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銃夢Last Order》

《銃夢Last Order》

《銃夢Last Order》是《銃夢》的正式續篇。確切的講,是一個新的故事,而不是延續銃夢第9卷最後。

《銃夢Last Order》《銃夢Last Order》
中文名稱:銃夢Last Order
英文名稱:GUNNM-Last Order
別名:殺戮天使Last Order
版本:[1-8集連載中]集英社授權香港中文版
作者:木城幸人
地區:香港
語言:國語

內容介紹

關於《銃夢 Last Order》

《銃夢 Last Order》並不是補充性質的外傳,而是《銃夢》的正式續篇。確切的講,這是一個新的故事,而不是延續銃夢第9卷最後,加里變成一棵樹阻止了沙萊姆的墜落後的故事。這個新故事的腳本是基於PS上的RPG遊戲《銃夢 火星的回憶》中宇宙篇的,故事的舞台是宇宙。

歷史背景

以下的整理基於《銃夢》、《銃夢 LAST ORDER》、《GUNNM Martian Memory》,其中以《GUNNM Martian Memory》為主,因為這個遊戲透露的銃夢背景設定比另兩個加起來還要詳細幾倍,而且這個設定最接近作者最初的想法。隨著Last Order的發展,作者想法的變遷,背景設定肯定會產生一些變化。

《銃夢Last Order》《銃夢Last Order》
太陽系的近代史:

在近未來,人類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決定向宇宙移民。為了向宇宙輸送人口,人們在地球和外太空間修築了軌道電梯,並創造了超級電腦Melchizedek去執行宇宙移民計畫。在之後的年代裡,人們不斷的向月球火星土星金星木星輸送人口,並對這些星球進行環境改造,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殖民地。這時,羽翼豐滿的宇宙移民們已經漸漸的脫離的Melchizedek的管理。

所以Melchizedek決定進一步施行星際移民計畫。人們按照Melchizedek的指令,修建了數艘可進行長時間星際旅行的大型宇宙移民船,並升級了軌道電梯。宇宙都市Jeru和天空城Zalem就是在這個期間修建的。

之後,為了爭奪Terraforming所需的資源,在太陽系最強盛的2個星球金星和木星間爆發了戰爭。戰爭很快升級,全太陽系的星球都被波及,演變成星系戰爭。在戰爭中,各方無所不用其極,金星方面運用鈉米技術開發出了可使人威力增強但後患無窮的狂戰士細胞;木星方面則慫恿火星方面派出了機甲術戰士,在各個星球進行屠殺和恐怖活動。

在星系戰爭中,Melchizedek所修建的宇宙移民船幾乎盡數被毀(只殘存一艘),這導致Melchizedek做出切斷Zalem與地面的聯繫的確定(錯誤的母愛),造成了地球之後的局面。同時,為了控制事態,Melchizedek召集各個星球的首腦在Jeru召開了Ladder會議,各方共同簽署了旨在瓜分利益的暫時和平協定——Ladder Agreement。
然後,200年過去了,《銃夢》的故事在鐵渣街的垃圾堆中開始…………

機甲術的歷史:

機甲術其實是源於地球上的武術。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詠春太極,日本的柔術等等,這些古武術融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新的格鬥術。當人類開始邁出地球後,人們開始追求在零重力下也能發揮威力的拳術,於是,Tai Do這種從空手道發展而來的格鬥術,也被融入了進來。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而來的這種格鬥術,屬於近身小型格鬥術。

幾十年後,第一個殖民地在火星成立,不久,人們發明出了可以取代肉身的機械身。這時人們發現,面對強力的機械身,零重力格鬥術不再奏效,甚至所有的武術都不足以打敗他們。

又過了些年,還是在火星,出現了一個偉大的男人,他的武術橫掃火星,沒有任何(機械)人是他的對手。但是這個男人並沒有像李小龍一樣為自己的流派命名。此事,發生在銃夢故事開始的300年前。之後,這個男人的門徒將這門武術命名為機甲術並發揚光大,機甲術開始在火星流傳開來,這期間,機甲術出了很多名人,做出了不少響噹噹的事情。

