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

《郊區》

《郊區》是獨立搖滾樂隊拱廊之火的作品。2008年出的專輯。來自於加拿大的蒙特婁。

專輯信息

郊區郊區

專輯英文名:TheSuburbs

專輯中文名:郊區

歌手:Arcade Fire

語言:英語

發行時間:2010-08-02

風格:獨立搖滾

唱片公司:Merge

專輯介紹

《TheSuburbs》是加拿大蒙特婁獨立搖滾樂隊TheArcadeFire在2010年8月2日發行的一張專輯,中文意思是“郊外”,樂隊憑藉此專輯獲得第53屆格萊美年度專輯大獎。首周發行就狂賣15.6萬張,這幫助他們職業生涯首次拿下公告牌冠軍。他們通過專輯中的多數歌曲描繪了樂隊對現實生活的體驗,諸如為名望所累的寫照、對觀眾的看法、對家庭生活的審視,都讓《TheSuburbs》非同一般。

歌手介紹

Arcade FireArcade Fire

拱廊之火(ArcadeFire)是一支獨立搖滾樂隊,來自於加拿大的蒙特婁。樂隊的主創成員是WinButler和RégineChassagne,他們是一對夫妻。樂隊演奏的主要樂器有吉他、貝司和鼓,除此之外還有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琴、鐘琴、鍵盤、圓號、手風琴、豎琴、曼陀林和手搖風琴。樂隊在巡演中會帶上幾乎所有的樂器,然後由多面手的樂隊成員們在整場演出中交替演奏。
拱廊之火樂隊贏得了諸多獎項,包括2008年流星音樂獎的最佳國際專輯獎和2008年朱諾音樂獎的年度另類專輯獎。樂隊在2005年和2008年因專輯《葬禮》(Funeral)和《霓虹聖經》(NeonBible)同獲格萊美音樂獎的最佳另類音樂專輯獎提名。而他們於2010年發行的新專輯《郊區》(TheSuburbs),更是得到了評論界的稱讚,同時獲得第53界格林美年度專輯獎以及全英音樂獎最佳國際組合及最佳國際專輯的肯定,而他們出道至今的三張專輯都受到葛萊美獎最佳另類搖滾專輯的提名。

專輯曲目

Arcade FireArcade Fire

01TheSuburbs郊外
02ReadyToStart準備出動
03ModernMan活在當下
04Rococo洛可可
05EmptyRoom空屋
06CityWithNoChildren沒有孩子的城市
07HalfLightⅠ微光Ⅰ
08HalfLightⅡ(NoCelebration)微光Ⅱ(莫言歡慶)
09SuburbanWar城郊之戰
10MonthOfMay五月
11WastedHours荒廢的時光
12DeepBlue深藍
13WeUsedToWait曾經等待
14sprawlⅠ(Flatland)蔓延Ⅰ(平原)
15SprawlⅡ(MountainsBeyondMountains)蔓延IⅡ(群山連綿)
16TheSuburbs(Continued)郊外(續)

專輯榮譽

《拱廊之火樂隊:郊外》囊括2011格萊美、加拿大朱諾獎“年度專輯”,全英音樂獎“最佳國際專輯”三料大獎加拿大耀眼新貴,拿下包括英、美、加在內7國冠軍+14國TOP10,曾參與BrianEno、Coldplay、Bjork等經典作的幕後推手MarkusDravs合力操盤,娛樂周刊(A-)+NME(9/10)+pitchfork(86/10)+滾石雜誌(4/5)+Spin(45/5)+芝加哥論壇報(35/4)+洛杉磯時報(35/4)+AMG(4/5)+Slant(45/5)+BBC(Favourable)全面好評大推崇。NME雜誌封為第一個真正的21世紀樂團,榮獲53屆格萊美“年度專輯”大獎。

專輯賞析

Arcade FireArcade Fire

ArcadeFire一直都放眼於宏大的主題。他們的走紅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這種特質;然而,這也是他們的最大的軟肋。《葬禮》(Funeral)的痛苦和悲傷之情讓人陷於崩潰,而讓其成為兩千年第一個十年最出色專輯的關鍵點在於,它沒有給出敷衍的答覆。專輯想要揭示的是,我們的生活的確是一場爭鬥,然而我們可以成為這場爭鬥的勝利者。但是。當他們把同樣的一根筋式的決絕顯現在《暗黑聖經》(NeonBible)中時,帶來的是過分雕琢的編排和迂腐的政治宣言,以至於本來應該熱情激越和優雅從容的曲子顯得缺少表現力。當你聽到專輯的題目被冠以”郊區“這么大的主題時,你可能會認為它會和《暗黑聖經》里那最為糟糕的路線一樣,對我們的生活方式誇誇其談一番。不過,這次是一次在形式上讓人滿意的回歸——新專輯證明了,甩掉世俗的重壓之後,ArcadeFire依然可以營造宏大的主題。

《郊區》中鏇律風格不是很明確:在十六首歌,包括過場曲和有多個部分的歌曲,ArcadeFire似乎在努力做出像"Sandinista!"(theClash)、“KissMe,KissMe,KissMe"(theCure)或者”SignO'TheTimes"(Prince)一樣的專輯——一個樂隊在其影響力的頂峰,面對著日益減少的創作空間,用放大一切和嘗試一切的做法來作為回應。但是專輯實際上更像是BruceSpringsteen的“TheRiver"一樣是節奏平緩的專輯,其中包含著對家庭責任,個人的悵惘和飛逝的青春的思考,而這一切,大多數都是在行進中的車上進行的。同時,專輯重新加入了的玩世不恭的感覺很關鍵,它減少了那種過分自以為是的感覺。“Rococo"這首室內流行(Chamber-Pop)表面上很輕快,巴特勒卻在其中表現的近乎張狂,這讓人想起了涅磐(Nirvana)的”盛開“一曲。而他用標題詞諷刺的目標十分明確:那些自以為緊隨時代脈搏的”百事通“們,往往對自己周圍的環境卻缺少真正的了解。不過最關鍵的是,Butler秉持的是直白和真實,在整張專輯中,他也用這種誠懇填補了在詩意性上的缺憾。

