達奮力反抗,高聲呼救。就在這時,國王的近衛弓箭隊隊長弗比思帶領他的士兵途經附近,聞訊趕到,解救了愛斯梅拉達,擒獲了加西莫多。愛斯梅拉達被弗比思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動,問過了這位年輕軍官的尊姓大名後,便飛快地跑回了流浪人和乞丐們的聚集地——“奇蹟王朝”。
“奇蹟王朝”是一個非常大的廣場,居住著下層人民,他們中有法國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德國人,他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乞丐,晚上是小偷。這是一個奇幻的世界,是一個地獄的詩的境界。愛斯梅拉達在這裡具有很大的魔力,她回來時,男女乞丐都溫柔地排列著,他們兇狠的臉色因為見到她而開朗了。此時,該王朝的乞丐王克洛潘正在審判誤入這裡的窮詩人甘果瓦。按“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將被絞死,除非有人願意嫁給他。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甘果瓦性命難保。善良美麗的愛斯梅拉達出人意料地站了出來,宣布願意與此人結為夫妻,這樣甘果瓦免除一死。
第二天,格雷弗廣場上搭起了臨時刑台。昨天還是愚人王的加西莫多今天卻跪在轉盤上任人鞭笞。富洛婁路經此地,目睹此景,他當然知道加西莫多因為什麼才落到這種地步,但為了保全自己的身份,他竟無動於衷,聽之任之。加西莫多看見了人叢中的富洛婁,他心中一喜,但是這個當年收養他的義父卻慌忙逃避了他的目光。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加西莫多口渴難忍,他憤怒的吼叫:“給我水喝!”圍觀者不但無人理睬,反倒是一片戲弄與咒罵聲。
這時,只見手提水罐的愛斯梅拉達撥開眾人,走上刑台,把水送到加西莫多嘴邊。可憐的敲鐘人發現此人竟是昨晚自己劫持的姑娘時,羞愧和感激的淚水不禁奪眶而出,這也許是這個不幸的人平生第一次流出的眼淚。大家都被眼前這一動人景象迷住了:一個漂亮、純潔、嫵媚、纖弱的少女竟然這樣垂憐一個如此可憐而又難看和兇惡的人,被感動的台下的民眾大聲叫好。但荷蘭塔里的女修士連聲詛咒著:“可惡的吉卜賽女人!可惡!可惡!”
完刑法的加西莫多依然回到聖母院當敲鐘人,幾個星期過去了,愛斯梅拉達巴赫維廣場跳舞,加西莫多在聖母院鐘樓里欣賞她的舞蹈,他的眼中充滿了溫柔可愛的目光。
愛斯梅拉達與甘果瓦結為夫妻僅僅是保護了後者的性命,自從那位年輕的軍官闖入她的記憶中後,愛斯梅拉達可以說無時無刻對他都在念念不忘,並用兩個月時間教會了小山羊拼寫軍官的名字弗比思。可是,弗比思出身於貴族家庭,是個花花公子,他早和表妹訂了婚,當他得知愛斯梅拉達對他一片痴心時,就約她在一個小旅館約會。
這天傍晚,富洛婁無意中得知了這個訊息,便喬裝打扮暗中尾隨其後,隱藏在暗室中。純真的愛斯梅拉達一片深情,而風流瀟灑的弗比思卻是逢場作戲。富洛婁妒火中燒,理智蕩然無存,他從房中竄出,用隨身攜帶的匕首刺入弗比思的胸膛,跳窗潛逃了。
