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天下》

《部落格天下》

《部落格天下》是一本綜合時政、財經、社會、文娛等內容的部落格新聞雜誌,致力於輸出中國部落格之中有價值的發聲。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部落格天下》2011年第1期部落格天下》2011年第1期

部落格天下》是一本綜合時政、財經、會、文娛等內容的部落格新聞雜誌。本刊關注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發生與發展,基於網際網路部落格、論壇等平台,挖掘眾多親歷者對於新聞事件本身的描述及多角度的觀點,真正解讀新聞事件中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於輸出中國部落格之中有價值的發聲。
《部落格天下》以“人人都是記錄者”為理念,試圖在保持客觀立場的基礎之上,為讀者提供一種既輕鬆又緊跟時代的閱讀體驗。

人員情況

出版人:朱德付
發行人:徐小平
主編:于海
編委會:于海、王燕、岡棟俊、包凡一、張雙武、張德、陳勇、金冰、楊繼、徐小平、曹盈盈、雷洋
執行主編:張雙武
編輯:李初初、欒慧、李瓊、卜昌炯、蔡亞林、劉洋碩、戴媞
美術總監:馬哲
美術編輯:趙凌筠、張偉
流程編輯:王賀
校對:張良波
總經理:金冰
發行總監:雷洋
行政總監:曹盈盈