在開頭曲目中,緊張的和鏇和輕盈掠過的鋼琴聲一起營造了緊繃的感覺,就像巴特勒用壓抑的假音唱到:”有時候我不願相信/我正在走出那種感覺。”當《郊區》的樂曲響起,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葬禮》中活著的人將要在此死去。《葬禮》中第一重幻想是,從鄰坊中逃離,在警燈下起舞,並且生活在放浪之中。《郊區》可以看做是十年後的升級版本,那些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回到了過去,在同樣的鄰坊中苦苦掙扎。

在《暗黑聖經》中,暴戾不羈的風格讓專輯有些失色,而這種風格很大部分來自於巴特勒對於我們的警告:那些權利人物的謊言會帶來毀滅——包括陰暗的文化領袖、腐敗的教堂領導人和為達目的不惜動用武力的政治家。而《郊區》顯得更加人性和知性,巴特勒和沙薩涅共同認識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苦痛更多的來自我們對自己的欺騙。在”我們一直在等待“一曲的開頭,斷音的小調鋼琴和弦讓人不由地產生焦慮。生活那令人窒息的節奏其實是來自於無時不刻的貪婪,而這首曲子正是對此進行了小小的悲悼。但是傑雷米的連續的鼓點將樂曲的緊繃度變得如同教堂劇一般:很明顯,在感慨書信過時之外,歌曲還有更深層的感慨。當描述者發現發現自己”在燈光熄滅,獨自站在城市的曠野“時,讓我們傷感的想到,那些為了那過活又腐蝕你靈魂的可靠的工作兒放棄夢想根本就不是可靠的選擇。雖然至少在過去,那吞噬靈魂的工作對我們來說是種可以安定和有錢賺的事業。現在,我們該做什麼?

《郊區》整張專輯都聚焦在痛苦所帶來的沉靜的絕望,這種痛苦來自於你把時間都白白地花在對年輕時候虛度的時光想入非非上了。樂隊簡潔鬆散到極致的音樂很好的支撐了晦澀的歌詞。歌曲之間很緊湊,但是不會顯得過於複雜,它們之間巧妙地連線,並且給巴特勒完美的、讓人映像深刻的鏇律變換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整體的框架十分眼熟:弦樂點綴的“ReadytoStart”和"EmptyRoom",太陽曝曬下豐收般金光閃閃的“WastedHours”和"SuburbanWar“,還有專輯的亮點,充滿動感的電子樂“HalfLightII”和"SprawlII“這些曲目很好的襯託了專輯的那些主打曲目,而這正是ArcadeFire賴以成名的絕活。

但是,《郊區》這張專輯一直在試圖將最為關鍵的高潮留到最後,而且它也做到了。兩首”Sprawl"既像是兩個戀人之間的對話,又像是一篇讓樂團迸射出火花的論文:巴特勒對於“Sprawl"這塊地方的沮喪和他所處的荒涼的環境正好吻合——回到繁華的故鄉即意味著失敗的到來。不過就像他們前兩張專輯那樣,倒數第二首歌超越了之前所有的歌曲:”SprawlII“是首完全屬於ArcadeFire的歌,是對令人絕望的環境的反抗的一種平復。(”這些日子,我的生活,我感受不到任何的意義/但是每當夜晚降臨,它又會浮現)。這是樂團跨出他們最熟悉的領域的一次難能可貴又讓人興奮不已的典範,輕快的迪斯科滑音讓人想起了“玻璃之心”,也更進一步證明了沙薩涅是被低估的,她的溫情是對巴特勒的冷峻完美的調和。

應該說,《葬禮》和《暗黑聖經》兩張專輯相對精簡的風格使得樂隊沒有足夠的空間來玩點小花樣。儘管某種程度上來說,聽到ArcadeFire的“二流“曲目也能讓人激動一下,不過這些歌曲仍然只能算是二流的。“MonthofMay"一曲太像一首龐克盛行時期的粗糙作品了,“DeepBlue"的鼓點風格很像尼爾楊的作品,不過它並沒有從卡斯帕羅夫對IBM電腦的比喻中挖掘出更深的主題來。在《郊區》的後半部分,顯然有些部分因為離題而顯得多餘——當然,巴特勒對於”孩子們“這一意象的使用實在有點像是在酗酒比賽中一樣的沒完沒了。

如果逃避主義是你喜歡搖滾的原因,那么這部作品對你來說可能不是那么地道的ArcadeFire風格。這是本年度又一隻具有王者相的樂團史詩般的創作(還有TheNational和TitusAndronicus),講述的是現代人類的恍然大悟和悵然若失:當燈光亮起時,平時還可以下同情別人的人們在想到工作和銀行賬戶時也會感到痛苦和煩躁。不過也正是因為專輯的關注點是很貼近生活的,使得這些觀點顯得更加的真實。ArcadeFire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讓我們覺得我們的存在也有被銘記的意義。拋棄了上張專輯《暗黑聖經》中對世間控訴的立場,《郊區》傳達的是和《葬禮》一樣的、對生活報以肯定的態度:我們處在相同的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