之後,200多年前,以行星資源(Terraforming)為搶奪目標的戰爭在金星和木星間爆發。火星由於夾在2個星球之間,所以也被捲入戰火。由於火星是個貧窮的星球,負擔不起太空船,所以木星提出了以太空船和軍火交換火星的機甲術戰士的提議。這樣,數百名機甲術戰士被送往地球、月球、金星等各處的戰場,進行一場不義的戰爭。戰爭中機甲術戰士的嗜血殘忍,絕對是毋庸質疑的。以月球的一艘太空船為例,6000名兒童被他們殺得一個也不剩……戰爭中受害者們對於機甲術的仇恨,導致了Orders--機甲術客星的產生。

戰後,在Ladder會議上,木星政府為了換取火星的支配權,將機甲術一族出賣給了金星、Jeru與月球政府。機甲術戰士們一個個被Orders所殺,機甲術一族還沒發展到頂點,便就此滅亡…………

《銃夢Last Order》《銃夢Last Order》
加里的身世:

在2套漫畫中,加里的身世還是一個迷,只知道她小時候在火星學過機甲術,曾參加200年前的大戰,並被扔到地球,然後一睡就是200年。

Goto醫生的日記這裡所記述的所有事情都為事實,當你發現這本日記時,我應該已經死了。10年前,我曾經為一個火星皇室的小女孩做手術。這個女孩感染了人面腫,依照當時的情形,必須將她除了腦和脊椎外的全部身體換成機械,否則她將性命不保。手術進行完後,我驚異的發現,人面腫中的一張臉,細胞複製竟還沒有進行完全,呈現出一種不均衡的外形。這張臉還處於嬰兒階段,甚至還沒發育出腦組織來。出於好奇,我並沒有殺死這張臉。我將她帶回家,養了起來,還給她裝上了機械身體。我給她取名叫做Orphan(孤兒)。

漸漸的,Orphan開始發育出腦來,並且像一個普通兒童一樣長大--恩,除了她的身體反應比一般兒童遲鈍外。我想這應該是我在她的成長後期才給她安上機械身體的緣故。經過一番研究我得出結論,漸進地成長起來的人面腫兒童與正常兒童沒有絲毫區別。因此我向火星政府提議,將殺死人面腫的行為視為謀殺。但是提議遭到了拒絕,理由是:感染了人面腫的人們不可能接受這種看法的。為了保護這個孩子不受到人們惡意的傷害,我決定將她送給機甲術谷(註:機甲術一族的據點)去撫養。

但現在我知道了,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我不應該把Orphan交給機甲術戰士的。在我被囚禁的期間,我深深的認識到,我和Orphan,已經超越了一個醫生病人的關係,當我把她交給機甲術家時,我感覺像是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即便她到時已經不認識我了,我還是向上天祈求,有朝一日能夠讓我再見到她。

但有一天我接到了噩耗!機甲術一族被金星聯邦復仇者(Orders)全滅了,機甲術谷也已被摧毀。

註解:關於人面腫人
面腫是一種火星特有的疾病,誘發原因不明。感染上人面腫的人,體內的DNA會自行編譯並在患者身上獨立生長出臉和眼睛腦子。病症發展到末期,這些臉會從患者身上奪取養分,患者將就此死亡。

作者的話

《銃夢》刊載在BUSSINESS JUMP上,初載於泡沫經濟之末的1990年11月,在發生“東京捷運沙林事件”的1995年3月結束連載。1994年夏天,我和BUSSINESS JUMP的總編輯進行了會談,我告訴他,我無法將銃夢長時間的連載下去,準備在明年早些時候將連載結束掉。而其實在那時,我已經有了宇宙篇的構想。作為作者,這是個令人懊悔的決定;但是作為一個人,我已到達了我的極限。1995年春天,我畫完了銃夢連載的最後一話,我花了11個小時改變了原來的構想,將銃夢結束在了最終章--“沙萊姆的墜落”。

《銃夢Last Order》《銃夢Last Order》
當時的有一段時間,我甚至不願去回憶起銃夢,但是到了95年的秋天,我萌發起了在另一種媒體上將“宇宙篇”繼續下去的想法,于是之後由此誕生了PS上的角色扮演遊戲--《銃夢 火星的回憶》。96年春到到97年末,我為銃夢的小說作了插畫,並畫了3篇篇外編。在此期間,之前的那種沮喪感也開始慢慢的消散。