國王的近衛隊隊長竟遭此毒手,此事在王室的宗教法庭引起了軒然大波。檢察官一口認定是愛斯梅拉達串通地獄的勢力,憑藉魔法,刺殺了弗比思。愛斯梅拉達起先拒不承認,後在酷刑面前屈打成招,供認出自己施展巫術、妖法、賣淫以及刺殺衛隊隊長等全部“罪行”。等待著她的命運是在若干天后被送上絞刑架。
愛斯梅拉達在漆黑的地牢里,虛弱極了,一天夜晚,副主教富洛婁來到監獄,跪在愛斯梅拉達面前坦言他已墜入撒旦的羅網無法自拔。“姑娘,可憐可憐我這個不幸的神甫吧!現在跟我走還不晚,待我把你救出以後,你還有充足的時間愛我!”然而,愛斯梅拉拒絕了他的“好意”。愛斯梅拉達問他現在弗比思怎么樣了,富洛婁對無法打動愛斯梅拉達的心深感失望,於是便惡狠狠地說了一聲:“弗比思死了!”,便被趕了出去。
其實,弗比思的傷勢並不嚴重。兩個月後,他正站在貢德洛里耶府邸的陽台上,與未婚妻德麗絲談情說愛呢。這時,押著愛斯梅拉達的囚車由遠處緩緩駛來,囚車在教堂正中那道大門前面停下來,教堂響起了悲涼的讚美詩,路過此地的人們都停下腳步虔誠地傾聽奮鬥目標。當愛斯梅拉達抬起頭,無意間看到了陽台上的弗比思,弗比思卻快地一閃,躲進了玻璃門裡,他不敢出面證明她的無罪,愛斯梅拉達再次遭到沉重的一擊,此時她別無所求,只希望能早一步離開這冷酷的世界。
就在劊子手要動刑時,加西莫多從教堂沖了出來,隻身劫了法場,搶走了愛斯梅拉達,將她帶進了教堂——不受法律管轄的唯一地。並用可怕的聲音叫道:“聖地!”見到這一壯舉,民眾中爆發了一陣歡呼,他們被加西莫多的熱情感動了。這是多么感人的事:一個如此醜陋的人保護一個如此不幸的少女,兩個極端不幸的人是如此互相拯救,互相幫助。
從此,加西莫多成了愛斯梅拉達的忠實朋友。他對她懷有純真的愛慕之情,甘願為她而赴湯蹈火。不久,宗教法庭揚言教堂聖地不容女巫褻瀆,要無視避難權予以捉拿。巴黎的流浪人和乞丐們聞訊後,在克洛潘的帶領下,於某晚前來攻打巴黎聖母院,營救愛斯梅拉達。耳聾的加西莫多不明“奇蹟王朝”臣民們的意圖,孤身奮戰,全力阻止流浪人和乞丐們進入教堂。
混戰中,富洛婁通過甘果瓦出面勸說,悄悄帶領愛斯梅拉達從教學後門渡河逃走,愛斯梅拉達再次落入富洛婁的魔爪,她抓起甘果瓦的衣袖請求他的幫助,但甘果瓦只忙著撫摸她的山羊,她並沒有瘋狂的愛著那女郎 ,他差不多更愛她的羊兒。
富洛婁把愛斯梅拉達帶到格雷弗廣場的絞刑架前,脅迫愛斯梅拉達在他與絞刑架之間選擇其一。愛斯梅拉達寧死也不就範於副主教,氣急敗壞的富洛婁把愛斯梅拉達暫交給荷蘭塔的女修士看管,自己去叫官兵。
這個女隱士15年前丟失了可愛的女兒,至今仍保留當年女兒的小鞋。當愛斯梅拉達也拿出自己保存的另一隻同樣的小鞋時,女修士發現愛斯梅拉達就是自己15年前丟失的女兒,母女相識悲喜交加,但相逢的激動變成了訣別的哀號。富洛婁帶領官兵趕到,母親為保護女兒,劊子手把母親推倒在絞台下,頭部著地身亡。
愛斯梅拉達的性命亦危在瞬間。當鄶子手將絞索套套到愛斯梅拉達脖子上的時候,在教堂頂樓觀看這一幕的富洛婁發出了猙獰的狂笑,加西莫多發現愛斯梅拉達不見後,急得四處尋找,也奔上了教堂的頂樓。當他意識到這一幕的導演者就是富洛婁時,一怒之下把他的“恩人”從高高的頂樓上推了下去。富洛婁像一塊掉下的瓦片一樣, 跌到街石上,沒了人形。
在愛斯梅拉達被處以絞刑的第二天,她的屍體被人收走。此後,加西莫多便失蹤了。兩年以後,人們在隼山的墓窖里發現兩具緊緊抱在一起的屍體,一具男屍脊骨彎曲顯然是個殘疾人。當人們試圖把這兩具屍體分開的時候,屍骨便立即化成了塵土。