相關研究

當草根報導遇到新聞雜誌——《部落格天下》創刊號印象

《部落格天下》2010年第24期《部落格天下》2010年第24期

一旦提到“參與式媒體”,人們想到的就是部落格或者專欄,來自災難地區的三言兩語的網上信息反饋以及公民記者們貼出的當地爆炸性事件的報導。但是從來沒有一本由官方媒體主辦的全彩新聞雜誌去做這個工作。
而《部落格天下》,一本新的雙周刊雜誌,主要就是利用中國出現的大量對新聞事件進行報導的部落格。雜誌的崇高理念展現在其廣告上。而廣告投放到了傳統的新聞媒體上。廣告中提到500個寫部落格的人——那些報導8月份提名歐巴馬和拜登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記者,這個廣告提到了改變社會的草根媒體的力量。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有130萬個線上論壇和2.3億網民,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網路普及度最高的國家。網路的崛起已經為中國社會的公眾民意開闢了一個新的視窗,對社會的結構以及民意傳播方法產生深遠影響。作為第一份網路轉載雜誌,《部落格天下》以負責任的精神迎接這個歷史性的機遇,分享、個人參與和利用網路的力量推動中國。部落格時代,人人都是記者。
《部落格天下》並非第一本認識到網路力量的紙質媒體,但是這是第一份進行合法化嘗試的雜誌。早前有過轉載網路的嘗試,比如《網路新聞周刊》或者《部落格》,其實是轉載的合法的新聞雜誌的內容,披上了網路的外衣,再用網上下載的內容進行補充。事實上有許多傳統媒體已經借鑑了部落格,比如《看天下》,一本北京雜誌,和《部落格天下》一樣,是由寧夏報業集團主辦,是中國最主要的文摘雜誌,也利用網路評論來豐富自己的內容。但是《部落格天下》是獨一無二地定位為利用網上資源的雜誌:根據一名雜誌員工的說法,它目前是唯一得到新聞出版集團出版許可的雜誌:從部落格上摘取文章。跟傳統的新聞雜誌的模式一樣,《部落格天下》將內容劃分成新聞、財經、社會和娛樂。最為明顯的區別是,每篇文章都有一個網路連結,另外,每篇文章後面還有網友評論。
當部落格第一次在中國落戶的時候,因為主流民意的限制,記者們將其作為宣洩意見的一個途徑,那些寫部落格的記者繼續成為背後線上公眾民意的一個推動力。《部落格天下》就利用了這個資源。比如現場板塊的第一個故事,是由《成都商報》的記者黃秀麗寫的,她從陝西土石流現場回來之後寫的報導。這個事件發生在9月8日,根據官方報導,當時死亡人數為34人,現在已經上升到261人。在她調查的過程中,黃從當地居民的口中得知,那天晚上雨已經小了,她報導了其他的互相矛盾的信息,這些從官方口中是得不到的。《部落格天下》的這篇文章就是從黃的部落格里得到的,現在黃已經刪掉了這篇部落格。
中國媒體所遭到的限制的空間和內容是記者們每天需要面對的話題,那些被限制或者背後的故事就被放到了他們的部落格里,長度並不是問題,內容的限制也相對寬鬆一些。《部落格天下》就是利用這些拓展的資源,但是作為一個紙質媒體,它同樣面臨著跟傳統媒體一樣的局限:比如黃的報導,分成了3個部落格,有上萬字,儘管《部落格天下》給了這篇文章4頁紙,(對中國傳統的雜誌來說,到了頂了),但是仍然對原文做了並不輕鬆的編輯工作。
現在依然存在的是著作權和稿費問題。只要作者得到恰當的補償,文章可以任意轉載。這就是中國的著作權法。出版方會在雜誌的前面寫上,讓作者聯繫以給稿費,當然,這種在實踐中並非總能奏效。
如果文章的出版能逃脫原作者的注意,那么這個雜誌在內容上就是零成本了。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給部落格主人以稿費,那么《部落格天下》就贏了。因為這樣可以讓那些部落格主人看到自己的文章發表了。即使是在2008年,轉載網上內容的合法性在中國依然是缺失的。
我們來看看雜誌是如何處理“轉載”文化的:大量未署名的文章被部落格和論壇轉載,比如一篇“佚名”的文章描寫的是一個乞丐,他有著令人驚訝的經濟眼光,並懂得SWOT分析,這個網址是指在9月11日大洋網上出現的一篇文章,事實上,這篇文章到處都可以看到。而配的那張百度的圖片看起來是原創,這是由一個叫“mossytone”的人在7月25日貼到了XMFishi的論壇上的。未署名的轉載,這是大陸部落格和論壇的一部分。而那些博主們拿自己也不確信的帖子就到處轉載,那么一本雜誌有責任去尋找最初的來源嗎?
當部落格僅僅是一個中間橋樑時,特別是在面對著翻譯過來的內容的時候,著作權話題就顯得更加麻煩了:“親愛的衰退,你沒有那么壞”:是由PaulMcDonnold所寫,(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08年8月25日),雜誌中的網址是指的原文,英文版的,但是事實上,翻譯後的文章來自於譯言。
“愛情經濟學”,由BenStein所寫,來自於2008年7月13日的紐約時報,而雜誌則將網址指向一個加拿大的報紙,原文的翻譯則是在《大公報》上。
希拉蕊的退選演說所引用的網友評論來自阮一峰的部落格,但是阮的帖子僅僅提供了一部分的翻譯,而雜誌上的翻譯應該是來自於新華網的趙菲菲。
看其他一些文章也揭示出部落格媒體的局限,至少從當前看來是這樣。一手的報導基本上從傳統媒體上都能找到,比如黃秀麗和《東方早報》的記者所寫的文章,但是大多數目前中國的部落格都傾向於就新聞做出評論,而如果以評論作為雜誌內容來源意味著讀者沒有相關信息背景將評論放到內容中去。
《部落格天下》從兩個途徑來解決這個問題。諸如封面這樣的深度報導,比如三鹿毒奶粉醜聞則是用一個對情況的簡單總結開始。而在別的話題上,則跟傳統媒體的做法一樣,用一個編者按:比如麥當娜的簡歷,另外對北京捷運的抱怨是來自邱華棟,出自《南方周末》,匯源老闆朱新禮的自述,重新編輯為第一人稱,來自於《創業家》,從該文中引用了3個事例。作為一本全新的草根雜誌,《部落格天下》並非完全成功。因為法規要求記者必須得到新聞出版總署(GAPP)的證明,沒有得到認證的“公民記者”是要冒風險的。這個雜誌真的給主要事件的部落格報導的第一人每字5毛錢的報酬嗎?(最多4000字),所以看事情未來如何發展還是很有趣的。跟一份傳統的新聞雜誌一樣,《部落格天下》也必須迎合統一的領導。以記者的眼光來看,它的讀者也是那些閱讀《青年周末》的人,這份由《北京青年報》旗下出版的報紙通過採訪記者和分析人士來解釋最新的網路名詞,挖掘本周最具有爭議性的故事背後的故事。但是這份每周出版的報紙才1塊錢,而《部落格天下》則是非常昂貴的,售價為8塊,而在比網上的公眾意見落後兩周,而網上的信息又是多變的之後,這個雜誌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雜誌真的有很多漂亮的圖片。“它能成功嗎?”如果它真得能發現一部分讀者以及適合口味的故事,它也許會。參與式媒體也許是解決方法,如果讀者推薦的一個故事採用了,那么他們可以得到100塊的獎勵。更多的獎勵會給讀者選出來的最喜歡閱讀的文章。如果真得有足夠多的人正在尋找一份網上正在討論的事情或者創紀錄的部落格主人們正在討論的話題的印刷文本,那么《部落格天下》也許是有未來的。《部落格天下》的試刊號在9月份已經出版,10月15日創刊號上市。以後,每個月的1號和15號出版。

文摘類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