《銃夢 火星的回憶》原定於97年末發售,但最後延遲到了98年。98年末,“銃夢完全版”出版,這成為了我決定將銃夢宇宙篇畫下去的契機。

1999年末,我告訴總編輯,我決定畫銃夢的宇宙篇--《銃夢 LAST ORDER》。這時,我當年結束銃夢連載時的沮喪心情已經完全消失,阻止我畫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必須重寫原來故事的結局。其實我也可以順著原來的結局繼續畫下去的,但是考慮到“銃夢完全版”中篇外編里的時間線,我想也許應該重新開始一個新的故事。

就此,我停掉了《水中騎士》的連載,開始了《銃夢 LAST ORDER》。

“Last Order”是《銃夢 火星的回憶》中的一個代號。一開始,我準備完全按照原來遊戲的腳本去畫Last Order的;但現在,原來的腳本已經在我的腦中被分解、打亂。新的角色、新的情節、新的主題………靈感來了一個又一個,連我自己也不能預測新故事的結局!

所以,即使你已經玩過這個遊戲,你也一定會喜歡這個新故事的!

木城幸人,2000年8月27日

3部作品的異與同

3部作品肯定是不同的,主要差異就在於加里進入天空城Zalem後的劇情進展:在《銃夢》的故事中,作者選擇了解放現有的體制,讓地球迎來了一個新的局面;在《火星的回憶》與《Last Order》中,故事都經由Jeru進展到了宇宙篇,但是故事的走向與側重並不相同——恩,可以說是完全2個不同的故事。

《銃夢Last Order》《銃夢Last Order》
首先,RPG遊戲《火星的回憶》的地球篇與《銃夢》肯定是接近相同的,但這不在我的討論範圍內。我所指的同,是基於“異”的“同”,是“求同存異”的同——就是說,儘管故事不同,我們在這幾部作品中仍可找出一些共性來。這些相似點在火星的回憶與Last Order中尤為明顯,看似偶然,但正是因為基本背景設定的一致,才會導致如此。比如,Last Order中Ladder中的各星球代表和火星的回憶中的長得一模一樣;Last Order中火星女王的長相和名字與火星的回憶中火星王女相一致;兩作中都提到了正在爆發一種威脅人類的潛在疾病(儘管在兩部作品種不是同一種病);機甲術看來都已多年未現江湖(意味著機甲術一族200年前有一場浩劫)等等

從這些背景設定的共性上,我們甚至可以粗略的推斷出Last Order今後的劇情走向:

兩作中都出現了由LADDER舉辦的ZOTT星際格鬥大會,最後的冠軍將有權利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火星的回憶中,加里是為了朋友Garuede失落的記憶而參加ZOTT大會,並取得了冠軍,要回了Garuede的記憶;而在Last Order中,她則是為了奪回LOU的大腦而參加,照現在看來,我認為她也有得到冠軍,進而提出歸還LOU的大腦這樣要求的可能。而且我幾乎可以100%的肯定,加里在這段劇情告一段落後,下一個目的地會是火星,從而被捲入機甲術數百年來的恩怨。

在這兩部作品中都提到了,在上次星系戰爭中,Melchizedek為了推行星際間移民計畫而修建的大型移民船幾乎盡數被毀,而只殘存下來一艘名為Leviathan 1的移民船。在火星的回憶中,故事的最後在各方的協調努力下,Leviathan 1最終起航,飛出太陽系去尋找人類新的棲息地;我認為Last Order如果能連載得足夠長的話,故事可能也會有類似的結局——這樣想其實沒有太多的依據,但我覺得這樣挺符合邏輯並符合作者的設定意圖的。

名詞解釋

Last Order:

相信100個人里有99個都會認為Last Order是“最後的指令”之類的意思吧?這樣講雖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我可以告訴你,Last Order在目前故事的背景下,卻是另外的含義。前面我曾提過,“Last Order”是《銃夢 火星的回憶》中的一個代號,讓我們來看看在火星的回憶中原話是怎樣的吧:

Garuede: Like water vaporizing at 100 Celsius and water freezing at 0 Celsius, violence can take many forms. Even before the attack on the Moon colonies, many acts of terrorism were committed. During these terrorist attacks, many children lost not only their parents, but also parts of their bodies.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these is easily over a thousand. Eventually those maimed children became cyborg warriors. Driven by vengeance, these children went to the battlefield to destroy the Kikoujutsuka, and died one by one in battle. Within those cyborg children their experiences were monitored and stored as data. The collected data was then entered in the DNA brain. The estimated amount of this data could have filled a spaceship, and this data was compressed and installed in seven android bodies. The creation of the Orders is the result of the hatred of these dead children, who had lost their parents and took the path of revenge. (The fighting art of the Orders is called 'Mondo', the path of vengeance).
Even after the war was over, the hunt for the Kikoujutsuka was continued until all were eliminated . But eventually,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seven androids began to disfunction one by one. As a result of this, the data of the seven androids was collected into one, and this is the Last Order. Myself, Garuede.

這裡的Order,O必須大寫,並且明顯不是我們平時所提及的“命令”之類的意思,而是指具有同樣使命的一類人。(Order:a group,body of person,or organization of the same profession,occupation, or interests)。具體到上文,Order指的則是針對機甲術的弱點向機甲術一族復仇,以消滅機甲術一族為目的的人們。而Last Order,就是他們中倖存的最後一名戰士--Jeru的守護者Garuede。在Garuede死後,他把Last Order的一切信息交給了加里。

當然,漫畫Last Order與遊戲還是有差別的,那位Garuede不一定就會出現。但是我可以肯定,Last Order一定和上面的意思有關,或者乾脆指的就是機甲術一族最後的戰士--加里,應該就是這2種解釋;當然,也不排除漫畫版最後將Last Order詮釋為“最後的命令”的可能。

Gally&Alita:
眾所周知,在西語版漫畫中,女主角Gally(加里)的名字被Alita所取代。那么,Alita這名字究竟是怎么來的呢?有什麼講究呢?儘管這不是個大問題,但也困惑了我好幾年。現在,終於找到了譯者Fred Burke的正式解釋,一切都清楚了--譯者認為,Gally這個名字在英文裡聽起來太尋常,鑒於這部漫畫的深度,給她換一個更有深度的名字效果會更好。Alita這名字,來自於他曾看過的一部俄國沉默表現主義影片《aelita, Queen of Mars》,他認為這個名字用在漫畫裡再合適不過了,所以我們的Gally就翻身變成了Alita。我個人也認為,Alita這個名字的確比Gally神氣多了。

“耶路”和“沙萊姆”:
“耶路”(Jeru)和“沙萊姆”(Zalem)是為了執行宇宙移民計畫而修建的2座城市,“沙萊姆”漂浮在地面上方3公里處,而“耶路”則位於大氣層之外的外太空。“耶路”和“沙萊姆”之間由軌道電梯相連,它們的作用相當於是宇宙移民的中轉站與港口。“耶路”和“沙萊姆”,不知大家注意過沒有,他們連在一起就是Jeruzalem--耶路沙冷,人類的聖地。

Melchizedek:
麥基洗德是沙萊姆的中心電腦,原本是為了宇宙移民計畫而造的,現在則是地球的幕後掌管者。地表社會的體制、沙萊姆的人腦晶片化計畫,Ladder會議的主持,都是由它來推行的。Melchizedek這個名字源於聖經,是撒冷城(Zalem,又作Salem)的王,也是至高上帝的祭司.

Terraforming:
Terraforming是由科幻作家J.Willamson於1940年首先提出的概念。Terraforming的大概意思是對其他行星或月球進行環境改造,使其類似於地球,以適合人類居住。

Ladder:
在由爭奪Terraforming資源所引發的星系戰爭中,各方均遭到嚴重打擊。地球方面,為了施行跨星系移民計畫所修建的太空船也幾乎被全部毀滅。為了控制事態,由Melchizedek發起提議,各個星球的首腦達成了暫時的和平協定,這個協定被稱為the Agreement of Ladder。Ladder,大致上就是指由各個星球首腦所組成的評議會之類的東西。