【4.同名音樂劇】

當代罕見的曠世巨作,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一出改編自法文學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歐美樂界頂尖才子Luc Plamondon譜詞,Richard Cocciante作曲,本劇率先於1998年1月的法國嘎納唱片大展中綻放異彩,同年9月16號正式在巴黎國會大廳推出首演,撼動人心佳評如潮。首演未及兩年,其魅力風潮迅速襲卷歐陸,此劇在法語系國家連演130場,盛況空前,同時榮獲加拿大FELIX藝術獎項“年度劇作”、“年度最佳歌曲”與“年度最暢銷專輯”多項殊榮。
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聖母院牆上深深刻下的希臘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數-命運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巴黎聖母院》就這樣誕生了。本劇取材於這部世界名著,強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現代音樂,極具視覺效果的舞台布景,盡情投入的表演,生動的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巴黎聖母院劇中角色與場面充滿對立及衝突:傾慕與狂戀,誓言與背叛,權利與占有,宿命與抗爭,原罪與救贖,沉淪與升華,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悲劇史詩,跨越時代潮流與文化藩籬,開創當代音樂劇的新紀元。
 

 □基本資料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法文作詞:Luc Plamondon
英文作詞:Will Jennings
原著: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導演:Gilles Maheu
編舞:Martino Muller
布景設計:Christian Ratz
服裝設計:Fred Sathal
燈光設計:Alain Lortie
英文版首演:2000年元月24日美國拉斯維加斯

□創作背景

當鮑伯利和勛伯格以《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與《西貢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轟動,來自法國的作品逐漸獲得世人的喜愛。近年一部來自法國的音樂劇新作品,改編自雨果名著的《巴黎聖母院》,又在國際上引領矚目的風潮。
雨果這位被譽為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文豪,除了《悲慘世界》之外,還創作了《巴黎聖母院》、《克倫威爾》等文壇名著,他的一生經歷了漫長而動盪的歷史時期,當時法國文壇正處於古典及浪漫主義衝突之際,他力主浪漫風格,以磅礴的氣魄、豐富的想像力、華麗的詞藻傲視文壇,更以曲折離奇的情節撼動讀者心弦。《巴黎聖母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擔任全劇“主述”的游唱詩人葛林果,是吉普賽女郎艾斯梅拉達(Esmeralda)有名無實的丈夫,艾斯梅拉達出於同情心,為了讓他免於被族人處死才允諾和他結婚。天生畸形、被巴黎聖母院收容而擔任敲鐘人的加西莫多(Quasimodo),以及聖母院的副主教弗侯洛(Frollo)與侍衛隊的隊長腓比斯(Phoebus),都情不自禁地愛上了美麗的艾斯梅拉達。一生侍奉天主的弗侯洛,明知男女之愛是神職人員的禁忌,仍然難以自拔。而腓比斯雖然已有嬌美的未婚妻百合(Fleur-de-Lys)為伴,卻因為生性風流而意圖染指艾斯梅拉達。他們三個人共同合唱的“Belle”,在法國單曲市場創下了300萬張的傲人成績。加西莫多自慚形穢,只敢把愛意深埋心中。艾斯梅拉達愛上了腓比斯,引起弗侯洛的妒恨,他趁著艾斯梅拉達與腓比斯幽會時,刺傷了腓比斯,然後嫁禍給艾斯梅拉達,要脅她以身相許,否則就要將她處死。她拒絕服從,被送上了絞刑台。加西莫多奮不顧身到法場劫人,把她藏在聖母院中。不久,吉普賽人的領袖克婁潘率眾攻打聖母院,意圖解救艾斯梅拉達。腓比斯率領衛隊擊潰了吉普賽民眾,克數潘被殺,葛林果取代了領導人的地位。自知無力對抗軍隊的加西莫多,讓弗侯洛把艾斯梅拉達交給腓比斯,因為他以為腓比斯是來解救她的。未料及腓比斯由於不敢再觸怒未婚妻,而宣布將艾斯梅拉達處死。悲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侯洛從鐘樓頂端推下,然後去解救艾斯梅拉達,只可惜為為時已晚。他哀求劊子手的同意,抱走了艾斯梅拉達的遺體,躲藏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為艾斯梅拉達以死殉情。
這一故事永遠是值得音樂劇作家們深入挖掘的好題材。以它為基本架構所改編的音樂劇有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和《巴黎聖母院》等等。和迪斯尼的大團圓結局版本不同,這齣劇以悲劇收場,沒有作大幅的刪改,比較忠實於原著。
法國人搶先推出了法文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據說是因為看見迪斯尼版本的首演居然是在柏林,心中頗為不平。這齣劇由加拿大詞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兒、歐洲原創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於1998年在巴黎國會大廳首演。在倫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語版本在1999年9月起進行了歐洲的巡迴公演,其中包括法國、瑞士及比利時等法語系國家。公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如火如荼,一度脫銷。10月起,此劇橫跨大西洋,在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開始巡迴演出,又一次引起轟動。這齣音樂劇的英語版從2000年元月起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演出半年,場場爆滿。5月份,劇團正式移師倫敦西區,準備常駐此地,以期創造另一個奇蹟。

參考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89540.ht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