讀者感言

在漫畫界中,作為經典sf漫畫的《銃夢》從來就是個另類的存在,即使讀過諸多漫畫玩世不恭的老油子也對它心存敬畏。這部漫畫,是一把浸過諸多苦難血淚的鋒利的刀鋒,不知不覺中,就會在人心裡劃出一道深深的界限,留下一道難以癒合的疤痕,在得意忘形的日子讓你猛地疼醒,放緩腳步,沉思。

故事並不是象有些雜誌和網站介紹的那些是前傳,也不能說是外傳,因為故事是從凱里從花崗岩堂出來被炸死後,然後粉碎的腦被博士帶上扎姆勒開始,說起來,應該說是另傳,因為是原作故事半途中的另一個走向,脫離了以前那個著名的褒貶不一的結尾,是作者改寫的另一個結局。在《銃夢last Order》中解答了一些前作中遺留下的迷題,比如以凱里為原型的tuned的下落,鐵渣街和扎姆勒以外的世界的樣子,以前只聽過名字的耶魯、ladder等等也紛紛出場。

《銃夢》一直是少有的細膩描述書中主人公心理的sf漫畫。在《銃夢last Order》中,依然延續了這個特色。包括凱里那貓一樣驕傲的自尊心,容易波動的情緒,對鐵渣街的深厚感情和對扎姆勒的排斥。如果說前作中凱里一直是通過戰鬥來尋找自我,那么,另傳中她還在尋找。隨著故事的發展,大姐頭凱里的記憶也一點點清晰和完整起來。她來自哪裡,她的機甲術是跟誰學的,她有什麼樣的夥伴….小時候的凱里和現在大大不同呢。而她的師傅是個很厲害的女戰士….

《銃夢Last Order》《銃夢Last Order》
與內心的艱難成長相對應的,是外延世界的無限擴展。無疑,《銃夢》中機械世界的科幻設定是非常棒的,而在《銃夢last Order》中世界已經由鐵渣街和扎姆勒擴大到了宇宙,木星聯盟,金星聯盟,ladder議會,地球聯合體,火星共和國….非常龐大而現實政治化的世界設定。其中設計的科幻元素實在太多,業子力學理論,地球環境化技術,長生不老技術,微型機械技術…而作者是瘋狂的技術兜售者,也就是說他不僅僅是炒概念,而是更喜歡概念變成實用的技術.想像頁腳那密密麻麻的注釋吧,啊…木城雪戶,你饒了我吧。而惡魔博士鐵士代諾的每一番話都可以寫出一篇科幻小說和哲學論文來,比如他關於人的一番話:“對你來說,‘人’的定義是什麼?是肉體的特徵?是基因的數據?又抑或是…假如身體和腦袋都可以用機械來代替,剩下來可以將人定義為人的,只有‘人格’和‘記憶’這兩項數據了。要是這兩項數據都失去了,就應該將之定義為‘死’。”從這個定義出發,耶魯表面的那些會有自己性格也有回憶甚至會自創出千的的機器人,也算是人么?在其後的故事中會發現,鐵士代諾也不過是個試驗品,比他更惡魔的人出現了,原來,惡魔博士也只是某人的試驗小白鼠么?鐵渣街的人是扎姆勒的大垃圾堆,扎姆勒也只不過是另一個為某個地方準備好的大垃圾堆么?

比起前作,《l》更加深邃和廣闊,也越髮帶有時代的色彩,比如黑客網路,這在1992年發表的前作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最讓人失望的是已沒有了前作的鋒利之感。我以為,《銃夢》一直是本主題“求生存”的漫畫,也許是沒有了鐵渣街的瘋狂混亂和悲涼,原作中那種刀鋒般割人的感覺在另作中已經遲鈍。

就目前三本來看,另傳還算是緊湊,但是有一個大bug,就是凱里從扎姆勒扔下的那個紙飛機怎么會剛好飛到鐵渣街中陷於危難的傑臥士的手裡?現實味道極濃的《銃夢》出現這樣戲劇化的情節也太誇張了吧。

總的來說,《銃夢last Order》故事還遠遠沒有鋪開,評論尚早,更何況,《銃夢》從來就是一部難以評價的漫畫,所以,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拭目以待凱里會遇見什麼樣的事,經歷什麼樣的冒險,有什麼樣難以想像的悲與喜。

以《銃夢last Order》的第一句話做為結尾吧:“第一件記起的事情是….鐵鏽色的荒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